⑴ 50度高溫下3億人沒通電,僅6%的人有空調,印度人如何熬過夏天
50度高溫下3億人沒通電,僅6%的人有空調,印度人如何熬過夏天
這個問題問得挺讓人心疼,五十多度高溫下3億人沒通電,面對如此高溫天氣,印度人是怎麼熬過夏天的呢?
說真的,個人覺得印度民族跟俄羅斯民族擁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是一個令人不得不服氣的國家。雖然印度人民經常做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但是要論到生存,那印度人可算得上是智勇雙全的佼佼者。
所以,對於這種沒電或者沒有空調,又是高溫的天氣,要對付起來,那簡直就是小意思了。畢竟,他們那麼多年都是這樣過來的,自然摸出了各種應付的門道出來。那麼,具體來說,都有哪些辦法或者招數呢?
1.自製發明「稻草空調」
這個「稻草空調」之前本人也講過一次,這里再提一下。「稻草空調」是一種非常簡便的降溫裝置,主要藉助水蒸發吸熱的原理來實現降溫的目的。它的三面都是用稻草製成的,另一面是小電扇,下面是水池,當「稻草空調」通上電後,底下水池的水就會被輸送上來,隨後周圍的稻草就會被打濕,然後風扇則會將濕氣吹散出來,從而讓周圍人感到涼快。
2.不斷洗澡、泡水裡降溫
雖然「稻草空調」這種降暑神器也不貴,頂多三四百塊錢,但是我們都知道,印度人口眾多,大部分人們的生活水平非常低,因此,對於很多貧困家庭來說,根本沒有能力購買空調。那麼,最省錢的,也是最實效管用的就是洗澡、泡水裡降溫了。比如泡在水缸里,又或者泡在水池或是河裡。
3.不斷喝水、吃瓜避暑
多喝水能夠預防中暑,在印度,水是最經濟實惠的東西,所以有事沒事就多喝水吧。另外,吃西瓜降暑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方式。在印度,夏天最好銷售的就是西瓜了,雖然價格有些貴,但是好吃又能降暑降溫,所以還是有很多人願意購買的。
4.硬抗過來
印度地處熱帶季風氣候帶,生活在這里的人們,每年都需要面對這樣的高溫天氣,久而久之,也就對高溫天氣有了「抗體」,因此很多人都能夠硬抗過來。
文 | 一木君
【以上僅個人觀點,若有不同看法,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一木MU。】
各位讀者大大,如果您願意的話能不能點開我的頭像,給我點個關注吖! 不方便的話,也謝謝您能點開看我的回答!
據印度當地媒體報道:印度首都新德里6月的最高溫度達到48攝氏度,是新德里有記錄以來的六月最高溫。而拉賈斯坦邦的楚盧氣溫突破50攝氏度,達到50.6度,逼近2016年印度全國最高氣溫紀錄。
⑵ 印度夏季氣溫高達50度以上,很多人卻買不起空調,他們是如何「納涼」的
人們都知道印度的夏天氣溫高達五十度,都說在這里夏天能熱死人,看來並不是嚇唬人了。然而印度夏天如此之熱,印度人又是怎樣避暑的。進入夏天超過三十度的氣溫,在我國很多人就喊叫挺不住了,隨著經濟的發展現如今許多家庭安裝了空調。夏天去過印度旅遊的人都知道,我們的夏天和印度相比太幸福了。
很多印度人家庭必備儲水罐,因為印度的供水十分有限,甚至連續幾天沒有水。不少印度人家庭不得不必備儲水罐。在夏天很多印度女子也會在室外洗澡。她們都是穿著衣服將儲水灌里的水澆到身上。由於夏天溫度太高,許多人的作息時間也也隨之調整。不少餐館和商店只有晚上八--九點鍾才營業。很多人把吃完飯時間也推遲到午夜。由於晚上溫度會涼爽一些,所以老百姓的的生活也就往後推遲了,與印度相比我們的生活太幸福了。
⑶ 印度的夏天應該很熱吧,當地的人有什麼方法度過呢
每年五六月份都是印度最難熬的一段時間,持續的高溫乾熱天氣肆虐著每個城市。據當地氣象局統計,近十年來首都新德里的同期氣溫都在40攝氏度以上,個別地區甚至出現過52攝氏度的極限高溫天氣。印度每年因高溫天氣死亡的人數都在數百以上。由於基礎設施建設薄弱,停水停電的現象在印度已經是家常便飯。在這種情況下,當地居民想出各種各樣的土辦法,度過漫長而炎熱的夏季。
房屋朝東蓋,毛毯來「保冷」
抵擋酷暑的一個最好辦法是避免受到陽光的直射。好在印度絕大部分地區都無需為冬季發愁,像新德里全年只有極少數的幾天氣溫會降到零攝氏度以下。在這種情況下,多數當地居民在建房時都選擇把正門和窗子朝向東西兩面,南北方向被用來與左鄰右舍相連。這種「面東背西」的房屋結構起到的防熱效果非常顯著,以記者站所處的房間環境為例,由於正午時間在房間內基本上看不到陽光,每次從外面回來,都立刻能感覺到屋內溫度要低很多。
除此之外,厚厚的窗簾乃至毛毯也是普通人家防暑降溫的好幫手。每當熱風刮來的時候,人們一般都會選擇躲在家裡避免外出。在緊閉門窗的同時,還要用厚窗簾來阻擋無孔不入的熱浪。在密閉環境下,悶熱的空氣會讓人覺得有些壓抑,但不管怎麼說,從沙漠里來的40多度的熱風總算是被擋在門外了。
土空調發威,車窗搖下來
空調目前對於大多數印度普通百姓依然是一件奢侈品。除了不菲的初期投資外,巨額的電費賬單以及大幅波動的電壓網都會讓人對其敬而遠之。在本世紀初,配備了中央空調的新德里第一家大型商場「安薩爾廣場」開業後,吸引了大批民眾去納涼避暑,最終商場不得不採取憑票進場以及檢查出門是否購物的限制措施。
記者在公共場所或居民家中經常見到的是一種箱子狀的「土製空調」:一個用鋼條焊成的籠子裡面被塞滿了稻草,然後用水把里邊的稻草浸濕,籠子後半部分設置一個高速風扇,朝著房間的方向吹出濕潤的涼氣,以便使整個屋子的溫度能夠降下來。由於這種「土空調」價格便宜且無需太大的功率,再加上對電網波動的適應性也比較強,因此在印度市場上反響非常不錯,許多老百姓都願意添置一台以度過炎炎夏日。
事實上,許多印度人對酷熱的恐懼已經超過了對偷盜的恐懼。在新德里的各停車場中,記者經常看到許多車主開著車窗停車,為的就是避免回來時車內溫度高得太過離譜。一般而言,由於宗教觀念的影響,盜竊在印度並不經常發生,因此車主用這種辦法來避免高溫。
晚飯深夜吃,水電自家備
夏季給印度人帶來的另一個改變是作息時間。由於此時學校已放假,市場沒多少生意可做,印度許多餐館和小店一直到晚上8點才正式開始營業,而人們的晚飯時間也往往推遲到11點鍾左右。直到這時,溫度變得較為涼爽宜人,午夜成了人們走親訪友、外出購物的最佳時間。
儲水罐是印度每個家庭的必備品。由於飲用水供應時斷時續,有時候甚至接連幾天「不見蹤影」,因此印度各城市的家庭供水系統也顯得比較特別:幾乎所有房屋都選擇在地下修建水窖來容納自來水廠送來的飲用水,再用自家水泵抽到房頂擺放的類似油漆桶大的塑料水罐當中,最後通過水管供人們日常生活使用。在生活用水極度缺乏的時候,有錢人家可以花500盧比(1美元約合44盧比)叫送水車送一車水,而沒錢的人家就只好自己熬著。
電力也是如此。在一些高檔小區,人們會自行購買由兩三塊汽車蓄電池組成的柴油發電機,以滿足停電時電燈、風扇等低功率電器的用電所需。然而這些動輒三五萬盧比的大傢伙根本不是普通百姓家庭所能承受的,對於他們來說,默默忍受就是停電後唯一的選擇。
⑷ 印度的空調非常昂貴,普通民眾都是如何避暑的
其實也不是說印度的空調有多貴,一件物品的價格高低都是相對而言的,對於印度相對貧窮的居民來說,空調確實挺貴的,很多印度居民因為買不起空調只能採用其它方式避暑,要麼就是盡量減少外出,躲在家裡,還有就是購買比較便宜的空調替代品比如空調扇,還有就是在熱得實在是不行的時候多洗澡。
說到避暑神器,個人覺得印度的空調扇還是不錯的,雖然沒有空調那麼涼快,但是價格比空調還是便宜多了,這種空調扇是將稻草上噴滿水,再用風扇把冷氣傳出來,價格大概在300元左右,雖然沒有用過,但是想必效果還是不錯的。
⑸ 印度的夏天溫度達到40度,還沒空調他們是怎麼過的
如今隨著國家經濟的提升,我們的生活也越變越好了,但是隨著世界的進步,全球的溫度也越來越高,很多時候,在大多數南方基本是沒有冬天了,大多數都是炎熱氣候,但是所幸我們在室內有風扇有空調,不然這天這么熱怎麼熬。
所以在印度很多買不起、用不起空調的人,就都靠著這種方法來降溫的,對於她們來說這種方法也是最有效的。而在看完印度人夏天的生活,小編不得不感嘆:這種在四十多度下,沒有空調的日子真的是太難了。
⑹ 印度人怎麼避暑用清涼油嗎
在印度,大部分人們都是低碳避暑。
其實印度人都有很多防酷熱的小竅門。例如房子大都是面東背西,這樣的房子在正午時就照不進陽光,屋內的溫度自然低了很多;至於冬天,因為印度的冬天比較暖和,倒也沒什麼影響。與此同時,不管是在會議室還是在房間里,門窗總是被關得很嚴實,而且窗簾極厚,能抵擋住外面的熱浪,盡管室內很悶,但悶總比熱好。
另外,在酒店的房間和會議室里,雖然沒有真正的空調,卻有另一種「土空調」:一個用鋼條焊成的鐵籠子里,塞滿了稻草,用水將稻草浸濕後,在籠子的後半部裝一個高速風扇,面朝著房間的方向,風扇一吹,濕潤的涼氣迎面撲來,整個房間的溫度便能降下來。這種「土空調」售價極為便宜,很多人家也可以自製,雖然在降溫效果上遠不如真正的空調,但耗電低,效果也不錯,堪稱低碳型的「山寨空調」。
為了避暑,大多數當地人也改變了生活習慣。很多餐館都延遲到晚上8點才開門營業,而大多數人家更是在晚上11點左右才開始吃晚飯,此時,氣溫已經降了下來,更適合人們活動。這種避暑的生活方式節能低碳,雖然印度的人口很多,但許多地方的空氣質量卻可以很好,這與他們這種低碳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⑺ 印度的溫度達到50度,富人有空調吹,那麼窮人是怎麼降暑的呢
地球是一個球體,不同的經緯度造就了不同的環境,南北極一年四季都白雪皚皚,高緯度地區四季分明,中緯度地區溫和,赤道上的國家就很熱。正是因為這樣的氣候差異,導致每個國家的人不僅顏色各異,而且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傳統和生活習慣,今天來說一下印度吧。
大家都知道印度其實還是有些封建的,殘存的信奉神明等思想導致印度的階級劃分還是很嚴重。富人很富有,吹得起空調,就不必擔心中暑,窮人們靠什麼呢?答案其實很簡單,小時候外婆家裡買了西瓜啤酒和香檳,媽媽都會接一桶涼水,或者走到小溪邊,把它們泡在水裡面,這樣在夏季的傍晚大家就可以吃到冰冰涼涼的西瓜喝到爽口的香檳和啤酒。在印度就有一條這樣的大河——恆河。在那個貧富差距很大的國度,大家都有自己獨特的生存方式。
⑻ 印度人在沒有空調的情況下,是如何熬過最高50度的高溫的
在選擇旅遊目的地的時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偏好取向,有的人想去繁榮發達的國家,感受燈紅酒綠的魅力;也有的人喜歡在原始淳樸的環境中,體會本質與真實。而印度作為一個神秘又彷彿“開了掛”的國家,也在近年來吸引了不少遊客前往,成為一個小眾旅遊國。
在沒有充足電源的落後農村裡,他們則會選擇當街洗澡,或者直接在大樹底下休息納涼,即使是在室外,也會比悶熱的室內空氣更流通一些。小編覺得看完他們的降溫方式,我也是打從心裡地佩服,平時30幾度在室外呆上一陣就覺得已經熱到不行了,只想馬上沖到空調房裡,而印度人則是在如此高溫又沒有空調的環境下,度過了整個夏天。對此,大家又有何感想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