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印度的德里城矗立著一根公園五世紀鑄造的巨大鐵柱為何千年不朽
在印度德里城附近的麥哈洛里,矗立著一根公元五世紀鑄造的巨大鐵柱,這根鐵柱高6.7米,直徑約1.37米,用熟鐵鑄成,實心,柱頂有著古色古香的裝飾花紋,據說這根鐵柱是為紀念旃陀羅王而鑄造的。但最令人驚異的是,鐵柱在露天中聳立了一千五百餘年,經歷了無數風吹雨打,至今仍沒有一點生銹的痕跡!
如果說古代的印度人早已掌握了冶煉不銹鐵器的技術,只是這種技術後來失傳了,那他們為什麼沒有在同時代冶煉出其它任何不生銹的鐵制器具呢?而且古印度的典籍中,也沒有任何關於這方面的記載。不銹鋼技術是1914年由德國發明的。「不會生銹的鐵柱」用現代科學常識來闡述只能說它是一個奇跡。
印度鐵柱千年不朽真相是什麼?
印度鐵柱為何千年不朽?印度鐵柱真相是什麼?
坎普爾大學的材料工程師拉馬穆爾西·巴拉蘇布拉馬尼安發現了這根柱子的奧秘,他首先分析了鐵柱的表面,提取了上面的一塊銹斑,發現它含磷量很高。這種元素與鐵和空氣接觸發生了化學反應,形成磷酸氫鹽的水合物(FePO4·H3PO4·4H2O),在鐵柱開始生銹時,由磷、鐵和空氣形成的保護膜防止了銹跡的進一步發展。
印度鐵柱為何千年不朽?印度鐵柱真相是什麼?
通常,鐵的生銹是由兩種原因造成的,一是化學腐蝕,與一些非金屬元素直接發生化學反應,如與空氣中的氧發生氧化反應,生成三氧化二鐵。另一種是電化學腐蝕,即當兩種不同的金屬接觸時,由於它們的電位不同,在電解質存在的情況下就會形成微電池,從而造成其中一種金屬的腐蝕。同一種金屬在經過熱處理和機械加工之後會造成內部的不均勻,也會形成微電池,使金屬受到腐蝕,在這種情況下,潮濕的空氣往往充當了電解質。
因此,德里鐵柱在建立起來之後就面臨著生銹的可能,由於澆鑄和鍛造時必定會形成一些不均勻和細小的瑕疵,直接面臨著化學腐蝕和電化學腐蝕。但是,德里鐵柱中的磷是使其免遭銹蝕厄運的直接保護神。正是這種元素促成了保護膜的形成,保護了這根柱子,一開始就阻止了腐蝕反應的發生。
B. 印度的德里鐵柱為何會千年不生銹
這裡面有很多的化學知識。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南部郊區,Kubu塔的牆壁占據著一根高約7米,直徑半米的鐵柱。深色鐵柱在72米高的Kubu塔旁邊可能看起來很小,但正是它吸引了遊客和科學家的注意。因為盡管這種鐵柱在露天經歷了數千年的風雨,但它並不生銹,可以稱得上是世界的奇跡。
為什麼在印度歷史的大量文獻中沒有提到這個秘密?當地人說,只要能將鐵柱圍起來便會被包碰游芹圍,願望就能夠實現,也許這個鐵柱確實具有魔力,所以在它前面的現代智慧也顯得無能為力。印度理工學院的一位研究人員解決了為何鐵柱不生銹的謎團,因為鐵柱中的鐵含量如此之高,以至於磷與鐵和水發生反應,在空氣中與氧氣發生反應,形成了一種含鐵氫的化合物。 磷酸鹽,形成保護層以防止鐵和氧的內層接觸和生銹。
C. 千年不銹的「阿育王鐵柱」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根據我們的常識,鐵器暴露在空氣中經風吹雨打後,早晚都會生銹,但是世界聞名的印度“阿育王鐵柱”竟然一點都不生銹。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阿育王鐵柱”在著名的庫杜布高塔的院牆內,地處印度首都新德里南郊。“阿育王鐵柱”高約七米,直徑半米,就是這么一根不起眼的鐵柱吸引了成千上萬的遊客前來參觀。當地人稱,只要能背靠鐵柱將它環抱,許下的心願就一定能夠實現。就是這一根鐵柱,從未生過銹。
另外,在印度的達哈、辛哈勒斯、克那拉克都發現了含鐵純度高達99%的鐵柱,也都歷時千百年,卻少有銹跡。
布卡南博士在1807年出版的《在南印度旅遊》一書中,描述了印度人加工製造鋼鐵的土方法。這些土方法,相比於當今的冶金技術都有值得學習和仿效的地方。所有的線索都指向古印族態度的造鐵工藝,或許古印度人正是憑借特殊的造鐵工藝,才成就了千年不銹的“阿育王鐵柱”。
D. 印度遠古鐵柱為何矗立千年不銹呢
印度古代人建造出來的鐵柱之所以能夠不生銹,主要是因為他們在建造鐵柱的過程中往裡添加了磷。這種化學元素會讓鐵柱生成一層保護膜,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讓印度鐵柱雖然經過幾千年的風雨洗禮,但是依舊沒有生銹。曾經有不少考古學家和化學家都開始研究這根鐵柱,經過研究這些學家發現。這只鐵柱經過幾千年依舊能夠保持不生銹的,最主要原因是因為當地的氣候以及建造材料的特殊。要知道鐵生銹主要是因為化學腐蝕和電化學腐蝕這兩種。但是印度的這根鐵柱中,人們在建造的過程中加入了不少的磷元素,這個磷元素就會自覺形成一層保護膜讓鐵柱隔離空氣,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腐蝕的情況。並且這個城市的空氣是非常乾燥的,濕度也非常的小。就是因為氣候和材料的原因,才讓這根鐵柱經過幾千年的洗禮依舊不生銹。由此就可以感嘆當時古代印度人的智慧。
E. 在印度的德里有一根千多年前鑄造的大鐵柱,為何能「千年不銹」
我們都知道,鐵是最容易生銹的金屬,一般的鑄鐵,不用說千年,幾十年就銹蝕貽盡了。但是,在印度德里,矗立著一根公元五世紀鑄造的巨大鐵柱。歷經了一千多年的風吹雨打,卻鮮有銹跡,耐腐蝕性高達99%,堪稱奇跡!
德里鐵柱不銹之謎已經解開,但它仍有許多待解之謎,1500多年前的古代印度人是如何鍛造如此大塊頭的鐵柱,如何把握其成分組成的使其做到99%的耐腐蝕性,但可以肯定的是,德里鐵柱堪稱奇跡的防銹能力,有力地證明了古代印度鐵匠高超的鐵提取和加工技術。
德里鐵柱還有一未解之謎是搬運之謎,根據鐵柱表面的銘文記載,它於1500年前為了紀念一個國王二建,但最初,鐵柱並不在現在的寺,而是在約1000年前搬到德里的。沒有任何資料顯示,1000年前,誰移動了這個支柱,它是如何被移動,甚至是為什麼被移動的。
F. 印度德里的鐵柱有何神奇之處,為什麼能千年不生銹呢
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南郊的庫都布高塔牆內聳立著一根約7米高、直徑約半米的鐵柱。與身旁72米高的庫都布高塔相比,這根黑黝黝的鐵柱顯得很不起眼,但正是它吸引著大批遊客和科學家們的注意。因為這鐵柱雖在露天經歷了上千年的風吹雨打,卻居然一點不生銹,堪稱世界奇跡。
從鐵柱上刻著的梵文看,這根鐵柱並非就地鑄造,而是公元5世紀時,被統治德里的伊斯蘭王朝從印度東部的比哈爾邦搬移過來的,傳說是為了紀念旃陀羅王而造。不過現在人們都習慣把它和2300多年前叱吒印度的一代梟雄———阿育王聯系在一起,叫它「阿育王鐵柱」。
據現代科學分析鑒定,這根鐵柱的鑄造時間應在1500多年前,但令科學家疑惑不解的是,至今鐵柱通體仍找不到一塊銹跡。要知道鐵是最容易生銹的金屬,一般的鑄鐵不用說千年,幾十年就銹跡斑斑了。即使在科學昌明的今天,人們仍然沒有找到防止鐵器生銹的良方,而古代印度人居然可以做到這一點,真是不可思議。最奇怪的是,如果印度人當時已掌握了如此高超的工藝,那他們為什麼沒有代冶煉出其他不生銹的鐵器製品.
G. 歷經千年而不生銹,印度的「德里鐵柱」為何如此神奇
德里鐵柱是一根高度約7.25米,直徑有0.5米,重達6.5噸的大鐵柱。它聳立於印度首都新德里南郊的庫都布高塔牆內。
從它鮮明鐫刻的梵文來看,他鑄造於公元五世紀,從印度東部搬移至此,又叫阿育王鐵柱。
在古代印度,雖然他們鑄鐵的技術已經很高超了,這從他的幾個城市鑄造的鐵柱和鐵制大炮中可以看出。但據分析和考證,那時的印度應該還不足以有如此高超的技術,現在能相信的理由就是無意中古代印度人民鑄造了含有一定量磷的鐵柱,在現代人民面前展現了數千年的奇跡。
H. 印度的不銹鐵柱是怎麼回事
在印度西部的農村裡,矗立著一根公元5世紀鑄造的巨大鐵柱。這根鐵柱高7米,直徑約1.37米,用熟鐵鑄成,實心,柱頂有著古色古香的裝飾花紋。據說這根鐵柱是為紀念旃陀羅王而鑄造的。
但最令人驚異的是,鐵柱在露天中聳立了1500餘年,經歷了無數風吹雨打,至今仍沒有一點生銹的痕跡!鐵是最容易生銹的金屬,一般的鑄鐵,不用說千年,幾十年就銹蝕殆盡了。
直到現在,人們也沒有找到能夠防止鐵器生銹的有效辦法。盡管從理論上說,純鐵是不生銹的,但純鐵難以提取,造價高昂。而且有些科學家分析了鐵柱的成份,發現其中含有很多雜質,絕非純鐵。照理說應該比平常的熟鐵更容易生銹才是。
如果說古代的印度人早已掌握了冶煉不銹鐵器的技術,只是這種技術後來失傳了,那他們為什麼沒有冶煉出其他任何不生銹的鐵制器具呢?而且在古印度製造鐵器的書籍中,也沒有任何關於這方面的記載。
鐵柱孤獨地矗立在那裡,彷彿是在向人類的聰明才智挑戰,同時也是古印度文明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