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度,古巴,朝鮮等國老百姓生活起居情況
印度:從長遠發展戰略目標考慮,印度市場對外國直接投資有巨大的吸引力,但是由於目前印度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很低,只有450美元,而且兩極分化嚴重,購買力和消費水平尚處在較底水平,對於絕大多數消費品,特別是高端產品和新技術產品,實際市場規模與人口數量不成比例,因此近期內市場規模對外國直接投資的吸引力比較有限。 印度中產階級占人口比例很低,高消費階層主要通過直接進口產品,包括一些世界名牌滿足日常生活需要。對於絕大多數印度人來說只能購買得起當地生產的十分廉價的日用品,而且消費量不大。一些外資企業由於產品市場狹小面臨經營困境,包括康佳在內的幾家中國公司在進入印度市場後不久便又撤了出來。古巴:古巴的平均工資大約為每月300比索。按照官方匯率,一個比索比一美元還略微大一點。如果折算成人民幣,每月兩千多元。這個數字似乎還可以接受。仔細打聽一下,才恍然大悟,古巴和當年中國一樣,實行外匯雙軌制。外國遊客只能使用外匯券,一美元換一個古巴比索的外匯券。在民間,一個比索的外匯券可以換25個古巴比索。在商店的櫃台里陳列的白酒標價6比索,外國人買的時候用外匯券,古巴人用古巴比索,雖然是同一個價錢,實際上外國人多支付了25 倍。
搞清楚匯率關系之後再來看看古巴人的生活水平。古巴人平均工資水平每月300比索。如果折算成美元只有12美元,低得難以想像。但是,其購買力卻比12美元高得多。在商店裡一件襯衫賣20比索,一雙運動鞋30比索。摺合成美元只不過 1美元左右。古巴人能歌善舞,大概對音響設備具有特殊偏好。商店裡最貴的商品是菲利普音響,要價900比索。相當於一般人三個月的收入。中國製造的「三星 」牌電冰箱849比索,要價似乎貴了一些。古巴人和改革前的中國人一樣,一般不用電冰箱,現吃現買。
西恩富戈斯是古巴第三大城市。偌大一座城市,街上居然沒有幾家商店,更沒有什麼商品廣告,連商店的招牌都沒有幾個。市中心有條步行街,且莫談什麼「購物街」,因為除了手工藝紀念品之外基本上沒有東西可買。朝鮮:朝鮮的人民一直在水深火熱中掙扎,事實上朝鮮經濟頹敗,政府財政壓力巨大,整個國民經濟亂成一團,人民生活水平根本不容樂觀
朝鮮一直是世界上最窮的國家之一,其貧窮程度可以和年初地震的海地相媲美
家在東北和朝鮮接壤地區附近的朋友都知道,邊界線附近,咱們用一盒火柴就可以跟他們換一瓶酒,可見朝鮮的貧窮程度·····
朝鮮的社會還很黑暗···朝鮮經常會出現人口買賣······
和非洲國家相比,朝鮮人民的生活水平還相對好一點,朝鮮比蒙古還要窮一些,但是跟咱們比,自然是差一大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