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962 中國與印度的戰爭來源是什麼最後怎麼樣了
1、中印戰爭的起因:
中國與印度在歷史上有著長期的交往和傳統友誼,兩國的地圖均按照傳統習慣線標劃邊界,兩國人民共同遵守這條傳統習慣線。但是,在英國統治了印度以後,英屬印度當局,把侵略擴張的矛頭指向中國的西南和西北邊疆地區,英印政府利用中印邊界從未正式劃定的為由,擅自劃定所謂的「麥克馬洪線」,對中國西藏和新疆進行侵略擴張活動,從而埋下了中印爭執的禍根。1947年,印度獲得獨立後,不僅要中國政府承認「麥克馬洪線」,而且要侵佔中國政府管轄下的中國領土。並多次侵佔對中國領土。
從20世紀50年代未至60年代初,印方不斷升級邊境沖突。1962年8月至10月,中國曾反復建議中、印雙方在官員報告的基礎上討論中印邊界問題,但印度不僅堅持要中國從西段自己的大片領土上撤出,甚至還要中國撤出東段位於「麥線」以北的扯冬地區。印度以此作為談判的先決條件,無異於就此關閉了和平談判之門。
1962年10月,印度錯誤的估計形勢,在大國支持下,向我國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我西藏、新疆邊防部隊被迫進行自衛還擊,中印戰爭爆發。
2、結果:在整個對印自衛反擊作戰中,我軍共全殲印軍3個旅(第7旅,第62旅、炮兵第4旅),基本殲滅印軍3個旅(第112旅、第48旅、第65旅),另殲滅印軍第5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各一部,擊幣印軍第62旅旅長霍希爾.辛格准將以下4885人,俘印軍第7旅旅長季.普.達爾維准將以下3968人(其中校官26名、尉官29名)。我邊防部隊犧牲722人(其中軍官82名、士兵640名),負傷1697人(其中軍官173名、士兵1524名)。
另外,從1962年11月22日起,我邊防部隊在中印邊境全線主動停火,主動後撤。從12月1日開始,我軍回撤至1959年11月7日中、印雙方實際控制線我方一側20公里以內。其後,又將繳獲的印軍物資交還給印度,並釋放了全部印軍戰俘。
B. 如何看待中印對峙事件,又該怎樣來化解
如何看待中印兩軍邊境對峙事件?大家眾說紛紜,但是總的來說解放軍的處理方式是正確的,我們對於外國尋釁滋事的行為要做到先禮後兵。
一段未註明時間的視頻,視頻中疑似為中印兩軍士兵在巡邏途中出現對峙,隨後發生了肢體沖突。對此,中方稱中方在洞朗地區進行道路施工時,遭到印軍越線阻攔。中方修建上述道路是在自己領土上的主權行為,印方無權干涉。
某些人一直在譴責官煤冷處理,但是小編以為現在處理方式並無不妥
1.渲染南海、東海領土爭端是因為這里每一寸領海都有巨大的可見的收益;反觀藏南。
2.渲染中印緊張氣氛會影響到民眾對南海、東海和其他領土問題的熱情。大家發現領土摩擦其實天天都在發生而且還是實打實的武裝侵入,之後懟美帝軍機軍艦打擦邊球的熱情恐怕就會少不少了。
3.加強對中印邊界的軍事力量投入並不是非常合算的買賣。給一等人撥款能下餃子,二等人能買五代機,都是有長期回報的投資,而老陸獲取優勢的主要方法還是堆人,難道我們就不停花錢把子弟兵扔到世界屋脊上天天趕羊一樣把漫山遍野的阿三趕回去?對付阿三,只要不讓它們建立永備工事把生米煮成熟飯就可以了,其他愛怎麼玩怎麼玩,讓他們燒錢在喜馬拉雅山麓上堆羅漢,總比花錢改善印度基礎設施的好。
4.高調懟回去正好給印度提供發展軍備+增加凝聚力的借口,對我們沒有半點好處。這樣一個人力大國如果被逼得在「國家主義」+「民族主義」的大路上發足狂奔,後果不堪想像。打贏了不加分,沒打贏更倒霉了
最後,向堅持在世界屋脊上的子弟兵致敬!!!
C. 一九六二年中印戰爭給我們留下了哪些遺產呢
1962年中印自衛反擊戰正式打響,中國在短短30天內就擊潰印軍,大捷取勝!而後僅僅過了5年,印度「另起事端」在1967年再次挑釁我軍,我軍乘勝逐北即刻回擊,再次將印軍攻回老巢,不敢再犯!
據資料顯示,在1967年的中印自衛反擊中,印軍被擊斃數為195人、多處工事被摧毀。兩次軍事挑釁均以失敗告終!
第一,遏制住了印度的擴張。
別看印度這個國家實力不強,但擴張主義卻深入到骨子裡面。可以印度這個國家,有帝國主義思想,只是沒有帝國主義實力的國家。如果印度有一天變強,變成超級大國,絕對會四處侵略。1962年中印戰爭,中國取勝,徹底遏制住了印度的狼子野心,使得印度折服到現在都不敢跟中國再起戰端。縱然印度很想報仇,但心裡可以說被中國打怕了,沒那個信心打贏中國。印度的怕,為中國邊境和平,國家發展提供了一個和平的發展環境。
第二,再次向世界證明了中國軍隊敢戰能戰。
1962年,中國經濟困難,再加上中蘇關系破裂,美國圍堵中國,是新中國非常艱困的一年。而印度又在美蘇的支持下挑釁中國,測試中國軍隊能不能戰。不過結果好的是中國邊防軍勝利了,這也就打破了世界兩個超級強國的陰謀,保護了新中國。
D. 以中印邊境爭端事件寫一篇周記,300 400 字左右 求大佬幫幫忙。
2020年6月15日,在中印邊境加勒萬河谷地區,中印雙方發生激烈的肢體沖突。[1]
截至2020年6月16日,中國軍方證實雙方肢體沖突造成人員傷亡。印度軍方表示,該沖突造成20名印度軍人死亡。[2]6月17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同印度外長蘇傑生通電話。雙方同意公正處理加勒萬河谷沖突引發的嚴重事態。[3]
2021年2月19日據央視軍事報道:2020年6月,外軍公然違背與我方達成的共識,悍然越線挑釁。在前出交涉和激烈斗爭中,團長祁發寶身先士卒,身負重傷;營長陳紅軍、戰士陳祥榕突入重圍營救,奮力反擊,英勇犧牲;戰士肖思遠,突圍後義無反顧返回營救戰友,戰斗至生命最後一刻;戰士王焯冉,在渡河前出支援途中,拼力救助被沖散的戰友脫險,自己卻淹沒在冰河之中2020年6月15日,在中印邊境加勒萬河谷地區,中印雙方發生激烈的肢體沖突。[1]
截至2020年6月16日,中國軍方證實雙方肢體沖突造成人員傷亡。印度軍方表示,該沖突造成20名印度軍人死亡。[2]6月17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同印度外長蘇傑生通電話。雙方同意公正處理加勒萬河谷沖突引發的嚴重事態。[3]
2021年2月19日據央視軍事報道:2020年6月,外軍公然違背與我方達成的共識,悍然越線挑釁。在前出交涉和激烈斗爭中,團長祁發寶身先士卒,身負重傷;營長陳紅軍、戰士陳祥榕突入重圍營救,奮力反擊,英勇犧牲;戰士肖思遠,突圍後義無反顧返回營救戰友,戰斗至生命最後一刻;戰士王焯冉,在渡河前出支援途中,拼力救助被沖散的戰友脫險,自己卻淹沒在冰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