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人竟然喜歡把菜做成「漿糊」,背後究竟是什麼原因
原因有三。一、因為印度人一般來說不太喜歡吃草葉,他們更喜歡吃根莖類的蔬菜;二、做成「漿糊」類更方便他們吃飯的時候能夠來個「全家福」,什麼都沾一點,大滿足;三、與印度的氣候有關,如果把菜做成「漿糊」輔以調料的話,食物的保存時間能夠適當延長,不會那麼容易腐爛。
三、與印度的氣候有關
印度的大部分地區都在熱帶,氣候也是熱帶季風性氣候,特點是濕潤雨水多,一個地方濕潤雨多又熱,東西就很容易腐爛。如果幹放著食物很快就會變質,但如果做成「糊糊」再加以調料,食物的存放期限就會稍微加長一些。
⑵ 舌尖上的電影:《街頭絕味》之印度尼西亞日惹篇
《街頭絕味》是由美國Netflix(奈飛)製作的一部紀錄劇集。第一季記錄了亞洲泰國曼谷、日本大阪等九個城市著名的街頭美食文化,第四集記錄的是印度尼西亞日惹有特色的街頭小吃。
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最大的島國,有超過17,000個島嶼。
印度尼西亞人口數量最多的島嶼是爪哇島,日惹市是爪哇島的靈魂。
日惹是印度尼西亞唯一仍由蘇丹人統治的地區,日惹人對他們的傳統文化有著很強烈的自豪感,他們仍在做著祖先所做的事情,他們的街頭小吃非常地道,具有傳統風味。
1市場點心
市場點心泛指各種甜的街頭小吃,通常由椰糖,糯米,木薯和椰子製成。
市集里賣的這種被稱為市場點心的甜點,是印度尼西亞歷史最悠久的街頭小吃,可以追溯到8世紀。
沙蒂南奶奶是市場點心大師,她做點心做了五十幾年了。沙蒂南奶奶的市場點心採用的是經典食譜,沙蒂南奶奶的一切手法都非常精準、仔細,充滿大廚風范。她甚至用手上的細線切東西,速度跟忍者一樣快。
沙蒂南奶奶做的市場點心是傳統的爪哇日惹風味,外表的顏色是咖啡色、綠色和淡白色。
有一天前總統蘇哈托的助理來到攤子前,他告訴沙蒂南奶奶,總統想吃市場點心。吃了沙蒂南奶奶的市場點心後,印尼前總統蘇哈托變成她的老主顧,因為真的太好吃了。
從早上5點開始,就有人願意等上三個小時,只為了嘗到沙蒂南奶奶做的市團運鋒場點心。此後,上門的客人越來越多;為避免爭塌晌執,還發號碼給客人,維持秩序。
沙蒂南奶奶的市場點心,每一天都會賣光。沙蒂南奶奶靠市場點心,養活了十幾個家庭成員。
2現代市場點心
新一代的市場點心師傅,受到其他飲食文化(如中國、葡萄牙或荷蘭文化)的影響,顏色變得鮮艷許多,造型也更加多變,研製出來的點心種類多達200多種,而且還在不斷推陳出新,以確保市場點心能出現在各種場合。
當供應於節慶場合上,會採用鮮艷的顏色;供應給訂婚典禮,則使用糯米;哀傷的典禮上也能看到市場點心,逐漸開發出越來越多創意且多變的市場點心。
日惹的年輕人們正在吸取其他城市的現代風格,並用自己的方式探索傳統美食。
3鹵味飯
在日惹,菠蘿蜜經常入菜。最受歡迎的菠蘿蜜菜餚是鹵味飯,鹵味飯是日惹市的象徵,幾乎在每個角落都會看到鹵味飯小販。
世界上沒有任何地方,除了日惹市,會出現這種口味獨特的熟菠蘿蜜,以香悄碧辛料鹵制而成,放上紅洋蔥、蒜頭,蕪荽籽,有時會搭配鹵蛋、雞肉和脆牛肉。
4灰面
木薯是一種很強壯的根莖植物,也是爪哇當地的碳水化合物主食。在歷史上,買不起小麥麵粉的人,甚至買不起白米的,他們就得吃木薯。
他們把木薯製成麵粉,做出面條,也就是「灰面」。
位於日惹市的灰面工廠是唯一遵循古法製作木薯面的地方,灰面已成了日惹市的標志。因為這種木薯面其他地方都沒有生產。
制面過程始於木薯粉,工人們蒸熟麵粉,接著放進壓面機,機器會壓制出面條。
⑶ 印度新奇水果「根菜」一個可以賣上一周,它真的很大嗎
印度的新奇水果根菜個頭很大,有的根菜可以長到上百斤,高度差不多和一個七八歲的孩子那麼高,它的外皮是橙紅色的,內里的果肉是白色的,口感類似我們常吃的雪蓮果, 根菜是一種根莖類植物,含有碳水化合物,可以當做水果吃,也可以當做主食吃,每次有客人買,老闆都會用鐮刀切上一片,撒上點白糖或者醬汁就可以吃,這么大一個根菜可以賣上一個星期是沒問題的。
根菜這種水果屬於熱帶水果,我們國家是吃不到的,只有在印度的街頭能夠經常看到它的身影,雖然很多人會覺得在印度那種氣候條件下,一大顆根菜,每次都是切下來薄薄一片,一個根菜大約能賣一周左右,可能衛生情況不能保證,但是我覺得入鄉隨俗,他們一直以來都是這樣吃根菜的,那麼我們也可以試著嘗試一下這種飲食方式,可能能並沒有像我們想的那樣不衛生,也許會有驚喜也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