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國旗史】印度 | 次大陸上的政權交替(多圖)
印度國旗,印度人稱之為三色旗,其設計融合了象徵勇氣、真理與和平、繁榮和人類生產力的橙白綠三種顏色,中心的法輪代表了印度古老的文明與真理、道德。
法輪,是印度孔雀王朝時期的佛教聖地石柱柱頭的圖案之一,24根軸條象徵一天24小時,寓意國家永遠向前。
印度經歷了莫卧兒帝國、馬拉塔帝國等政權交替,隨後被大英帝國東印度公司掌控,直至1857年印度土兵叛亂後,英國直接統治印度。
17世紀,不列顛東印度公司獲得了印度貿易的特權,從商業企業逐漸成為印度的實際主宰者,直到1858年被解除行政權力。
英屬印度時期,印度政府旗即為大英帝國國旗,總督旗在此基礎上添加了印度之星勛章和印度皇冠圖案,非官方旗則在英國商船旗基礎上添加一顆印度之星勛章。
在印度獨立運動期間,加爾各答旗成為了非正式的印度旗幟之一,旗幟上橙、黃、綠橫帶分別象徵印度的省份,上方八個半開的蓮花象徵八個省份,太陽和新月圖案以及梵文「वन्दे मातरम्」體現了對印度的敬意。
此外,印度還曾使用過多種旗幟,包括早期的印度國家主義旗幟、印度自治運動旗幟、自由印度臨時政府旗幟,以及甘地建議的印度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