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關於印度神話
《羅摩衍那》是印度古代兩大梵文敘事詩之一,敘述王子羅摩因受老王妃嫉妒被放逐,妻子悉多被擄,後得群猴幫助,夫妻團聚,恢復王位。此篇敘述他在森林中與魔搏鬥的故事。
《羅摩衍那》書名的意思是「羅摩的遊行」或「羅摩傳」。全書約有兩萬四千頌,共分七篇:《童年篇》、《阿逾陀篇》、《森林篇》、《猴國篇》、《美妙篇》、《戰斗篇》和《後篇》。它以羅摩和悉多的悲歡離合為故事主線,描寫印度古代宮廷內部和列國之間的戰爭。
《羅摩衍那》的故事情節比較集中緊湊,雖然也插入不少神話傳說,但除第一篇和第七篇外,不像《摩訶婆羅多》那樣枝蔓龐雜。主要人物性格豐滿,隨著矛盾的展開而變化發展。全書注重風景描寫,而且做到情景交融。它不像《摩訶婆羅多》那樣大多採取純客觀的態度描寫景物,而是通過史詩人物的眼睛描寫,這樣就更富有感情色彩。《羅摩衍那》與《摩訶婆羅多》一樣,主要採用簡單易記的「阿奴濕圖朴」詩律,文體風格總的來說明白曉暢,但已開始出現講究藻飾和精心雕鏤的傾向。由此,《羅摩衍那》成為古典梵語詩歌最直接的先導。因而,印度傳統將《摩訶婆羅多》稱為「歷史傳說」,而將《羅摩衍那》稱為「最初的詩」,並將傳說中的作者蟻垤稱為「最初的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