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為什麼沒有三哥膨脹

印度為什麼沒有三哥膨脹

發布時間:2025-09-12 05:02:44

『壹』 印度計劃,在5年內把GDP提高到5萬億,現在的狀況如何

印度計劃,在5年內把GDP提高到5萬億,現在的狀況就是印度正在努力之中,畢竟該5年計劃是印度總理莫迪在2019年提出的,但根據有關機構預測,印度在2023的GDP將會達到4.5萬億美元,2024年就能夠實現超過5萬億美元的預期目標。但是,印度追求的也只不過是一個GDP數據而已,他們並沒有將這5年內的通脹率考慮其中,若是將通脹率考慮其中,那或許就是另外一種演算法了,當然,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在計算GDP時大多都沒有考慮這些因素,畢竟面子上過得去還是很重要的。

顯然,不出意外的話,印度的5年目標還是能夠實現的,盡管其追求的僅僅是GDP數據,但有一事實也不得不承認,印度的GDP一直在增長且增長的態勢良好。

『貳』 印度人為什麼那方面那麼強大

1. 印度人對自己軍事力量的自信源自於長久以來對國際軍事格局的認知。在印度看來,美國的軍事力量無與倫比,俄羅斯緊隨其後,而印度自居為世界第三。這種自信心的培養,與印度民族特有的精神力量和信仰有關,他們傾向於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這種心態久而久之導致了自信心的膨脹。
2. 印度的歷史背景也是其自信心的一個重要因素。自1947年獨立以來,印度在亞洲地區面臨較少直接的軍事對抗,尤其是在冷戰期間,印度成為美蘇競爭的受益者,兩極對印度採取支持態度。這種外部支持使得印度產生了一種被吹捧的感覺,盡管在1962年與中國的沖突中遭遇了挫折,但印度並未因此徹底喪失自信。
3. 印度的侵略性擴張政策是其自信心膨脹的另一個表現。在南亞地區,印度試圖建立自己的霸權地位,通過吞並領土、控制鄰國等方式來實現其印度洋是「印度人的洋」的夢想。這種行為進一步助長了印度的野心和不切實際的自信。
4. 印度的軍事現代化進程和經濟增長為其軍事自信心提供了物質基礎。21世紀以來,印度經濟快速發展,其國防預算和軍事現代化投資不斷增加。印度在國際武器市場的大量采購,包括從美國和俄羅斯等國家引進先進武器和技術,增強了其軍事實力,並進一步提升了其國際地位自信。
5. 盡管印度的軍事力量存在一定的水分,其實力並不完全符合其自信心的膨脹,但印度在南亞地區仍具有一定的軍事優勢。這種相對的優勢,加之其歷史上對中國不友好的態度,使得中國在考慮與印度的互動時必須保持警惕,並確保自身軍事准備充分以應對潛在的挑戰。
(建議印度在自信之前,應首先實現軍事裝備的自給自足。)

『叄』 為什麼印度的大米煮熟是散狀的,而我們的大米卻成膠團狀

是各方面不同的因素導致的,從大米的品種到種植大米的土地的濕潤程度、地理環境以及氣候甚至於日照等各方面因素。去印度旅遊的中國人會覺得很奇怪,同樣是大米飯,中國的大米煮熟後,會變成粘在一起的米飯團團,但是印度的卻顆粒分明。這其實是因為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三、地理環境、氣候不同

印度靠近赤道,氣溫較高。而我國大米產地,即使是南方的大米產地,都沒有那麼高的氣溫。而且我國南方降水量充沛,但是印度大米產地相對於我國大米產地來講,降水量少。不同的地理環境、氣溫和氣候因素,使得種出來的大米口感也不同。

總而言之,因為大米的品種不同,土壤肥沃度不同,降水量不同等等各種因素,再加上兩國吃飯的習慣不同,所以大米被做熟後呈現的形態也是不同的。

『肆』 印度的大米煮熟是散狀的,較蓬鬆、乾乾的,為什麼和我們完全不同

眾所周知印度的大米又長又大,而我國的的大米就比較小又圓滑,印度的大米非常的大是我們平常吃的一倍多,是什麼原因導致印度大米那麼的長呢?今天就來聊一聊。

其次米飯不用電飯煲煮,通常是先放黃油或者豆油在鍋底,下洋蔥、香料粉、鹽調味,以及藏紅花汁或姜黃(咖喱的重要原料之一)調色,接著放入大米略炒,加入一半的清水(水下得少啊)。水沸騰後煮個大概15分鍾即可,要是太幹了,再加點水煮五分鍾。劃葯點~煮制的時間比我們短。還有一種方法是,大米份量加多(准備全天食用),加水煮至半熟,過濾出水份備用,食用時煮熟即可。

印度大米常見的有3種:野生稻、莉莉、巴斯馬蒂,這三種有著工同的特點輕盈,芳香、粘度性小。要數巴斯馬蹄大米(俗稱印度香米)最受印度人歡迎,生米粒是普通大米的3倍之長,煮熟會膨脹2~3倍,且干韌、顆粒分明。關鍵是帶有特殊的香味,是常規大米的12倍,因此聞名於世。

『伍』 疫情惡化,印度同時挑釁中巴尼,哪裡來的自信

正是因為疫情惡化,印度為了轉移國內矛盾,把禍水外引,開始挑釁中國、巴基斯坦、尼泊爾。當然,印度前幾年經濟不錯,國際環境很好,買了很多武器,開始膨脹了。下面分別說下印度膨脹和挑釁的原因:

1.國際環境好

印度自從1947年建國以來,一直在國際上備受拉攏,美國、英國等認為印度都是資本主義國家,吹噓它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印度得意洋洋。

蘇聯為了對付中國和向印度賣武器,也極力拉攏印度,印度左右逢源。

從建國以來到現在,印度的國際環境一直很好,讓印度自我膨脹的厲害。

2.美國、日本的挑撥

美國、日本為了遏制中國,牽制中國,建立圍繞中國的包圍圈,所以對印度也是百般拉攏和投資,讓印度覺得自己身價非凡。

3.經濟發展不錯

最近十年,印度經濟發展的相當好,個別年份的增長率超過了中國,上上下下收入增加,民族自信心爆棚。

4.購買了大量先進武器

印度的武器是全世界有名的萬國造,從大炮到子彈,從航空母艦到坦克,從飛機到潛艇,都有先進國家賣給他。

這些世界強國哪一個不吹噓自己的武器全世界最好呢,所以印度就想這么多國家的先進武器武裝了自己,印度軍隊一定可以碾壓鄰國。

5.建國以來,打敗周圍幾乎所有國家,除了中國

印度建國以來,除了中國,打遍周邊無敵手。

比如打敗巴基斯坦,把孟加拉從巴基斯坦分裂出去,吞並錫金,控制尼泊爾、斯里蘭卡,真是一時風頭無兩,自以為天下無敵了。

6.一心要報1962年之仇

1962年,印度趁著中國三年自然災害,趁火打劫,想著侵佔中國領土,不料人民解放軍是如此的英勇善戰,以少打多,打敗了印度的精銳部隊,要不是中國後勤跟不上,會直接打到新德里。

印度本來是個內部差異極大,矛盾重重的組合體,但是自從1962年之後,全國上下以1962年戰敗為奇恥大辱,一心報復。

我去過七次印度,了解印度人對1962年的恥辱,就好比中國人對甲午戰爭之恥是一樣的。

所以,只要有機會,只要鄰國有天災人禍,只要本國內部矛盾激化,印度政府都蠢蠢欲動的想把禍水外引。

今天,印度新冠確診已經三十多萬,又自不量力的同時向巴基斯坦、尼泊爾、中國挑釁。

好笑的是,一個便宜也沒撈著,處處碰壁,四面楚歌。

近段時間以來,印度接連和巴基斯坦、尼泊爾以及我國,在國與國邊界、或者實際控制線發生緊張對峙、甚至還發生了多次沖突。

印度官方和陸軍於新德里時間2020年6月15日深夜先後發布兩份公告,第一份公告稱「本方死亡3人」,包括1名軍官和兩名士兵;第二份公告則稱,還有17人「受傷後死亡」。也就是說,僅僅這次沖突,印度就有20名軍人因此而死亡。

這次,一直都偏向保守的尼伯爾也是主動出擊,形成兩個事實:

其實在此前,印度尼泊爾邊界還是一直很平穩的;但自2020年5月8日起,尼泊爾西部尼—中—印交界處卡拉巴尼地區局勢開始不斷緊張。

很顯然,這次是尼泊爾不再忍讓,主動接受挑戰!很讓人感嘆!

至於印度和老冤家巴基斯坦自不待言,印巴在克什米爾實際控制線上的摩擦幾乎從沒消停過!這里就不再多說了。

仔細觀察印度近段時間以來的一系列操作,隱隱約約都可以感覺到,這應該是印度政府為了掩蓋其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失敗、經濟欲振乏力的一種欲蓋彌彰做法,無非是想轉移印度國內民眾的注意力。

說實在話,我們作為旁觀者一直看得很清楚,就印度的綜合實力,連巴斯斯坦都沒敢言取勝,更別說與巴基斯坦、尼泊爾、中國三線作戰!

其實,印度之所以如此做,無非是基於如下幾點:

要我說,印度這樣的國家,在南亞稱一稱小霸還勉強湊合,要與我國鬥力,那差的可不是一個、兩個數量級!我相信,印度總會有有識之士明白這個道理的。

只是,印度政府近段時間的一系列騷操作,苦的還是印度的普通百姓,我真的很同情他們。

進入六月份以來,印度在邊境不斷的製造摩擦,挑起事端,不僅欺負小國尼泊爾,還與巴基斯坦重燃戰火,甚至在中印邊境還挑釁中國邊防部隊,但是,在與中巴尼三方的挑戰中,印度都沒有撈到任何好處,在印尼邊境,尼泊爾軍人硬扛印軍,絲毫不怯印度的挑釁;在印巴邊境,雙方互相交火,印度也沒佔到什麼優勢;在中印邊境更不用說了,連帶一名上校軍官在內的20名印度軍人喪命沖突現場,雖然我們沒有公布自己的損失情況,但從官方的回應中也能明顯的感覺到,在此次沖突中,印度顯然也沒佔到什麼便宜。

那麼,既然在三線都沒佔到什麼便宜,印度為什麼敢同時挑釁中國、巴基斯坦和尼泊爾?

很多人都認為印度背靠美、俄等大國的支持,加上最近這些年印度在經濟、軍事上的進步,讓他們有點自我膨脹了,但實際上這種觀點真的很不靠譜,就算印度最近發展的再怎麼好,他們的實力也不允許同時挑戰三個國家的,如果真的爆發戰爭,別說是跟中國打,就算是巴基斯坦就夠他們焦頭爛額了,所以, 印度此次反常的舉動,顯然是另有目的。

我們在來看看這三場沖突的規模,印度跟尼泊爾的沖突是尼泊爾警方與印度人在邊境地區爆發的沖突,僅僅造成1名印度人死亡,4名印度人受傷,根本就算不上有多嚴重。印度跟巴基斯坦的沖突主要集中在克什米爾地區,這次所謂的激烈交火,也不過是造成1名士兵死亡,三名士兵以及一些平民受傷,這種規模的沖突基本每年都會發生,可每次也都沒有大規模的交火。

最後,影響最大的也就是印度跟中國的沖突了,中印兩國因為領土爭議問題,也經常在邊境產生摩擦,1962年的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就是中國對印度侵略我國領土的有力回擊,自從那一戰之後,中印邊境雖然也經常爆發沖突,但是雙方也都比較克制,基本沒有發生過交火的事情,此次中印邊境沖突,也是雙方士兵互擲石塊,拳打腳踢的規模。

印度目前單日新增病例已連續6天保持在1萬例以上。同時,截止到6月17日,印度的單日新增死亡病例2003例,這也是印度自疫情暴發以來,單日新增死亡病例首次超過2000例,增幅創最高紀錄。從單日新增死亡病例來看,印度的疫情已經相當的嚴重了,甚至比印度官方發布的情況更為嚴重,如果按照這個勢頭發展,因疫情導致的恐慌、不滿情緒勢必會在印度蔓延,如果引導不當,這些不良情緒肯定會造成比疫情本身更加嚴重的後果,所以,印度政府肯定會想盡各種辦法來轉移國內民眾的焦點,打消印度人民的這種不良情緒,才能更好的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因此,印度之所以敢同時挑戰中、巴、尼三國,並非他們是因為實力有多強,背景有多深,只不過是印度政府為了轉移國內疫情防控的壓力,有意製造出來的「輿論熱點」,印度根本就不敢在邊境挑起大規模的戰爭!

印度敢於同時挑戰中國、巴基斯坦、尼泊爾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拉美國虎皮做大旗

美國為了遏制中國,可謂不擇手段,菲律賓、越南、印尼、日本,不管在中國的哪個方向,只要能夠為美國所用,美國一概照單全收,即便中國和周邊鄰居沒事,美國想方設法也會在中國背後捅刀子、挑起事端。印度作為一個地區大國,對美國而言當然具有比菲律賓、越南之流更高的利用價值,如果印度能夠牽制中國,那無疑美國就能夠獲取更大的利益,印度雖然也知道自己不過就是美國手裡的一枚棋子,但在充當棋子的同時,也能夠獲得很多好處,所以印度也就心甘情願的接受了這個角色。

有了美國撐腰,印度自然就開始自我膨脹了起來。印度和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眉來眼去,服從美國的印太戰略,可謂一石三鳥,一方面可以從西方得到好處,另一方面可以進一步擴展自己的勢力范圍,打壓甚至吞並南亞小國,更重要的是印度想通過美國的支持從中國獲取更多的利益,比如領土爭端、比如1962年慘敗的一箭之仇。對中國尚且不放在眼裡,對巴基斯坦和尼泊爾那就更不在話下了,一句話,因為投靠了美國,印度變得更加有恃無恐、自不量力。

二、大國美夢的吸引力

印度這些年來經濟發展確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現在印度已經躍升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經濟的增長必然會導致政治野心的膨脹,印度一直希望能夠成為世界性的大國和世界多級當中的重要一極。要想達到這個目標,那就需要首先變成一個區域大國,而區域大國的前提是必須擁有區域間足夠的影響力,而想要獲得這樣的影響力又必須先過中國這一關,所以只要有機會,印度就絕對不會放過。

2020年的這場病毒大災,由於美國對中國歇斯底里的甩鍋,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麻煩,印度正是看到了這樣的「機會」,所以才會誤判形勢,覺得中國在當前的形勢下,一方面會無暇顧及印度的騷擾,另一方面會出於穩定周邊安全形勢的需要選擇隱忍,正是在這種思維的影響下,印度選擇了冒險,如果獲得成功,那印度的勢力和影響力無疑都將得到巨大的提升,這就是印度人的如意算盤。

三、報58年前慘敗的一箭之仇

印度把中國當成最大威脅和假想敵,這是公開的秘密。事情雖然已經過去了幾十年,但在印度人的內心,這件事一直是他們一個隱隱作痛、不能忘卻的記憶,從印度媒體時常流露的情緒中就完全可以感受到這一點,也正是基於這樣的心理,印度才會屢屢在邊境挑釁和碰瓷中國,即便今天的危機解決了,如果印度不吸取 歷史 的經驗教訓,類似的事情以後依然還會發生。

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印度今天的做法非常愚蠢。首先,中國不會犧牲自己的國家利益來和印度做交易,其次印度挑釁中國也必將付出沉重、甚至是不能承受的代價。再次,巴基斯坦作為中國重要的友好兄弟國家,一旦巴基斯坦形勢變得危急,中國不可能坐視不管,所以在巴基斯坦那裡,印度的圖謀同樣不可能得逞。

更讓印度沒有想到的是,尼泊爾不僅敢和印度硬杠,還趁機收復了大片被佔領土,印度這是偷雞不成還蝕了一把米。還有一點印度也應該覺醒,如果中國真的被美國遏制下去了,那下一個被遏制和打壓的國家就應該變成印度自己了,所以不管從什麼角度看,印度今天所採取的策略都是非常錯誤和愚蠢的!如果印度能認識到這一點,改過自新,和中國相向而行,那這將是中印兩國人民共同的福音!

說實在的,印度的膽兒真的很肥,單從軍事覺度來說,它很我們中國都不是一個級別的對手,他們完全以為我們中國奉行以和為貴,吃定了我們,確實如此,我們不願和周邊國家樹敵,但不代表我們沒有原則,沒有底線,超越了原則和底線,必定會讓對方付出代價,截止目前印度公布的消息,此次中印對峙事件,印度已經有至少20名士兵因為各種原因死亡!

對於印度的挑釁事件,我們外交部對此已經發聲,同時我們外交部長也與印度外交部長通話,要求印度保持克制,並調查相關責任人,差不多可以說造成印度人員死亡事件責任在印度一方,而且也給我方造成了一定傷害,具體沒有說我們傷亡情況,可能是不願意將事態擴大,更或者我們傷亡不大,但是也得敲打敲列印度!

關於第一個問題,近來,為緩和兩國邊境地區局勢,中印雙方通過外交和軍事渠道保持密切溝通。6月6日,兩國邊防部隊舉行軍長級會晤,就緩和邊境地區局勢達成重要共識。

關於第二個問題,中印雙方正通過外交和軍事渠道就解決有關問題進行密切溝通。

目前以和為貴任然、和平談判是我們處理邊境問題的主要方式,但是我們也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這是不能讓步的,不管你背後站的是美國,還是其他大國撐腰,或者自以為是,可以天下無敵,我們改出手時必出手,而且會讓你覺得如果好好談談,大家都有趕出,否則吃虧的會是誰,倒可以試試!

目前印度更應該與周邊國家睦鄰相處,國內疫情肆虐,著力解決疫情擴散問題,就目前尼泊爾突然的舉動印度可能都沒有明白怎麼回事,再同時與三個不算弱的鄰居做對,最後撿不到任何便宜的!

不排除莫迪老仙轉移國內抗疫不力及疫情造成的經濟下滑產生的矛盾,但莫迪老仙再糊塗也不會糊塗到同時挑釁三家。那麼,有可能印度國內反對派搞事,給莫迪老仙出難題,或趕莫迪下台。

簡單地說這是印度政府為抗疫失敗,經濟嚴重下降而對國民轉移視線的唯一手段。其實印度這個國家不是什麼自信,而是在玩小聰明,一是尼泊爾力量小不會主動和対印度反擊。二是巴基斯坦目前也不會全面對印度發動反擊。三是盡管中國有實力列印度,但中國歷來講究以和為貴,以鄰為善,吃點小虧無所謂。所以印度就吃定一打三沒問題,同時提高國內的民族主義。

沒有什麼,我可以坦然的說,印度對巴,尼也許有些底氣,對中國絕對是心虛的,無非就是利用各種矛盾和條件打一點擦邊球,搞一點小摩擦,所以我認為局勢可控,不會發生大的爭端。

對於印度要在適時的時候狠狠的教訓教訓它,一是讓印度再長點記性,不要忘了 歷史 的教訓。二是給美國人看,三是警告南海周邊不本分的國家。想侵佔中國的領土、領海絕沒有好下場。

『陸』 印度人口如果繼續膨脹發展,會帶來哪些災難

印度人口持續膨脹發展將會帶來許多災難,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一.教育程度低,人口素質下降

首先,印度人口持續膨脹發展將會造成教育失衡的現象。導致國家沒有足夠的資源進行分配,財力、物力難以滿足增長的人口需求。而且會使越來越多的印度移民輸送到全世界的其他地方,內部越加混亂。大量人口不能給印度帶來什麼特別大的紅利,因為這些人口大部分都是文盲或者說不能成為現代化的勞動者,反而會使國民素質普遍下降,加大社會動盪。

希望印度能重視這一問題,採取有效措施控制人口過快的增長!

『柒』 印度經濟情況如何為什麼

印度這個國家的經濟情況就在懸崖邊上。不出意外的話這個國家就沒有未來了。
明確的說由於嚴重的高估了印度市場的消費能力,絕大多數去印度投資的中國人都是血本無歸的。
第一、印度這個國家整體上很窮,消費能力極低。事實上印度人在衣食住行醫等基本生活需求的水平大體上都低於中國1990年水平。舉個栗子:印度不僅人均糧食消費很低,而且在主要吃素的情況下,豆類(主要的植物蛋白來源)消費也只有中國的十分之一,在吃飯問題都解決不了的情況下,其它的消費能力就非常貧弱了。這就導致了印度的飢餓指數在世界上都屬於倒數的水平,甚至不如很多非洲的極端貧困國家。講到貧困,就不可避免的要講到PPP(購買力平價)的問題。PPP是一個極端不靠譜的指標,比如說印度每年的消費的糧食只有中國的三分之一強,但是印度的糧食PPP居然比中國高。而且中國的肉類消費PPP比糧食消費居然多一倍,而美國只多了10%。目前我國很多學者都在謠傳「中國8億人脫貧」,但實際上中國歷史上從來就沒有存在過8億人貧困這件事情。聯合國的1.9美元/天的極端貧困標准就是PPP,指的是:一個人一天的收入買的食物足夠保證他能吃飽。換句話說,只要他能吃飽,這個收入就相當於1.9美元的PPP,而不是說他真的每天收入1.9美元。中國什麼年代有8億人吃不飽飯的時候?說實話,中國在最貧困的年代,「溫飽」標准都高於1.9美元的PPP。目前在印度有2億人低於吃飽飯這條線,8億人直接靠政府救濟糧維生。已然超過中國建國以來的最窮水平。
第二、印度不僅不是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甚至連「之一」都算不上。按照世界銀行的數據(數據來源主要援引各國官方數據),在過去的20年裡,只有2015年和2016年兩年印度的增長率高於中國。更可笑的是,莫迪政府通過連續多次修改統計方法,導致前幾屆政府任內的經濟總量和增長率被調低(增長基礎低了,增長率就顯得高)。實際上在莫迪上台以前,印度還是有幾年的增長率是高於中國的,但經過修改統計方法後,莫迪前任的經濟成就被抹掉了。
此外印度的增長率統計明顯的存在問題,越南的經濟情況是很明顯遠強於印度的,但越南的增長率卻常年低於印度。此外,最近二十年經濟總量(現價美元)增長倍數而言,印度尼西亞竟然都比印度要高,而印尼的增長率大約只有5%左右。這里有人就會說為什麼不用不變價GDP來衡量?這是因為不變價GDP的增長倍數和增長率的算術總合在統計學上是等價的,不應該拿來相互證明。印度的統計口徑至少存在一個非常明顯的問題,那就是平價指數(官方用於統計GDP時使用的通貨膨脹率)顯著的低於物價指數。在統計的時候故意低估通貨膨脹,自然而然的就會高估實際增長率。但實際上經濟總量卻沒有明顯的增長,這也就是為什麼印度的人均GDP排名世界倒數,而且排名還連年下降的原因——印度經濟根本沒有發生過高速增長,它的實際增長比同檔次的發展中國家要慢。
第三,對印度來說最致命的一點:印度的人口結構不允許他們的增長速度那麼慢。印度實際上已經走進人口老齡化的前夜,增長率,出生率都已經斷崖式下降。按照國內的經驗,大約10到15年後,印度就要和中國一樣進入老齡化社會。為了確保現有的年輕人充分就業,同時確保國家盡快積累足夠的財富應對老齡化,印度現在必須保持極高的經濟增長。中國在90年代中期的人口狀況和現代的印度基本一致,而且人口總量還要少一些。但那個時候我們的經濟就必須「保八」了,因為那個時候如果我們的經濟增長低於8%,整個國家是支撐不到現在的。依此類推,印度目前如果不能連續的以10%以上的增長率高速增長二十年,這個國家就沒有未來了。然而殘酷的現實是:這個國家哪怕嚴重注水的增長率都達不到10%。

閱讀全文

與印度為什麼沒有三哥膨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為什麼是女王統領 瀏覽:29
中國白酒英語怎麼說 瀏覽:182
義大利語吵架怎麼說 瀏覽:199
韓國和義大利哪個國家大 瀏覽:193
澳大利亞跟義大利哪個移民好 瀏覽:129
去英國買一條裙子多少錢 瀏覽:182
越南的食品有哪些 瀏覽:473
英國留學護照到期怎麼辦 瀏覽:600
中國怎麼防控國外疫情 瀏覽:735
印度4g網速是多少 瀏覽:512
英國眼科醫院屬於什麼級別 瀏覽:43
印尼跟中國什麼時候能恢復航班 瀏覽:65
新冠肺炎伊朗死亡多少人 瀏覽:989
中國醫葯總公司怎麼樣 瀏覽:181
中國人去印尼打工工資最高可以拿多少 瀏覽:700
印度為什麼沒有三哥膨脹 瀏覽:82
伊朗怎麼治療新冠 瀏覽:162
伊朗出廠什麼玉石 瀏覽:704
伊拉克和伊朗是什麼 瀏覽:866
越南走私的牛肉是什麼樣子的 瀏覽: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