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印度在我國邊境屯兵多少我們如何應對
網上搜的:
香港《明報》8月1日稱,今年以來,印度在邊境地區動作連連,6月10日,印度「阿魯納恰爾邦」向印度國防部移交8處前方機場的控制權,印度同時增兵兩個師約6萬人駐防。據報道,在印度宣布向中印爭議地區附近增兵之後,印度在這一地區部署的兵力已達10萬。(老巴估計超過了中國軍隊在這一地區的數量)
其實這是最近印度為了為邊境談判拉聲勢,不必太在意,因為我們早就有準備的,畢竟在這里已經打過仗了,當初印度輸了一直不甘心,想出氣,不過又對自己實力沒信心。現在的軍隊調動速度很快的,我們大可不必人家一動我們就坐不住跟著動。關鍵還是要看綜合實力了,只要你強,別人就不敢動你
『貳』 目前哪些國家還有美國軍隊駐守
目前美海外軍事基地374個,分布在140多個國家和地區,駐軍30萬人。這個數字比冷戰時期已經大大下降了。
除了日本之外,美軍還在韓國、德國、義大利、阿富汗有超過1萬人的駐軍;在伊拉克、科威特、巴林、沙特、英國等過都有5000人規模的駐軍;在菲律賓、澳大利亞、西班牙、埃及、印度(巴達曼群島)等都有駐軍。
下圖是美國的全球駐軍圖:其中紅色部分駐軍超過1000人,粉紅色部分超過100人,橙色部分有軍事設施。
『叄』 印度的綜合國力有多強大
1. 印度的軍事實力不容小覷,特別是在海軍方面表現出色。印度一直雄心勃勃地想要成為印度洋的霸主,其海軍力量在全球范圍內僅次於美國,並且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擁有多於一艘航空母艦的國家。
2. 印度的陸軍是其軍隊中的主力,擁有130萬軍隊中的90萬陸軍。在中印爭議的藏南地區,印度在駐軍人數和武器裝備方面都佔有戰術優勢,並且能夠迅速從平時狀態轉變為戰時狀態。
3. 在空軍方面,印度裝備了世界各國的先進武器,其實力除了美國之外,不亞於其他國家和地區。
4. 然而,印度也存在一些劣勢。首先,其國防基礎工業能力一般,武器進口量大但消化和整合能力不足。其武器國產化率不僅低於中國,也低於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等大部分主要軍事強國,這意味著其戰時可持續作戰能力不高。
5. 其次,由於印度武器進口來源多樣,缺乏標准化,給後勤部門帶來了較大壓力。
6. 第三,印度的基礎設施建設不足,這影響了其全國范圍內的軍隊調動能力。
7. 不過,在接下來的10年內(按照印度媒體的預測,「中印10年內必有一戰」),印度可能在以上三個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如加大投資力度加強國防工業和改善基礎設施。
8. 此外,印度正處於早期工業化階段。一般認為,中國以製造業為國本,而印度則以軟體和服務業立國。然而,近年來印度一直在強調工業化的重要性,比如全國范圍內修建高鐵、提升製造業水平。他們意識到,雖然軟體業可以帶來第一桶金,但工業化才是實現國家強盛的關鍵。
9. 最後,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即將迎來一個人口紅利期,而中國則即將結束其人口紅利期,步入老齡化社會。
『肆』 中印戰爭雙方真實傷亡(1962年中印戰爭傷亡人數)
最近的中印邊界沖突讓我們想起了1962年的中印戰爭,那場戰爭發生在1962年6月至11月。中印戰爭雙方的實際傷亡人數是:中國軍隊死亡722人(包括82名軍官和640名士兵),受傷697人(包括173名軍官和524名士兵),印度軍隊死亡4383人,受傷1047人。
中印戰爭雙方的真實傷亡
1962年中印戰爭後
1962年9月20日,印度軍隊接到命令,越過東段的麥克馬洪線,進攻克吉朗地區的中國邊防部隊。10月10日,它襲擊了中國東部的董馳郵報。印度在中印邊界集結了大量軍隊,並在東部部署了16000多名士兵;在西部,印度軍隊部署了一個旅部、六個步兵營、一個機槍營和幾個附屬分遣隊,總人數超過5600人。10月20日,印度軍隊對中國發動了大規模進攻。
面對印度軍隊的猖狂侵略,中國政府和中央軍委決定進行自衛反擊戰。反擊行動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0月20日至28日。
10月20日,在東段,針對克吉朗地區印度軍隊部署前重後輕、翼側暴露的特點,西藏邊防軍採取了削兩翼、繞側、分圍、殲滅的戰術,集中了主力。襲擊了印度陸軍第七旅的左翼和右翼,並迅速佔領了甘斯、卡隆、肯寧奈、沙澤等地;在山南師的配合下,一個部隊把果布和班崗頂拉到印度軍隊的前面,一個部隊進攻左邊,然後進行更多的迂迴進攻;昌都、山南和林芝三個師各用一支部隊親自反擊敵人;以主方向作戰。
反攻作戰部隊克服了高山、峽谷、密林等自然障礙,攻克了克吉朗地區印度軍隊的重要據點,迅速瓦解了印度軍隊的部署,印度軍隊被殲滅。中國邊防軍遵照中央軍事委員會的命令進攻麥克馬洪線以南,並於23日進軍達旺。在這場戰爭中,印度陸軍第七旅被殲滅,麥克馬洪線以南的達旺河以北的部分中國領土被收復。
在西部,新疆邊防軍首先進攻入侵萬家樂河谷和紅山的印度軍事據點,邊防軍在山區缺氧、氣候寒冷的邊境地區突襲入侵的印度軍事據點。後來,部隊被轉移到班公湖、巴里加斯和其他地區,到28日,入侵中國的37個印度軍事據點被清除。
10月24日,中國政府在東部克吉朗地區勝利的形勢下發表聲明,提出了停止沖突、恢復談判、和平解決邊界問題、命令東線反攻作戰部隊停止追擊的三點建議。
印度政府再次拒絕了這一和平建議,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發動戰爭,並調整其部署。截至11月中旬,中印邊境地區的駐軍人數已增至3萬多人。11日、14日和16日,他們對中國邊防軍發動了全面反擊。遵照中央軍事委員會的命令,中國邊防部隊再次對入侵的印度軍隊進行了反擊。第二階段的戰斗從11月16日開始,到11月21日結束。
在東段瓦隆方向,西藏邊防軍某部於16日對印度陸軍第11旅發起反擊,於21日進入金谷地,逼近傳統習慣線;18日,西藏邊防軍在東段西山口創可貼拉方向,針對印度軍隊前重後輕的隊形,對印度軍隊進行了多種形式的攻擊。19日,創可貼La被抓獲,隨後展開了搜索和追捕行動。21日,錫山口創可貼拉地區的所有印度據點被清除。在西部,新疆邊防軍清除了印度的入侵據點
11月21日,中國政府發表聲明,宣布中國邊防部隊將停火,並沿中印邊界全線撤退。從1963年12月1日至3月1日,它於1959年11月7日撤退到中印實際控制線中方以北20公里的地區。隨後,中國政府向印度政府歸還了大量繳獲的裝備,並釋放了3900名被俘官兵。
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是中國邊防部隊在特殊高原地區開展的大規模反侵略行動。戰區自然環境惡劣,部隊的機動、指揮和協調不便;運輸線路長,運輸和供應困難。中央軍委通過靈活運用軍事、政治和外交手段,不僅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而且在政治和外交斗爭中採取了主動。反攻作戰部隊克服高原、嚴寒、高山、深谷的困難,大膽運用迂迴迂迴、分割、包圍的戰術,發揚艱苦勇敢的戰斗作風,克服惡劣的自然環境,順利完成作戰任務,捍衛國家領土主權。
在這次自衛反擊中,在黨中央、中央軍委的英明領導和指揮下,中國邊防緊緊依靠邊疆各族人民,發揚「一不怕苦,一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同一個敵人進行了英勇的斗爭,取得了小代價的偉大勝利,驅逐了入侵的印度軍隊,維護了中國的領土和主權。
,1962年中印戰爭雙方的實際傷亡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