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印度的政體以及國體是如何產生的
印度是一個資本主義聯邦制共和國,總統是國家元首,但其職責是象徵性的,實權由總理掌握。國家的總統及副總統任期5年,由一個特設的選舉機構間接選舉產生。印度副總統在總統無法行使權力時,並不能自動接任總統。 行政權力由以總理為首的部長會議(即印度的內閣)行使。議會多數黨向總統提名首相人選,由總統任命首相。然後再由首相向總統提名副首相及其他內閣成員。 印度國務院設國務卿一名、國務委員若干名。不設副國務卿。 【憲法】憲法於1950年1月26日生效。宣稱印度為所謂的聯邦制國家,是主權的、世俗的民主共和國。採取英國式的議會民主制。公民不分種族、性別、出身、宗教信仰和出生地點,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總統為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的統帥,由聯邦議會及邦議會組成選舉團選出,每屆任期五年。總統依照以總理為首的部長會議的建議行使職權。 【議會】由聯邦院(上院)和人民院(下院)組成。聯邦院共244席,議員由各邦及中央直轄區立法院議員選舉產生,任期六年,每兩年改選1/3。聯邦院每年召開四次會議。憲法規定副總統為法定的聯邦院議長。 【政府】聯邦總統普拉蒂巴·帕蒂爾 (Pratibha Patil),2007年7月當選總統;印度副總統兼聯邦院議長拜龍·辛格 印度·謝卡瓦特 (Bhairon Singh Shekhawat),2002年8月當選;首相兼國務卿曼莫漢·辛格(Manmohan Singh),2004年5月任職;執政黨印度國大黨主席為索尼婭·甘地。 【司法】最高法院是最高司法權力機關,有權解釋憲法、審理中央政府與各邦之間的爭議問題等。各邦設有高等法院,縣設有縣法院。最高法院法官由總統委任。總檢察長由總統任命,其主要職責是就執法事項向政府提供咨詢和建議,完成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檢察權,對憲法和法律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等。 【政黨】 ①印度國民大會黨(英迪拉·甘地派)(The Indian National Congress〔Indira Gandhi〕):簡稱國大黨(英)。國大黨(英)是印度最大的資產階級政黨。據稱有初級黨員3000萬,積極黨員150萬。1885年12月成立,領導了反對英國殖民統治和爭取印度獨立的斗爭。印獨立後長期執政,1969年和1978年兩次分裂。1978年英·甘地組建新黨,改用現名。該黨現為最大執政黨,現任主席索尼婭·甘地(Sonia Gandhi)。 ②印度人民黨(Bharatiya Janata Party):1980年4月成立,其前身是1951年成立的印度人民同盟。自稱有350萬黨員。印度人民黨是印度第二大資產階級政黨。代表北部印度教教徒勢力和城鎮中小資產階級利益,具有極端民族主義和極端教派主義色彩。現任黨主席為奈杜(Nai)。 ③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Communist Party of India〔Marxist〕):簡稱印共(馬)。1964年以孫達拉雅和南布迪里巴德為代表的一派從印度共產黨分出後組成。近年來發展較快,黨員增至70萬,是印度最大的左翼政黨。在西孟加拉邦長期執政。現任總書記哈·辛·蘇吉特(H.S.Surjeet)。 ④印度共產黨(Communist Party of India):成立於1920年。有黨員54萬。1964年分裂,以黨主席什·阿·丹吉為首的一派仍沿用印共名稱。1981年4月,丹吉因支持英·甘地與黨內發生分歧而被開除出黨,該黨再次分裂。現任總書記A·B·巴爾丹(A·B·Bardan)。 ⑤泰盧固之鄉黨(Telugu Desam Party):安得拉邦地方政黨。近年來是印度政壇的一支重要力量,1999年大選成為全國最大的地方政黨。在安得拉邦執政,黨主席、邦首席部長錢·奈杜(Narra Chandrababu Nai)以重視信息技術著稱。 【重要人物】 普拉蒂巴·帕蒂爾(1934/12/19~),聯邦總統、律師、政治家,國大黨成員,曾任拉賈斯坦邦邦長,現任印度總統。 普拉蒂巴·帕蒂爾,1934年12月19日出生於印度中部馬哈拉施特拉邦的一個檢察官家庭。她早年畢業於孟買的政府法律學院,獲法律學士和藝術學碩士學位。1962年,帕蒂爾當選馬哈拉施特拉邦議會議員,開始了從政生涯。1986年,她當選為議會聯邦院(上院)副議長,1988年擔任馬哈拉施特拉邦的國大黨主席,1991年當選為印度議會人民院(下院)議員。2004年,她出任印度拉賈斯坦邦邦長,成為印度歷史上第一位女邦長。 2007年6月14日,帕蒂爾被印度團結進步聯盟推舉為印度總統候選人。7月21日當選為印度首位女總統。 帕蒂爾的丈夫謝卡瓦特是一名教育家,也曾擔任過議員和市長的職務,有一雙兒女。 曼莫漢·辛格(Manmohan Singh)(1932/09/26~),總理、外交部長,資深政治家,國大黨元老,2004年5月19日被總統任命為新總理,並在任命國務院成員時兼職外交部長,22日正式宣誓就職。 2004年5月印度國大黨意外贏得印度第14屆議會選舉後,就在人們普遍看好國大黨主席索妮婭·甘地即將出任印度新總理之時,索妮婭·甘地於2004年5月18日表示拒絕出任,推薦前財政部長辛格出任。
② 鍥藉ぇ鍏氬拰浜烘皯鍏氣斺斿乏鍙沖嵃搴︾殑涓ゅぇ宸ㄦ摌
鍗板害鏀垮潧鍙岄泟錛氬浗澶у厷涓庝漢姘戝厷
鍗板害錛岃繖涓鑱旈偊鍏卞拰鍥斤紝鍏舵斂娌諱綋緋葷嫭鐗癸紝鎬葷粺鉶界劧璞″緛鐫鍥藉跺厓棣栵紝浣嗗疄鏉冩帉鎻″湪鐢辨葷悊棰嗗肩殑閮ㄩ暱浼氳鎵嬩腑銆2014騫翠互鍚庯紝綰充雞寰鋒媺路鑾榪鎬葷悊浠ュ叾寮哄娍棰嗗礆紝涓誨間簡鍗板害鐨勬斂娌昏垶鍙般傚嵃搴︾殑鏀挎不鐗堝浘鐢變袱闄㈠埗鏋勬垚錛屼笂闄㈣仈閭﹂櫌鍜屼笅闄浜烘皯闄錛屽墠鑰呯敱鍦版柟閫変婦鍜屾葷粺浠誨懡鐨勬垚鍛樼粍鎴愶紝鍚庤呭垯鏄姘戜富閫変婦鐨勭粨鏋滐紝浠繪湡鍚勬湁涓嶅悓銆
灝艱但椴佲旂敇鍦板舵棌鐨勫浗澶у厷浼犲
鍗板害鍥藉ぇ鍏氾紝鐢卞凹璧椴佲旂敇鍦板舵棌鐨勯嗚栦滑鎸佺畫濉戦狅紝榪欎釜鏀垮厷婧愪簬1885騫寸殑浜夊彇鏁欒偛騫崇瓑涓庣嫭絝嬬殑榪愬姩銆傚敖綆℃浘闈涓村垎瑁備笌鎸鎶橈紝浣嗗浗澶у厷濮嬬粓鏄鍗板害鏀挎不鐨勯噸瑕佸姏閲忥紝鐗瑰埆鏄1947騫村嵃搴︾嫭絝嬪悗錛岄暱杈炬暟鍗佸勾鐨勬墽鏀跨粡鍘嗕嬌鍏舵垚涓哄浗鍐呬袱澶ф斂鍏氫箣涓銆傚敖綆″弽瀵規淳縐板叾涓衡滃舵棌鍏氣濓紝浣嗗叾鍘嗗彶涓婄殑涓夋℃葷悊浠繪湡鍐咃紝鍥藉ぇ鍏氬獎鍝嶆繁榪溿
2004騫村浗澶у厷緇忓巻浜嗕竴鍦烘儕浜虹殑鑳滃埄錛岀儲灝間簹路鐢樺湴鉶戒負鎬葷悊鍊欓変漢錛屼絾鏈緇堢敱鏇艱帿奼壜瘋緵鏍兼媴浠伙紝鍥藉ぇ鍏氬啀嬈℃墽鏀褲傜劧鑰岋紝2014騫寸殑澶ч夌粨鏋滃嵈瀵瑰浗澶у厷閫犳垚浜嗘矇閲嶆墦鍑伙紝澶卞幓鎵ф斂鍦頒綅銆
鍚庤搗涔嬬錛氬嵃搴︿漢姘戝厷宕涜搗
涓庡浗澶у厷褰㈡垚椴滄槑瀵規瘮鐨勬槸鍗板害浜烘皯鍏氾紝涓涓浠ュ嵃搴︽暀鑷充笂涓諱箟涓烘棗鍙風殑鏀垮厷銆備漢姘戝厷鑷1980騫翠粠鍘熶漢姘戝厷鍒嗙珛浠ユ潵錛屽嚟鍊熷叾姘戞棌涓諱箟鍜屾皯涓諱富寮狅紝灝ゅ叾鏄鍦1998騫村拰2014騫翠袱嬈″ぇ閫変腑鐨勮儨鍒╋紝浜烘皯鍏氭垚鍔熷礇璧鳳紝鎴愪負鍗板害鏀垮潧涓嶅彲蹇借嗙殑鍔涢噺銆2014騫達紝綰充雞寰鋒媺路鑾榪棰嗗肩殑浜烘皯鍏氱粨鏉熶簡鍥藉ぇ鍏氶暱杈懼嶮騫寸殑鎵ф斂錛屾爣蹇楃潃鍗板害鏀挎不鏍煎矓鐨勯噸澶ц漿鍙樸
2019騫村ぇ閫夎惤騫曪細鏈鏉ヨ蛋鍚
2019騫寸殑鍗板害澶ч夌粨鏋滐紝鍐嶆″睍紺轟簡浜烘皯鍏氫笌鍥藉ぇ鍏氫箣闂寸殑絝炰簤錛屽敖綆′漢姘戝厷緇х畫緇存寔浼樺娍錛屼絾鏀垮潧灞鍔跨殑鍙樺寲鏄劇ず錛屽嵃搴︾殑鏀挎不鍔ㄦ佷粛鐒跺厖婊′笉紜瀹氭с傛湭鏉ワ紝鍥藉ぇ鍏氬拰浜烘皯鍏氬皢濡備綍褰卞搷鍗板害鐨勬斂絳栨柟鍚戱紝鎴愪負鍏ㄧ悆鍏蟲敞鐨勭劍鐐廣
鏃犺烘槸鑰佺墝鏀垮厷鍥藉ぇ鍏氾紝榪樻槸鏂板叴寮烘墜浜烘皯鍏氾紝浠栦滑鐨勮緝閲忓皢鍐沖畾鍗板害鏀挎不鐨勮蛋鍚戱紝涓哄浗瀹剁殑鏈鏉ョ粯鍒跺嚭涓騫呭氬厓鑰屽嶆潅鐨勭敾鍗楓傚湪鍗板害錛屼袱澶у法鎿樼殑鍗氬紙錛屾棤鐤戝戦犱簡榪欎釜姘戜富鍥藉剁殑鑴夋悘涓庢椿鍔涖
③ 印度的國家體制是什麼
印度的國家體制是聯邦制,擁有一個象徵性的總統作為國家元首。總統的職責主要是禮儀性的,而實際行政權力由以總理為首的內閣掌握。總統和副總統的任期均為五年,由一個特設的選舉機構間接選舉產生。在總統缺席或不能行使職權時,副總統並不自動成為總統。
印度的政治體系中,總理是由議會多數黨向總統推薦的,總統隨後進行任命。總理再向總統提名其他內閣成員。這種體制下,行政決策主要是由內閣制定並執行。
在一戰和二戰期間,印度民族主義運動逐漸興起。1919年的阿姆利則慘案,其中英軍對印度民眾的屠殺,對印度民族主義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甘地因此轉變了對英國政府的態度,並在1920年重組了國大黨。國大黨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領導了多次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的斗爭,採取的非暴力不合作策略成為其運動的主要指導原則。
到了二戰結束後,英國的實力大幅衰退,其在印度的殖民統治已難以維持。1946年發生的印度皇家海軍起義是印度獨立運動的一個重要事件。1947年,英國提出了蒙巴頓方案,根據這一方案,巴基斯坦和印度分別於1947年8月14日和8月15日成立,標志著英國在印度的統治正式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