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印度大起義中有哪些英雄事跡
印度民族大起義
「印度雖然只有巴掌大的烏雲,但它會變成淹沒英國殖民者的滂沱大雨」
1857年5月,在印度爆發了轟轟烈烈的民族大起義。這是印度歷史上第一次由下層 人民和部分愛國封建主進行的抗英獨立戰爭。起義持續了兩年多時間,席捲了整個印度 的六分之一領土,有十分之一的人口參加了起義,這場獨立戰爭沉重地打擊了英國殖民 統治,有力地推動了印度民族獨立運動的發展。
19世紀上半葉,英國為加快國內工業資本主義發展,對印度進行更加瘋狂的殖民掠 奪和奴役,給印度人民,特別是廣大農民和手工業者等社會下層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同 時也損害了部分印度封建王公的利益,使印度各階層同英國殖民者的矛盾十分尖銳,反 抗英國殖民統治的民族起義在全國醞釀起來。英印軍隊中的印度土著雇傭兵是當時印度 唯一有組織的力量。這些給英國殖民者當兵的印度士兵,在大起義前已達25萬人,他們 大部分來自破產農民和手工業者,多數是為生活所迫才受雇於英殖民者的。英殖民者為 加強對士兵的控制,干涉他們的信仰,觸犯他們的種姓,削減他們的薪餉,激起了廣大 士兵的強烈不滿,他們多次舉行武裝反抗,成為印度人民反抗英殖民統治的核心力量。
爆發民族大起義的導火線是塗油子彈問題。1857年初,殖民當局用牛油和豬油做潤 滑油塗在子彈上,這帶有明顯的種族、宗教歧視,嚴重傷害了廣大信仰印度教和伊斯蘭 教士兵的感情,軍隊嘩變事件不斷發生。3月29日,第三十四團一名士兵懷著對殖民者 的滿腔怒火,開槍打死3名英國軍官,被處絞刑。這一事件加速了民族起義的爆發。
5月 10日,駐德里附近米魯特的印度士兵首先起事,點燃了印度民族大起義的烈火。他們放 棄宗教偏見,用曾經拒絕使用的塗油子彈打擊英殖民者。起義士兵焚燒軍營、襲擊教堂、 封鎖鐵路、釋放囚犯。當晚,米魯特起義軍乘勝向德里進發。德里城內軍民紛紛響應, 嚴懲英國軍官,燒毀殖民者住宅,打開城門迎接起義軍。起義者很快就佔領了古都德里, 成立了起義政權,對英國統治者心懷不滿的貴族和僧侶也參加起義隊伍,初步形成了一 個包括各階級、各種族力量的反英戰線。
英殖民者急忙從各地調兵圍攻德里,4萬起義 軍英勇戰斗,不斷出擊,連挫英軍,使其無法前進一步。德里起義的重大勝利沉重地打 擊了英殖民者,有力地推動了各地反英斗爭,起義烽火很快遍及印度的北部、中部和南 部。北方奧德省的勒克瑙、坎普爾起義在全境取得勝利,對從東南方向進攻德里的英軍 造成很大威脅;中印度的詹西起義軍由女王率領,攻佔了市區,恢復了女王王位;印度 南部的海德拉巴和孟買起義也取得了勝利。
在起義迅猛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以德里、勒克瑙、詹西等大城市為中心的起 義據點。德里成為英軍進攻的首要目標。德里起義軍在挫敗英軍進攻後,沒有乘勝出擊, 在戰略上採取守勢。隨著斗爭的日趨嚴峻,混進起義隊伍的封建王公貴族陰謀叛變,地 主富商哄抬物價,他們還私通英軍,內外勾結,嚴重地削弱了起義隊伍的力量。9月14 日,英軍向德里發起總攻,在猛烈炮火的支援下攻進城裡。起義軍同敵人展開巷戰,頑 強戰斗6天6夜,打死敵軍5000餘人,最後被迫退出了德里。9月19日,德里陷落後,奧 德省的首府勒克瑙成為起義軍的中心。1858年初,集中在勒克瑙的起義軍已達20萬人, 但大部分人的武器是馬刀。3月初,英軍集中9萬裝備精良的軍隊和180多門大炮進攻勒 克瑙。起義軍不畏強敵,英勇作戰,堅持了兩個多星期後,於3月21日撤離勒克瑙。
此 後,詹西又成為起義的中心。3月25日,英軍進抵詹西城西南。25日,雙方展開激烈的 炮戰,詹西女王親臨前線指揮,帶領士兵沖鋒陷陣。4月4日,由於內奸出賣,敵人從南 門攻進城裡,女王帶領1000名戰士沖向敵人,與敵展開白刃戰。後北門也陷落,女王見 大勢已去,被迫於當晚突圍。5日,詹西城失陷。 德里、勒克瑙、詹西等起義中心相繼陷落後,各地分散的起義軍約15—20萬人轉入 游擊戰。中印度起義軍自詹西陷落後,即向卡爾皮集中,並決定據守這一戰略要地。但 當即受到北印度和南印度敵軍的夾擊,不得不於5月22日撤離,向西邊的瓜廖爾進軍。6 月1日,起義軍解放瓜廖爾,建立了臨時政權。英國對此十分恐慌,從各方向調兵遣將 進攻瓜廖爾。17日,戰斗在城東南郊激烈展開,詹西女王始終和起義士兵一起奮戰。起 義軍作戰非常勇敢,由於遭到敵人炮火的猛烈轟擊,起義軍傷亡越來越大,但詹西女王 仍不斷地向前線聚集部隊,英勇抗擊敵人的進攻,堅守最後的防線,最後壯烈犧牲,表 現了她非凡的勇氣和英雄氣概。20日,起義軍退出瓜廖爾,轉戰各地,與英軍周旋,使 英軍疲於奔命,一籌莫展。但由於起義軍內部發生矛盾,無法協同作戰,英軍實行收買 政策,許多封建主叛變投敵,起義軍首領有的退走尼泊爾,有的被害遇難。到1859年底, 各地零星的游擊戰最後都停止了。
關於這場大起義的性質,西方國家認為是印度兵變或是封建王公叛亂,企圖否定這 個重大事件的政治意義和民族性質。馬克思最先對這一事件作出了民族起義的判斷,列 寧也稱這次起義為印度土人反抗英國的起義,印度革命者把這次起義稱為第一次印度獨 立戰爭。斷定這次起義為民族大起義是有充足理由的。民族起義是指各階級共同進行的 以推翻外國統治為目標的起義。在近代通常發生在殖民地,在半殖民地一般沒有民族起 義,只有抵抗外來侵略的民族戰爭。殖民地之所以會發生民族起義,是因為外國殖民者 對殖民地實行殘酷的殖民統治,不僅壓榨人民,也損害了某些封建主的利益,在一定條 件下,會促使他們和下層人民一起結成統一戰線,共同發起反殖民起義。印度大起義就 是這種情況。
轟轟烈烈的印度民族大起義在英國殖民者的殘酷鎮壓下雖然失敗了,沒有達到推翻 英國殖民統治的目的,但它卻給英國殖民者以沉重打擊,使英國消耗戰費4000多萬英鎊, 大批英國軍官和士兵斃命,打破了英國殖民者不可戰勝的神話,增強了人民斗爭的信心。
繼這次起義後不久,爆發的1860年孟加拉農民起義就是與這次民族大起義有密切聯系的。 這次民族大起義是印度歷史上的重要轉折點。起義以前的100年是英國征服印度和建立 殖民統治的時期,起義以後,迫使英國為了加強殖民統治,而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撤銷東印度公司,由英國女王直接統治印度;下詔書尊重當地王公的權利,調整了與封 建主階級的關系;徹底改組軍隊,增加英籍士兵人數;加強鐵路、通信建設等。這些措 施不但加速了印度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發展,也促進了印度民族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 發展和壯大,為英國在印度的殖民統治徹底瓦解創造了物質基礎。這次民族大起義又是 印度民族斗爭史上的里程碑。在此之前是以愛國的封建主為領導的舊式起義和斗爭,在 此之後則是以資產階級為領導的新式起義和斗爭。印度民族大起義打亂了英國的侵略部 署,間接地支援了其他亞洲國家的反英斗爭,在亞洲近代史上也佔有重要地位。
這次民族大起義被英國殖民者殘酷地鎮壓下去了。起義的失敗,除了統治印度的英 國資產階級實力強大,英軍武器精良,裝備先進,起義軍裝備和紀律都不如英軍外,其主要原因是:
第一,掌握起義領導權的封建主在英國威脅利誘下,紛紛投降叛變,使起 義遭受極大的損失。起義爆發後,一些封建主因其特權被剝奪,與殖民者發生矛盾而參 加了起義,但在英國殖民者的收買政策下,除少數土邦王公外,多數都叛變投敵了。
第 二,起義軍組織分散,行動上各自為政,缺乏得力的領導人和統一的領導,不能協調一 致地打擊敵人。德里起義軍聲勢很大,也建立了政權機構,但並未成為領導全國的中心, 使德里保衛戰成了孤軍作戰。以後在各地開展的游擊戰也是互不配合,結果被英軍各個 擊破。
第三,起義軍在軍事上採取單純防禦戰略,使敵人掌握了主動。北印度各地的印 籍士兵發動起義後,幾乎同時向德里集結;德里失陷又一起向勒克瑙轉移,而且均取守 勢。當時德里並不是英軍要地,如北印度起義軍不向德里集中,而向旁遮普的白沙瓦、 孟加拉的加爾各答、西印度的孟買、南印度的馬德拉斯等戰略要地發起進攻,就可大量 牽制敵人,使戰局完全改觀,由於起義軍採取了單純防禦戰略,使英軍能調集兵力,進 攻起義的中心地區,接連攻克德里、勒克瑙、詹西,使起義失敗終成定局。
② 印度種姓制度等級森嚴,那個人可以靠後天努力提高種姓等級嗎
說起印度,人們會想到寶萊塢電影,想到歡樂喜慶的印度舞蹈,也會想到充滿咖喱味的印度料理。 在人文風情的背後,印度社會從古至今難以更改之物,就是以血統來區分社會等級的種姓制度。
這種舉世聞名、等級嚴格、也堪稱臭名昭著的制度,可謂是世上罕有之物,他堅持數千年的頑強生命力,更是令人瞠目結舌。種姓制度之下,形成了等級森嚴、各等級世代相襲的局面,人們一出生就已經被這個社會定上了社會標簽。
那麼,印度的種姓是永恆不變的嗎?低種姓者是否可以通過立功或者賺錢,來提高自己的種姓呢?
所以歸根究底,只有當低種姓通過某些非常規的方式積累了大量財富,又或者是當高種姓的男子願意娶低種姓女子為妻之時,他們才能在提高經濟與政治地位以後,再通過“梵化”的過程提高自己的種姓。
這是一個極為艱辛的過程,需要幾代人的時間才能完成,而且在過程中不能出一點兒差錯,幾代之孫也要足夠爭氣,才有完成的可能。所以,改變種性對於印度人而言,可謂是難於登天。
③ 你認為最偉大的印度人是誰
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被尊稱為「聖雄甘地」,是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領導人和印度國家大會黨領袖。他的精神思想帶領國家邁向獨立,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他是現代印度的國父,是印度最偉大的政治領袖,是現代民族資產階級政治學說甘地主義的創始人。
④ 印度種族之首的「婆羅門」,究竟有多厲害
記得紀伯倫說過這樣一句話,「大殿的角石,並不高於那最低的基石」,簡單來說就是兩個字,平等。
而我們從書中讀過了太多的不平等,就是在那個封建迷信的舊社會中,這也是為什麼人們要推翻舊社會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然而,即便是在當今這個社會中,有些國家還是存在著強烈的「分貴賤,有尊卑」的種族制度,那就是印度,在印度一共有五大種族,其中最高級的種族就是「婆羅門」,這個種族的人們擁有很多特權,在印度,最高級的種族跟最低級的種族之間到底有多大差距呢?
小結:
記得之前看過一段感觸頗深的話,裡面有這么一句,「斧頭劈開的天地之間,到處都是不願做奴隸的人。這就是這個民族不可褻瀆的東西。」
自古時候起,就有人高喊這「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試圖推翻階級分明的大山,雖然失敗,卻受到了後代人的敬仰。到今天,雖然不能完全說,人人平等,畢竟大家在貧富方面還是有不小差距,物質上很難做到平等,但在內心,沒有人會覺得低人一等。
看看我們的生活,再看看印度人的環境,突然感嘆,生在中國活在中國是一件何其榮幸的事情啊!
我們也曾有過等級之分,我們也曾受過他人的奴役剝削,在這個過程中,也會有一些如果印度低種人一般絕望至極的人,但同時,有更多,用鐮刀,用鋤頭,用筆,用聲音,用目光,用一切可以用的東西,去打破這一切,推開這道門的人。
就像我一直跟身邊人說的,在和平年代,也許中國人的身上充斥著無數個缺點跟不良因素,但是,當災難來臨,你再看看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人民,從骨子裡迸發出來的力量,足以排山倒海逆轉乾坤,正如前面提到的那句話,這就是這個民族不可褻瀆的東西啊。
⑤ 帶領印度走向獨立的印度國父是「聖雄」甘地,他一生取得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他一生取得的成就非常多,主要體現在了他的思想精神理念和追求的真理,而正是因為甘地的不懈努力,才讓印度脫離了英國的殖民統治,讓印度獲得了獨立,受到了印度人民的熱愛。
⑥ 因為種姓制度,印度社會有什麼現象
因為種姓制度,印度社會有非常明顯的等級現象。種姓制度是一種由等級關系表現出來的階級關系。各等級在社會地位、權利、義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表現出來的等級關系實質上是一種階級關系。尤其是對第四種姓的壓迫與剝削更明顯地看到這種等級制度的階級本質。例如,對陀羅除以上所說在社會地位、職業、婚姻、宗教、法律等方面的待遇外,還有以下幾個方面嚴酷的規定:①不能與他們等級高的人交談。②可以任意被驅逐甚至被殘殺。③永遠為別人服役,並且沒有財產權。④只許住郊外,夜間不準走動。⑤只能從事繁重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