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印西段的印軍布防(2023全)】
本文詳述中印西段邊境印度軍隊的布防情況。對比2020年,西段印軍的部署發生了顯著變化。第1打擊軍被調至北部軍區,國家步槍隊制服總隊從克什米爾第16軍調至拉達克,隸屬於終端部隊。第39師部分轉隸第14軍。駐尼木的第118(獨立)步兵旅,第102(獨立)步兵旅和第114旅脫離第3師。印藏邊境警察部隊在2020年設立了西部司令部,並在列城設立總隊。
西段印軍主要由北部司令部指揮,駐地在查謨和克什米爾的烏坦布爾。北部軍區下轄第1軍、第14軍、第15軍、第16軍和第39師。其中,第14軍駐守拉達克;第39山地師從馬列公路支援拉達克;第1軍以我國西部縱深為目標,支援巴基斯坦方向;第15軍和第16軍則主要針對巴基斯坦。
中印邊境西段,指的是從喀喇昆侖山口到拉達克、印度喜馬偕爾邦與我國三方交界的6795高地(蓋亞山)的邊境線。西段印軍主要分布於列城印度河河谷一線,面對我國邊境。他們通過多個山口和通道進入拉達克、托伊西、奴布拉、錫亞琴冰川、東什約克河谷、班公湖地區、羌臣摩河谷、楚舒勒、洛馬、邊境印度河河谷及卡爾佐克-楚瑪爾、汗里-塔隆累地區。
第14軍,又稱火與怒軍,駐扎在拉達克的列城,下轄第3步兵師、第8山地步兵師、第102(獨立)步兵旅、第118(獨立)步兵旅、第254(獨立)裝甲旅、第402(獨立)炮兵旅、終端部隊國家步槍隊制服總隊、拉達克偵察兵聯隊等。第39師可能有部分兵力轉隸第14軍暫管。
第3步兵師,又稱三叉戟師,軍旗為三座雪山背景的三叉戟,駐地卡如,卡如是印度河河谷至邊境的交通樞紐。第3炮兵旅,包含3個105mm炮團、1個155mm炮團、1個120mm迫擊炮連。裝甲團和機械化步兵營也隸屬於第3師。第81步兵旅,又稱帕蒂亞拉旅,徽章為紅圈中展翅的黑色雄鷹,駐地德巴克。制服總隊,中印西段印軍防區分為北部和南部,守衛南部的是原第3步兵師的第114步兵旅和第70步兵旅。第114步兵旅,又稱楚舒勒旅,駐地塘子。第70步兵旅駐地汗里,可能負責巴里加斯和汗里地區。
雷達站、軍直屬部隊還包括第254(獨立)裝甲旅,又稱雪豹旅,駐列城,下轄第4騎兵團、第2槍騎兵團、第85裝甲團及機械化步兵營。第102(獨立)步兵旅,又稱錫亞琴旅,專門負責印巴方向的錫亞琴冰川、奴布拉河谷和圖爾圖克的西什約克河谷。第118(獨立)步兵旅,又稱戰斧旅,駐地列城北邊的尼木軍事站。第402(獨立)炮兵旅,少有的擁有徽章的炮兵旅,駐列城。
第8山地步兵師,又稱永遠在行動師,徽章為兩個豎著銜接的金環套一柄紅色寶劍,駐地卡吉爾縣康巴唐,負責168公里拉達克的印巴邊境。第8師下轄第56山地旅、第121(獨立)步兵旅、第192山地旅、第8山地炮兵旅。第39步兵師,又稱達師,駐地喜馬偕爾邦巴倫布爾軍站,主要作為支援拉達克中印邊境的後備力量。
第1軍,又稱首先打擊軍,曾隸屬中部軍區和西南軍區,2021年調入北部軍區,作為針對我國西段的後備力量,可能輪訓拉達克或深入打擊我國縱深。第1軍下轄第4平原整編步兵師、第6山地師、第14(獨立)裝甲旅、第42炮兵師。拉達克偵察兵聯隊,拉達克偵察兵是印度陸軍的一個招募聯隊,擅長山地作戰,由5個營組成,負責偵察和攔截等任務。
印度-西藏邊境的警察部隊(ITBP)在西段負責中印邊境北部及巴里加斯以西區域。兩個支隊下轄7個營,負責35個邊境哨所。
『貳』 誰知道在中印邊界的東段(即麥克馬洪線所在地),我國實際控制了多少面積的領土哪些領土在麥線以南
中國所說的實際控制線是以1959年11月雙方的控制線為準的線,東段基本和麥線重合,少數地方印度有越線。中國在麥線以南沒有實控領土,這是中國政府的一貫承諾。
印度指責中國侵犯麥線以南的土地,是因為在印度的地圖里,單方面調整了麥線的位置,比當年西姆拉會議英藏密約里的麥線位置還要偏北,印度宣稱這才是中印東段的真正邊境,因此印度把中國守衛麥線以北國土的行為誣蔑成是侵略。西方國家偏幫印度,對麥線往往按印度的說法進行標注,如果參考他們的資料,就會產生中國實控麥線以南的錯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