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經濟:中國為何才發現印度不知不覺間悄然崛起
金融危機發生以來,作為「金磚四國」之一的印度,經濟發展勢頭依然良好。原因何在?我們邀請專家就此作答。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所研究員 孫士海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陳峰君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 榮鷹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 馬加力 問:作為金磚四國之一,印度近年的經濟發展很快,特別是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尤顯突出。 陳峰君:金融危機對印度也有一定影響,特別是在金融、金融外包、航空與旅遊等方面受到較大沖擊。但總體說,其受影響程度有限,原因:一是印度對外貿易比重相對較小,其消費市場主要在國內,印度大部分企業均是服務於內需。二是印度政府為保持經濟快速增長,保證勞動力就業,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增加銀行資金流動性,加強銀行金融監管;擴大稅收減免,增加財政支出;積極利用外資;調整產業結構;加速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小型企業發展。 馬加力:從最新公布的數據來看,印度的經濟增長率在「金磚四國」中僅次於中國,遠高於巴西和俄羅斯,其增長勢頭在整個世界范圍內也是屈指少有的。原因很多:一是政府採取了較為大膽的改革開放政策,放鬆管制,大力吸引外資,有力地提升經濟活力和公私企業的創造力。二是大力發展新興產業特別是信息產業,加強軟體開發和外包等獨具特色的服務業。其三是注重人才培養,特別是國際化人才的培養。 榮鷹: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形成了一個符合印度實際的發展模式。這一模式的特點是由內需和消費拉動、服務業為先、高新技術先導。二是有相對完善的體制和軟體環境。印度金融業成熟,資源配置較合理;國民儲蓄率低,但投資效益高。私企唱主角,政府幹預相對較少。三是同西方的聯系較密切。印度在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大量僑民,是參與全球化的重要橋梁。 孫士海:印度獨立以來始終重視科技發展和科技人才培養,科技人員存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聯合國前秘書長安南將印度譽為「發展中國家發展高科技的榜樣」。在21世紀全球經濟最重要的三個領域,即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和空間技術方面,印度擁有一批國際頂尖的科學家。印度認為,現代科技已經替代資本成為經濟增長的決定性因素。印度要想成為經濟強國就必須充分利用本國科技人才資源的優勢,使其未來發展從資本驅動型轉向科技驅動型。 榮鷹:印度高科技立國有不少有利條件。首先,印度具有人才優勢,工程師數量在世界名列前茅。其次,已建立了相對完備的科技體系。印度的空間技術開發和應用已開始跨入新的發展階段,生物制葯不僅技術領先,而且成本低廉、產出高,形成了完善的研發和生產體系。印度IT產業,特別是軟體開發,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第三,創新能力較強。印度人數理基礎好,思辨能力強。 馬加力:科技發展在經濟發展和國家強盛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高科技更是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和軍力提升的力量倍增器。因此,印度與世界上其他一些大國一樣,明確提出科技立國和科技強軍的方針。這既是世界主要國家發展的重要經驗,也是其實現崛起的必由之路。[---分頁---]問:作為南亞地區和印度洋周邊的大國,您認為印度的發展會給該地區帶來怎樣的影響? 榮鷹:印度的崛起,是新興發展中大國群體性崛起的重要標志,其影響不僅將超越南亞和周邊地區,對亞洲力量平衡乃至國際格局的走向都有深遠影響。從周邊國家看,他們一方面希望印度的發展能給他們帶來一些實惠,但對印度的政策仍有不少疑慮,希望印度能不斷調整政策,適當照顧其關切。印度這些年來大力發展海軍力量,多次舉行聯合海上軍演,顯示了印度要做海洋大國,力圖主導印度洋的戰略意圖。這可能會給地區地緣戰略格局帶來新的復雜因素。 孫士海: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與中國一樣,印度的發展有利於本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國家的穩定,這本身就是對世界和平與穩定的貢獻,同時也為其他國家的發展提供巨大的市場空間,推動世界經濟發展和亞洲經濟的一體化。如果印度也能像中國一樣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那麼就會成為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的重要力量。如果中印兩個崛起中的亞洲巨人能夠和平共處,共同發展,那麼亞洲的和平與繁榮就有了基本的保證。 陳峰君:首先是正面的,它會大大促進與帶動周邊國家的經貿發展與文化交流,特別將會促進南亞區域合作以及印度與東亞、中亞、西亞、非洲等地區的區域合作。此外,作為南亞地區和印度洋中的龍頭老大,其發展經驗與模式,將無疑對其它國家有重要借鑒意義。印度的崛起對周邊國家也會帶來負面影響,它們會擔心其安全受到挑戰甚至威脅,特別在領土、資源、宗教、民族等方面有爭端的國家。 馬加力:近年來,中印關系總體上的發展是良好的。但是雙方之間由於歷史和現實的某些原因還存在不少問題。可喜的是,在印度有不少有識之士一直在積極推動印中關系的發展。而隨著一些對華有較多了解的人士擔任負責對華事務或國家安全事務,雙方將可以進行更坦率和更真誠的溝通,進一步加強交流,增加信任,減少誤判,避免雙方關系的大起大落,使中印關系保持穩健發展的勢頭,共同造福於中印兩國人民。 陳峰君:中印兩國的共同利益是全局性的、戰略性的、長遠的,而兩國之間存在的問題則是局部的,次要的,暫時的。中印完全有理由構建成文明和諧的友好關系,並能成為構建和諧世界的典範。增進中印政治上的互信,樹立相互學習的心態與理念。當前中印友好關系無疑是主流,「中印必有一戰」之說乃無稽之談。但當前特別要防止中印民間與媒體非理性的斗氣情緒。 孫士海:在過去的20年中,中印關系得到了全面發展,雖然兩國之間不時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發展的主流是健康的。與中國建立睦鄰友好關系符合印度的國家利益。
2. 越讀越糊塗的印度史,為何連印度人自己都一問三不知
古德里安曾經說:「最終,新觀念的建立者還是戰勝了馬匹,大炮還是戰勝了長矛。」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於個人而言,沉溺於過去便會停滯不前;於國家而言,糾結於歷史便會落後於世界發展大勢。以史為鑒,以史為鏡,心懷過去,面向未來。
在人們的固有印象中,一個國家的歷史見證了滄海桑田,人們品讀一二,豁然開朗。了解歷史的過程也是明智的過程,然而於印度而言,歷史也許是一個虛無縹緲的東西。
了解印度的歷史,人們似乎走進了一個死胡同,眼前的一切越來越模糊……
所謂歷史
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印度的歷史也曾經悠久而繁榮。世界人民對印度歷史的印象普遍停留在他們的文化上,印度人對佛教十分虔誠,將其作為他們的最高信仰。
永遠專注於當下,全國上下戮力同心,描繪一個屬於現代國家的美好藍圖,如此歷史才真正發揮其作用。
3. 中國猛男隻身滅了印度,被日本人寫成小說,印度人知道否
喜歡看動漫和漫畫的大兄弟們或多或少知道他的代表作:《銀河英雄傳說》、《亞爾斯蘭戰記》。田中芳樹還根據王玄策的故事寫了一本《天竺熱風錄》,這一本書里還加了王玄策和戒日王妹妹的愛情故事。田中芳樹曾經遺憾的表示:“一個人出名是要靠宣傳的,在沒有任何宣傳的情況下,這位英雄最終為世人所遺忘。”
印度本國沒有記錄歷史的習慣,南亞次大陸也鮮有統一的歷史。連語言和文化都是英國殖民者幫他們統一的,記載歷史的習慣更是。所以,也很難說印度有尊重歷史的習慣啊!
4. 中印戰爭的「麥克馬洪線」現在還是回到了中國手裡對吧
還沒有
中印邊境爭端主要是東段麥克馬洪線以南地區,和西段阿克塞欽地區。實際上新中國成立前印度就已佔領麥克馬洪線一帶了,而阿克塞欽還掌握在中國手裡。
中國認為有價值的地區是阿克塞欽,新藏公路從這里穿過。而對印度而言麥克馬洪線比較重要,因為從前靠南一些的中印邊界線一馬平川,毫無險地可守,印度認為很危險,所以將邊界向北推至麥克馬洪線。
本來中國曾暗示印度中國可以接受麥克馬洪線,但阿克塞欽必須歸中國。此時雙方軍隊已經有了小規模接觸,於是中國提議雙方軍隊各自後撤20公里,脫離接觸。但印度不予理睬。
不知為什麼印度就是寸步不讓,堅持對阿克塞欽的要求,而且還得寸進尺,在東段某些地方甚至越過了麥克馬洪線。中國的忍耐到了極限,便開始了懲罰行動,一路向南打,攻下了通往印度首都的最後一個可以防守的地段,印度幾近崩潰。中國也達到了目的。
於是中國宣布撤軍,從麥克馬洪線向北撤20公里,並把繳獲的大批印度軍備擦乾凈,碼整齊,交還印度。這對印度是個極大的羞辱。
從此邊境平靜了下來,阿克塞欽還是中國的,中國本已放棄的麥克馬洪線以南地區歸印度,恢復了開戰前的形勢
答題不易,如覺滿意,望採納,感謝你的支持~~~~~....
5. 20個理由為什麼印度人
20個觀點:印度人怎麼看待他們自己
沒有任何添油加醋只有事實。
觀點1:印度人是這個地球上最聰明的人種。因為他們宣稱他們發明了:
火箭,導彈,奔騰晶元,汽車,飛機,潛水艇,電腦和建造了金字塔。
現在有一條新聞,請大家不要驚慌失措,印度剛剛試射了一枚導彈。
盡管,這也許聽起來很令人驚慌失措。
顯然這是已經計劃好的和這也許是預料之中的事。這是在我們預料之中的事,
是因為我們知道印度有一個導彈計劃,我們也知道他們有那些類型的武器。
事實1:沒有人可以在數學上擊敗印度人。
事實2:全球有百分之二十五的研究人員是印度人。
事實3: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里有百分之三十的工程師都是印度人。
事實4:其實是印度人最先提出原子彈的。
觀點2:印度人相信德國人喜愛他們是因為術語,「雅利安人」是來自印度。
想成為一個真正的雅利安人在印度,你必須通過接下來的考核。
把視線集中在眼鏡蛇上,我是說眼鏡蛇,不是小孩的屁股上。
你的小孩能這么做嗎?除非你是個雅利安人。
觀點3:印度人發明了隱形交通信號燈。這樣的開車方式,舒馬赫(F1方程式錦標賽冠軍)能做到嗎?白痴,只有印度人能做到。拯救地球。不需要在建造交通信號燈了。
這是不是解釋了,為什麼只有少數幾個國家能舉辦奧運會呢?
觀點4:印度比日本和韓國更好。因為印度人是亞洲最富有的。
觀點5:對於印度人來說,這世界上只有一個真正的體育項目,那就是板球運動。
觀點6:印度比杜拜更好。我們是全球金融中心和擁有全球最快經濟成長率。
觀點7:印度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音樂工業。沒有人可以和印度比舞蹈編排。
觀點8:我們是世界上最大的民龘主國家。
觀點9:我們與伊斯蘭恐怖分子戰斗。印度力量!
觀點10:印度擁有全球最大的電影工業"寶萊塢"。印度的經典動作片可以令你目瞪口呆。啪啪!
觀點11:印度即將成為下一個超級大國就像,美國,俄羅斯和歐盟。
觀點12:印度男人即將會成為歐洲女人夢寐以求的單身貴族。
觀點13:全球排名最富有的前10人里,有5個是印度人。
觀點14:到2016年,百分之四十的英國高薪工作將被印度人取代。
觀點15:如果沒有印度裔醫生和護士,你們的醫療制度將會「崩潰」!
觀點16:所有西方國家都寧願要印度移民,也不要骯臟有體味的中國和中東的移民。
觀點17:印度人都相信他們永遠不會被種族歧視,因為西方國家都毫不例外的喜愛他們。
觀點18:西方女人都愛和性感的印度男人調情!
白人保安:伙計們,今晚只有在邀請名單上的客人才能入場。
印度人與黑人:邀請名單?什麼邀請名單?
印度人:我他媽的不想跟你們玩游戲!
白人保安:不管你們能接受還是不能接受,你們真的煩到我了。
印度人:幹嘛?你能怎麼樣?你又能怎麼樣呢?
白人保安:你為什麼發那麼大的火?
印度人:我有騷擾到你?
白保安:不要站在我的階梯上!
印度人:我說這件事對我來說有影響。
白人保安:離開我的階梯!離開我的階梯!
印度人:你剛剛是不是推了我?
白人保安:是的,我剛剛推了!他媽的去給你律師打電話!
白人保安:他媽的滾!
當這家在加勒比海的夜店被環球新聞的隱藏攝像機拍到這一幕,
已經過去一年半了。有很多青少年告訴我們,他們會被這家
夜店拒絕只是因為他們的膚色。據我們所知曉的,由於很多加
勒比海人逆來順受。。。
觀點19:只要你討厭中國人和巴基斯坦人,我們印度人都會感到開心。
觀點20:印度人不知怎麼的自我感覺高貴和優秀是因為他們能
說一口流利的英文。印度人感到羞恥當他們說自己的語言。你
會經常的看到當印度人反擊,德國人,俄羅斯人,中國人,
日本人,韓國人和義大利人的是,你們不會說英文!
6. 關於中印戰爭的問題
1,國際形勢使然。當時我國正處於3年災害時期,非常困難。大部分非一線部隊為減輕消耗,連正經的日常訓練都保證不了,天天組織部隊集體曬太陽。蔣介石准備反攻大陸,東南沿海緊張,備戰壓力很大。北方和蘇聯反目,也必須保持足夠的戰備力量。實際可用於中印戰線的部隊十分有限。所以一開始,中國的戰略目標也只是打掉印度東部軍區的主力,特別是考爾的第四軍,讓印度汲取教訓,保障邊境平靜,起碼使印度不敢在邊境再次主動挑起事端。最後丁盛打的很好,基本殲滅了印度第四軍主力,特別是全殲了印度王牌第七旅,俘虜了旅長達爾維准將。雖然後來隨著我軍主動撤回戰前實際控制線,印度又再次北進,直到麥克馬洪線。但這一仗使印度老實了30年。達到了預期戰略目的。
2,後勤困局難解。對印反擊作戰東線我軍一直打到布拉馬普特拉河北岸渡口,提斯普爾城已經成為空城。如果我軍繼續前進將進入阿薩姆平原,前方印軍已經全部潰散,當然我軍可以繼續前進。但不要忘了。我軍背後是青藏高原,我們漫長的後勤補給線必須穿越這長達數千公里的氣候惡劣的不毛之地。由於公路運輸條件惡劣,直到90年代末,我們駐藏部隊還在吃70年代的大米,80年代的罐頭。西藏幾乎什麼工業都沒有,任何工業製成品都需要不計成本地用汽車從內地運進來。運一車玻璃到西藏,抵達目的地後,要碎95%.每天幾千輛汽車日夜不停地奔波在青藏,新藏,川藏和滇藏公路上以維持駐藏部隊和西藏的日常需要。在這幾條公路中,新藏一年只能使用幾個月,大雪一封路就幾乎用不了了。滇藏公路穿越橫斷山脈,現在跑一趟單程都要10天。川藏公路從雅安至昌都一路都在地質災害頻發地區穿越,塌方,山體滑坡和泥石流等災害每天都有,經常是運輸車隊帶著工兵築路部隊一起走,一邊修路一邊走,每次運輸都有戰士犧牲。相比之下,青藏公路是條件最好的,總後勤部青藏兵站部是一個正軍級單位,也是我軍目前消耗最大,在和平時期傷亡率最大的單位。62年時,從拉薩到邊境連騾馬可以走的路都很少,我軍當時維持前線部隊的戰斗消耗和人員最低限度的需求都已經是使出吃奶的力氣了。我認識一個參加過這次戰斗的副營長,他告訴我,當時每個人無論是戰士還是軍官除了隨身攜帶供5天的彈葯還要帶食品和飲水。在那種高原缺氧的情況下,困難可想而知。他親眼看見,戰區的所有藏民都被發動起來給解放軍背送給養,連一個5歲的康巴族小男孩都跟著父母給解放軍背了4聽罐頭盒一大盒壓縮餅干。
所以我軍達成戰役目的後,只好從實際控制線後退到麥克馬洪線,以靠近我軍現有的脆弱的交通網路以取得非常勉強的後勤補給。印軍當時已經退入阿薩姆大平原,背靠人口稠密地區,有發達的鐵路和公路網。補給優勢明顯,如果我軍不後退,一旦進入冬季,後勤運輸能力跌落到高峰時的40%。到時候缺吃少穿的我軍,在面對得到充足補給的印軍反攻時,後果怎樣,可想而知。所以我軍在主動出擊,達成目的後主動後撤,交還繳獲物資是無奈之舉其實也不是全部交還了。繳獲的蘇聯米-8直升機就沒還。此戰繳獲了幾輛印軍剛剛進口的豐田吉普車,也被運回北京。後來仿製出來著名北京120吉普車。)。只要我們當初想要邊境安寧30年的目的達到了,那我們就算是勝利了。現在隨著我國國力的增強,特別是青藏雙線重軌電氣化鐵路的建成,我國在西藏的後勤困局已經在日益破解並將最終獲得戰略主動權。這也是阿三現在日夜不寧,寢食難安的原因。我相信,總有一天,我們可以收回麥線以南失地。
任何懷疑62年戰果的非議都是對先輩和烈士的褻瀆,讓我們對他們的奮斗和犧牲始終保持最大的敬意。
7. 印度為什麼要在1962年發動中印邊際戰爭
打響中印戰爭第一槍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可不是印度,所以印度至今耿耿於懷。
至於為什麼解放軍要在極端不利的情況下,主要是補給線太長,主動出擊。那主要是因為印度不知天高地厚,將西藏劃入他們的勢力范圍。並且印軍已經在西藏腹地駐扎,遠遠超出了麥克馬洪線,大有接管西藏的趨勢,並且完全不理會解放軍的一再警告。總之一句話,欠揍。
至於為什麼解放軍打贏了還要撤回到麥克馬洪先以內,首先此戰的戰略目的並非奪回爭議地區,而是打消印度對整個藏區的野心,消滅其深入藏區腹地的軍隊;其次,解放軍當時沒有實力佔領爭議地區,打持久戰;最後就是地形的原因,藏南地區地處平原,易攻難守,而解放軍退至山脊線上,居高臨下,易守難攻。這也是為什麼,西段佔領了以後,解放軍不退的原因,因為那裡地勢高,不易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