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不建議大家購買印度葯
每年3月15日的消費者權益日,提醒我們維護自己的權益。《我不是葯神》的走紅讓印度仿製葯備受矚目,因其價格低廉和效果被提及。然而,盡管價格誘人,醫生通常並不推薦患者使用印度葯,原因如下:
首先,印度仿製葯的質量難以保障。由於不在我國葯監局監管范圍內,缺乏像國產葯那樣具有「藍色小勾勾」的質量保證,無法確保其葯效和原研進口葯一致。
其次,印度葯的真偽難辨。未經我國葯監局認可,無明確的葯品批准文號,消費者無法確定葯品的真實性和療效,存在購買假葯的風險。
再者,來源不明,大多通過非法渠道流入市場。這些葯物可能由不良商家在不合格的環境中生產,不僅可能無葯效,還可能帶有未知的副作用。
因此,購買葯品時,建議選擇合法渠道,如正規葯店,其葯品經過葯監局GSP管理,有保障且可追溯。一旦遇到問題,消費者權益能得到一定保障。
最後,印度葯的不良反應難以追責。相比之下,正規葯物的不良反應有記錄,患者可以尋求相應處理。而印度葯由於非法流通,出現問題後的責任追究幾乎不可能。
盡管理解患者的選擇壓力,但為了健康和安全,我們應當謹慎對待印度葯,尤其不要因一時省錢而忽視潛在風險。如果進口原研葯價格過高,國產仿製葯的組合可能是一個更經濟的選擇。
Ⅱ 「世界葯房」,印度的制葯工業究竟有多牛,為何獲得這樣的稱號
印度的仿製葯世界聞名,不但使印度成為“世界葯房”,還成了印度經濟的一大主力,印度仿製葯占據全球制葯市場的20%份額,葯品出口到世界上200多個國家,足以可見印度的制葯工業有多厲害。近兩年來,印度葯企紛紛招手國內葯企,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葯品消費市場,對於印度來說無疑具有極大的吸引力。
在醫療方面,印度雖然稱不上是做得最好的國家,但在有些方面還是很值得各國去借鑒的。世界在飛速發展,不管哪個國家,對於醫葯行業來說,如何根據市場環境及行業的不斷變化,適時地調整自己,不斷地突破和創新,這是每個葯企都要面對和思考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