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印度向克什米爾地區增兵9萬,是想吃掉印巴爭議領土嗎
印度肯定是想吃掉印巴爭議領土,但是印度也會考慮周邊國家的意見。因為一旦印度強行吃掉印巴爭議領土的話,將會激起巴基斯坦的強烈反對,雙方可以說一定會發生戰爭。但是一旦發生戰爭中的話,將會使得印度的經濟出現嚴重的問題。並且如果巴基斯坦軍隊如果打敗了印度軍隊的話,將會使得印度政府撤出克什米爾地區,從而會使得巴基斯坦將會全面佔領克什米爾地區。
所以我們看到印度向克什米爾地區增兵,但是我們可以看到這只不過是印度的一種軍事威懾手段罷了,並不會真正的採取軍事斗爭的手段來解決印巴爭議領土的問題。
『貳』 印度「保護不丹論」遭中方打臉, 野心膨脹仍在繼續增兵
「印中陷入1962年以來時間最長的對峙」,《印度快報》3日稱,印度和中國軍方在洞朗地區的對峙已經接近一個月,雙方都已增兵,印軍士兵「槍口朝下,進入非戰斗模式」。多家印度媒體連日都在譴責中國的「咄咄逼人」,分析該地區對印度如何重要,印度不能「拋棄盟友不丹」。但在中國外交部3日的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耿爽一語戳破印度的假面具。他表示,據中方了解,對於印邊防部隊越界進入洞朗地區,不丹方面事先並不知情。這與印方所說的情況並不一致。印方為了掩蓋印軍非法越界,不惜歪曲事實,甚至不惜以損害不丹的獨立主權為代價,試圖混淆是非,這是徒勞的。
《印度快報》稱,洞朗地區的對峙已經超過2013年中印雙方在邊界線東段僵持21天的「帳篷對峙」,成為1962年邊界戰爭後最嚴重的一次事件。印度軍隊在洞朗地區增加更多部隊,中國軍方在該區也增加了部隊。報道引述消息人士的話稱,目前印度在前方的部隊阻止了中國軍隊和裝備進一步進入該地區。而印度軍隊增援的部隊距離對峙點20公里。《印度教徒報》3日說,印中部隊在洞朗高原陷入「戰爭拔河」,中國開始在邊境地區測試戰斗坦克。
在中國外交部3日的例行記者會上,這成為最受關注的問題之一。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表示,此次印軍越界事件發生在中印邊界錫金段已定邊界,與以往雙方邊防部隊在未定界地區的邊境摩擦對峙有本質不同。中印邊界錫金段已由1890年《中英會議藏印條約》劃定,印度歷屆政府多次以書面形式對此予以確認,承認雙方對錫金段邊界走向沒有異議。條約必須遵守,這是國際法的基本原則。印度武裝力量越過已定邊界,違背了歷史界約,違背了《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的基本原則,性質非常嚴重。他表示,中方已多次向印方提出嚴正交涉,要求印方立即將越界的邊防部隊撤回邊界線印方一側。
6月30日,印度外交部就洞朗邊界事件發表聲明稱,2012年中印兩國就中印邊界錫金段尚未最終劃定達成一致。「雙方只是認同了邊界走向,有關錫金段邊界的進一步談判將交由邊界談判特別代表完成。」耿爽3日對此回應說,中方注意到,印方聲明對1890年《中英會議藏印條約》完全避而不提,然而正是這個條約明確劃定了中印兩國在事發地點錫金段的邊界線走向。
「為什麼洞朗和不丹很重要,印度不能拋棄自己的盟友」,《印度斯坦時報》3日發表評論文章稱,要通過「大的外交格局」看待此次事件:「中國此舉是要測試印度保護不丹的決心,放棄不丹不利於印度成為區域領袖的追求」。
然而,印度口口聲聲要保護的不丹,有自己的想法。「不丹呼籲印度和中國緩解緊張」,《今日印度報》3日報道稱,在中印口水戰加劇時,作為「三明治國家」的不丹除了發表一則聲明外,大部分時間保持了沉默。有高層消息人士對該報稱,不丹對此事保持謹慎,是因為它無法承擔得罪任何一個國家的代價。該消息人士稱,「我們只是希望這兩個強大、負責任的大國降低緊張態勢,讓邊境恢復常態」,不丹方面不希望邊界發生「突然改變」。作為小國,不丹感覺「很容易受傷」。該報3日發表對不丹外交事務專家的采訪,該專家也表示,相信中國對不丹並沒有惡意,不丹應該尋求與中國建交。
耿爽3日說,中方對印度同不丹之間保持正常的雙邊關系不持異議。但我們堅決反對印方以「維護不丹利益」為借口,為其越界侵犯中國領土「正名」。洞朗地區歷來屬於中國,一直在中方有效管轄之下,不存在爭議。中國和不丹於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邊界談判,迄今已舉行24輪。兩國雖尚未正式劃界,但雙方對邊境地區的實際情況和邊界線走向存在基本共識。對於洞朗屬於中國這一點,中不雙方不存在分歧。
《印度時報》「錫金對峙」專版3日報道稱,印度陸軍參謀長拉瓦特近日訪問邊境地區,視察了17山地師和27山地師總部,其中17山地師負責錫金段防務,在錫金東部有4個山地旅,每個旅3000人左右,所有高級軍官都參加了討論會。「一個印度」網站引述印度防衛專家塞加爾的話威脅稱,如果中國不撤軍,可能引發區域戰爭。印度亞洲通訊社3日稱,受此事件影響,中國取消了印度記者團對西藏的訪問。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戰略研究所副研究員李青燕3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此次對峙事件的核心根源在印度。近年來,印度面臨的國內國際環境相對較好,因此野心膨脹。美印的防務合作把美國和印度的關系發展到一個新的戰略高度,其背後存在著制衡中國的因素,印度也甘心充當這個角色。但印度沒有認識到,中印兩國都是發展中國家,最需要的是穩定的國際發展環境,這對雙方都有好處。
對於這些觀點,你怎麼看?
留言說說~
喜歡我就關注我喲!
『叄』 中印堅持為什麼卻向中朝領土增兵
中印堅持為什麼卻向中朝領土增兵?
中國向中朝領土調兵一事是真的。
目前,中印領土地域正泛起出空前的軍事堅持狀態,雖然還談不上大戰在即,卻也有隨時開戰的可能。而如果印度繼續賴著不走,中國武力驅逐是早晚的事。而目前,朝鮮半島由於韓國方面頻頻對朝示好,相對來說局勢是平靜了許多。在這種要害時刻,中國沒有明顯的增兵中印領土,反而增兵中朝領土,這意味著什麼?
有人說,這一次印度突然侵犯中國主權一事,是美國的陰謀。因為美國准備借中印軍事沖突期間對朝動武。因為朝鮮的核導彈已經踩踏了美國的紅線,美國是不能容忍的。也有人說,印度就是看準了美國有可能在朝鮮半島有大行動的苗頭,才敢於主動挑釁中國。算準了中國此時會受制於半島局勢或台灣局勢的變化而不敢拿印度怎麼地。
如果以上這些都是事實,那麼中國突然調兵朝鮮領土,其意義就不是「保持正常戰備訓練」那麼簡朴了。看來,中國不得差池印度動武,也確實記掛對印動武期間美軍對朝搞突然襲擊。這樣中國就可能顯得被動。中國突然增兵朝鮮領土,或許有兩層意思。一層是警告美國,顯示出中國軍事維護半島「無戰、無亂、無核」的原則和決心。另一方面就是防止中印開戰美軍搞突然襲擊。
總之,從中國軍方的「保持正常戰備訓練」回覆中,可以認定調兵是真。而在中印領土軍事堅持的時候調兵朝鮮半島偏向,顯然是先處置懲罰好後顧之憂。這反而講明了中國很快就要對印軍接納相應的手段。
望採納
『肆』 印軍增兵克什米爾原因
印軍增兵克什米爾可能有以下原因:
『伍』 印度數萬大軍集結拉達克前線,後勤保障艱難,七個人擠一個帳篷嗎
根據印度方面稱,目前,由於拉達克局勢持續緊張,印度軍隊的口糧倉庫已滿。早些時候,印度國內擔心冬天來臨前沒有足夠的糧食儲備和高海拔的衣服供部隊使用。在冬天,該地區大雪切斷了印度大軍通向拉達克前線進行對抗的道路。最近四個月來,印度長期向拉達克增兵,這就導致了印度在拉達克地區倉庫已經滿額運行,導致了印度大軍隨時可能吃不上口糧。
印度還在持續增援中
今年,印度在加勒萬河谷,班公湖和拉達克東部地區都展開了全面對峙行為,印度方面認為,隨著印度搶佔多個山頭控制到了後,增加印度補給需求,特別是冬季作戰難度,印度後方必須加快保障動作。但是大雪和低溫已經來了,印度人還能熬得住嗎?
『陸』 印度人的軍事思想問題
印度對於中國的仇視始於中印邊境戰爭,在印度唄英國當做殖民地的時候,一個英國人在中印邊境中國一側走了一圈,說那些地都是英國的殖民地,當時他走的路線就是麥克馬洪線,印度獨立後,也開始遵循主人的遺訓,認為麥克馬洪線以南都是印度的領土,而且當時印度受到美俄的暗中蠱惑和軍事援助,左右逢源,好像當年印度的一支軍隊打敗過落魄的隆美爾,而且在美俄的幫助下,印度的裝備也著實不錯,所以當時的領導人尼赫魯自信心開始膨脹,妄圖吞噬中國的領土,當時印軍逐步向中國領土內推進,打了我們很多哨卡,中國在屢次周旋未果的情況下,發動邊境自衛還擊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幹掉了印度的王牌部隊,而且在很多時間內就進發到了距印度首都新德里幾十公里的地方,後中國當方面宣布反擊戰結束,並且撤回到之前的實際控制線,印度因此埋下了仇恨中國的種子,還有就是印度的宿敵-巴基斯坦是中國的鐵桿盟友。總上所述,印度一切針對中國。還有就是在印度政府眼裡,只有軍事,雖然現在印度的經濟發展速度只是比中國稍慢,但是政府對於經濟的似乎並不十分努力,他的經濟發展主要得以於印度的商人,但是印度的短視和自大註定印度只是一個小國角色,看看金融危機下印度的表現,中國在四處和人討論如果挽救經濟、采購的時候,經濟發展世界第二的印度在哪裡,他們還在買武器呢,似乎金融危機和他沒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