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看待孔雀帝國,它的興衰經歷了一個怎樣的過程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得先對孔雀帝國有個初步認識,即何為孔雀帝國。
一、孔雀帝國的建立:它是古印度歷史上的一個重要發展階段
孔雀帝國是古代印度河流域的一個國家,主要存在時間為約公元前324至公元前185年,它是古代印度河流域的摩揭陀國著名的奴隸制王朝,因為孔雀王朝的創建者旃陀羅笈多的家族原本世代飼養孔雀,因此得名孔雀王朝。
孔雀帝國是第一個統治印度的政權,它的版圖擴張到了印度半島的南端,孔雀帝國也因此成為了古代南亞地區統治范圍最為廣闊的一個國家,在孔雀帝國統治期間,南亞也進入了帝國統治時期,孔雀帝國的興盛不僅促進了南亞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各方面的繁榮,同時又因為它的統治者阿育王信仰佛教,因此孔雀帝國為佛教在南亞地區以及佛教向國外的傳播作出了頗大的貢獻。
孔雀王朝是古印度歷史上文明的一個重要發展階段,該時期確立了中央集權制,種姓制度也在這個時期得到了發展,同時在這個時期文學方面也出現了世界文學史上兩顆異常耀眼的明珠也就是《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孔雀帝國是第一個基本統治印度的國家,同時孔雀帝國對印度的歷史進程和社會發展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結語:
究其原因,上層建築作用於經濟基礎。
孔雀帝國內部不合理的政治制度引起了經濟制度的落後,以農業稅收為國家主要收入在古代許多國家都十分常見,但是像孔雀帝國這樣一味地屯官屯將,長時間的戰爭再加上國家其他建設支出造成了國家財政入不敷出的現狀。
即使古代民眾屈服於帝國的統治,但是如果國家的要求十分過分也是會激起人民的反抗的,孔雀帝國統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不斷再加上底層民眾的起義,最終造成了孔雀帝國的衰亡。
㈡ 雅利安人入侵前的古印度文明是個什麼樣子
公元前600~公元800古代印度的歷史特徵在於瓦爾納制的確立及其向種姓制度的轉化,部落社會的同化及其向國家的轉化,授地制的興起及其向封建制的轉化,佛教由盛而衰,以及新婆羅門教的興起及其向印度教的轉化。
佛陀時期前6~前2世紀,釋迦牟尼創立了佛教,大雄創立了耆那教。公元前6世紀初,印度有16個國家。其中主要的有摩揭陀、迦屍、只薩羅、跋只、俱盧、般遮羅和犍陀羅等。孔雀王朝時期(前322~前185) 摩揭陀王國孔雀王朝的奠基人是與佛陀同時的頻毗婆羅。
在孔雀王朝中,唯有國王有權擁有常備軍和接受貢奉。在阿育王統治期間,印度古代奴隸制君主專制的集權統治達到頂峰。阿育王在國內修築道路,擴大灌溉工程,發展國家的經濟,使國家繁榮和興盛起來。
(2)古印度如何攻佔城池擴展閱讀:
古印度入侵時期:
公元前200~公元200,孔雀王朝滅亡以後,西北印度不斷有外族入侵。先是中亞的巴克特里亞——希臘人在公元前2世紀初入侵印度次大陸的西北部。接著又有安息人、塞種人、大月氏人的入侵。其中最重要的是貴霜帝國在印度的統治。
薩塔瓦哈納時期(公元前100~公元200)薩塔瓦哈納王國300年的歷史使德干文化與北方文化互相結合。那裡的國王最早把土地授予婆羅門,並且對部落地區實行軍事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