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立頓(lipton)公司的簡介
「立頓」是全球最大的茶葉品牌。它既代表茶葉的專家,又象徵一種國際的、時尚的、都市化的生活。一百多年來,立頓始終保持著歷代相傳的優良品質和芳香美味。
1850年出生在蘇格蘭格拉斯哥一個貧窮家庭的湯姆斯·立頓是這一品牌的創始人。有一回,出門旅遊的立頓來到了著名的紅茶產區錫蘭。錫蘭紅茶是英國人非常鍾情的飲料,但由於售價高昂,只有上流社會才能享用到。立頓敏感地意識到,如果能把紅茶引入大眾的日常生活,則必然能成為一門好生意。
1890年他正式在英國推出立頓紅茶。他的廣告詞是「從茶園直接進入茶壺的好茶」(Direct from tea garden to the tea pot)。
1892年,立頓開始了全球化運動,先是在美國設廠,接著又在印度開設分店,走進了遠東市場。1898年,立頓被英國女王授予爵位,得到「世界紅茶之王」的美名。
1972年,也就是老立頓開始向全球擴張立頓品牌的80年後,立頓的歷史發生了轉折性的改變,全球最著名的個人消費品集團聯合利華收購了立頓的全線品牌。從此,立頓搭上了聯合利華這個全球性的巨輪,開始了更為強勢的擴張之路。
結合立頓和聯合利華的營銷經驗,立頓茶葉類產品如今行銷於全球110個國家和地區。無論是知名度還是銷量,立頓均是全球第一大茶葉品牌,比第二大品牌的銷售額高出至少一倍。同時,立頓現在也是全球消費者選用最多的第三大非酒精飲料,僅次於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
1992年,立頓進入了全球喝茶歷史最悠久、飲茶人數最多的國家——中國。短短5年之後,立頓就在中國百家商城系列調查中獲得茶包銷售額第一、市場佔有率第一的成績。
在紅茶包深受消費者認同之餘,立頓也在推出了全新的綠茶包和茉莉花茶包等符合中國消費者口味的茶包。並在2004年推出了包括奶茶和檸檬茶在內的速溶茶系列。2005年又推出袋泡草本茶系列。
立頓公司在東非擁有並經營自己的茶園。立頓茶園位於肯亞和坦尚尼亞。我們的主要產業位於凱里喬,肯亞以及東非大裂谷的西側。 處於高海拔近赤道地區,這里的氣溫,日照,雨量對生產高品質茶葉而言是理想的地方,立頓公司常年使用其所生產出的茶葉。我們依據可持續農業計劃的原則管理我們的產業。為200,000噸。庄園內設立了11家工廠確保新鮮採摘的茶葉能在採摘後的兩小時內開始加工處理。
在我們的茶園內,僱傭了近25,000名工人。我們為他們及100,000名家屬(工人的家人)提供免費住房,公司設立小學,托兒所以及純凈水供應,2家醫院和4所衛生中心等員工福利服務包括教育,預防和關懷在內的艾滋病病毒/愛滋病計劃,獲得了2006年全球企業聯合會頒布的企業傑出獎。 我們保護13,500公頃的天然森林,濕地和草原,繼續種植更多的原產樹(6年內種植260,000棵林木,並有320,000棵的林木捐獻給當地社區) 。就凱里喬而言,98%的能源需求來自4台水力發電站以及提供給工廠鍋爐的可再生薪炭材。我們也積極致力於社區建設,比如:我們現在贊助50名當地學生上大學。
⑵ 瓚婂崡涓轟粈涔堝彧鏈夎偗寰峰熀娌℃湁楹﹀綋鍔
1. 浜氭床琚鍒掑垎涓哄叚涓鍦扮悊鍖哄煙錛氫笢浜氥佸崡浜氥佷笢鍗椾簹銆佷腑浜氥佽タ浜氬拰鍖椾簹銆傛瘡涓鍖哄煙閮芥湁鍏剁嫭鐗圭殑鑷鐒剁幆澧冨拰浜虹被媧誨姩鐗圭偣銆
2. 涓滀簹鍖呮嫭涓鍥姐佹棩鏈銆侀煩鍥姐佹湞椴滃拰钂欏彜鍥斤紝鎬婚潰縐綰1170涓囧鉤鏂瑰崈綾籌紝浜哄彛瓚呰繃17浜匡紝鍦板艦瑗塊珮涓滀綆錛屽憟鍥涚駭闃舵鍒嗗竷銆
3. 瑗誇簹娑電洊鍦熻沖叾銆佷互鑹插垪銆佷紛鏈椼佷紛鎷夊厠銆佸彊鍒╀簹銆侀粠宸村┿佸反鍕掓柉鍧︺佺害鏃︺佺戝▉鐗廣佹矙鐗歸樋鎷変集銆佷篃闂ㄣ侀樋鏇箋侀樋鎷変集鑱斿悎閰嬮暱鍥姐佸崱濉斿皵銆佸反鏋椼佹牸椴佸悏浜氥侀樋瀵屾睏銆佷簹緹庡凹浜氬拰闃垮炴嫓鐤嗙瓑鍥藉跺拰鍦板尯銆
4. 涓滃崡浜氬寘鎷鏂板姞鍧°侀┈鏉ヨタ浜氥佸嵃搴﹀凹瑗誇簹銆佹嘲鍥姐佽秺鍗椼佽佹対銆佽彶寰嬪俱佹煬鍩斿ㄣ佺紖鐢搞佹枃鑾卞拰涓滃笣奼躲
5. 涓浜氬寘鎷鍦熷簱鏇兼柉鍧︺佷箤鍏瑰埆鍏嬫柉鍧︺佸悏灝斿悏鏂鏂鍧︺佸斿悏鍏嬫柉鍧﹀拰鍝堣惃鍏嬫柉鍧︺
6. 鍗椾簹鐢卞嵃搴︺侀┈灝斾唬澶銆佷笉涓廣佹柉閲屽叞鍗°佸反鍩烘柉鍧︺佸瓱鍔犳媺鍥藉拰灝兼硦灝旂粍鎴愩
7. 鍖椾簹鎸囩殑鏄淇勭綏鏂浜氭床閮ㄥ垎鐨勮タ浼鍒╀簹鍦板尯銆
8. 瓚婂崡浜哄嚲濂介浮鑲夛紝鑰屼笉鍠滄㈠悆鐗涜倝銆傜敱浜庣芥祦鎰熺殑鏆村彂錛岃稿氬浗瀹剁殑灞呮皯瀵歸浮鑲変駭鐢熸亹鎯э紝榪欏艱嚧浠ョ偢楦″拰楦¤倝奼夊牎涓轟富鐨勮偗寰峰熀鐢熸剰鍙楀埌閲嶅壋銆
9. 瓚婂崡鐨勮偗寰峰熀鍙楃柅鎯呭獎鍝嶅挨涓轟弗閲嶏紝1鏈27鏃ワ紝璇ュ叕鍙稿e竷鏆傛椂鍏抽棴鎵鏈夊垎搴椼傝″垝鍦ㄩ噸鏂板紑寮犲悗錛岃漿鑰岀粡钀ラ奔綾婚熷搧銆
10. 浜氭床鐨勮偗寰峰熀鍒嗗簵涓鏈夌害涓鍗婄殑钀ヤ笟棰濆嚭鐜頒笅婊戙傛棩鏈鐨勮偗寰峰熀鑷1鏈堣搗闂ㄥ彲緗楅泙錛屾嘲鍥界殑鑲寰峰熀槨愬巺鍙樺緱寮傚父鍐鋒竻錛岄┈鏉ヨタ浜氱殑鑲寰峰熀榪為攣搴楃敓鎰忚惂鏉★紝闊╁浗鐨勮偗寰峰熀鏃╁凡鏃犱漢闂媧ャ
11. 瓚婂崡鐨勭芥祦鎰熺柅鎯呰緝涓轟弗閲嶏紝宸叉湁350涓囧彧鐥呴浮琚閿姣侊紝6浜哄洜鎰熸煋紱芥祦鎰熺棶姣掓諱骸銆傜敱浜庤秺鍗楃殑鑲寰峰熀浣跨敤褰撳湴楦¤倝錛屽艱嚧浜轟滑涓嶆暍鍏夐【銆
12. 瓚婂崡鑲寰峰熀鍒嗗叕鍙稿e竷鏆傛椂鍏抽棴鎵鏈夊垎搴楋紝騫惰″垝浠庤彍鍗曚腑縐婚櫎鐐擱浮銆侀浮鑲夋眽鍫$瓑錛屾敼鐢ㄩ奔鑲夋眽鍫℃潵濉琛ュ競鍦虹┖鐧姐
⑶ 印度人怎樣看中國
在中國的印度人,主要居住在北京、上海兩等地,他們是這樣看中國的:
1、上海印度人協會主席阿密特·懷卡爾認為:上海很安全
上海印度人協會主席阿密特·懷卡爾的老家是印度中部的那格浦爾。2009年,懷卡爾當時所在的一家德國企業把他派遣到上海,擔任亞太區銷售高級副總裁。現在,他11歲的大兒子和7歲的小兒子都在上海上學。2012年,懷卡爾被選為印度人協會主席,這個2006年由「上海印度女性聯盟」和「上海印度商人聯盟」合並的印度人社團,在他負責的這3年裡,會員從700人增加到1500人。在印度人協會的網站上,能查到所有委員會成員的手機號和電子郵箱,協會成員的名字和手機號也都在年度刊物上公開。
懷卡爾說,印度人協會經常組織公益活動,聯絡在華印度人的感情,比如一年一度的印度排燈節公益晚會。此外,他們也願意為上海市民做些貢獻。去年11月,上百名印度人協會的成員在上海市血液中心參加獻血。等到今年6月14日「世界獻血日」時,協會還會舉行這樣的活動。懷卡爾說:「我們很高興這樣做。」采訪中,懷卡爾再三稱贊中國人的守時和勤奮,他還說:「每次遇到新來的印度人,我都會告訴他上海給我們的安全感超過世界很多地方。我們應該給上海頒一個『安全獎』。」
普拉迪普·庫馬爾和太太安·麗塔住在上海世貿濱江花園的高層公寓里,天氣好的日子,從他們家的客廳能俯瞰黃浦江。在這個高檔社區,總共住著七八十戶印度人。庫馬爾來自印度首都新德里,有在日本、新加坡以及中國的香港、上海等地做跨國企業高管的經歷。2006年,庫馬爾看到中國咨詢行業的機遇,創立了自己的咨詢公司,同時也是另一家咨詢公司的合夥人。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那時中國的GDP增速很快,相關政策使跨國企業在中國投資和運營非常容易,商業發展前景很好。
上海的生活讓庫馬爾一家感到滿意。談到在廣場跳舞的中國大媽,已經當上奶奶的麗塔說:「中國老年人比印度老年人更活躍,也更快樂,退休彷彿是他們新生活的開始。」由於一家人都是素食主義者,麗塔還教會來家的鍾點工做印度菜,這大大提高了他們在上海生活的幸福感。現在,麗塔是上海一家名為「米飯媽媽」的公益組織成員,她們致力於幫助上海的弱勢兒童群體。麗塔說:「印度人與西方人差別很大。中國人把我們看成半個外國人,因為我們的語言、相貌,也因為我們的亞洲特性。我很高興,當地人接納了我們。」
2、北京泰姬樓印度餐廳總經理麥赫諾·帕斯塔卡亞說:「印度要向中國學習
生活在中國的印度人,有時願意把兩國做對比。北京泰姬樓印度餐廳總經理麥赫諾·帕斯塔卡亞來中國24年了,1997年他娶了中國妻子,1998年在北京國貿開了第一家印度餐廳。帕斯塔卡亞學的是酒店管理專業,畢業後在印度創業,想出一個「工業廚房」的點子,和做外賣差不多,但不太順利。幾年後,他決定出去闖闖,曾考慮過到頗受印度人歡迎的中東地區,那裡有700多萬印度人,直到一個朋友問他「要不要一起去中國」。在那個信息相對閉塞的年代,帕斯塔卡亞對中國一無所知,但他還是做出了選擇。來中國不久,就認識了會說英語的鄭女士,用帕斯塔卡亞的話說:「印中文化真的有很多不同,我們認真交往、磨合了好幾年,1997年才結婚。」那時候,他想買咖喱等家鄉的調料要去友誼商店,但現在方便多了,網購就可以解決。說起北京的變化,帕斯塔卡亞侃侃而談:「那時剛修完的二環路、三環路沒過多久就又擁堵了。以後北京有七環也不奇怪。」對於北京的霧霾,他也會抱怨,但他覺得「污染和發展有關,哪個國家都一樣,印度也有污染」,而且北京近幾年已經好多了,幾乎沒有沙塵暴。
帕斯塔卡亞在北京開的印度餐廳很受歡迎,吸引了很多社會名流。短短幾年內,他又開了兩家分店。生意走上正軌,讓帕斯塔卡亞更熱衷於傳播印度文化,他說:「很多中國人對瑜伽的印象就是減肥美體,其實它更強調呼吸冥想,是用來修身養性的。我希望能盡一己之力,讓更多中國人了解印度。」
來自印度南部城市安得拉邦首府海得拉巴的珊妮,是獨生女,她有個好聽的中文名字「月光」,是當年一個去印度的中國女孩給起的。月光很喜歡這個名字,來中國後,她得知「月光」有了新的含義,不過,這個開朗的女孩笑著說:「在中國發展不可能成『月光族』的,這也是我來中國的原因。」月光說,印度人口多,很多人都有兄弟姐妹,所以像她這樣的獨生子女很少見。
月光的父親曾在英國、中國香港經商,她13歲首次來中國時第一站就是香港,然後又去了廣州和深圳。月光說:「你問100個印度人剛來中國時是否適應,可能99個都說不適應,因為印中的文化差異很大。可是我很適應,我想是因為從小到大我一直都和中國有聯系的原因。」現在,她最喜歡的中國小吃依然是粵菜系中的蝦餃。一年半前,月光到北京讀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MBA。談到為什麼放棄美國名校而選擇中國大學時,月光說,印度以前是英國殖民地,印地語和英語都是官方語言,她在印度的商學院里學到的知識也都以歐美為範本,因此,選擇去美國留學意義不大。相反,她認為,再過二三十年中國肯定能超越美國,因此,她想「畢業後留在中國工作,見證歷史」。月光說,印度要向中國學習的地方很多,我注意到中國商場里的售貨員、旅遊景點咨詢處和高速公路收費站等服務場所的工作人員多是女性,而這些工作在印度都是由男性來做。
來自印度班加羅爾的尼廷·達尼在義大利讀研時,一次到上海實習的機會讓他對中國產生興趣。2011年畢業後,達尼來到上海,現在,他是一家名為「綠色倡議」的環保組織負責人,同時兼職做室內攝影和建築咨詢。「綠色倡議」經常組織宣傳環保的活動,如每月邀請環保產業的相關專家和高管講座,每次參加的人數都有上百人。達尼對政治話題不感興趣,但更關注中國政府的環保舉措。達尼說:「在印度,環保問題還沒有像在中國這樣被重視。印度政府面臨的主要挑戰仍是電力、供水等基礎設施建設,大氣污染和食品安全問題最近才被重視。」
達尼認為中國政府的治理很出色。他舉例說:「與上海相比,班加羅爾的交通很差。10公里的路程,我需要花一小時甚至一個多小時。」但他覺得,印度在旅遊業上有優勢,景觀和風俗仍保持原貌,但在中國,「所有的東西都被裝點過,越來越西方化」。對達尼來說,他希望可以簡化來中國的簽證手續。
3、印度學者:「印中不要因為糾結過去錯過良機」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執行秘書長苗綠博士說:生活和工作在中國的4.5萬印度人對中國的改革開放起著推動作用,通過人員往來可以增進了解,促進中印兩國經貿、文化發展。但是人口大國印度在中國的人數還不夠多。
一位在中國生活了8年但不願透露姓名的印度學者說:印中兩國媒體有時會有關於對方國家的負面報道,如炒邊境話題,其實印度普通百姓不太關注這些報道。他認為,歐美媒體也經常有對印度的負面報道,這很正常,西方不願接受其他國家崛起的事實。說起1962年的那場戰爭,他認為,印中合作才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如果因為糾結過去錯過良機,就太可惜了。他還談到,「莫迪總理對華友好訪問,希望印中往前看」。以前印度的領導人喜歡把耳朵捂上自己做決定,但莫迪不是,更喜歡傾聽別人的意見,比較開放,親和力強,因此贏得很多海外印度人的心,有不少印度人為投莫迪一票而特意回國。
庫馬爾表示:「民間層面,印中兩國之間可以說相互信任。但在政府層面,彼此有些過於謹慎。我之前想把一些中國公司帶到印度,但印度政府花了很長時間才完成相關程序。在中國,美國公司注冊很容易,我的公司在中國注冊時也很容易。」他認為,中國穩步增長,印度也迅速發展,「兩國應以新的思維方式實現共同繁榮」。
在華印度人體驗中印差異 感嘆中國機會多更安全--國際--人民網
http://world.people.com.cn/n/2015/0415/c157278-26846086.html
⑷ 想知道全國十大瑜伽館都有哪些
1.Y+.這家yplus瑜伽,主要做的是高檔的瑜伽會員課程,教培也有,但是不多,會員課和教培的價格都是幾萬起步
2.悠季,是印度老師默涵開的,開了蠻久的,環境很好,學教培的話時間很久,價格也貴,整一套學完,起碼要五萬塊學費,不好的是班級人數太多,一個班60個人,而且有的課程是印度老師教,雖然有翻譯,但還是會有語言上的隔閡。
3.梵音,會員課就做的不錯,全國都有分店,是上會員課的好選擇,但是做教培一般,適合已經是瑜伽教練有一定授課經驗之後,去學習阿斯湯加、流、冥想這一類的精進課程,不適合初學者。
4.亞太瑜伽學院,全國連鎖的專業教培的學校,行業里口碑不錯,優點是零基礎教學,小班授課20人的課堂,適合初學者,學費比較合適,幾千到一萬多,從大眾點評看服務是不錯的,缺點是只提供免費住宿,沒有集體食堂,要麼自己在宿舍做飯要麼在外邊吃或點外賣
5.邱源是培訓理療瑜伽的,整個學習都是以理療為主,零基礎一定是從哈他瑜伽學起,然後理療作為進修課程去學,而不是起點就從理療學起,不推薦初學者直接學理療,除非是那種想開理療康復中心的那種,如果你學完基礎課程,想專攻理療專攻私教可以選擇邱源·。
6.TB是做健身的,瑜伽只是順帶,不建議去健身培訓學瑜伽,學瑜伽就去瑜伽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