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和印度為什麼會鬧糾紛
主要是邊界領土的爭端產生的爭端:
整個中印邊界全長1700餘公里分西、中、東三段;
在每一段邊界上都有爭議地區;
在西段,雙方爭議面積為33500平方公里,主要是阿克賽欽地區,除巴里加斯一處外,其餘都控制在我們手中;
在中段,雙方爭議面積約2100平方公里,分為4處,現控制在印度手中;
在東段,雙方爭議面積約90000平方公里,即網上常說的藏南地區,現全部控制在印度人手裡;
在整個中印邊境爭端中,東西兩段是爭議重點,1962年的邊境沖突也是在這兩段打的。
B. 中印戰爭 為什麼還有領土爭端
中印一直就有領土爭端啊,不僅是西藏還有新疆,東西兩線領土爭議,所以才不斷有邊境摩擦和戰爭。
比如:1951年,印度乘中國抗美援朝,無暇西顧之機,搶佔了中印邊境東段"麥克馬洪線"以南的9萬平方公里中國領土,接著又佔領了邊境中段部分中國領土。從中印兩國人民的傳統友誼和根本利益出發,毛澤東和中國政府對印度的尋釁滋事一直保持克制和忍讓的態度。1959年8月25日,在東段的朗久發生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次武裝沖突。10月,印度又在西段挑起了空喀山口沖突。面對印度方面的不斷尋釁滋事,毛澤東主張"先禮後兵","退避三舍"。提出了一系列邊境斗爭原則。 1962年7月,印度軍隊西段悍然侵入新疆加勒萬河谷,設立新的軍事據點,切斷中國邊防哨所的後路,並向中國巡邏隊進行武裝挑釁,製造了加勒萬河谷事件。從10月20日起,中國邊防部隊在東段、西段奮起自衛反擊。在西段,痛快淋漓地清除了印軍在中國境內設立的43個侵略據點;在東段,趕走了侵入克節朗、達旺等地的印軍。24日,中國政府發表聲明,提出和平解決邊界問題的建議,但遭到印度政府的拒絕。11月中旬,印軍再次在中印邊境地區向中國發起新的軍事進攻。中國邊防部隊從11月16日至21日,先後擊退了侵入西山口、邦迪拉、瓦弄、班公洛、里米金地區的印軍,並挺進到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以南靠近傳統習慣線地區,將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印軍精銳打得一敗塗地。整個反擊作戰殲滅印軍8700餘人,其中生俘達爾維准將以下3900餘人。這一仗打得印度全國震驚,尼赫魯慌忙宣布全國處於緊急狀態。
C. 中國和印度的領土爭端有多少雙方實際控制多少
中印領土之爭的秘密 中印62年邊界戰爭前,中印領土爭端涉及兩塊土地,一塊是大家都知道的藏南麥克馬洪線附近,另一塊是位於新疆和印控克什米爾接壤的阿克塞欽地區。兩塊地方有接盡3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 一、 東線西藏麥克馬紅線附近 這里的戰爭是在自西向東的三點進行:亞東、達旺、下察偶 歷史上,中、印在這里從來都沒有進行過邊界劃分,是一筆糊塗帳,我國聲稱擁有的邦迪拉、德讓宗等地,雖然有藏民居住,在歷史上我們從來沒有擁有過,也沒有在那裡設過政府機關。(據說西藏政府幾百年前在這里收過稅)外交爭端涉及9萬平方公里,但雙方打仗爭奪的地方是不到4萬平方公里不毛之地,如果按麥線的劃分,我們的邊境除達旺一帶外,包括亞東等地都要給印度,帆粗印度的領土主張實際到了我們西藏的錯那縣這里。我們能答應嗎?亞東、下察偶等地我們始終牢牢把握著。至於很多人說的水草豐美之地,是印度的提斯譜兒這塊地方,那裡幾千年來始終是印度控制的地方,你能說那是我們的地方嗎?我們所說的9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實際是一種策略,是為了高前在談判中增加籌碼而已,是人們打官司常用的手段。實際上,很多地方,屬不屬於我們,我們自己也不知道。62年戰爭後,我們只是在主戰場達旺一帶後撤了,撤到了戰前實際控制線。但我們的邊防哨所實際是朝印度方面挺進不少,其他地方基本沒後撤。 達旺至下察偶一帶,最多3萬平方公里,誰要是感興趣可以自己拿某些喊著丟失土地的人提供的地圖,用比例尺去算一下,看看有多少。這里是喜馬拉雅山的南山坡,的確是不毛之地。 亞東在中、印、尼泊爾三國交界處,號稱「西藏的江南」,是我們的傳統領地,我們並沒有丟掉這里,現在是一個西藏的一個縣,有解放軍駐扎。這里*近錫金,我們所聲稱的9萬平方公里,也包括錫金在內,因為錫金曾經歸西藏管過,錫金屬於我們嗎?我們自己也不清楚。但我們至今不承認錫金是印度的,而把它當作一個獨立國家。 二、 西線新疆阿克賽欽地區附近 這塊地方現分別屬於新疆和西藏,邊界離新德里400公里左右,斑公湖一帶戰前印度有駐軍,是不是印度固有領土,我也不清楚,現在被我們佔領著。印度在這里丟得領土最多。 這里的土地爭端涉及土地面積約為21萬平方公里,印度聲稱是30萬,歷史上曾經是屬於印度的克什米爾,至於是怎麼落到我們手裡的,我沒看到過有關資料。這里比較荒涼,但我們在這里取得的實地是最多的。原本在這里打仗是策應東線的主戰場的,是個威脅新德里的戰略,據說是劉伯誠元帥的主意。印度在這里並沒有怎麼挑起事端。這里也是現在領土談判分歧最大得地方。今天,印度人說克什米爾是印、巴、中三國佔領就是這個原因。印度當年是既要這塊地方,也要讓我們讓出藏南的亞東、達旺、下察偶等地,我們當年作戰,是兩線作戰,都勝利了,在藏南達旺那裡是主戰場。 在中印雙方的領土爭端里,涉及約30萬平方公里,我們占著26萬左右,印度在戰爭中沒有達到他們態念鎮的主張邊界,而且還丟了一些戰前還控制的土地,這是他們一直感到屈辱的原因。這場戰爭後,雙方領土實際控制和戰前變化很大,我們除在達旺一帶的不毛之地撤回到了戰前實際控制線,其他都向印度方面擴張了。我們的實際控制地方還比戰前多出許多,你說我們吃虧了嗎?我們的政府總不能說我們侵佔了別人多少多少土地吧。真正得到好處的人是不會說的。
D. 中印邊界究竟是什麼問題
中印邊界爭議的歷史根源及現狀分析
中印邊界全長約1700公里,分為東、中、西三段。東段全長約650公里,自中國、印度、緬甸三國交界處至中國、印度、不丹三國交界。中段約400公里,從西藏普蘭縣至札達縣的6795高地。西段約650公里,始於札達縣至新疆的喀喇昆侖山口。這段歷史沒有正式劃定邊界,而是通過雙方歷史行政管轄形成的傳統習慣邊界線。
英國的殖民統治是中印邊界問題的禍根。在英國統治印度時期,英屬印度當局將侵略擴張的矛頭指向了中國西南和西北邊疆地區,導致中印邊界出現分歧。英國利用邊界未正式劃定的情況,對中國西藏和新疆進行侵略擴張活動,埋下了爭執的種子。
1911年,中國發生辛亥革命,西藏地方陷入混亂,英國殖民主義者看到了入侵中印邊界的良機。英印政府通過派遣軍隊、金錢引誘、簽訂契約等方式,對中國西藏和新疆進行鎮壓、滲透。同時,英印政府派遣測量探險隊,秘密進入西藏東南部中印邊境地區,進行大量偵察、測繪活動,為日後侵佔中國領土做准備。
1914年,英國為實現侵略企圖,策劃中、英、藏三方會議,企圖將西藏從中國領土分立出去。盡管中央政府代表未在正式條約上簽字,但英國政府利用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夏扎在秘密交易中被迫在「麥線」圖上簽字,騙奪中國領土9萬多平方公里。
「麥線」是非法、失效的邊界線,自1914年被炮製出來,就埋下了中印邊界東段爭端的禍根。在西段,19世紀末,英國吞並查漠-克什米爾後,侵佔拉達克,後又在1865年派遣官員潛入新疆南疆地區,繪制地圖,將阿克賽欽等地劃入英屬印度版圖。
印度獨立後,不僅繼承了殖民主義者對中國領土的侵佔,還對中國領土進行新的蠶食。印度政府借機不斷越過「麥線」,向北推進,侵佔門隅、珞瑜、下察隅等地,甚至在已被和即將被其侵佔的「麥線」以南、傳統習慣線以北9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上建立「東北邊境特區」。
中印邊境中段,印軍侵佔了桑、蔥沙等地,並逐步侵佔香扎、拉不底、烏熱等地區。在西段,印軍在1951年前後侵佔了賣爭拿馬和碟木卓克附近約450平方公里的土地,並在1954年以後侵佔了巴里加斯等地。
面對印度的步步蠶食,中國政府一直採取克制態度,為和平解決中印邊界問題不懈努力。周總理為和平解決中印邊界問題作出長期不懈的努力,提出五項原則,為解決邊界問題奠定了基礎。然而,印度政府在領土要求遭到拒絕後,繼續推行前進政策,使用武力改變邊界現狀,不斷製造邊境緊張局勢。印度政府在朗久、空喀山口兩次事件後,掀起反華浪潮,配合國際輿論對中國的誣蔑,導致中印邊境局勢惡化。
中國政府始終以亞洲和平和中印友誼為重,對印度的武裝侵佔活動保持克制。盡管面臨挑戰,中國政府堅持通過友好協商,以和平方式解決邊界問題,展現了為維護邊境穩定和友好關系所做的努力。
綜上所述,中印邊界爭議源於歷史上的殖民侵略、邊界未正式劃定以及後續的領土侵佔行為。為解決這一問題,中國政府採取了和平談判的立場,並與印度政府進行了多次交涉,但印度政府的強硬立場和領土要求使得和平解決邊界問題的進程充滿挑戰。未來,雙方需要繼續通過對話和協商,尋找共同點,以實現邊界問題的和平解決,促進中印兩國的友好合作與和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