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雲南驚現世界最大體型的牛——印度野牛,印度野牛能不能馴化雜交呢
在我們國家,牛是一種非常普遍的動物,牛科動物也很多,不過牛在中國人心中還是一種比較原始的動物,牛皮和牛奶都是人們喜歡吃的食物。牛不僅是人類理想中的家畜,還是理想的畜產品,它既可以製作牛油和牛奶也可以做精飼料。牛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鈣等營養成分,特別值得大家去品嘗。印度野牛也稱黑牛、安格斯牛、公牛等。印度人主要把印度人養大是因為印度有豐富的野生動物資源。在印度也有野牛,這是一種比較原始的野生牲畜,由於後來引種到中國以後才成為家畜。
印度野牛雖然很兇猛,但是也不是很好管理,特別是進入夏天,印度野牛特別喜歡在農田裡活動,因為在夏季,天氣炎熱,這很容易引起它們的中暑。而在冬季時間長一些,因為溫度比較低,而且又沒有人為管理,它比較喜歡在夜晚活動。它們主要以吃草為主,特別是在夏季草料短缺的時候。它們一般會吃上一年左右的時間才吃上飼料。印度野羊是世界上分布范圍最廣、數量最多的鳥類之一,它可以說是目前世界上分布最廣的鳥類之一了。
印度對野牛的馴化主要分為三個階段:印度人馴化野生的野牛,但是效果不是很好,這種情況下,他們會對野生的野牛進行捕獵。第二階段:野生的野牛開始逐漸向人靠攏,而且有了自己的意識。第三階段:雖然野生的野牛仍然沒有辦法被馴化了,但是印度人卻能夠將他們馴化成為動物。這些問題主要是因為印度人不懂得馴化野生的野牛,而且對於人工飼養野牛還缺少經驗。比如一頭牛隻能養三個月到四個月左右,如果長到一歲,就很難再適應飼養環境了。當然了如果一直這樣下去的話還不如自己飼養一頭牛苗來得好。
② 蘇丹牛是什麼牛
蘇丹身價高昂的原因,在印度的哈尼亞那,這頭名叫「蘇丹」的牛,就是一匹神牛,它血統純正,體長達到4.3米,高1.8米,重量達到了1.5噸,是普通公牛的兩倍大,許多人看中了它純正的血統,想要用它繁育後代。
但它的配種費用也不低。「蘇丹」一詞在印度的含義是「國王」。將一頭牛用「蘇丹」命名當,也就說大家都承認了其在「牛中之王」的地位。
也正是因此,蘇丹非常受人尊敬,擁有著極高的待遇。它不僅擁有著專門的看護人員,每天也不需要幹活,主人每天的工作也都是圍繞著蘇丹,給它消毒、清潔、餵食、梳理毛發。蘇丹一頓就吃掉200斤的食物。
在印度,牛是一種備受崇拜的動物,尤其是神牛,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牛可以充當「神牛」的角色。只有放生的母黃牛,特別是白牛,是最為受到尊敬的「神牛」。而水牛卻沒有資格享受神牛的待遇。那麼印度人為什麼這么多崇拜牛呢?想了解事情的原因就得從印度教與當地的風俗習慣談起。
首先印度人普遍信仰印度教,有數據顯示,超過80%的印度人都是印度教的教徒。而在印度教的信仰中,牛是主神濕婆的坐騎,見牛如見神。所以印度人認為,每頭牛的背上都乘坐著濕婆神,這是濕婆神正在巡視著印度大地。
③ 牛在印度的地位
牛在印度擁有極高的地位,被視為聖獸。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宗教象徵:牛在印度教中被視為繁殖的象徵和維系生存的基本條件,具有極高的宗教地位。印度教教徒將牛奉為聖物,嚴禁屠殺。
法律保護:牛在印度受到法律的保護,不能隨意屠宰,只能用於提供牛奶、黃油等,甚至牛糞也被用作燃料,體現了其在印度社會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國家象徵:印度因其版圖形如牛首,且舉國敬牛如神,而被稱為「牛顱之國」。此外,印度國徽上的四種動物之一就有公牛,進一步彰顯了牛在印度國家象徵中的地位。
社會關懷:印度社會對牛有著深厚的關懷和尊重。印度僧侶每年會舉行波高儀式,以表示對牛的尊敬。同時,印度還設有許多聖牛養老院,專門收養年邁體弱、不能自己覓食的老牛,直到它們老去。
綜上所述,牛在印度不僅被視為宗教聖獸,還受到法律的保護和社會的廣泛關懷,其地位在印度社會中無可替代。
④ 印度怎樣對待牛
在印度古代,印度是靠牛來耕田,沒有牛,就是沒有糧食,沒有糧食,就得挨餓然後死亡。所以千年來直到現在,大部分的鄉下農業還是用牛來耕田。以下皆是我從部落格摘取:
世界上的牛恐怕都會嚮往印度,因為沒有一個地方像印度那麼對牛敬重。由於享有特殊的地位,印度的牛被稱為「聖牛」。
印度農民大都家裡養牛,他們對待牛就和對待自己的家人一樣,甚至比家人更照顧。他們把牛住的圈舍建成和家人住的房子一樣,蓋不起牛圈的人家就讓牛和
家人在一個房間里休息,還有一些人由於房子小,寧可自己到院子里露天睡覺,也要讓牛睡在屋裡。早上起來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為牛梳洗,然後為牛准備一份精美的
早餐。早餐有點像西餐,麵包和水果。把牛伺候好之後,一家人才開始吃早飯,他們的早飯是典型的印餐,非常簡單,干烙餅蘸豆糊糊。他們認為,在早飯之前讓牛
吃好可以給一家人帶來好運。
在印度人眼裡,牛的糞便是最純潔的,是清污去穢的上品。看到一頭牛剛拉下一泡熱氣騰騰的糞便,印度人馬上就會跑過去用右手將牛糞抹平,其動作就像山
東人攤煎餅一樣,但神情虔誠多了。抹成「牛糞餅」是為了快速曬干,曬乾的「牛糞餅」是印度農村的主要燃料。印度人認為,燒牛糞的煙火可熏潔一切污穢。有些
人乾脆趁熱將牛糞均勻地塗抹在自家房屋的四壁,據說這樣可以祛邪鎮魔。
在我看來,牛糞抹牆至少有兩個好處,那就是比人工合成的塗料環保,而且有冬暖夏涼之效,這對於生活在高溫下的印度人是至關重要的。還有人為了盪滌身
心,延年益壽,竟恭飲牛尿,或在身上塗抹牛糞。印度前總理德賽訪美時,在電視上解釋自己年逾八十而能身清志明,就在乎每天飲用牛尿,並肯定牛尿是世界一切
飲料中之最富營養者。牛糞牛尿是宇宙生力之元氣,得到元氣便得到生命。
在印度,牛是聖物。很多印度學者研究認為,早在3000多年前,印度教徒是吃牛肉的,但後來發現牛是最具有奉獻精神的,於是便不僅不再食用牛肉,而
且對牛敬若神明。吠陀時期的印度教典籍明確規定,禁止殺牛和禁食牛肉,對牛要頂禮膜拜。印度學者認為,之所以對牛這樣厚待,主要是因為吠陀時期的游牧民以
及後來幾代游牧民的生活嚴重依賴牛,牛不僅為他們提供了食品,如牛奶和各種奶製品,而且為他們充當著最主要的勞動力,如耕田和運輸,即使是牛的糞便也成為
他們生活的必需,如用作燃料和肥料。牛與當時的人的關系,就如母親之於子女。久而久之,印度便形成「聖牛」文化。
現代印度,「聖牛」文化依然根深蒂固。聖雄甘地對牛崇拜有加,他說:「尊敬、保護牛類,是人類最崇高的行為,這種行業能使人超凡入聖。我對牛的解釋
是,它代表一切生物,人類經過對牛的尊敬可達萬物化一之聖境。牛為億兆人民的母親,慈愛的化身。」印度教徒佔印度人口的80%以上,他們對牛的感情和甘地
差不了多少。印度現在最大的一家牛奶公司名字就叫「母親奶製品公司」。他們不僅不傷害牛,不吃牛肉,而且聽任牛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牛走累了,就地卧倒,
睡上一覺,絕沒有人驚擾它的美夢;牛餓了,隨便走到一戶人家,或是一個菜市場,馬上就會有人把「飯菜」奉上。我發現有人每天定時給流浪牛送食物。
看著印度人對牛的態度,我由衷地覺得在印度做牛真好,真舒服。我忽然想起了六十年代革命群眾憶苦思甜時常說的話來:「舊社會,我們家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我們的祖輩都給財主做牛做馬」。想笑。因為印度的牛實在是很幸福的。
如果有人不小心開車撞了牛,馬上就會有很多當地人圍上來,輕則把撞牛人的車砸個稀巴爛,重則把撞牛人痛打一頓。正因為如此,印度各大城市的街道上就
出現了這樣一道獨特的風景線:牛大搖大擺在馬路中央徜徉,長長的車隊靜靜地等候牛踱過馬路。牛在印度神聖不可侵犯。1857年初,英國殖民當局用牛油和豬
油做潤滑油塗在子彈上,這嚴重傷害了廣大信仰印度教和伊斯蘭教士兵的感情,結果點燃了印度民族大起義的烈火。
印度法律規定,殺牛者是要問罪的。不過,這項法律同時規定,只有兩個邦例外,那就是西部的卡拉拉邦和東部的西孟加拉邦,在這兩個邦殺牛是合法的。於
是,在印度中部通向東西這兩個邦的主要幹道上,時常可以看到有幾百頭年邁的擠不出奶的母牛、筋疲力盡的公牛和小公牛犢被驅趕著向屠宰場走去。其場面雖浩浩
盪盪,但和犯人被押送刑場一樣凄慘,讓人頓生惻隱之心,但不這樣,又怎麼能解決城市的「牛多為患」呢?!
「聖牛」文化造成「牛多為患」。印度絕大部分地方不允許屠宰老牛,而販運老牛又是違法的,這就造成了牛口的只增不減。目前,印度有大牲畜5億頭,約
一半是老牛。有人說,「如果印度不吃掉老牛,那麼老牛將吃掉印度」,這話不無道理,牛口確實在爆炸。那些生病的、年老體弱的牛往往被主人拋棄放生。於是,
就出現了大量可憐的迷途牛,在城市鄉村四處流浪,任意游盪,自生自滅。它們阻礙交通、傳播疾病、製造垃圾、污染環境、破壞市容。目前,如何合理安置老牛成
了印度政府的一件頭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