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國旗史】印度 | 次大陸上的政權交替(多圖)
印度國旗,印度人稱之為三色旗,其設計融合了象徵勇氣、真理與和平、繁榮和人類生產力的橙白綠三種顏色,中心的法輪代表了印度古老的文明與真理、道德。
法輪,是印度孔雀王朝時期的佛教聖地石柱柱頭的圖案之一,24根軸條象徵一天24小時,寓意國家永遠向前。
印度經歷了莫卧兒帝國、馬拉塔帝國等政權交替,隨後被大英帝國東印度公司掌控,直至1857年印度土兵叛亂後,英國直接統治印度。
17世紀,不列顛東印度公司獲得了印度貿易的特權,從商業企業逐漸成為印度的實際主宰者,直到1858年被解除行政權力。
英屬印度時期,印度政府旗即為大英帝國國旗,總督旗在此基礎上添加了印度之星勛章和印度皇冠圖案,非官方旗則在英國商船旗基礎上添加一顆印度之星勛章。
在印度獨立運動期間,加爾各答旗成為了非正式的印度旗幟之一,旗幟上橙、黃、綠橫帶分別象徵印度的省份,上方八個半開的蓮花象徵八個省份,太陽和新月圖案以及梵文「वन्दे मातरम्」體現了對印度的敬意。
此外,印度還曾使用過多種旗幟,包括早期的印度國家主義旗幟、印度自治運動旗幟、自由印度臨時政府旗幟,以及甘地建議的印度國旗。
Ⅱ 全部國家的國旗是什麼樣子的
世界各國是指世界上各個國家,截止2019年,世界上共有233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國家有197個,地區有36個。
全部國家的國旗如下:
1、
(2)印度國旗的黑色短袖叫什麼擴展閱讀:
亞洲,共48個國家和地區,其中48個國家。
東亞:
中國、蒙古、朝鮮、韓國、日本。
東南亞:
菲律賓、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泰國、馬來西亞、汶萊、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東帝汶。
南亞:
尼泊爾、不丹、孟加拉國、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馬爾地夫。
中亞:
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烏茲別克、土庫曼。
西亞:
阿富汗、伊拉克、伊朗、敘利亞、約旦、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沙烏地阿拉伯、巴林、卡達,科威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曼、葉門、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土耳其、塞普勒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世界各國
Ⅲ 波蘭,印度尼西亞和摩納哥國旗的區別在哪裡
1、印度尼西亞國旗: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國旗旗面由上紅下白兩個相等的橫長方形構成,長與寬之比為3∶2。紅色象徵勇敢和正義,還象徵印度尼西亞獨立以後的繁榮昌盛;白色象徵自由、公正、純潔,還表達了印尼人民反對侵略、愛好和平的美好願望。2、摩納哥國旗
摩納哥國旗啟用於1881年4月4日。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5∶4。旗面由上紅下白兩個平行相等的橫長方形構成。
紅、白兩色來自公國國家元首親王旗的顏色,也是國家的傳統顏色。親王旗旗地為白色,中央繪有親王王徽,王徽上的盾形圖案則由紅、白兩色構成。3、波蘭國旗
波蘭國旗(下文國旗皆指波蘭國旗,除非特別指明)由上白下紅兩條同寬的水平色條構成。波蘭憲法將這紅白兩色規定為國家代表色。
在白條中央嵌了國徽的國旗變體在法律上保留給官方於國外或海上使用。波蘭人使用與變體旗類似、帶燕尾旗的衍生版被作為海軍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