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詳細談談印度男生 最好有戀愛關系 覺得他們怎麼樣
先看看中國人與印度人的性格比較吧
中國人熱天開門窗 印度人熱天閉門窗
中國絕大多數地區四季分明,而印度大部分地區終年高溫,特別是北方地區,在5月、6月、7月的氣溫一般都在40攝氏度以上。當地一種叫做「魯」的風,不僅不能給人帶來絲毫涼意,反而給人一種火燒火燎的感覺。
嫁到印度的北京姑娘李穎對記者說,她剛嫁到新德里時,每天中午天氣最熱的時候都要習慣性地把門窗打開,但過不了兩分鍾,婆婆便默默地前去把門窗關緊,而且還要拉上窗簾,弄得家裡像是暗室一樣。「我當時很生氣,以為婆婆故意和我作對,但又不便當面發作,只好等丈夫出差回來和他理論。」丈夫聽了妻子的「控訴」後啞然失笑,對她說:「那不是媽媽和你過不去,實在是這里的天氣不比尋常,熱得讓人受不了。你難道沒有比較嗎?門窗緊閉和門窗洞開,哪個時候屋裡涼快一些?」李穎後來經過親自「實驗」,發現確實是關閉門窗之後家裡溫度低一些。
中國人守時 印度人拖拉
在印度生活多年的中國商人王強對記者說:「每個到印度的外國人都必須首先學會忍受印度的拖拉習慣。」他剛到印度和印度人洽談生意時,總是按事先約好的時間到達見面地點,但每次都要等至少半個小時,對方才慢慢悠悠地出現。「印度人總是比約定的時間晚半個小時左右,還有甚者一聲招呼不打連面也不露,讓你白等半天,等你打電話過去詢問緣由時,對方好像沒事人似的,說『忘了』。」
漸漸地,王強也摸清了印度人的時間觀念,「稍等一分鍾」意思就是等半個小時或者一個小時,「明天見面」意思就是——一個星期或者一個月後重逢。
中國人形象思維發達 印度人抽象思維發達
印度人抽象思維發達,而中國人擅長形象思維。記者的兒子在學校里發現,他班上的同學速算特別快,而且計算的都是大數,動輒便是十幾位數乘以十幾位數。記者也發現,菜攤上根本沒上過學的小商販算起賬來麻利得很,又快又准。
印度人多務虛,而中國人多務實。翻看印度政府制定的各項計劃書,有很多點子和措施讓人拍手叫絕,叫人感嘆印度真是一個富有創新思維的國度。但過了一段時間再看計劃的實施情況,則遺憾地發現,完美的計劃和精彩的想法還停留在紙上
印度人和中國人相鄰,卻又被高聳的喜馬拉雅山隔開,中國人的想法和做法與我們大不相同。如果我們想超越這些限制,就必須要了解中國豐富的傳統和文化。
中國人與我們有許多共同之處:敬重長者和權威,重視學習,熱情好客,看重家庭生活以及男性享有優越地位。而我們雙方的差別可以歸結為一個重要因素——不同的人生觀:中國人是「現世主義者」。我們關心的是來世,這種觀念導致印度人對目前的生活趨向於否定和悲觀。
中國人只相信今生今世。在他們看來,眼前的日子才是最重要的,也是生活的目的所在。由於在他們眼中只有「今世」,中國人願意盡力過好每一天,讓自己過得平和、舒適和富足。他們更願意麵對現實,做實用主義者。
印度人相信宗教,並幻化了諸多神靈以供敬仰。敬神是出於畏懼,或想得到切實的好處(發財、陞官、得子)。印度人花費了大量時間和金錢來取悅神靈,創造出天堂和地獄等概念及作孽和積得等觀念。
雖然佛教試圖將許多印度教的教義傳入中國,但中國人依然不像我們這樣來看待作孽與積德。佛教、伊斯蘭教及基督教的態度仍顯得不冷不熱並帶有功利主義色彩。
印度人為自己只注重精神世界而自豪,因此他們信仰精神與靈魂。中國人卻要和精神、物質兩個世界打交道。對印度人來說,精神世界比物質世界重要,內容比形式重要,意願比表達重要。對中國人來說,形式和表達則比精神和意願更重要。
印度人靠積極上進、非常自信來處處顯示自身的優越感,而中國人則正好相反,顯得非常謹慎、仔細和謙遜。他會和你談你的事情,卻閉口不談自己。當要合影的時候,一個印度人會使勁向前擠,而中國人卻不會這樣做,除非有人特別邀請。
印度人出於自大心理,往往會把所有的牌都攤在桌子上。中國人則會把牌留到最後,而笑到最後的也往 往是他們。中國人非常善於使用拖延的技巧,通過請客吃飯和觀光旅遊讓對方先提起話題。與中國人打交道的代表團有時不得不等上許多天甚至幾個星期,而中國人卻正按部就班地讓對手變得焦躁不安、極不耐煩並最終決定不惜任何代價使雙方達成協議。因此,和中國人打交道一定要非常有耐心。
印度人關於「來世」的人生觀使得他們將超度靈魂作為人生的首要目標。他們相信身體禁錮了靈魂,是靈魂超度的障礙。因此,人生的目標不是用美食和好酒來滿足身體的需求,而是讓它飽嘗飢餓並穿最簡朴的衣服。出於這種原因,許多印度人變成了素食主義者,滴酒不沾。中國人則正好相反,他們用美味的食物和漂亮的衣服來放縱身體。對中國人而言,身體是父母贈送的禮物,應該善待而不是去傷害它。
中國人創造了美味的食物、奢華的傢具及精緻的瓷器。信仰物質生活的西方人很自然地會被中國吸引。而印度人在精神方面高談闊論,物質生活卻維持在很低的水平上,從而讓整個世界遠離自己。
中國人能制定富有遠見的計劃,並願意為此犧牲眼前的利益。或許這也是中國人重諾守信的原因。
印度人非常樂於請別人一頓免費午餐,而中國人的午餐卻不是免費的。他們在別人請吃飯時一般不會毫無表示。
有這么一個說法:「送中國人一塊石頭,他會還給你一塊玉!」
❷ 印度人評價沙灘,泰國美麗,印度骯臟,中國是什麼
如今我國旅遊業發展非常迅速,對於各個城市的市民來說,夏天正是前往沙灘的好時機,不僅清涼的海水可以解暑,同時對於大家來說,悠閑的海邊漫步也是非常自在的風景。海灘就是有這神奇的魔力,吸引這大家前往。不過各國的沙灘有著不同的特點,我們就來看看印度人是如何評價各國海灘的吧。

不過對於印度人民來說,似乎也無暇關心環境的問題,他們似乎認為只要經濟發展的夠快就行,環境可以無所謂,畢竟看看他們的恆河水就知道了,他們甚至認為恆河水可以自我凈化,說不定他們也以為印度的沙灘可以自我凈化吧。
❸ 印度之行(三)——人文篇
印度的很多方面都出乎我原先的意料,其中之一,就是這里的人文風情。
出發去印度前,對印度人身材的了解僅停留在電影和同事的視頻會議中,大體印象就是皮膚黑而已,女士非常漂亮,會穿紗麗,戴耳環和鼻環,手腕上會戴很多bling bling的手環,對身材著實看不到多少。沒想到,到印度後,見到的女生九成以上都是胖得讓人驚訝,尤其是當了媽媽的女士,絕大部分都是肥胖的,無論是路人還是同事,當然空姐除外。
同時,令我驚訝的是,她們很多人都是素食者,而且吃東西的份量也非常少,吃的份量中不過是我的一半而已。十幾天之後,我大致得出個結論,印度吃的東西非常甜和咸,而且極少走路(如之前所說,一出門就坐車),這些都可能是導致印度女士相對肥胖的原因。當然,照此類推,印度男士也應該是肥胖的,但是印度男士,除了肚子之外,其他地方都相對苗條,也許可能是他們身材較高的原因。
由於出行前,接觸到的信息都是女性在印度的地位非常低,生活非常壓抑,因此我一直以為女生基本都是全職煮婦,而且極少會出現在公共場所。這十幾天下來,也完全改變了我的認知,印度不僅很多女士在工作,而且在女生也會出入酒吧。沒想到的是,晚上8:30沒到,就把我帶去了酒吧。酒吧是在天台,裝修一般,但音樂放得超大聲,絕大多時候放的是印度音樂。一去到,飯都沒吃,就立即上酒。我都十幾年沒去過酒吧了,工作之後就一直遠離酒吧,一來是對酒沒興趣,二來是對這么吵鬧的環境很反感,三來酒吧文化在中國最起碼要到10:30後才開始,對於相對早睡的我實在不合適。結果,沒想到晚上8:30沒到,晚飯都沒吃,就直接跳過晚飯去酒吧,可想而知,這個驚喜直接就跳到了驚訝。可是更令人驚奇的是,酒一上來,煙就開始來湊熱鬧了,無論男女,七成以上的人都吸煙。絕大多數我的朋友都不抽煙,即使是男士也一樣,可是在印度的酒吧,絕大多數人都吸煙,即使是女士也一樣。酒過一旬,大家就開始圍繞著自己的酒桌開始小幅度地跳起舞來。看著他們/她們跳舞,我突然明白了印度的電影為什麼都會有大段大段的歌舞了,因為印度人真的很喜歡跳舞,無論年齡無論男女,只要音樂響起,就會跟著音樂律動。即使是一開始不跳,但是也會很快隨樂而動。
在印度,如果你把准時當作是美德,要麼是會被氣病,要麼是印度人會不帶你玩,當然這指的是非嚴謹的商業工作環境。印度人做事情喜歡等到最後一刻再沖擊發力,機場接機送機的信息都是到最後的兩個小時我才能拿到,尤其出發到海得拉巴時,由於還不知道印度這個特性,被煎熬了,滿心以為是出發前就能拿到接機車輛信息,結果我人到了德里,接機車輛信息都還沒收到,不得已我發動了我各種資源同時追討接機車輛信息,終於在我登機去海得拉巴前拿到了接機信息了。送機更是離譜,兩點要出發去機場,送機的車輛信息到一點才拿到,更離譜的是,送機車輛2:30才來接我去機場,那去機場的路上,由於領教過印度交通的惡劣,心懸了一路。各種私人約會,印度人告訴你時間,他們/她們通常都是那個時間點半個小時後到的。所以,在印度遊玩或私人約會,千萬別把時間過於當真,一認真就輸了。最好的做法就是問清楚,或者是自己准點到,但同時告訴自己印度的夥伴可能會遲半個小時到,避免不必要的焦慮和急躁。
由於英語是印度的官方語言,所以,只要是受過教育的印度人,英語的水平都不差。而且身邊很多同事都有留學和在國外工作的經歷,他們/她們的英語水平更是高。印度全國共有23個洲,這就意味著除了英語外,印度全國有23種官方的印度語言,而且相互之間不懂對方的官方語言。因此,在印度會看到一個神奇的現象,就是當印度人聚在一起聊天的時候,居然是用英語在拉家長里短。偶爾也會有看到用印度語(Hindi)在聊天,但取決於雙方是不是能夠說印度語,否則,如果來自不同洲的印度人,聊天時就是用英語了。這種語言的教育為印度人創造了很大的便利,尤其是讓他們能夠更順利地在跨國公司中進行溝通交流,再加上印度人天生比較外向而且喜歡表達,這一點的優勢比中國人在跨國公司工作優勝得多。當然,印度英語也是英語當中一個很出名的分支,出名在於印度英語的奇特,發音奇特,語法奇特,說的方式更是奇特,單調高平且無間斷,老實說,花了半年,才連猜帶蒙地知道印度同事在說什麼,而且還只是70%左右的內容。
這里價格,主要集中在日用消費品和食品上,而且對比的主要是中國一線城市。以H&M為例,價格普遍是中國同類產品的8折,而其他的商品如boday shop, longchamp, Coach, MK之類的,價格也低於中國的價格。而對於一般的日用品,在商場和市場里,價格更是天差地別。60元印度盧比摺合回人民幣不到6元,在大集市上買杯子,可以買到10個,但是在商場里買,連1個都買不到。吃個午飯,三個人,連吃再帶打包回給家人,全肉無菜外加啤酒可樂,吃下來也不過是200元人民幣,而且是在當地非常出名的飯店。可見以中國的收水平來印度消費,可以直接從小康跳上富裕。
不過酒店的價格則是比中國要貴的,一般的酒店價格都要好幾百,以lemon tree為例,普通的房型也要500+人民幣,雖然沒有機會真正去到客戶看看,不過應該不會差到哪兒,但同時也不要有太高的期望。不得不說下星巴克,這個可以幫我解鄉愁的地方,一杯中杯拿鐵在中國是28元人民幣,在印度,折回人民幣中需21元。話說回來,中國應該是一直喝著世界上最貴的星巴克咖啡。即使在日本,一杯中杯拿鐵的價格也只是23元左右,也比中國的要便宜。此外,還有房價,當地人一般住在老城區,都是自己的房子,但在城市內也有高樓,據當地人介紹也要三四百萬盧比一套房子,由於語言水平有限,沒機會了解到更多大小方面的信息,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個價格對絕大多數的印度人來說都是個高不可及的價格。
《印度之行(五)——補全篇》
《印度之行(四)——食物篇》
《印度之行(三)——人文篇》
《印度之行(二)——出行篇》
《印度之行(一)——准備篇》
《印度反轉之美》
❹ 為什麼印度人中還有白皮膚藍眼睛的他們不是純印度血統嗎
印度有白皮膚的人種,但是並不是純印度血統。
印度沒有真正延續下來的歷史和人種,因為印度一直在遭遇著侵略和入侵。從公元前1500年開始,來自高加索地區的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波斯人、馬其頓人、霜貴人、帖木兒蒙古人、英國人都進入印度大陸遊玩了一圈。
這樣一來,印度人種就成了一個大熔爐,白的,黑的在這里全都有,很多地方的人種都可以在這里找到。另外,印度還有它特有種姓文化,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不同膚色人群之間的通婚,所以現在仍有一些比較純種的歐洲血統存在。

印度的人種:
談及印度人的第一印象便是眉心一點紅痣,皮膚黝黑,翩翩起舞的印度女郎。「皮膚黑,眼睛大,當然是黑種人啊。」事實上,膚色並非是劃分人種的唯一依據,還要考慮骨骼,頭發形狀,以及其他面部特徵。除此之外,地理環境與歷史也是影響國家人種的重要因素。
以頭顱為例,白種人的頭顱呈近橢圓形,黃種人的頭顱近三角形,而頭顱似正方形的則為黑種人。而印度人的顱骨則近似橢圓形,類似白種人。同樣,印度人還具有眼窩深、顴骨較低、顎骨較平、鼻子高大等白種人才有的人體特點,因此印度人更類似於白種人。
那麼印度人與白種人截然相反的黑色皮膚又是從何而來便與印度的地理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系。印度半島大多數位於10°~30°的低緯度區間,同時印度又為熱帶季風氣候,一年中有著一段10月到次年3月的旱季,降水較少,溫度較高,太陽輻射劇烈。
在長期的自然環境影響下,4000年前本為白色人種的印度居民逐漸演化出了漆黑的膚色,從而形成了「印度人是黑色人種」的假象。
除了地理因素外,歷史也對印度人種的構成有著深遠的影響。歷史悠久的印度種姓制度中,最低一級的「首陀羅」多數是被統治階級壓迫的黑色人種。在統治者無情的屠殺和奴役中,印度半島的原住黑色人種越來越少。
而世界步入近代後,歷史也在統治者身上隨之重演。自17~19世紀,歐洲的殖民者們遠道而來,駐扎印度後並大肆屠殺印度的原住居民。歐洲殖民者的侵入,也相應增加了印度白色人種的比重,對今天印度人種的構成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❺ 印度人為何屬於白種人,與它的地理位置有關嗎
教科書是這樣講的——
白色人種,但皮膚黝黑。 其實我也曾經和老師討論過這個問題,我一直不敢相信印度人是白色人種,不過如果只從正規考試答案上來看的話,是白色人種,高考的標准答案
印度北部的居民是中亞雅利安人的後裔,從人種學上說屬於白種人,南部的原始居民的後裔屬於黑色人種
從身體外表特徵看,印度人膚色表現黝黑。從這一表象看,很多人認為印度人是黑種人。然而劃分人種的外表特徵除膚色、頭發形狀、面部等特徵外,還有其他許多主要依據,如骨骼。骨骼不同,人種不同。以頭顱骨為例,頭顱骨周邊近橢圓形的是白種人;頭顱骨周邊呈三角形的是黃種人;頭顱骨周邊近似方形的為黑種人。而印度人的頭顱骨周邊近似橢圓形。從這一主要區分依據看,印度人膚色雖然表現黝黑,但不是黑種人,而是白種人。
其次,從印度人原居地看,印度人原是居住在黑海和裏海附近的雅利安人,大約在距今4000多年前遷往今日的印度半島。印度半島大部分在北緯10°-30°之間,地處熱帶,熱帶強烈的太陽輻射,使今天的印度人皮膚變得黝黑。可見印度白種人的皮膚黝黑,是通過人類遷移後,在新的環境影響下表現出來的。
❻ 印度人為什麼總給人一種很奇葩的感覺
我相信大家對印度人的印象不是很好,很多人覺得印度人很奇葩,所以很多人不是很喜歡印度人。印度這個國家也很亂,很多人都不願意在印度去,印度這個國家等級深嚴,之前看新聞發現印度婦女很慘,所以對印度的印象並不好。為什麼印度這么奇葩呢?我們就來看看吧。

我反正一直對印度人沒有好感,所以我一直不喜歡印度人。
❼ 膚色和全世界都不一樣的印度人,到底是什麼人種
我們印象里印度人皮膚光澤黝黑,比非洲人白,比黃種人黑,有的又和歐洲白人差不多。沒錯,印度有個神奇號稱——「人種博物館」。
印度有100多個民族,還有幾百少數民族。理論上,200個印度人一起用本族語言吵架,他們中任何一個,都聽不懂另外199個人說啥。
印度人到底是什麼人種?答案: 白種人。先看什麼是白種人,再看看印度的復雜種族。

達羅毗荼人
達羅毗荼人先祖來自地中海地區,前面說了地中海人屬深色皮膚的白種人。他們定居印度半島和當地原始澳大利亞人通婚,後代稱達羅毗荼人。
印度雅利安人
雅利安人,是最古老的三大游牧族,原居高加索和中亞地區(白種人原住民區)。
4000多年前,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半島,佔領了中北部。達羅毗荼人要麼被雅利安人同化,要麼退居印度南部。印度半島地處熱帶,太陽強行輻射了印度人多少世紀,可憐的雅利安人也曬黑了...
可見,印度最大兩個種族: 達羅毗荼人和雅利安人,都屬白種人,前者是深膚色白種人,後者因環境便黑。另外三個種族皮膚顏色為黑、棕、黃。
綜上所述,印度五大種族在漫長歷史中混合,白種人雖占壓倒性優勢,但這些白人要麼屬於深膚色白人,要麼氣候導致變黑,剩餘的種族本來膚色就深。於是,最後大家皮膚都挺黑的。
另外,印度歷史上多次被歐洲和中亞入侵,印度從沒贏過。歐洲和中亞也都是白種人(比如波斯人),印度自然又多了些白人。
印度最終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樣子: 多民族、多種族混合型人種,白人為主,但皮膚多黝黑錚亮。
盡管印度人皮膚黝黑,但人家黑的有理,印度人確實屬於白人,只能說,「偽裝」的天衣無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