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山芋現狀如何

印度山芋現狀如何

發布時間:2025-08-21 03:52:28

❶ 為什麼印度人做菜放很多鹽

印度人口味真重,做飯放一袋鹽,才會更下飯!

印度做飯各種顏色的調料分別是調節味道的粉末,由各種香料,食材研製而成的粉末。各種顏色的調料分別以丁香、小茴香子、胡荽子、芥末子、黃姜粉和辣椒等香料調配而成。故而顏色不一。主要調料以咖喱為主,印度菜用的咖喱通常都是粉狀的,咖喱,印度話叫Masala;要認識Masala,要先認識辣椒———印度話叫Mirch,紅的叫Lal,綠的叫Hari,只有紅的用來煮咖喱,但煮出來的不止紅色,還有黃有綠、有橙有啡,大中小辣兼而有之。

印度人飲食口味的基本特點是淡而清滑。他們喜吃的主食是印度烙餅和咖喱米飯;喜食的肉類是雞鴨和魚蝦;喜愛的蔬菜是番茄、洋蔥、土豆、白菜、菠菜、茄子、菜花,尤其愛吃洋山芋,認為洋山芋是菜之佳品;所喜歡的飲料是紅茶、咖啡、冷開水等。無論做飯或做菜,印度人絕不用醬油或醬類調料,而總是離不開咖喱。常用的咖喱粉可達二十餘種。除了咖喱粉,印度市場上還出售各種調料粉,赤、橙黃、綠、棕,五顏六色。

❷ 紅薯是從那個國家引進的詳細點

番薯原產南美洲及大、小安的列斯群島,全世界的熱帶、亞熱帶地區廣泛栽培,中國大多數地區普遍栽培。

番薯最早種植於美洲中部墨西哥、哥倫比亞一帶,由西班牙人攜至菲律賓等國栽種, 番薯最早傳進中國約在明朝後期的萬曆年間,分3條路線進入中國―雲南、廣東、福建。

一般普遍認為,番薯的在明代時期引入中國,中國引進番薯第一人是陳益,據史料記載,陳益是廣東東莞虎門北柵人,明萬曆八年(1580年),他身著布衣,肩搭包裹,搭乘友人的商船從虎門出發前往安南(今越南)。

到達安南後,當地酋長接待他們時擺出一道官菜,這道菜香甜軟滑,除了非常可口外,還能充飢,這便是番薯。

陳益此後便特別留心番薯的生長習性和栽培方法,兩年之後的1582年,他冒著殺身的危險,收買酋卒,將薯種藏匿於銅鼓中,想偷偷帶回國。陳益在其祖父位於虎門金洲小捷山山腰的墳墓前購置了35畝地,開始大面積種植番薯。

成功收獲後,他決意要把這種食物廣為傳播,並將自己的壽穴也選在薯田邊,要與番薯長相廝守。陳益作為「中國引種番薯第一人」,為我國開辟糧源,貢獻重大。

明時,多年在呂宋(即菲律賓)做生意的福建長樂人陳振龍同其子陳經綸,見當地種植一種叫「甘薯」的塊根作物,塊根「大如拳,皮色朱紅,心脆多汁,生熟皆可食,產量又高,廣種耐瘠」。想到家鄉福建山多田少,土地貧瘠,糧食不足,陳振龍決心把甘薯引進中國。

航行七天,於農歷五月下旬回到福建廈門。甘薯因來自域外,閩地人因之稱為「番薯」。陳氏引進番薯之事,明人徐光啟《農政全書》、談遷《棗林雜俎》等均有論及。

番薯傳入中國後,即顯示出其適應力強,無地不宜的優良特性,故能很快向內地傳播。十七世紀初,江南水患嚴重,五穀不收,飢民流離。

彼時,科學家徐光啟因父喪正居住在上海家中,他得知福建等地種植的番薯,是救荒的好作物,便自福建引種到上海,隨之向江蘇傳播,收成頗佳。

陳振龍的五世孫陳川桂,在康熙初年把番薯引種到浙江,他的兒子陳世元帶著幾位晚輩遠赴河南、河北、山東等地廣泛宣傳,勸種番薯。據記述,陳世元在山東膠州古鎮傳授種植番薯的時候,親自整地育秧,剪蔓扦插,到秋天收獲,得薯尤多,於是一傳十、十傳百,競相種植。番薯在華北地區便很快推廣開來。

清乾隆時期,不少地方都是由官方提倡栽種。在直隸、更由皇上「敕直省廣勸栽植」。由於朝野上下積極推廣,番薯很快在全國廣為傳種,並成為中國僅次於稻米、麥子和玉米的第四大糧食作物。1733年,番薯傳到四川,1735年傳至雲南,1752年傳至貴州。此後,番薯蹤跡遍布西南。

營養

有觀點提倡番薯應連皮吃,因番薯含有豐富的鈣質和多酚。烹煮前應徹底將皮洗凈,連皮煮熟食用最能吸收營養;且因番薯較少加農葯,可購買品質較好的番薯,帶皮烹煮食用,更能吸收到完整營養。地瓜皮含豐富的黏液蛋白等多糖類物質,能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保持血管彈性,預防血管硬化及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

橙黃色的番薯是因為當中的β-胡蘿卜素,但不是所有的番薯都是橙黃色的。除了有紫心番薯之外,在烏干達的番薯卻是白心的,因為當地的氣候令胡蘿卜素含量較高的物種無法成長,但可以生長的物種卻只會製造大量碳水化合物。

紅薯含有眾多膳食纖維,在腸道內無法被消化吸收,能增強腸道蠕動,另有一種氧化酶物質,這種酶容易在人的胃腸道里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氣體,如紅薯吃得過多,會使人腹脹、打嗝、放屁。

紅薯是β-胡蘿卜素最豐富的天然來源之一,到達人體內會轉化為維生素A。維生素A對人體免疫系統和至關重要,而且也可以保持眼睛健康。

食用

在東亞,烤紅薯是流行的街頭食品。在中國,紅薯,通常是黃色品種,在冬天用大鐵桶烘烤,作為街頭食品出售。

冬日供應的紅薯湯,將紅薯加冰糖和姜在水中煮沸。在閩菜和台灣菜中,紅薯常與米飯一起煮成粥。紅薯蒸干是連城縣的一道名菜。紅薯青菜是台灣菜中常見的配菜,通常煮熟或炒熟後與大蒜和醬油混合食用,或在食用前簡單地加鹽調味。

它們以及以紅薯根為特色的菜餚,常見於便當 餐廳。在中國東北菜,紅薯通常被切成塊並油炸,然後浸入一鍋沸騰的糖漿中。

在印度的一些地區,紅薯晚上在廚房的煤上慢慢烤熟,然後配上調料食用,而在南方,更簡單的方法是在去皮、切塊和調味蔬菜菜餚之前簡單地煮沸或加壓烹飪,作為膳食的一部分。在印度泰米爾納德邦,它被稱為「Sakkara valli Kilangu」。

它被煮沸並作為晚間小吃食用。在印度的一些地方,新鮮的紅薯被切成薄片,曬干,然後磨成麵粉;然後將其與小麥粉混合並烘烤成薄餅(麵包)。一些印度社區將 15% 到 20% 的紅薯收成轉化為泡菜和小吃片。部分塊莖收獲在印度用作牛飼料。

在巴基斯坦,紅薯被稱為shakarqandi,可作為蔬菜菜餚和肉類菜餚(雞肉、羊肉或牛肉)烹制。灰烤紅薯在巴基斯坦集市上作為小吃和街頭食品出售,尤其是在冬季。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番薯

❸ 芋頭想要做的好吃,不蒸不煮不用水,到底該怎麼做

山芋,香糯滑潤,入葷入素俱可。或剁碎作鴨羹,或煨肉,或同水豆腐加醬水煨。其實製成小點心,福建菜芋泥,廣式早茶的芋頭糕,或者山芋作餡的小籠包,卻是很常見的,很好吃的。在清袁枚的《隨園食單》就介紹了有芋羹,芋煨大白菜,芋粉團這種用山芋做的菜。山芋始於印度的、新加坡和中國南部等亞熱帶氣候沼澤濕地,是多年生長木本植物,根塊便是供大家飲用的山芋。山芋的葉莖長長的,葉片肥厚,姿勢類似百合竹一類,適合於專賞葉片,非常容易生長發育,僅僅很喝水,高溫天氣時應澆好多次水。閩南地區和台灣有一句食諺:「七月半鴨,八月半芋。」就說是中秋節的山芋最好吃。但其實現在炎夏,用山芋做的菜都是很好吃的。

芋頭是大家平時生活中很不錯的食材,它的營養成分非常高,含有蛋白質和木薯澱粉,多種營養元素、礦物及其身體所需的鉀、鈣、磷等微量元素。在其中維他命B和C成分豐富多彩,還含有大量氟元素,能夠有效防止齲齒維護口腔健康。山芋中富含大量膳食纖維素,可促進消化,作用人體身體排毒。吃芋頭最大的好處它是鹼性食品,品嘗到身體里能與身體內鹼性物質,有利於人體血液酸鹼。平常人體血液呈酸性得人常常吃芋頭便會有效緩解其鹼性,例如尿酸過高。其粘性成份也是食材精粹,可滋養五臟六腑,營養成分全身上下細胞組織。經常食用山芋可強健脾胃、促進消化吸收和基礎代謝。

閱讀全文

與印度山芋現狀如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歐洲杯義大利為什麼戴黑袖標 瀏覽:594
樂高義大利加農炮怎麼拼 瀏覽:175
中國宣布新冠疫情什麼時候開始 瀏覽:827
中國為什麼撤退 瀏覽:363
中國哪個省發生新疫情 瀏覽:606
伊朗導彈為什麼厲害 瀏覽:470
義大利文結婚怎麼說 瀏覽:769
借給印尼華人錢不還怎麼起訴 瀏覽:979
買越南女的做老婆要多少錢 瀏覽:233
越南咖啡在哪裡買好 瀏覽:630
伊朗女人臉無斑怎麼辦 瀏覽:881
在印尼什麼簽證可以考駕照 瀏覽:392
在伊朗帶的現金不夠用怎麼辦 瀏覽:660
伊朗好玩嗎伊朗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瀏覽:17
越南嫁中國人要什麼手續 瀏覽:966
中國人到惠州哪個國家最多 瀏覽:975
義大利和巴西哪個國家大 瀏覽:149
義大利背靠什麼山 瀏覽:303
越南住宿哪裡最劃算 瀏覽:874
伊朗製造什麼工具 瀏覽: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