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為什麼屬於白種人,印度人為什麼屬於白種人
1.第一,從身體外表特徵看,印度人膚色表現黝黑。
2.從這一表象看,很多人認為印度人是黑種人。
3.然而劃分人種的外表特徵除膚色、頭發形狀、面部等特徵外,還有其他許多主要依據,如骨骼。
4.骨骼不同,人種不同。
5.以頭顱骨為例,頭顱骨周邊近橢圓形的是白種人。
6.頭顱骨周邊呈三角形的是黃種人。
7.頭顱骨周邊近似方形的為黑種人。
8.而印度人的頭顱骨周邊近似橢圓形。
9.從這一主要區分依據看,印度人膚色雖然表現黝黑,但不是黑種人,而是白種人。
10.第二,從印度人原居地看,印度人原是居住在黑海和裏海附近的雅利安人,大約在距今4000多年前遷往今日的印度半島。
11.印度半島大部分在北緯10°-30°之間,地處熱帶,熱帶強烈的太陽輻射,使今天的印度人皮膚變得黝黑。
12.可見印度白種人的皮膚黝黑,是通過人類遷移後,在新的環境影響下表現出來的。
13.所以說今日印度人大部分是白種人,只有印度南部分布著少量黑種人。
14.可見,認識人種,既要看外表特徵,更要看內在特徵及原居地。
15.不然我們將會簡單地從外表膚色說印度人是黑種人。
16.同樣,非洲北部、亞洲西部的阿拉伯人雖然膚色較黑,卻都是白種人。
⑵ 印度人為什麼還是白種人
印度人被稱為白種人,本質上是歷史遷徙和基因混合的結果,而膚色深淺並非唯一判定標准。
一、歷史遷徙的深層影響
約3500年前,雅利安人從中亞遷移至印度北部,與當地原住民達羅毗荼人混合。這一群體形成了北印度主流人群的基因基底,其頭骨、五官特徵(如高鼻樑、薄嘴唇)更接近高加索人種(白種人),因此被學術界歸類為白種人分支。
二、膚色不能完全代表人種
印度南部原住民膚色普遍較深,但基因層面仍與高加索人種關聯。長期日照促使黑色素增加屬於環境適應,就像中國海南人比東北人膚色更深,但均屬黃種人。這說明人種劃分依賴骨骼與遺傳,而非單純看膚色。
三、現代人種觀念的復雜性
印度東北部的曼尼普爾邦、那加蘭邦居民因靠近東亞,帶有蒙古人種特徵;西南沿海則保留著少量原始澳大利亞人種基因。這些現象印證了人種混雜是常態,純血統群體幾乎不存在。
實際上,人種分類的科學價值已逐漸弱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明確指出,人種差異遠小於個體差異。當代社會更關注文化認同,例如印度泰米爾人與旁遮普人的語言、飲食差異,反而比外貌特徵更能體現群體獨特性。
⑶ 為什麼說印度人是白色人種
1. 全人類在人種類別上可以分為四大人種,通常按顏色分為白種人、黃種人、黑種人和棕種人。但在有的人種劃分中,棕種人被取消,只有黃色、白色和黑色三種人種。
2. 在這四種人種中,目前以白種人的數量最多,黃種人數量排第二位,黑種人和棕種人的數量較少。然而,近幾十年來,黑種人的數量猛增,已經從五十年前的不到黃種人數量的1/3,增加到了幾乎持平的水平。
3. 說到黑種人,可能很多朋友都會把印度人歸到黑種人類別中,因為他們大都皮膚黝黑。但實際上,印度人並非黑種人,而是屬於白種人。
4. 印度人雖然皮膚很黑,但在人種劃分上被歸為白色人種,因為他們的骨骼特徵、面部特徵以及毛發特徵與白種人更為接近。現代基因學的研究和分析也證明了大部分的印度人與歐洲白種人更加接近。
5. 印度成為世界上白色人種數量最多的國家,這主要是因為印度的地理位置特殊,使得這里成了一個世界人種的大熔爐。不同人種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來到印度,其中白色人種中的達羅毗荼人、雅利安人、波斯人、塞種人不斷地從西亞和中亞地區湧入南亞次大陸。
6. 印度人的皮膚黝黑主要是因為他們的基因中原本就有黑種人基因,如達羅毗荼人,他們本就是黑種人與白種人結合的一個人種。再加上印度大部分地區屬於熱帶,光照常年比較強,這樣的環境下,即便是白皮膚的白種人也很容易被曬黑。
7. 從這個意義上講,印度實際上也是一個移民國家,歷史上不斷的有其他種族進入印度和當地人雜交,所以印度的雅利安人種也並非是純種的。雖然印度人的血統可能沒有歐洲國家純正,但兩者還有一定的血緣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