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西合休鄉區劃人口
西合休鄉下轄9個行政村,劃分成35個村民小組,共有927戶,總人口為4828人。其中,維吾爾族人口為3729人,柯爾克孜族有927人,塔吉克族則有172人。
庫魯星克村和庫勒納古村是柯爾克孜族的主要聚居地,他們的祖先在清光緒二十一年(即1895年)時遷來,是當時的「邊民幫戶」。這些柯爾克孜族居民在麻扎達拉和阿卡孜一帶進行放牧和開墾,同時也負責守衛邊卡地帶。這表明西合休鄉的民族結構多樣,且歷史底蘊深厚。
維吾爾族在人口結構中佔比最大,共計3729人。他們與柯爾克孜族和塔吉克族共同構成了西合休鄉的人口基礎,共同構建了多元文化共存的和諧社會環境。
庫魯星克村和庫勒納古村的柯爾克孜族居民,他們的歷史遷徙和文化傳承,為西合休鄉增添了獨特的地域文化特色。這些居民在邊疆地區的生活經歷,不僅是對歷史的見證,也是對民族融合與邊疆開發的重要貢獻。
通過人口分布的分析,可以看出西合休鄉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維吾爾族、柯爾克孜族和塔吉克族的和諧共處,展現了該地區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多元文化的融合。同時,庫魯星克村和庫勒納古村的柯爾克孜族聚居現象,為研究邊疆民族遷徙、文化傳承提供了寶貴的歷史資料。
西合休鄉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葉城縣縣境西南部和南部,東鄰皮山縣,南隔喀喇昆侖山同克什米爾(印度、巴基斯坦實際控制區)接壤,西與塔什庫爾干縣毗連。
② 各位大俠,急求印度孟買介紹!
◆ 孟買介紹
孟買是馬哈拉施特拉邦首府,面積 603 平方公里,人口 1.256 千萬( 1991 年人口普查),目前約有 1400 萬。今天的孟買高樓林立,街道寬闊,維多利亞式的樓宇和新式的摩天大廈交相輝映。南部是全市的精華所在,高入雲天的宏偉建築和繁華似錦的商店、飯店、酒店大都集中於此,其中有歐式古典建築,有融合亞歐風格的東西合璧建築,也有華麗壯觀的印度式房屋。孟買領區在擴大中印經貿往來中環境最好、潛力最大。孟買領區在擴大中印經貿往來中地位和作用獨特,發展我國與孟買領區經貿往來,對於落實中央對印度工作方針,改善中印關系,發展雙邊經濟貿易,具有戰略意義。
孟買原英文名為 BOMBAY ,馬邦政府於 1995 年改名為 MUMBAI 。
從海上來到孟買,首先看見海濱上聳立著一座氣勢宏偉壯觀的拱門建築,它面對著浩瀚的印度洋,背後則是幅員遼闊的印度原野。這座建築就是蜚聲全球、象徵印度國門的 「 印度之門 」 。人們一邁入印度之門,就標志著已經踏上了印度的國土。
早在 300 年前,孟買還是一個高里族漁民居住的海島小村莊,它距離大陸 16 公里 ,不被人們所關注。 1534 年,葡萄牙人佔領這里。 1664 年葡萄牙公主凱瑟琳嫁給英王查理二世,孟買作為嫁妝轉讓給英國,自此成為英國統治印度的重要據點之一。 1869 年,蘇伊士運河通航,孟買成為來自西方遠洋貨輪的第一個停靠站,它地位日漸重要,曾為英國海外最主要的貿易中心之一。
孟買最初是由大小七個島嶼組成,市區最初建在 65 平方公里的孟買島上,隨著城市擴展及墾荒規劃的實施,於 19 世紀將鄰近的 7 個玄武岩小島由堤道、防洪堤聯成一體。其後,市域北展到撒爾塞特島與南亞次大陸相連接,成為伸入阿拉伯海中的半島 —— 大孟買。今日的孟買已躋身世界十大城市之列,為印度第一大海港。
孟買是印度的第一大城市,西海岸最有活力及最具國際性的大城市,號稱印度 「 西大門 」 ,是外來文化與傳統的南亞文化最初結合地,它以古老而新穎的風韻展現在世人面前。除本國民族外,孟買還有大約 60 多個國家的僑民,人們通過貿易和文化交流等活動把世界各地的語言和風俗帶進了這里,使孟買不僅包容了整個印度的文化風貌,而且超出了印度的范圍,所以人們給孟買冠以 「 小印度 」 的稱號。早在 20 世紀初期,孟買就存在有 62 種語言和方言且不斷增多,現在,孟買 3/4 的小學使用馬拉地語,其餘則分別使用其它 9 種主要語言,如英語、印地語、古吉拉地語、坎那達語、康卡尼語等,居民使用的方言和土語更是多不勝數。至今,世界上還沒有哪一個城市能像孟買一樣有如此眾多的宗教,民族和復雜的文化,因此,人們稱孟買是 「 人類學的博物館 」 。孟買半數居民信奉印度教,其他則包括了全世界幾乎所有的宗教。在孟買市內,印度教廟、伊斯蘭教清真寺、基督教大禮堂,還有佛廟隨處可見,比比皆是。孟買還是拜火教的聖地,雖然拜火教分布於全世界,但教徒極少,全世界不過 10 萬教徒,而其中孟買就有 6 萬。多少年來,生活在這座海濱城市的不同宗教的信徒們,一直堅持保留著自己的宗教特色,他們盡管朝夕相處,耳濡目染,孟買始終沒有成為一個 「 熔爐 」 ,將他們 「 熔 」 為一體。
孟買是印度全國工商、金融中心,素有印度「商業首都」和「金融首都」之稱,印度人常稱其地位相當於上海在中國的重要程度。孟買是印度儲備銀行(央行)、進出口銀行總部所在地,集中了全國 50 %的現金流量,全國 70 %的股票交易在孟買股票交易所進行;是西部鐵路、航空樞紐,瀕臨阿拉伯海,是天然良港,全印 60 %的集裝箱進出口通過孟買港,印度百強企業中的 52 家以及全國最有影響的商會聚集於此。 2002 年 1 月份,印商會在孟買成功地為朱總理舉辦了有 400 名企業家參加的工商午餐會。目前,孟買工廠總數佔全國的 15 %,紡織業佔全國的 40 %,外貿佔全國的 50 %。機械工程、汽車、化工、石油製品、造船、制葯、膠卷工業發達。在孟買的特隆貝,有印度原子能研究中心和核電站。孟買也是印度西部的鐵路、航空樞紐,國家郵政總局設在孟買。
印度電影聞名於世,而印度的許多電影都是在孟買拍攝的,故孟買有 「 印度的好萊塢 」 之稱。印度絕大多數電影製作廠都設在孟買,如拉傑格普爾製作廠、迦爾製片廠、菲勒密斯坦製片廠、摩合布薄製片廠等,一些電影單位和報刊雜志也設在這里。在市區西郊 40 公里 處,有一座被稱為 「 寶萊塢 」 ( Bollywood )的電影城,規模僅次於美國的好萊塢,但它建於 1947 年,佔地 615 公頃 ,是個電影拍攝基地,每年拍攝電影、電視千餘部。令孟買人自豪的是被稱為 「 印度電影之父 」 的狄拉吉 · 戈溫特 · 巴爾吉( 1870—1994 )誕生在孟買,他用電影技術生動地表現了印度神話和歷史傳奇故事,他拍攝的影片深受各階層觀眾的歡迎。走在孟買的街頭,到處都是掛有五光十色的電影海報的大小電影院,據說,孟買普通市民一年要看 50 場以上的電影。
印度孟買景點介紹
象島
是孟買最主要的參觀旅遊點。位於印度門東北11公里處。島上有4座在岩石上鑿出的印度教廟宇,概建於公元450-750年間,當時該島以「城堡城市」著稱。16世紀葡萄牙人在島上登陸地點附近發現一尊獨石圓雕的大象,因此就用葡語大象為該島命名。
象島古稱(Charapuri),即「有許多洞窟的地方,約公元6至8世紀,德乾地區的遮盧枷人和拉什特拉庫塔人在這里的沙石丘陵中先後開鑿了7座石窟,其中最有名的是保存尚好的第一窟濕婆神廟。所謂象島石窟,通常特指這座岩鑿濕婆石窟神廟。洞內有許多大型石刻,刻畫了有關濕婆神的種種傳說,包括關濕婆神同帕爾瓦蒂女神的婚禮,以及濕婆神戰勝蘭卡魔王的故事。
開放時間:除周一外,每天對遊客開放。
進島遊船時間:第一班船9:00開船,最後一班船14:30開船;返程第一班船12:30開船,最後一班船18:00開船。
印度門
位於孟買城阿拉伯海濱,孟買西郊40公里處。1911年為紀念英國王
喬治五世在此登陸而建。為古吉特拉式建築,頂部有4座高聳的塔樓。
印度門是游覽孟買的必到之地,此門是孟買的象徵。其建築設計融合了
印度和波斯文化的特色,與法國凱旋門極為相似。現在已成為印度的標
志性建築,也是政府迎接各國貴賓的重要場地。
海濱大道
環繞貝克灣的海濱大道一向是最讓人嚮往的地方。印度稱孟買是「印度城市中的皇後」,而聞名遐邇的海濱大道就是「皇後的項鏈」。建於1920年,面對著阿拉伯海,形似一彎新月,鑲嵌在美麗的海灘之上。大道兩旁是截然不同的風景:一邊是錯落有致的高達二三十層的樓群,組成了人造的懸崖峭壁;另一邊則是茫茫的阿拉伯海,波光粼粼。這一帶是繁華的商業區,商店餐廳鱗次櫛比,小推小販隨處可見。
海濱大道是一個消閑的絕好去處,那數公里長的海灣大堤吸引著無窮無盡的人流。每日今傍晚時分,人們紛紛擁向這里,在輕松乘涼的同時,還可享受一番孟買海灣獨有的風情。
阿旃陀石窟
位於馬哈拉施特拉邦,德干高原西北部阿旃陀的丘陵地帶。曾是佛門弟子在雨季修身養性、研讀經書的地方。直到1819年,被英國狩獵者無意間發現,阿旃陀石窟的風采再度蜚聲於世界。
阿旃陀石窟的建築形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支提洞,意為佛殿,是藏放舍利的塔廟;另一種為毗可羅洞,即僧房,是僧人居住、講學、集會、修道的場所。佛殿頂部呈拱形,平面是馬蹄形,殿中排列著數十根石柱,把殿分為內殿和中殿,內殿後部設有佛台。僧房是正方形,洞的正面有石柱,前方有走廊,中間為集會的場所,三面圍以僧人的住房。這里共有29窟,9、10、19、26、29號窟為佛殿,其餘均為僧房。
阿旃陀石窟中有大量的雕刻、壁畫。雕刻分為雕像和浮雕兩類。壁畫主題是宣揚佛教。除此以外,壁畫中所描繪的是一個活生生的世界。畫面還涉及廣泛的社會生活,這種種描繪戲劇性的時代生活場景,無不以明快、生動的筆觸表現得淋漓盡致,從而也成為印度繪畫史上最完美的典範。
維多利亞火車站
位於孟買市中心的維多利亞火車站。它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築,建成於1887年,至今仍在使用中。
維爾斯王子博物館
在威靈登環回區(Wellingdon Circle)北面,建於1905年,以威爾斯王子(即後來的喬治五世)得名,是印度最大的博物館之一。該館為英國建築師設計,具有16世紀穆斯林建築風格,主體結構為三層穹頂式建築,主體部分以玄武石為建材,宏偉壯觀。博物館坐落在花園之中,環境優美。
館內收藏著印度各個時期的古典藝術品和雕刻,展館分為,考古文物、藝術品及繪畫、外國文物等幾大部分,其中將我國及日本的珍貴文物單獨陳列在一個展廳內,據說在印度尚屬首例。
開放時間:10:00-18:00,星期一休息。
門票:2盧比,星期二免費。
孟買是印度最大的商業城市,是英國殖民時期在一座漁村的基礎上填海建立起來的。這里高樓林立,是印度最洋化的城市。 孟買是印度全國工商、金融中心,素有印度「商業首都」和「金融首都」之稱,印度人常稱其地位相當於上海在中國的重要程度。孟買也是印度西部的鐵路、航空樞紐,國家郵政總局的所在地。
文字介紹
孟買原為一個小漁村,由7個島嶼組成。英國人通過
走進古村落觸摸活化石 把古老的長城留給子孫 走進地下鐵賞獨特風景 聚焦國內知名企業 填海把七個島嶼連接成了一個半島,並修建城堡和商港。今天的孟買高樓林立,街道寬闊,維多利亞式的樓宇和新式的摩天大廈交相輝映。南部是全市的精華所在,高入雲天的宏偉建築和繁華似錦的商店、飯店、酒店大都集中於此,其中有歐式古典建築,有融合亞歐風格的東西合璧建築,也有華麗壯觀的印度式房屋。
孟買是印度全國工商、金融中心,素有印度「商業首都」和「金融首都」之稱,印度人常稱其地位相當於上海在中國的重要程度。孟買也是印度西部的鐵路、航空樞紐,國家郵政總局的所在地。
在孟買聚集了各式各樣的人種,國際色彩濃厚,堪稱為民族的大熔爐。除了本國民族成份外,還有大約六十多個國家的僑民。在語言上,3/4的小學使用馬拉地語,其餘則分別使用其他9種主要語言,而在成年人中,各種方言土語更是數不勝數。孟買有半數的居民奉印度教,其他則包括了全世界幾乎所有的宗教。在市內可以看到印度教廟、基督教大教堂、伊斯蘭教清真寺,還有佛教寺廟等。因而孟買素有「小印度「之稱。
孟買的亮點要數可拉巴地區。入夜後的可拉巴,一片燈紅酒綠,暗巷中陳舊的古董小鋪,堆滿了18世紀皇家望族沒落後流散的珍奇異寶;18世紀末頹廢派的沙龍餐廳內部飾以嵌鏡的大理石;老裁縫店仍為顧客設計縫制馬褲、領帶、領結。這些街頭小店對於傍晚漫步其間的遊人來說,彷彿時空錯置的奇景。
③ 雲南 | 沙溪古鎮,一個被世人遺忘的古村落
國內越來越多的景點打著古鎮、古街、古村落的牌子,招攬遊客。
每次想像著古老文化的原有相貌,背上行囊去一個又一個名曰「古。。」的景區,漸漸地發現並不像想像中的樣子,被商業化包裝了一層又一層,後來我們都愛說:「不就是古鎮古街嘛,去年我們去麗江,去昭化,都一個樣」,最終古老文化成為流水線上復制的的工藝品,我們對復古生態文明的想像消失殆盡。
二三月的大理尤其迷人,脫掉冬天的保護罩,春天的魅力越來越難以抗拒,當大陸北方殘余的冬季仍舊無情肆虐之時,大理的花花草草早已高調綻放。
我和朋友本計劃在大理小住幾日便改道去下個地方,可事實上大理是個慢節奏的地方,人文氣息濃厚,風景可人,我和朋友捨不得走,便打消了去意留了下來。
一日中午,我和朋友出門覓食,在一位白族金花的小攤上坐下准備開飯,聊得起勁,金花告訴我們如果不想離開大理,可以去沙溪看看,那裡很安靜,很受外國人的歡迎。
原本已經對古鎮失去希望的我,沒打算去沙溪,但金花阿姨強烈推薦,我也就想親自去一探究竟,看到底還存不存在那樣的世外桃源。
向來說走就走的我,第二天一早就跟客棧掌櫃的退房出發了。
從大理古城外,風花雪月酒店門口的那條路上就有去劍川的中巴車,一人五十元,坐四個多小時到劍川客運站,下車就有直達沙溪古鎮的景交車,一人十四元,一個多小時後到達沙溪古鎮,其中將近一小時山路。這就是從大理古城到沙溪古鎮的路線。
原來,沙溪坐落在山裡,所以才沒有被嚴重的商業所腐化,才能這么安靜。
到了沙溪古鎮,我感受到了沙溪撲面而來的神秘氣息,那種泥土夾雜著水汽和花香的混合氣息,像老奶奶柔軟充滿皺紋的手拂向你的臉龐,不由得心生暖意。
當地人告訴我們,在沙溪蓋房子,基本都是純實木的,因為這里木頭多,反而比水泥磚頭材料便宜了。
我心想在西安蓋一棟純實木的房子,那可真貴了去了。
沙溪街道上有很多木匠開的店,木雕、木製品、茶桌都很好看。
很多店都還像七八十年代的樣子,晚上關門用的也都是活動的門板。
對,這家商店依舊有31年的歷史了,我們剛好趕上它的生日,推算一下這家商店始建於1986年。
沙溪適合修身養性,古街上每個院子里花花草草比比皆是,門口也長滿了。
當地人對遊客的態度極其友善,做生意比外地人不知真誠多少倍。
我想,沙溪人的生活一定充滿了幸福。
這是著名的茶馬古道遺址,興於唐宋,盛於明清,二戰中後期最為興盛。
茶馬古道分川藏、滇藏兩路,連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尼泊爾、印度境內(此為滇越茶馬古道),直到西亞、西非紅海海岸。
現在的茶馬古道,馬幫依然存在,但更多的是沿古道養馬,供遊客騎馬感受馬幫文化,仔細回想,當時的馬幫繁榮興盛,馬背上的男兒定氣度不凡。
如果你到現在還沒有見過真真正正的古村落,那就背上包出發吧,中國的古老文明,等著你去發掘!
④ 來到印度第一印象,馬路上擁擠不堪亂七八糟,但人文氣氛濃厚
印度金三角的最後一個點阿格拉(Agra)是統治全印度幾百年的莫卧兒帝國的首都所在地,從16世紀到18世紀初,一直是印度首都。
大巴去阿格拉的路上經過了拉賈斯坦邦北部的一個叫月亮水井(Chand Baori)或麗村的古村落。這個由4面共3500個台階圍成的水井深30米,是印度最大最深的階梯井之一。
阿格拉乃至全印度最有名的當屬泰姬陵(Taj Mahal)。泰姬陵是世界七大建築奇跡之一,是莫卧兒帝國第5代君主—沙·賈汗對他心愛的皇後慕姆塔茲·瑪哈爾之愛的見證。這座震驚世人的白色大理石和寶石的藝術建築,就是為愛妃長眠之地所建的陵墓,據說這是世界上最完美的陵墓建築,也是莫卧兒建築最輝煌的瑰寶。
人說不到泰姬陵就沒到過印度,記得後來坐游輪路過孟買時,有船上的shore excursion, 1000多刀,花兩天時間,乘飛機從孟買專程去看泰姬陵,在阿格拉過夜,然後在游輪下一個停靠港口返回船上。
UNESCO 世界遺址地阿格拉堡(Agra Fort)以及這座城堡內華麗的庭院,清真寺,園林,圍牆等等莫不向人們展示出莫卧兒帝國的繁榮強盛。
小泰姬陵(Tomb of Itmad-ud-Daulah)也是一座印度大理石和寶石馬賽克建築,是阿克巴大帝和賈汗季皇帝任內重臣米爾薩.季亞斯.貝格( Mirzā Ghiyās Beg)的陵墓,因為對莫卧兒帝國貢獻良多,使得他獲得了帝國之柱的封號。
這天早上從阿格拉火車站乘高速火車(Shatabdi Express train)先到佔西(Jhansi),阿格拉火車站
再換大巴到貝特瓦河(River Betwa)邊的中世紀古城奧爾恰(Orchha),這里有很多值得看的印度教建築。
最後來到了UNESCO世界遺址的卡朱拉侯神廟(Khajuraho Temples),卡朱拉侯神廟是印度中世紀印度教和耆那教的建築群。原有1050座神廟,今僅殘存20餘座,大都建於950 1050年的昌德拉王朝(Chandela Dynasty),以性愛雕塑聞名於世。
游覽完卡朱拉侯神廟,當天飛往恆河(River Ganges)岸邊的瓦拉納西(Varanasi)。幾個世紀以來,信徒們來到這里在聖神的恆河水中祝福和凈化自己,滌罪。
我們在半夜從旅店出發來到恆河,乘船旁觀在恆河石階碼頭上舉行的庄嚴神聖的祈禱典禮,河水中漂浮著很多油燈和燭燈以表信徒們的祝福和祈禱。目睹這生動鮮活而且是極特別的祭河神儀式(Sacred Prayer Ceremony 或 "Aarti" Ceremony)是到了瓦拉納西不可不看的「好戲」。
黎明時分,我們乘船游覽恆河,那天河上霧氣很重,沒能看到庄嚴的恆河日出典禮,只能看看岸邊的印度教寺廟以及岸邊和水中的印度教信徒們。
然後拜謁了當年釋迦牟尼悟道之後第一次佈道教授佛法的聖城鹿野苑(Sarnath),佛教的僧伽也在此成立。鹿野苑是佛教在古印度的四大聖地之一。唐僧西天取經必到之地。
游輪到達印度的第一個城市是西部濱海城市孟買(Bombay 或 Mum), 孟買是印度第一大城和港口,貿易金融中心, 人口兩千多萬。
孟買印度門,為1911年紀念英國國王喬治五世和瑪麗皇後到訪而建,它位於阿波羅碼頭,面朝印度灣,是經由水路到達孟買的首站,它已經成為孟買的地標和象徵。
河邊的露天洗衣場是孟買獨有的一個稀罕景觀,西方遊客來了都是要看一看的,想想你旅館晚上睡的被單都是從這里洗出來的,是不是有點惡心?
英國統治時期的維多利亞式建築仍有不少被保留了下來,最顯著的就是維多利亞火車站。孟買市中心有一個特別的景觀,每到午飯時間,很多外包餐廳把午飯送到馬路邊一個地方,周圍樓房裡的上班族下來取自己定的午餐,這也是外國遊客要駐足觀看的一景。
這就是印度第一富豪在孟買的家,很氣派也別致,有N多僕人伺候,但是所處的環境實在讓人倒胃口,馬路上擁擠不堪,亂七八糟,也許首富要的就是「鶴立雞群」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