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軍工被中國甩了十條街是真的嗎
印度軍工一向被人所吐槽,每次看到印度買了什麼,或者要建造什麼,大家都會一笑而過。中國和印度是鄰居,又同是四大古文明的發源地,經常被人拿來比較,很多人都說印度軍工被中國甩了十條街,這可信嗎?
印度軍工進步緩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不能把握好資源,如果他們每次購入軍火時,能夠引進技術,進行仿製,才能進一步變成自主研製。相比之下,中國做的明顯優秀很多,曾幾何時我國的軍工也在世界不夠看,但是我們肯於鑽研,想辦法學習別人。說句稍微誇張的話,就算是個報廢成渣的軍事裝備,到了中國專家手裡,也一定想辦法看出端倪,弄出屬於中國自己的產品。所以說印度軍工差,只能怪其眼高手低,不愛動腦。
印度加油先把子彈國產了看好三哥3年內一定成功
㈡ 中印工業競爭格局
中印工業競爭格局呈現互補性與競爭性並存的特點。
在核心特徵上,中印體現出明顯的互補性。中國在全球電子製造領域占據60%的產能,主導高端產業鏈,像晶元、精密部件等。2023 - 2024財年,中國對印電子元件出口達180億美元,佔印度同類進口超50%。而印度在軍工、航天等關鍵領域高度依賴中國供應鏈,「印度製造」本土附加值率遠低於中國。
競爭焦點競爭焦點主要集中在產業鏈生態位爭奪。印度試圖通過「供應鏈去中國化」搶佔中端市場,但製造業自主能力薄弱,2025年對華貿易逆差仍突破1500億美元。中國則採取開放合作但設前提的策略,強調「真心實意」,推動「俄能源 - 中製造 - 印市場」閉環合作,允許中企免審查收購印企24%股份。
外部變數外部變數方面,美國對印加征關稅,迫使印度平衡外交,避免過度依賴單一市場。但在現實中,印度難以切斷與中國的產業鏈聯系,清查軍工供應鏈時發現90%關鍵部件來自中國,凸顯全球化產業鏈的復雜性。
發展趨勢從趨勢來看,中印合作符合亞洲發展方向,但需要解決信任問題。競爭將長期存在,技術轉讓與市場准入可能成為突破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