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印度人能在世界上取得成功——微軟印度裔總裁的回答
對於印度,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都沒有好印象。
但又眾所周知,印度卻源源不斷地向包括美國谷歌、微軟等世界超級企業輸送了大量的領導人。
一個有多種宗教和語言,還有種姓制度,被稱為混沌的13億人 社會 的國家。對全球領導人的產生到底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這應該也是我們大多數國人不解,和感興趣的問題吧。
現將其內容簡單介紹如下。
——為什麼有很多印度人活躍在國際舞台上呢?
首先不要忘記,印度是個人口大國。才能,是公平地被賦予每個人的東西。有13億人口,當然會有很多優秀的人材。
印度的教育,尤其是初等教育還不是很好。但是,以培養精英為目的的高等教育,如印度理工學院(IIT)和印度經營學院(IIM)等,在世界上的水平還是非常高。培養出了大量的優秀人才。
另一種是成功帶來成功。當年(20世紀90年代)我在哈佛商學院學習時,整個學院只有兩名印度人。現在800人的班級里有100多人是印度人。
只要有成功的榜樣,就會有以其為目標的人繼續前進。如果某家企業的印度CEO取得成功,就會被評價為「印度人很有能力」。
——印度 社會 的多樣性有影響嗎?
那是非常大的原因吧。印度是一個生活和經商都非常困難的 社會 。
要想在印度取得成功,需要相當的忍耐力,不是一般的努力就能做到的。因為這是一個充滿多樣性的 社會 。
印度的多樣性是相當可怕的。約有30個州,各自都有自己的官方語言。宗教也各不相同。
印度以多樣性中的統一為國基礎。多樣性使印度成為一個美麗而自豪的國家。同時也使它成為一個非常棘手的地方。
印度是混沌的,所以可以得到鍛煉。
——很棘手嗎?
印度的基礎設施建設跟不上。即使道路有信號,也不遵守。在道路上逆行的車輛也不罕見。既有空氣污染,也有在購物時,如不強勢主張的話就會被騙。
在井然有序、按計劃進行的日本人看來,有著各種問題的印度的狀況簡直就是混亂。
並且,擁有各種文化背景的人,各自會提出各種各樣的主張。
說服不遵守規則的人,把他們引導到一個統一的方向,是極其困難的。在印度,說服可以說是一門高度的藝術。
但是,從這種多樣性和混亂中得到鍛煉,體會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的人,無論再到世界的哪個地方,都能成功。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日本因為太過於秩序,舒適,所以變得沒有人願意走出去吧。
——印度,是以IT產業的成長而聞名的。
曾經的引起世界電腦恐慌的「2000年問題」,如沒有在全世界工作的印度技術人員的力量是無法克服的。印度IT的真正飛躍是從那時開始的。
現在,很多年輕人和孩子都認為要想成為有錢人,學習IT是最好的方法,所以立志成為IT工程師。
——另一方面,製造業發展緩慢。被認為是受到了印度教種姓制度的影響。
這也是一個原因吧。在印度教的文化中,比起用手做什麼的體力工作,更注重動腦的腦力工作。上層階級的人尤其重視動腦思考。這樣的文化背景會產生影響吧。
從 歷史 上看,採取 社會 主義經濟政策的印度政府,對製造業的限制是多方面的。如果要遵守這么復雜的規則,從中國進口後再賣會比較輕松。大概是這樣想的吧。
——在IT產業中,雖然也有印度教的被歧視的較低種姓的人,但有存在種姓歧視的問題。
據說去美國的技術人員大多是高級種姓。
這是遺憾,印度仍然存在種姓、性別、宗教和語言歧視。超過500萬人從事的IT行業也應該存在這樣的問題吧。
去年,在矽谷的大型IT企業里,被歧視的低種姓男性因為受到了高種姓的上司的歧視而提起了訴訟。上司說,低種姓的男性之所以能進入難關大學IIT,是因為有對 社會 弱勢群體優待的政策。所以妨礙了他晉升。
雖然IT行業一直在支持女性的進入,但我認為在宗教和種姓方面還做得不夠充分。為了實現機會的平等,有必要採取措施。
最後再轉上一些日本網民的讀後感
----一般這樣的被采訪者,都免不了大談國民性啦, 歷史 性啦。這個人還是比較客觀的指出了 印度 社會 負面的影響。
----印度人的堂堂的自我主張是重要原因。與大多數的亞裔人不同,自我主張到饒舌的地步。
----沒有太多新內容。種姓制度不變的話,被認為追不上中國與美國。
----很多的日本人,妄想著將製造業從中國撤離,與印度聯手,將中國搞弱。這是對印度的現實太不了解了吧。
----以個人為主的印度IT碼農確實很成功。但真正的製造業完全不行。並且印度人,作為團隊完全沒法使用。
----所以說,為什麼我們在印度公司的印度員工總是光是動嘴,不動手啊。
❷ 如何評價印度這個國家
印度共和國(印地語: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英語:Republic of India),通稱印度(印地語:भारत;英語:India),位於10°N-30°N之間,南亞次大陸最大國家。東北部同中國、尼泊爾、不丹接壤,孟加拉國夾在東北部國土之間,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部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部與巴基斯坦交界。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大體屬熱帶季風氣候,一年分為涼季(10月至翌年3月)、暑季(4月至6月)和雨季(7月至9月)三季。降雨量忽多忽少,分配不均。[1]
古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之間創造了印度河文明。公元前1500年左右,原居住在中亞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進入南亞次大陸,征服當地土著,建立了一些奴隸制小國,確立了種姓制度,婆羅門教興起。公元前4世紀崛起的孔雀王朝統一印度,中世紀小國林立,印度教興起。1600年英國侵入,建立東印度公司。1757年淪為英殖民地。1947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獨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國成立,為英聯邦成員國。[1]
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國[1] ,是金磚國家之一,印度經濟產業多元化,涵蓋農業、手工藝、紡織以至服務業。印度三分之二人口仍然直接或間接依靠農業維生,近年來服務業增長迅速,已成為全球軟體、金融等服務業最重要出口國。[1] 全球最大的非專利葯出口國,僑匯世界第一。印度是社會財富分配極度不平衡的發展中國家,種姓制度問題較為尖銳。
2017年6月9日,印度正式加入上合組織。[2]
中文名稱
印度共和國[1]
英文名稱
The Republic of India[1]
簡 稱
印度[1]
所屬洲
亞洲
首 都
新德里[1]
主要城市
孟買、班加羅爾、加爾各答等
國慶日
1947年8月15日[1]
國 歌
《人民的意志》
國家代碼
IND
官方語言
印地語、英語[3]
貨 幣
印度盧比
時 區
UTC+5:30
政治體制
議會制共和制
國家領袖
總統:拉姆·納特·考文德,總理:納倫德拉·莫迪[4]
人口數量
13.24億(2016年)[5]
人口密度
445.4人/平方公里(2016年)[5]
主要民族
印度斯坦族、泰盧固族、馬拉地族、泰米爾族
主要宗教
印度教、伊斯蘭教、錫克教[1]
國土面積
298萬平方公里[1]
水域率
9.5%
GDP總計
2.264萬億美元(2016年,國際匯率)[5]
人均GDP
1709美元(2016年,國際匯率)
國際電話區號
+91
國際域名縮寫
.in
道路通行
靠左駕駛
法律體系
英美法系
國家結構
聯邦制
國家格言
「唯有真理得勝」
國 花
荷花
人類發展指數
0.586
鄰近海域
阿拉伯海、孟加拉灣[1]
氣候類型
主要為熱帶季風氣候[1]
❸ 印度綜合國力有多強大呢
從世界歷史來看,二戰後那是新興國家崛起的時期,整個世界格局為之一變,尤其是以大型新興國家崛起為代表。特別耀眼的是中國的崛起和印度的崛起,被譽為世界最快速崛起的兩個國家。而現在的中國,已經是躋身世界超級大國行列,而印度的崛起也是非常迅速。為此很多人想要知道的是,現在的印度綜合國力到底有多強大呢?你可能想不到。
第四,未來世界第一人口大國。
對於印度而言,其實最大的潛力來自未來,畢竟印度人口很多,而且很快超過我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對於未來世界而言,有人的地方才有江湖,而印度人口最多,那麼這無疑將是巨大的國力基礎。甚至很多西方機構,甚至預言,未來的世界,印度將是超級大國,就是因為其有充足的人口,所以印度綜合國力還是很強大的。
❹ 印度到底是個怎麼樣的國家
印度也是一個由100多個民族構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主體民族為印度斯坦族,約佔全國總人口的46.3%。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也是金磚國家之一,印度經濟產業多元化,涵蓋農業、手工藝、紡織以至服務業。
印度三分之二人口仍然直接或間接依靠農業維生,近年來服務業增長迅速,已成為全球軟體、金融等服務業最重要出口國。全球最大的非專利葯出口國,僑匯世界第一。印度是社會財富分配極度不平衡的發展中國家,種姓制度問題較為尖銳。
(4)如何評價印度人口擴展閱讀:
印度礦產資源豐富,鋁土儲量和煤產量均佔世界第五位,雲母出口量佔世界出口量的60%。
截至1996年底,印度主要資源可采儲量估計為:煤463.89億噸(不含焦煤),鐵礦石97.54億噸,鋁土22.53億噸,鉻鐵礦1.24億噸,錳礦石6550萬噸,鋅589萬噸,銅352萬噸,鉛136萬噸,石灰石684.77億噸,磷酸鹽8100萬噸,黃金86噸,石油8.96億噸,天然氣6970億立方米。
此外,還有雲母、石膏、鑽石及鈦、釷、鈾等礦藏。森林覆蓋率為21.9%。
印度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72%。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生產國之一,擁有世界10%的可耕地,面積約1.6億公頃。據歐盟報告:印度已成為農產品凈出口國。
因為印度的氣候類型是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其中西南季風很不穩定,使印度降水量的時間分配很不穩定,水旱災頻繁,使印度的糧食生產很不穩定。
印度認為,戰爭是人類的社會現象,是實現國家政治目標的一種斗爭形式。印度進行戰爭的目的是保衛國家領土完整和民族統一,維護民族利益,實現國家戰略的總目標。印度自認為其陸軍實力名列全球第三,海軍名列第五、空軍名列第六,印度國防部負責部隊的指揮、管理和協調。
❺ 印度到底是什麼樣的國家
1.印度地處北緯8°24′~37°36′、東經68°7′~97°25′之間,位於北半球。作為世界第七大、南亞地區最大的國家,總面積可達298萬平方公里。印度的首都為新德里,不包括德里的舊地區。
2.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人口約有13.26億(2016年)。三分之二的人口跟農業直接或間接關聯,最近由於服務業的發展壯大,已經成為世界金融、軟體等服務業最為重要的出口國,同時還是世界非專利葯的最大出口國。印度在社會財富分配上極度不平衡,而種姓制度的問題也較為尖銳。
3.作為世界上不結盟運動的創始國之一,印度政府一直以來都在強調外交政策的基礎是不結盟,從而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冷戰結束以後,印度政府改變了之前一直傾向蘇聯的平衡政策,實施全方位的務實外交戰略。當然同時,印度也是金磚國家裡面的成員之一。
(5)如何評價印度人口擴展閱讀
印度的國家發展情況
1.印度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經濟增長速度引人矚目。若以同等購買力來衡量,印度2011年國內生產總值4.457兆美元,與日本並列世界排行第三,僅次於美國、中國;但是若以美元匯率評估,印度的國內生產總值僅有1.676兆美元,世界排行第11位,和人口只有2300萬的已發展國家澳洲相差無幾。
2.印度年成長率為5.8%,並於2011年至2012年間達6.1%。社會財富在印度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極度不平衡,全國10%的人口掌控全國33%的收入。由於印度人口眾多,平均國民生產總值很低,2011年,印度平均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為3,694美元,列世界的第129位;美元匯率則為1,389美元,為世界第14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