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年輕人需要保持什麼樣的心態,對前途來說會比較重要
說話辦事要有一顆平和心
年輕人,無論是說話,還是做人、做事,心態都很重要。
我們經常說,老年人要保持一顆年輕的心,就是因為年輕人充滿了朝氣、有活力;其實,生活中僅僅有朝氣和活力是遠遠不夠的。
年輕人也應該向長輩們學習,保持一顆平和心,遇事不要太浮躁,太沖動,盡量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趙工程師年輕的時候,從事技術工作,頭腦靈活,上手很快,一些老工程師幹不了的事情,他馬上就能完成。
原來需要兩個工程師做的事情,他一個人做起來都游刃有餘,並時常還做一些技術上的創新嘗試,大多都成功了。
為此,他也感到很自豪,認為自己貢獻大,就有些飄飄然了,開始目中無人。他根本就沒想到目中無人是做人的大忌。
有一次做項目,他的意見和其他幾個同事不合。
同事們都說應該那樣做,他卻堅持這樣做。最後他不耐煩了,對著同事們大叫:「這種項目以前你們都沒做過,有什麼資格下結論?」被他訓斥的人中有幾位是他的前輩,大家看他這么說,也都不做聲了,任他去做決定。
後來,那個項目沒有攻堅下來,不了了之。
同事們也慢慢疏遠了他。跟他同時間進工廠的同事中,很多都先後走上了管理崗位,盡管他能力很強,卻一直做著技術工作。
後來他才意識到自己年輕的時候心態不好,情商低,所以沒人願意主動接近他。
年輕人除了努力工作外,還要有一個平常心。
無論你有多大的能耐,你仍然需要謙虛謹慎;無論你的能力多麼有限,你也不能妄自菲薄;無論你取得了多大的成就,你仍需要保持一份危機感;無論你遇到多大的困難,你都需要保持冷靜,戰勝困難……這就是一顆平和心。
20幾歲,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在說話、辦事中要保持平和心態主要把握下面幾點:
有些事情不要看得太重
盡管我一直都認為年輕人應該不遺餘力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努力實現自己的目標,但是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挫折和失敗。工作上沒有遇到伯樂,人際關繫上受到排擠,談朋友失戀了,等等,這些困難都會讓初入社會、對社會期望值很高的年輕人變得沮喪、自卑,甚至一蹶不振。
其實,有一些事情,你看得越重,越容易失去,一旦失去了,你就越會感到灰心。
印度詩人泰戈爾在他的詩中寫道:「如果你為失去太陽而哭泣,你也將錯過群星!」在人生的角逐場上,有贏就會有輸,只要你努力了,做到自己滿意就行了。你還年輕,大不了再來一次。
懂得吃虧是福
年輕人應該懂得辯證地去看待每件事情。有時候,一些在你看來是很糟的事情,其實對你是有利的。
比如,我前兩天看電視,一個公司的老闆被采訪如何選拔人才。他說「認真」是他衡量員工的一個標准,他舉了一個例子:他每次都把車開到同一家洗車店去清洗,而每次給他洗車的都是同一個小夥子,小夥子每次都非常認真地把他的車洗得很乾凈,這個老闆非常滿意。
有一次,小夥子不在洗車店,換了別的伙計給他洗車,那次他就明顯地感到有敷衍的成分在裡面,盡管也算合格了,但是洗得並不到位,很多角落都沒清洗到。後來,這個老闆就問小夥子願不願意到自己的公司上班。小夥子當然非常願意。
對於這個年輕人來說,同樣的工作,他比別人做得細致,花的時間長,精力多,可以說,他是在「吃虧」,因為他完全可以把車洗得「合格」就行了。他「吃虧」了,但是也為他迎來了機會。
很多年輕人心氣高,遇到事情總不願意自己受「壓迫」,不甘於自己處在低位。其實,處於低位並不是什麼壞事。這能讓你積累更多的東西。
這讓我想到了一個名詞——凹地效應。
地勢低的地方更容易匯聚更多的資源。平地上面如果有一塊凹地,根據自然的規律,水或者其他物質都很容易匯集到這個凹地裡面,從而呈現出它對這些物質的一種聚集作用。
把自己放在平常的位置,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
自信固然重要,但是自負就不行了。無論你有多大的能耐,都不要太把自己當一回事,特別是在你還沒有太多能力的時候。太看重自己的人,往往心高氣傲,目中無人,最終很容易被他人和社會遺棄。
如果喜歡我的分享,請隨意贊賞,您的支持是我繼續走下去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