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佛陀時期的古印度是什麼樣的
佛陀生活在公元前6—前5世紀的古代印度,即佛陀時期,即這個時候的印度,經濟空前發展,社會變化劇烈。釋迦牟尼創立了佛教,大雄創立了耆那教。
早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雅利安人進入印度西北部,逐漸與當地的土著文化相結合,形成一種新的文化形態——婆羅門教。
婆羅門教用「四種姓」制度(有說按膚色白到黑程度)規范社會各個等級的社會職責,其中執掌宗教和文化權利的為婆羅門(意譯清凈),執掌軍政大權的為剎帝利(意譯武士),從事生產活動的是吠舍(包括農民、手工業者和商人),為這三個等級服務的奴隸是首陀羅。四種姓是神造的,不可變更;婆羅門是人中之神,居世界之首。
但婆羅門教傳入恆河中下游佛教早期活動的中心地區,則是相當晚的事情,大約在公元前8世紀。也就是說,佛陀生活的時代早已是婆羅門文化占統治地位的時代。
農業發達,鐵器開始普及,新的生產技術開始廣泛應用,勞動向深層分工,特別是恆河中下游地區,因為天時地利,農業的發展特別顯著。人們區劃土地,建造人工灌溉設施,種植水稻、棉花、豆類等作物,品種相當繁多。
手工業也很發達,出現了許多分工細致的行業,如冶金、紡織、制陶、製革及木材、象牙、寶石加工等。工匠中有建築師、石匠、制箭師、畫室、馴馬師等。
商業繁榮,不僅內地的商品交換比較頻繁,對外貿易也十分活躍。當時的貨幣有金、銀、銅三種,除國王外,富商及行會均可製造。
商業和手工業的興盛,促進了城市的形成和繁榮。在佛陀時代,據說大城市有八座。國家以城市為中心進行政權統治,控制周圍的部落、村寨等農牧業地區。
王權由此而日益鞏固和擴大,國王被認為是「人中最上者」,具有很大權勢,地位空前提高。倍印度各國大多已演變為世襲的君主制,而釋迦牟尼所在的迦毗羅衛國是少數仍保留傳統貴族共和國之一。
隨著商業和手工業的繁榮,富商大賈逐漸成為社會新貴,介入政治生活。各種行業協會紛紛涌現,佛經中就有十八行會之說。行會的首領和富有者被成為長者,在社會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在政治上也有很強的影響力。
當時古印度各國,為了掙底盤和利益,你打我,我打你,和同時期的中國春秋戰國時代一樣。釋迦摩尼生活的時代始終貫穿著戰亂時代。佛教的發源地主要是恆河流域,而這流域就有16個國家,一直到釋迦牟尼圓寂120年後,出現了難陀王朝,恆河流域才從諸國分立的局面走向了統一。
長期的兼並戰爭,使剎帝利王權得到進一步加強,但也加劇了社會的動盪不安和人民的痛苦。很多國王十分殘暴,為所欲為。在早期的佛教經典中,把「國王之難」與「盜賊之難」相提並論。不少人為躲避戰亂和殘暴統治而逃亡到山林及邊遠地區,或者出家。
㈡ 為什麼佛教產生於印度,又在印度消亡了呢
佛教產生於公元前6世紀,它經歷了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和密教四個時期。在公元8、9世紀後逐漸衰微,13世紀在印度消亡,其在印度共持續了1500餘年。佛教在印度的衰微消亡,主要有三個原因:一、社會原因。公元5世紀後,由於外族的入侵,地方封建勢力的興起,統一王朝瓦解,政治上出現了許多小國,各小國間兵戎相見,崇尚武力。這樣,非暴力的理論對他們來說便不再適應了。神權沒有王權的支持,自然得不到發展,從而走向衰落。二、內部原因。佛教僧團在經歷了嚴守戒律、過清貧生活後,到大乘佛教時期,隨著教義上的某些改變,也由於世俗貴族、商人的支持,寺院經濟逐步發展起來,不少僧眾過著奢侈豪華的生活,發展到密教後,更從禁慾走向縱欲,這樣自然不會為一般群眾所擁護。同時,再加上婆羅門教的沖擊,於是佛教逐漸失去了社會影響。三、外部原因。由於中亞伊斯蘭教諸王的入侵,他們對佛教採取了殘酷的鎮壓政策,強迫倖存者改信伊斯蘭教,佛教的寺院文物又遭到毀滅性的破壞,僧眾離散,到1203年,佛教在印度本土終於消亡了。
㈢ 佛教發源於古印度,主要分布於什麼洲的東部和南部
佛教:創始於古印度,主要分布於亞洲東部和東南部。佛教發源於古印度的一個諸侯國,叫迦版毗羅衛權國,其國在今天的尼泊爾,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
創始人釋迦牟尼生於今尼泊爾境內的藍毗尼,是釋迦族的一個王子。關於他的生卒年,在南、北傳佛教中,至今仍有種種不同的說法,一般認為生於公元前6至前5世紀間。他在青少年時即感到人世變幻無常,深思解脫人生苦難之道。29歲出家修行。得道成佛(佛陀,意譯覺者)後,在印度恆河流域中部地區向大眾宣傳自己證悟的真理,擁有越來越多的信徒,從而組織教團,形成佛教。80歲時在拘屍那迦涅槃。
佛教原來只流行於中印度恆河流域一帶。孔雀王朝時期,阿育王奉佛教為國教,廣建佛塔,刻敕令和教諭於摩崖和石柱,從此遍傳南亞次大陸的很多地區。同時又派傳教師到周圍國家傳教,東至緬甸,南至斯里蘭卡,西到敘利亞、埃及等地,使佛教逐漸成為世界性宗教。
佛教向亞洲各地傳播,大致可分為兩條路線:南向最先傳入斯里蘭卡,又由斯里蘭卡傳入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等國。北傳經帕米爾高原傳入中國,再由中國傳入朝鮮、日本、越南等國。
佛教向斯里蘭卡傳播,約在公元前3世紀的孔雀王朝時期。阿育王曾派他的兒子摩哂陀去斯里蘭卡傳授上座部佛教。公元前1世紀,斯里蘭卡出現了兩個佛教派別:大寺派和無畏山寺派。3世紀上半葉大乘佛教傳入斯里蘭卡,在無畏山寺派中又分出了南寺派。
5世紀初,覺音用巴利語對南傳三藏進行了整理和注釋,確立了上座部教義的完整體系。大寺派被認為是南傳佛教的正統派。緬甸、柬埔寨、寮國等國的佛教都承受斯里蘭卡大寺派的法統。12世紀以後,由於外族和殖民主義者的侵入,斯里蘭卡佛教曾兩度受到破壞,後再由緬甸和泰國重新傳入。
㈣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為什麼印度人不信仰佛教,還把佛教當成死敵
佛教是從古印度就開始興起的古老宗教。在漢代的時候傳入中國,唐代時期開始興盛。目前中國也有很多佛教的教徒,但是作為印度作為古印度文明的繼承人,為什麼現在的印度國民都不信奉佛教了呢?
印度人把佛教當成死敵,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佛教違背了種姓制度的原則。佛教倡導眾生平等,這對低種姓的人來說,是好事。但是這觸及高種姓的利益,所以佛教的發展,註定會被壓制。
如果印度佛教能夠興起,印度或許就不會有那麼多人住在貧民窟裡面了吧。對此各位還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關於這個話題就說到這里,你們還有什麼其他感興趣的,記得提問,我看到第一時間去回答
謝謝大家捧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