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唐朝的玄奘法師到印度大概走了多長時間
前後將近19年
唐太宗貞觀元年(公元627年)秋八月,玄奘從長安出發西行,出玉門(今甘肅玉門
關),年底到達了高昌(今新疆的高昌古城),次年越過海拔6000米左右的蔥嶺北隅凌
山(今天山脈藤格里山的穆蘇爾嶺),又經熱海之險,過素葉水、咀羅私等城鎮,折而
南下,縱貫今天的中亞南部和今天的阿富汗東北部,再向東經今天的巴基斯坦北部到達
迦彌羅。然後,循印度半島北部東南行,中途在喜馬拉雅山南麓尼泊爾南部拜謁了佛祖
釋迦牟尼的故鄉和圓寂地。以後,他又遍游印度的東部和西部,並進入恆河以東今孟加
拉,再向南到今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的達羅昆荼,並一度進入印度腹地昌巴爾河流域。
後又西行到達今克什米爾南方查謨附近。
公元643年(唐貞觀十七年),玄奘經阿富汗東北部、轉東經今帕米爾高原西南的瓦
罕地區回國,於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正月回到長安。這時唐太宗下詔迎玄奘回唐,
盛況空前。"進京之日,空城出觀"。
② 唐僧西天取經,為什麼去的卻是印度,印度在中國的南部,而非西方。
「唐僧」所去的「西天」,也就是天竺國王舍城外的那爛陀寺。 隨著佛教從12世紀在印度逐漸衰落,那爛陀寺這座最古老的、全印度最宏偉的佛教寺院,也在公元1197年和1203年兩次被戰火夷為平地,失去了蹤影,直到1915年,印度的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們,根據玄奘的《大唐西域記》譯本,步步追蹤,才發掘出了這座堙沒已達千年之久的古代名剎遺跡。1950年,中印兩國合作曾在王舍城那爛陀寺玄奘原居處建造了一座紀念堂。附近還有一間博物館,珍藏著當年從那爛陀遺址發掘出的文物。
佛教凈土宗稱西天為極樂世界,升西天初指和尚死亡,後亦泛指一般人的死亡,所以殺人時常說送你上西天。 如來佛祖在西天雷音寺,所以唐僧取經也叫西天取經。每年都會有百萬以上的印度教徒來到瓦拉納西沐浴凈身,對他們來說瓦拉納西就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天堂的入口。
③ 玄奘所去的天竺國,現在是什麼國家
玄奘所去的天竺國是現在的印度。玄奘西行5萬里,歷時17年,到印度取真經,並窮一生譯經1335卷,其足跡遍布印度。
玄奘俗稱唐僧,洛州(今河南偃師)人。他的高祖、曾祖和祖父輩都做過官,父親陳惠一度也做過官,後來辭職搞起儒學研究來。
他因為小小年紀就對佛學有了研究,後來雲游各地,精通各家學說,被譽為佛門千里馬。但他深深感到佛學的各家學說差別太大,決心到佛教發源地印度去求法,搞清到底什麼是佛法的真諦。
唐貞觀三年(629年),二十七歲的玄奘,踏上了西行取經的征途。從此五年間,玄奘全面理解了佛教之淵源。
在此期間,他懷念自己的祖國,於唐貞觀十七年(643年),帶著657部佛典和舍利佛像啟程,於貞觀十九年返回故土。
(3)玄奘西行去的哪裡是印度嗎擴展閱讀:
當時印度在地理上分為東、西、南、北、中五部,史稱「五天竺」。玄奘游歷的順序是北、中、東、南、西,最後回到中天竺。
他一面朝拜聖跡,一面訪師參學。在庄嚴輝煌的那爛陀寺,他拜當時印度有名的高僧戒賢為師,花了整整五年時間,攻讀佛經以及許多古印度的重要典籍,佛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台階。
他還在那爛陀寺開講佛經,撰寫了《會宗論》三千頌,溝通了佛教瑜伽、中觀兩大學派的隔閡,獲得了戒賢等佛學大師的贊許。
印度有個摩揭陀國,國王戒日王虔誠地信仰佛教。他聽說了玄奘的事跡後,請了印度十八個國家的國王和三千多名高僧、學者到會,推選玄奘作為大會的論主,請與會者參加辯論。
大會開了十八天,大家對玄奘的精彩演講沒有一個不心悅誠服的。玄奘從此名震全印度,成為最有影響的佛學大師,聲望和學問都超過了他的老師戒賢。
④ 玄奘西行取經途經多少個國家
玄奘大師西行一共經過了110個國家,一共行駛5萬里,用了17年時間到印度取得真經,並窮盡一生翻譯經書1335卷,玄奘大師的足跡遍布印度,影響遠至日本、韓國以至全世界,其思想與精神如今已是中國、亞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