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印度車--塔塔路虎在中國熱賣,說明了什麼
近年年,各地路虎越野車熱賣。街頭上印度路虎車也越越多,大有取代過去日本豐田越野車的勢頭。過去,石油勘探單位大都使用日本豐田越野車,如牛頭車-豐田4500,陸地巡洋艦等等。如今,石油勘探單位使用的幾乎是清一色的路虎越野車。據報道,某紅字會還組建了一個路虎車隊!路虎車的價格,與過去豐田4500等相比,又貴了很多,價格從60多萬,到268萬元不等。路虎車似乎已經成了有錢或者有面子的代名詞!但印度路虎車如此熱賣,是什麼原因呢?是因為印度車的品質好,還是印度車在中國人心目中質量好?都不是。很多人以為路虎車是英國車或者德國車,根本不知道路虎是印度車!一般人提起印度,都認為是貧窮落後的代名詞。那麼,為何印度的路虎車就能夠吸引中國人花巨資去購買呢?本人以為至少有以下幾個原因:1,對品牌的盲目崇拜心理。因為路虎公司在宣傳其品牌時,只談其設計、建造時的歐洲血統。因為其設計和生產環節中,很多是在歐洲的印度廠完成的。而該品牌原屬於大不列顛(英國) 羅孚(又稱路虎)集團,原是英國一家古老的汽車公司。但後來因為經營不善,被印度塔塔公司收購。但人們對於該品牌系英國車的印象已經根深蒂固。所以,基對於品牌的崇拜和信任,人們去購買了路虎車,而不知道其早已經是屬於印度車的品牌之一。2,路虎車在外觀設計、內部配置和內在質量上,的確有過人的一面。盡管不是每個人都欣賞路虎車的外觀設計,路虎車也不是每款外觀設計都吸引車迷,但總體來說,路虎車的口碑是比較好的。反之,對比國產車,如北京越野車,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其進步卻不大。除了推出供軍方采購的「勇士」等外,沒有一款越野車的品質或者名氣能夠與印度路虎車相對接近的。 北汽的B40或許還值得車迷期待,但勇士卻不是一般百姓能夠玩的起的車,也不是石油勘探單位或者紅十字會能夠看入眼球的車型。 中國汽車工業以市場換技術這樣的思路,一路走來30年,但市場沒有了,基本都被外國品牌所佔領。就連我們感覺比自己落後的印度塔塔汽車公司,其路虎品牌在中國也已經成為高端SUV車的代名詞!市場讓出給外國公司後,並沒有換來我們期望的核心技術!因為所有合資企業的外資一方,從來不把其核心技術轉讓給中方!如果要在汽車領域有所突破,那麼,就必須學習印度汽車公司的企業+品牌兼並路線。好在我們已經看到,吉利汽車已經邁出了第一步。我們相信,隨著外資品牌汽車被中國企業兼並的完成,其外資企業品牌的核心技術,也會被我們所吸收和消化。那時,我們應該以購買自己民族品牌或者被中國企業收購的品牌,為驕傲!
『貳』 全球車企對印度虎視眈眈,除了人口紅利,印度還有什麼優勢
最近,汽車圈內發生了兩件大事。之所以稱之為「大事」,是因為這兩件事情傳達出一個重要信號,那就是印度市場火了。
第一件事是在2月5日的第十五屆印度新德里車展上,長城、上汽和海馬三家中國車企以及300多家中國汽車零部件公司參展;第二件事則是雷克薩斯前幾日正式上市了在印度生產的ES車型,該車型由豐田在印度班加羅爾的工廠組裝生產。
再反觀美國、歐洲、日本等一些成熟的市場,無論品牌還是產品都已經非常完善了,市場也是比較穩定的,自主品牌想要擠進去並分一杯羹,想也知道並不容易。
總結:
龐大的人口紅利、低廉的勞動力優勢、難以替代的地域輻射優勢,再加上巨大的市場可挖掘潛力,都在證明印度市場將會是全球車企競相爭奪的戰略要地。
看來,新一輪的競爭,又要開始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叄』 印度汽車銷量遭遇20年來最大跌幅,全球第四大汽車市場真的「熄火」了嗎
由於經濟進一步放緩,印度7月汽車總銷量大跌36%,這個被認為是全球最有前景的汽車市場遭遇了近20年來最嚴重的業績下滑。
就在去年,印度的汽車市場還被認為要取代德國和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汽車市場。目前,就汽車銷量而言,印度已取代德國成為全球第四大汽車市場。但上述糟糕的數據正如印度金融集團Ambit的汽車分析師班納吉(Basudeb Banerjee)所說,在過去的20年裡,印度汽車從未面臨如此糟糕的境況。
印度汽車製造商協會表示,汽車銷量預計會從下個月開始的印度假日季開始回升,但政府方面的支持如果延遲,將阻礙銷售持續重新增長。
『肆』 印度的坦克性能怎麼樣
印度的坦克的性能還可以,在世界上可以排在前列。
印度國產的阿瓊坦克是世界最著名坦克之一。雖說印度軍工一直被全世界嘲笑,但其堅持不懈發展國產的努力還是很值得尊敬的。阿瓊主戰坦克作為印度堅持不懈的典範,現在已經進入印度陸軍服役。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宣稱阿瓊坦克已經成熟,性能排在世界第三(前二為美國M1A1和法國勒克萊爾)。
據印度媒體報道,印度軍隊FMBT(未來主戰坦克)項目中提到,其要研發一款輕量化(相對於重度肥胖的阿瓊而言)、高速機動的新型坦克,採用雙人制坦克布局,炮塔為無人自動化設計,藉助於該坦克內部的自動化設備,取消了炮手和裝填手的編制。
『伍』 印度車市,像極了15年前的中國市場
印度,近期成了汽車圈曝光率極高的關鍵詞。
2月5日,長城汽車亮相德里國際車展,宣布正式進軍印度市場。在此之前,長城汽車已於1月17日收購了通用汽車在印度塔里岡的工廠,預計最快將在2020年下半年開啟在印度市場的本土化製造。
以上兩個機遇,一方面,對自主車企,尤其是長城汽車來說,可謂輕車熟路,是兩個絕好的突破點。但另一方面,對比現代起亞的印度戰略可以看出,韓系在電動化與SUV兩個機遇點上都早有布局。
這個彎道,是中國自主車企與韓系共同的彎道。
中國自主車企的另一個優勢在於,針對消費能力不強的印度市場,我們有能力打好「性價比」這一張牌。但是,韓系車不正是全球范圍內玩性價比的高手嗎?
積極的一面是,經過多年的摸爬滾打,中國自主車企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強勢如大眾、「兩田一產」、通用等品牌之外也打開了新的藍海市場,並且在國內超越了現代起亞,領軍企業如長城汽車等,也找到了自己的差異化優勢,到達了100萬輛的全新起點。
自主企業要挑戰印度這個新的戰場,難度並不小,堅持長期主義,踏實踐行本土化戰略,可能是唯一的捷徑。
長城汽車在宣布進軍印度市場的同時就宣布,將紮根印度,建立涵蓋研、產、供、銷的全業務生態鏈,為本土社會做出積極貢獻。
這值得中國自主車企學習借鑒。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