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抗美援朝的時候所謂的聯合國軍有幾個國家
抗美援朝的時候所謂的聯合國軍有16個國家的作戰部隊和5個國家的醫療隊組成。
根據聯合國安理會第84號決議,聯合國組建「聯合國軍」。 「聯合國軍」由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希臘、土耳其、哥倫比亞、泰國、菲律賓、南非、衣索比亞共16個國家的作戰部隊及義大利、挪威、瑞典、丹麥、印度5個國家的醫療隊組成。
值得指出的是,當時不屬於聯合國會員國的韓國(南朝鮮)部隊也受「聯合國軍」指揮。當時,台灣蔣介石政權(中華民國)亦參與了部分聯合國軍戰俘營管理工作。
(1)印度志願組織有哪些擴展閱讀:
這支部隊並不是在秘書長的權力之下,而是在美國的統一指揮下。關於其在戰斗時期中行動的報告並未提交給聯合國的任何機構。1975年,聯大通過第3390號決議,要求解散「聯合國軍司令部」。」
聯合國在當時無法對這只部隊進行任何控制,其指揮權完全由美國操縱。消息最後提供了更加詳盡的資料,其中透露的信息表明,至今仍在朝鮮半島存在的「聯合國軍司令部」早已被聯合國要求解散,但這一決議在執行過程中遭到了美國的拖延和抵制。
❷ 印度的政黨有哪些
主要政黨有國大黨、印度人民黨、民眾黨、印度共產黨、印度共產黨。
1、印度人民黨
印人黨全稱印度人民黨(BharatiyaJanataParty),成立於1980年,1996年成為印度議會第一大黨,並執政13天。1998年與其他地方政黨聯合,執掌聯邦政權。2004年敗給國大黨,2014重新奪回政權,並於2015年黨員已經破億,成為世界第一大黨。
印度人民黨的根源可溯及印度人民同盟〔BJS〕,一個1951年由慕克吉創立,當時是印度教准軍事團體「國民志願部隊」〔RSS〕的政治派別,鼓吹要依據印度教文化重建印度,並且呼籲組成一個強大的統一國家。
1977年,在瓦傑帕伊領導下,結合其他3個政黨組成人民黨,並掌握政權。但因黨派之爭與內部不和,政府於1979年7月垮台。在1980年重建並正式成立。
他們主要遵循印度教價值觀與整體人文主義,以印度教作為思想武器。在政策的制定上也是遵循這一指導。在經濟方面實行較現實的政策,如經濟自由化政策和實行實用主義。教育上貫徹宗教主義。
2、印度國民大會黨
印度國民大會黨(Indian National Congress)簡稱印度國大黨或國大黨,成立於1885年,為印度現存歷史最長的政治組織,也是印度主要政黨之一。
1918年發生分裂為英迪拉派與社會主義派,英迪拉派脫離該黨,建立印度全國自由聯盟,1981年10月,印度選舉委員會承認國大黨(甘地派)為真正的國大黨。目前據稱有初級黨員3000萬、積極黨員150萬。
19世紀中葉,印度逐漸出現近代工業。英國當局對其採取扼殺策,實行殘酷的壓迫與掠奪,導致印度工人運動、農民運動和民族資產階級改良運動高漲。為防止革命爆發,英國鎮壓工農運動,竭力說服印度上層社會和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成立一個改良主義的政黨。
經過積極活動,成立改良主義政黨一事進展十分順利。1885年12月2日,印度國民大會黨(簡稱國大黨)成立大會在孟買舉行,國大黨正式成立。
(2)印度志願組織有哪些擴展閱讀
在印度大選期間,一組極簡主義的-通常是手工繪制的-標志和候選人的名字一起出現在電子投票機上,這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選舉。這些符號幫助數十個參政黨彼此區別開來,同時也使選民更容易在一個人口約四分之一是文盲的國家做出選擇。
盡管政黨符號代表價值觀或意識形態是很常見的,但印度的制度在一個重要方面有所不同:政黨必須從選舉官員控制的預先存在的名單中選擇,而不是自己設計徽標。
2019年3月11日,在印度新德里,一位穿著印地安國民大會(Inc)黨標志的服裝出席者
印度選舉委員會(ECI)目前擁有數千個符號庫。這些圖片代表了印度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從一堆輪胎和一部留聲機,到一輛自動人力車,甚至一名板球運動員。
締約方必須按偏好順序選擇三個符號,然後由ECI分配一個符號。一旦一個圖像被「預留」,它就不能被其他任何一方使用,讓新進入者從「可選擇」符號列表中挑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