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人去柬埔寨怎麼樣

印度人去柬埔寨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5-08-01 14:15:22

A. 為什麼在東南亞國家,印度的文化影響力比中國更大

印度對東南亞半島的影響,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五百年,尤其是泰米爾朱羅帝國從第十到十三世紀初開始統治東南亞,更是將印度文化在該地區發揚光大。而古代的中國,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更感興趣的是保護自己,而不是對國土之外的區域施加影響。

B. 為什麼印度人不僅不信佛教,而且還把佛教當成死敵

印度人信奉佛教的人確實很少,但也並沒有將佛教當成死敵。眾所周知,古印度地區是佛教的起源地。但佛教的創始人釋迦摩尼並不是出生在今天的印度地區,而是今天的尼泊爾地區。釋迦摩尼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的王子,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位於今天的尼泊爾境內。首先,印度人信奉佛教的特別少,主要以信奉印度教為主;其次,印度人並沒有將佛教當成死地,而是在努力塑造佛教起源地的形象;最後,佛教目前主要在我國以及部分東南亞國家流行。

第三,佛教主要分布范圍。佛教在起源地已經沒落,但流傳到了東亞與東南亞很多國家。在南亞,斯里蘭卡與不丹,主要還是信奉佛教;在東亞,我國與日本都擁有龐大數量的佛教徒;在東南亞,泰國、緬甸、越南、柬埔寨、寮國等國家,都是以佛教為主。所以,佛教在印度確實沒落,在世界其他地區還非常流行。

很多人一定奇怪,印度教徒超過10億,佛教徒只有3億,為何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而印度教不是?關鍵就在於,佛教分布范圍比印度教更廣!

C. 印度人為什麼不信佛教

兩千五百多年前,古印度的一個王子在菩提樹下得到神的旨意,創立了一個宗教,這個王子呢,就是佛陀釋迦牟尼,這個宗教呢,就是佛教,它教導人們,這輩子苦行清修,百年之後就能到西方的極樂世界。

打這之後佛教在印度落地生根,不斷向周邊的國家傳播,到了中國的漢朝時期,佛教傳入了中原,今天洛陽的白馬寺,就是佛教剛進中國的時候開始修建的。

說回印度,從孔雀王朝開始,佛教分別向南北兩個方嚮往外傳播。往南走的通過海路傳播,傳到了現在的泰國、緬甸、柬埔寨、斯里蘭卡這些地方。

往北走的又分為兩個支系:一個經過西域,從新疆傳到中國,也這是漢傳佛教,後來又傳到朝鮮、日本、越南;另外一支就紮根在我國的西藏和內蒙。也就是藏傳佛教。

這倆怎麼區分呢,廟里的念經的,漢傳佛教被叫做和尚,穿黃色或者灰色袈裟。藏傳佛教叫做喇嘛,一般穿紅色袈裟,而且會露出一個肩膀。

對於很多中國人來說,佛教是最熟悉的宗教。大多數人從小就聽過爺爺奶奶念誦《金剛經》或者《般若心經》,燒香念經求佛,似乎人一老就皈依佛門。

在中國歷史上,南朝的梁武帝是個虔誠的佛教徒,他自稱「三寶奴」,四次進廟里當和尚,讓國家出錢把他贖回來。還親自講經說法。有句詩說得好: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總而言之,佛教傳入中國以來,衍生出豐富多彩的文化,比如龍門石窟,敦煌壁畫,少林寺。

那麼現在問題來了,佛教為什麼在印度發展不起來,在中國卻如魚得水,牆里開花牆外香,這是怎麼回事呢?

在公元12世紀,也就是宋朝後期,印度的佛教神秘消失了,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說明給大家科普一下,古印度的地盤和今天印度的地盤差別還挺大,釋迦牟尼的老家是在古印度不假,但是那個地方,現在是尼泊爾的。古印度文明的發源地印度河流域,現在是巴基斯坦的地盤。

佛教的衰落首先是內部因素,在釋迦牟尼去世一百年之後,佛教發生了第一次大分裂,被叫做「根本分裂」。名實相副,這次分裂確實挺根本的,從此佛教分成了兩大派別。

據說當時,東印度的比丘違犯了戒律,向人收取錢財。當時,西印度的長老知道這種情況之後,舉行了七百比丘參加的佛教集會批鬥東印度的比丘,斷人財路的事,人家肯定不幹啊,打這之後,支持東印度比丘的僧侶組成大眾部,支持長老的人組成了上座部。

之後,在根本分裂的基礎上,佛教又發生更多小的分裂,史稱「枝末分裂」,佛教被越分越細,據史料記載,部派佛教共分出十八部。教派內部四分五裂,內訌不斷,這種不團結的組織怎麼可能辦好大事兒呢?

除了內部不團結,印度的很多制度也是不適合佛教傳播的。

印度自打吠陀時代開始,就產生了種姓制度。好比中國的士農工商四個等級。印度也是四個等級,第一級是神職人員,第二級是官員武士,第三級是平民,第四級是奴隸。不同等級不能通婚,不能共同用餐,實際上就是把印度人分成四個隔離的版塊。

直到現在,印度還深受種姓制度的毒害,更別說佛教盛行的時候。釋迦牟尼不是說眾生平等嗎?那就不能人分四級啊。但是種姓制度可是印度貴族的命根子啊,要眾生平等,門都沒有。喊了這么多年平等,頂多也就是在佛教徒之間能意思一下,實際上根本沒法實現。

除了種姓制度,佛教還有兩個競爭對手,印度土生土長的婆羅門教和印度教。佛教起源的地方並不是印度,而是現在的尼泊爾。對印度來說,佛陀也算是外來宗教把。

婆羅門教是印度人自古就有的正統宗教,佛教興起之前,它已在印度大地上流行了數百年,早已根深蒂固了,佛教在於婆羅門教的競爭中很難撼動它的正統地位

佛教在興起之初除了不殺生、非暴力和眾生平等之外,自身並沒有提出多少新的內容:後來在發展過程中為了爭奪信眾而形成的大乘佛教,搬出了很多神仙鬼怪來當偶像,結果與婆羅門教漸趨雷同,失去了自己的特色,最終被婆羅門教融合了。

佛教是作為批判婆羅門教的「異端」出現的,可是婆羅門教極善兼收並蓄,極其靈活寬容,它接受挑戰,吸收了不殺生、非暴力的觀點,放棄了繁瑣的宗教儀式。缺點一改,面目全新,自然受到人民的喜愛。而婆羅門階層在印度固若磐石,也不是佛教所能推翻的,就是後來靠武力傳入印度的伊斯蘭教、基督教也不能將其消滅。

佛教在印度不斷受到主流文化的沖擊,它內部也在不斷地變化。在佛教的發展的過程中間,一步一步變化,慢慢地發展到最後,就產生了我們常常講的密教——比較強調秘密的,神秘的。

這樣一來,它自身原來所具有的特色,慢慢開始在消退。再加上當時印度還受到其他宗教的沖擊,比如說,現在印度的錫克教,也就是伊斯蘭文化背景下面的宗教的沖擊。所以到了12世紀末、13世紀初,佛教在印度本土就被消除了。

因為是這樣的背景,佛教不是印度文化的主流,而是異端,所以它是被排除的。

最後外部勢力的入侵也是佛教消失的一個原因。從公元10世紀開始,信仰伊斯蘭教的突厥游牧民入侵印度。他們憎恨偶像崇拜,所到之處,必將原有的佛寺焚毀,焚燒經籍法器,搶奪財物,活下來的僧侶紛紛逃亡。

到了11世紀末和12世紀初,信奉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在印度成立了王朝,大量的佛教徒被殺害,佛教遭受毀滅性打擊。在佛教寺廟被毀壞後,佛教徒失去了立足之地。

歷史總是愛跟人開玩笑,許多時候被認為理所應當發生的事情最後卻擁有出其不意的結局。

不管怎麼說,佛教最後在印度失去了立腳之地,最終漂泊到了異鄉,牆里開花牆外香;智者知幻即離,愚者以幻為真。

與印度人去柬埔寨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機場印尼語怎麼說 瀏覽:866
越南沉香木材質怎麼樣 瀏覽:674
現在什麼時候可去印尼工作 瀏覽:425
lgd越南工廠生產什麼 瀏覽:854
中國最高蹦極在哪裡 瀏覽:434
如何通過實際行動助力中國夢 瀏覽:247
中國人有哪些個性 瀏覽:547
印度如何被英國統治 瀏覽:903
中國安能第三工程局是什麼公司 瀏覽:880
75美元等於多少印尼盾 瀏覽:607
郭台銘在越南的工廠怎麼樣 瀏覽:747
來印尼出境卡怎麼填 瀏覽:684
中學生去英國留學費多少 瀏覽:282
義大利D簽是什麼 瀏覽:331
英國大三論文沒過怎麼辦 瀏覽:87
印度榨油哪裡最好 瀏覽:688
疫情在中國什麼時候開始的 瀏覽:57
英國電壓是什麼意思 瀏覽:939
日本的天王補心丸和中國的哪個好 瀏覽:495
義大利哪裡值得玩 瀏覽: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