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2022中國5座好吃的世界美食之都是哪5座這些地方又分別有哪些美食
說到去一個地方旅遊,除了走走看看,最核心的另外一個玩法就是吃美食,話說2022年中國5座好吃的世界美食之都已經公布了,那麼分別是哪5座呢?下面小編給大家詳細的介紹介紹,話說還一起來看看這些美食之都都有哪些美食可以吃吧。
2022中國5座好吃的世界美食之都分別是:成都、順德、澳門、揚州、淮安。
成都十大美食
夫妻肺片:夫妻肺片最早是由一對姓郭的夫妻發明,這對姓郭的夫妻採用上好的牛舌、牛心、牛筋、牛頭皮,進行調味,他們製作的肺片味道獨特,吃起來非常爽口、下飯!在成都,只要有客人,大部分的家庭都會去買肺片招待,這也是成都餐桌上的「常客」。
擔擔面:擔擔面作為成都人早上必吃的美食之一,最早開始流行駛一個自貢小伙挑著擔子沿街叫賣。小伙兒將煮麵的鍋中間隔開,就跟我們今天看你到的鴛鴦鍋一樣,一邊燉雞燉豬蹄,一邊煮麵,煮好面之後,用鮮美的湯汁澆上去,配上佐料,味道極美。如果你來到成都,早上來一碗擔擔面,那生活簡直賽神仙!
龍抄手:龍抄手其實就是北方人經常說的餛飩,在成都大家都叫抄手。龍抄手的食材都是採用雞肉和豬肉身上特定的部分製作而成,肉質爽滑細嫩,皮薄肉嫩的龍抄手非常受到大家的喜愛,不管是當地人還是遊客,對龍抄手都是100%的好評。
串串香:串串香是成都馳名中外的一道美食,更是成都街邊小巷、街頭巷尾、夜市餐桌的一道必備菜品。串串香是把菜和肉切下,用竹簽串起來,顧客選擇要吃的菜,然後用特製的湯料燙好。串串香的味道普遍偏辣,不會吃辣的小夥伴可要小心啦!
肥腸粉:肥腸粉中的「粉」可能跟很多北方地區用的材料不同,成都的「粉」是採用的是馬鈴薯、紅薯作為原料,經過十多道工序,打磨成面條一般,味道卻跟面條大不相同。在成都,肥腸粉應該算是相當特別的一道特色!
鍾水餃:麵食是北方人的最愛,所以成都的水餃跟北方的還不一樣,鍾水餃同其他水餃不一樣的地方就在於,水餃個兒小,皮薄,皮薄到什麼程度呢?就是煮好的水餃透過皮可以看到裡面鮮嫩的餡兒。吃鍾水餃的時候,成都人一般喜歡做成紅湯的湯餃,不過拿一個專門調味的蘸料,蘸著吃味道也是相當美味的。
麻婆豆腐:麻婆豆腐是四川省傳統名菜之一,屬於川菜。主要原料為配料和豆腐,材料主要有豆腐、牛肉末(也可以用豬肉)、辣椒和花椒等。麻來自花椒,辣來自辣椒,這道菜突出了川菜「麻辣」的特點。其口味獨特,口感順滑。
二姐兔丁:成都沒有特別吃某些肉的習慣,但二姐兔丁在成都很有名氣,它最有名是兔丁肉多骨頭少,不加兔頭,佐料加有二姐特殊的配法,香鮮可口。二姐的「兔」系列中還有五香鹵兔、紅板兔、麻辣兔丁。
酸辣豆花:豆花應該是各地人都愛的一道菜品,而成都的豆花還不一樣,成都的豆花一般是酸辣味兒的。豆花最開始是很多小販挑著挑子沿街叫賣,如今成都的豆花早已進入各大飯館,變成人們口中贊不絕口的精品!
三大炮:三大炮當屬成都名小吃中最具特色的一個,由於名字取的特別,很多外地人來了成都,都是直接去找三大炮。而三大炮的名字跟製作過程有關。三大炮是用糯米製作的,製作三大炮的時候,廚師會把揉好的糯米球扔到案板上面,糯米球便會順著案板「鐺、鐺、鐺」彈三下,落到鍋裡面煮。煮好的三大炮非常具有彈性,非常滑口。
順德十大美食
桑拿雞:要說原汁原味,蒸是最常見的烹飪方法。一道桑拿雞,讓多少食客直呼「YYDS」!拿起鍋蓋,一股鮮香味迅速鑽進鼻腔。輕輕咬一口,雞肉肥而不膩、鮮嫩多汁,肉質緊實又爽滑,精華被完全鎖住,讓人停不下來!吃完雞肉,揭蓋還有驚喜!蒸煮時,蒸隔的肉汁滴落在高湯或粥中,成為天然的佐料,讓鍋底再一次升華。趁熱吸溜一口,味道超級鮮甜,一碗完全「唔夠喉」!
清水打邊爐:世間火鍋萬萬千,只有順德的清水打邊爐,原汁原味得來又讓人過「嘴」不忘。容桂老字型大小——松記火鍋店,以一鍋清水征服味蕾,除了食材夠鮮夠正,沒有別的招數。豬肝要厚切、牛腱要剔筋,豬臉肉要肥瘦參半,樣樣要講究。吃清水打邊爐,一定要「守規矩」。豬肉滑、竹腸、雞肉、鯽魚要依次倒入滾燙的沸水中,熟後快速撈起。
毋米粥:始創於順德的毋米粥,算得上是清水打邊爐的2.0版。在太艮堡毋米粥,廚師經數小時精心熬制一鍋綿滑的白粥,去米渣留米湯。剛熟的魚片經過濃稠粥底的「滋潤」,鮮味被牢牢鎖住,肉質更加嫩滑。白貝和鮮蝦顆顆肉都很飽滿,配上粥底,鮮味瞬間被激發,惹味!
順德魚生:對於追求食物本味的順德人來說,生吃是更引以為傲的進食方式。順德魚生,是另一道令人無法抗拒的美食。吃順德魚生,一定要入鄉隨俗。把去腥增香的調料按喜好拌到魚生中,用筷子將盤中魚片高高夾起,並說「撈起撈起,風生水起」,寓意事事興旺。
雙皮奶金榜牛乳:順德雙皮奶由香醇水牛奶製作而成,是不加任何調料的自然味道,口感甜而不膩,入口即化。淺嘗一口,還沒來得及細品,它便彷彿「成了精」,趁你不注意時滑入喉嚨,獨留滿嘴奶香。除了雙皮奶,金榜牛乳也是順德美食必吃榜單的「釘子戶」,和白粥是最佳拍檔。金榜牛乳小小一片,其實濃縮都是精華!它口感醇香、奶香濃郁,鹹鹹甜甜很可口。放一片進粥里,不僅清熱下火,還讓粥更加綿滑香甜。
倫教糕:百年傳承,米香四溢。潔白清甜,柔韌彈牙。人稱「嶺南第一糕」,說的就是倫教糕。「趁涼吃」是倫教糕的精髓所在。出爐冷卻後的倫教糕,甜味和酸味比例剛剛好,清爽不油膩,食後還有淡淡回甘,讓人回味無窮,打包幾盒帶走。
陳村粉:陳村粉是順德人對稻米的又一次升華。選用糯性適中的早秈米,經青石磨磨出細膩米漿,沸水蒸2分鍾,叮~出爐!至於陳村粉的口感,要看你怎麼吃,蒸、炒、滾、煎……70餘種不同做法,各有各的滋味,給足你滿滿的新鮮感,讓你百吃不膩!
均安蒸豬:燒豬很常見,整隻蒸豬你又見過沒?沒有見過,那你一定要來認識一下均安蒸豬兄了。均安蒸豬製作方法簡單,豬腌制後放入豬盒,用柴火燒旺使其熟透即可。這樣做出來的蒸豬,豬皮爽脆不油膩,豬肉脆嫩彈牙,肉香濃郁。比起烤豬的焦香鬆脆,均安蒸豬有一種別具一格的清新之感,讓人食指大動。
脆皮燒鵝:作為順德美食「葷」代表之一,燒鵝皮脆、油足、肉香,是順德街坊口口相傳的「佳餚」。新鮮出爐的燒鵝,油光耀眼,色如紅棗,香氣四溢,皮脆肉嫩,皮薄如綢而不起皺,香濃的肉汁沿著肉身流下,讓人垂涎不已。
煎魚餅:煎魚餅甘香爽滑,魚肉有彈性,以蜆蚧醬佐食更顯鮮味。這一款傳統美食,在順德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曾獲「中華名小吃」的稱號。特點是色澤色鮮美,爽滑甘美。
澳門十大美食
葡式蛋撻:正宗的葡式蛋撻,撻皮香且酥脆,內餡蛋奶味十足,鬆脆的撻皮加上香滑的內餡一口咬進嘴裡,實在令人回味無窮。
木糠布甸:木糠是瑪麗餅干研磨成的碎屑。布甸由瑪麗餅干碎屑和忌廉層層疊起,忌廉的味道與奶油很相似,但不及奶油的口感厚重。餅干屑中和了忌廉的甜味,使布甸甜而不膩,入口即化。
奇脆豬扒包:豬扒包也是澳門著名的街頭小吃,所謂豬扒包,就是美味的豬排配上酥脆的麵包。豬排美味可口,又十分柔軟,麵包外酥里嫩,口感極好。雖然只是簡單的搭配,卻能吃出不一樣的美味!
大菜糕:陪伴澳門老一輩長大的甜點,屬於澳門經典的懷舊小食。大菜糕入口冰涼爽滑,形如果凍,但比果凍略硬些,口感比果凍更加豐富,不少遊客會用大菜糕作為飯後甜點。
竹升面:又名竹升打面。打面師傅坐在粗粗的竹杖上,反復打壓2小時,打出的面條細且具有韌性。澳門人對竹升面的熱愛程度完全不亞於北京人對炸醬面、山西人對刀削麵、四川人對擔擔面的熱愛。通常竹升面與鮮蝦大雲吞、蝦子(由乾燥後的蝦卵製成)或蟹黃相配,拌均後即可大快朵頤。
土豆泥:澳門的土豆泥絕對是無與倫比的,能把這道簡單的配菜做得如此美味確實需要高超的廚藝。這道菜吃起來絲滑細膩,由土豆和奶油以2:1的比例混合烹制而成。
葡國雞:澳門的地道美食之一,將雞塊、土豆塊混以椰漿和咖喱製成的葡汁,撒上少許葡腸、黑橄欖,放入烤箱中焗烤片刻而成。最著名的吃法是混著澳門著名的豬仔包來吃,又或者拌飯吃。
馬介休球:是葡國的腌制咸鱈魚,音譯自葡語:Bacalhau。可煎、可煮、可炒、可烤的馬介休是正宗葡國餐廳必不能少的食材之一。炸馬介休球是傳統的葡國小食,主要材料是馬鈴薯蓉與馬介休蓉,新鮮出爐的馬介休球外脆內軟,在整個葡萄牙乃至整個地中海地區都非常受歡迎。
非洲雞:在澳門的地位可以說和葡國雞並駕齊驅。據說,當初葡萄牙人一路航海過來,帶來了非洲香料、印度香料、東南亞的香料如咖喱、玉桂等,與廣東的烹飪一結合,就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澳門本地菜。這澳門本地菜雖然帶著傳統葡國菜的一些影子,但材料、烹飪技巧與菜式都受到廣東菜的影響。焗烤後的雞肉鮮嫩多汁,可佐麵包或米飯食用,甜中帶辣,十分可口。
免治牛肉飯:澳門茶餐廳常見的碟頭飯,是指把米飯和菜鹵放在一個盤子里吃,與蓋澆飯有異曲同工之妙,分干免治和濕免治兩種。干免治牛肉飯是指將牛肉碎、洋蔥末和炸好的土豆丁混合後炒在一起,再配上白米飯和一個太陽蛋。濕免治牛肉飯則是在干免治的基礎上加濃濃的茄汁炒制,更像是肉醬飯。
揚州十大美食
揚州炒飯:揚州炒飯,又稱揚州蛋炒飯,是江蘇省揚州市的一種經典漢族小吃。據說它來自隋朝岳公楊喜愛的碎金飯,即蛋炒飯。揚州的蛋炒飯風味各異,品種繁多,選料都是經過嚴謹挑選,製作精細,注重加工,注重配色。油炸後,顆粒清晰,疏鬆,軟硬適中,色彩和諧,光澤飽滿,調料多樣,鮮嫩滑滑,香糯可口。
蟹粉獅子頭:燉蟹粉獅子頭是揚州的一種傳統特色美食,是揚州的一道名菜,它起源於隋朝,已有千年的歷史。獅子頭的肉與蟹肉、蟹黃和調味料混合,然後放在綠色蔬菜上,然後在蒸籠上蒸。成品豬肉又肥又嫩,蟹味濃郁,味道醇厚。
揚州燙干絲:燙干絲是江蘇省揚州市和泰州市的傳統特色美食小吃,色澤淡雅,光滑嫩滑,美味意味深長。在燙干絲中,揚州燙干絲與泰州燙干絲在原料和加工工藝上存在一些差異,也形成了兩地燙干絲的不同口味和風味。顏色優雅,光滑滑的,美味而有意義。燙干絲也被中國烹飪協會評為江蘇省「中國十大名吃」。
揚州葫蘆鴨:揚州葫蘆鴨不僅造型獨特,而且味道鮮美。清朝乾隆年間,是宮廷的御膳房。廚師把竹筍丁、蘑菇丁等八種食材塞進鴨子的腹部,然後放入油鍋中,直到炸出金黃色,然後放入鹵汁中慢燉。這道菜看起來紅潤,吃起來又脆又軟又爛,味道鮮美。
文思豆腐:文思豆腐又稱「什錦豆腐羹」,起源於江蘇省淮安市揚州市。是江蘇省著名的傳統特色菜,這道菜歷史悠久,選材嚴謹,刀法細膩,口感順滑醇厚,入口即化。同時,它具有調理營養不足、補虛養身的作用。
拆燴鰱魚頭:拆燴鰱魚頭是揚州的傳統名菜。它是以鰱魚頭為主要原料,與蘑菇、雞腿、火腿等配料一起烹調而成。成品魚又肥又嫩,湯很濃,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味道鮮美。
千層油糕:千層油糕是揚州當地的傳統名菜,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它通常由白麵粉、生豬油、白糖、甜瓜絲、食用鹼、熟豬油等製成。千層糕的特點是層層糖油,柔軟、甜、嫩,非常美味。
翡翠燒賣:翡翠燒賣是江蘇省的傳統美味小吃,它不僅應該是綠色的,就像翡翠一樣,能吃到溫柔的感覺。
揚州鹽水鵝:揚州鹽水鵝不僅是揚州的特色名菜,,揚州人稱之為「老鵝」,也是在攤位上賣的風味小吃,是揚州風味的名菜。形狀飽滿,腐爛而不散,略帶黃油,質地松嫩,肥而不膩。醬鹵好的老鵝色澤黃橙鮮艷,醬汁味濃郁,鵝肉鬆而不散,入口腐爛而不柴,咬起來很有嚼勁,油膩而有彈性,骨頭里有香味。
揚州春卷:揚州春卷是當地著名的傳統小吃,據說是從春餅演變而來的。它始於唐代,多為長形,一般以豬肉、芽筍、韭菜、木耳、冬菇、胡蘿卜為餡料,味道鮮咸可口。
淮安十大美食
軟兜長魚:軟兜長魚是江蘇淮安的一道傳統名菜,[]該菜取一尺長所謂「筆桿青」鱔魚的脊,高湯調制,有「軟兜長魚透骨鮮」之美譽。小編第一次吃的時候,記得是咸甜口,甜味提鮮味,鱔魚段底下配的洋蔥,出鍋前淋過一層熱油,剛端上來的時候還有點蹦油,用筷子輕輕挑起,放入嘴裡咀嚼,軟嫩爽口。
平橋豆腐:平橋豆腐屬淮揚菜系,是江蘇淮安的一道名菜,作為淮揚菜系的扛鼎之作,自有其過人之處。選用內脂豆腐,切得小小的,和其他菜一起入味燉湯,一般喝幾碗都不膩!超級大一盆,豆腐鮮嫩油潤,清香爽滑,豆腐雖好吃,可不要心急哦,以油封面,雖不見熱氣,卻入口滾燙。
欽工肉圓:欽工肉圓是淮安的傳統小吃,肉圓是柔嫩鮮美的,製作時要用兩根鐵棒手工反復捶打,手打的甩的肉圓,吃起來肉感十足,口感脆嫩。肉丸掉在地上能再彈跳起來,在清朝,此菜還作為貢品進獻宮廷,連乾隆皇帝也是它的「粉絲」!你嘗過嗎?
淮安蒲菜:淮安蒲菜號稱「天下第一筍」,[]是沼澤湖中香蒲的嫩莖,猶如一根纖細的玉管,過時節就老,口感類似嫩筍。蒲菜的吃法有很多,或炒或燴,但萬變不離其宗,一定以清淡為主,突出蒲菜本身那種純粹的清香。小編特別喜歡炒蒲菜,剛出鍋的又脆又嫩。
洪澤湖活魚鍋貼:洪澤湖活魚鍋貼,味美香鮮,至明朝流傳至今,經過現代工藝加工,成為淮安地區一道特色傳承菜。吸引南來北往的食客,不少人食客發文憶美食,小魚都需要從湖裡很新鮮撈起來的,小毛刀魚炸得酥脆後,再小炒一下裹上鍋貼,蘸著湯吃味道最濃!
酸湯魚圓:酸湯魚圓是一道盛行於洪澤湖水域附近的經典淮揚菜。蔣壩的魚圓是長條狀而不是圓的,湯頭十分鮮美,而且魚味很濃郁,口感也是軟糯Q彈的,酸湯魚圓還是很好吃的。
朱橋甲魚羹:朱橋甲魚羹是一道江蘇名菜,堪稱淮揚菜甲魚系列菜餚中的代表,與燉品菜、小炒菜並稱為朱橋鎮三大系列地方特色私家餚饌。早在上世紀30年代初,就以「醇、鮮、肥、美」著稱,距今已有八十多年的歷史。
盱眙龍蝦:盱眙小龍蝦,[]又稱克氏螯蝦,學名克氏原螯蝦,是產自淮安盱眙,又叫淡水龍蝦、克氏螯蝦,學名克氏原螯蝦,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春季正是盱眙小龍蝦上市的季節,顏色鮮紅,由於蝦紅素的作用,甚至紅得發暗。作為一種大眾化、平民化的食品,余香不絕,回味無窮,屢食不厭,因而有相當強的市場佔有率,深受廣大食客的青睞。
漣水雞糕:漣水雞糕是漣水地區傳統糕類特產。雞糕細嫩,造型雅緻,營養豐富,深受老人喜愛。製作雞糕是以雞胸脯肉為主料,配之以適量的鮮蝦仁、雞蛋、山葯、豆粉、蔥薑汁等輔料,加上十多種調味品製作而成。
碼頭羊肉:碼頭羊肉湯是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碼頭鎮當地傳統名菜,屬於淮揚菜。碼頭的湯羊肉是經過特殊的烹調加工,裝上碗,一半湯,一半肉,湯肉並美。湯,看上去稀,舀起來稠,喝進嘴粘,咽下肚滑,獨具鮮、美、香、爽口味;肉,酥而不散,進嘴 則骨離筋化,回味無窮。
B. 新加坡美食
新加坡是一個多種族的國家,有華人、馬來人、印度人、以及西歐人等,因此在新加坡旅行,最大的樂趣就是能遍嘗各國風味。新加坡作為美食者的樂園,名不虛傳。在此可以品嘗世界上的各種美味佳餚。中國、馬來西亞、印度、印尼等亞洲各國的名菜都匯集於此;久而久之,就發展成了一種獨特的亞洲美食代表。
當然,新加坡也有它純粹土生土長的菜,這就是由長住馬來西亞、新加坡的華僑,融合中國菜與馬來菜所發展出來的家常菜,主要是中國菜與東南亞菜式風味的混合體,也稱為娘惹(Nyonya)。現在,娘惹更是成為了一種代表新加坡的飲食文化,因此在馬來西亞也能吃到很多的娘惹菜,如甜醬豬蹄、煎豬肉片、竹筍燉豬肉等。喜食甜品的人也可以在娘惹菜中找到知音,比如由香蕉葉、椰漿、香蘭葉、糯米和糖精製而成的娘惹糕。
菜系
娘惹美食
娘惹指的是過去居住在新加坡、馬六甲及檳榔嶼的土生華人女性,由於土生華人是早期馬來人與華人通婚的後代,因此娘惹食物融合了馬來族與華族的烹調特色,從口味方面來說,娘惹食物是最特別,最精緻的傳統佳餚之一,一些娘惹麵食,例如湯汁混合椰漿的 laksa (拉沙),以及攙以酸辣湯汁的 mee siam (馬來炒米粉),都是一般美食中心常見的小吃。
馬來/印度美食
拌冷盤如 rojak、gado gado 都是受歡迎的美食,satay (沙爹)烤肉串則是最受當地人及西方遊客喜愛的食物,一串串腌好的牛肉、羊肉或雞肉在火炭上烤熟後,再沾上花生及椰漿調治而成的沙爹醬,非常美味。雖然馬來西亞和印尼是傳統香料的盛產地,但是並非每道菜都是辛辣的,還有許多清爽的選擇。
中式美食
粵菜是新加坡最受歡迎的中國菜,以清淡及推陳出新聞名,從簡單的叉燒面到精心製作的上湯魚翅或脆皮乳豬,都令人食慾大增。新加坡的許多餐館在午餐時推出粵式點心,以蒸或炸的點心為特色,彼受歡迎。
除了粵菜,其他有名的中國菜還有北京的填鴨、上海的鱔魚、潮洲鹵鴨、海南雞飯、客家釀豆腐與辛辣的四川菜等,但這部分菜式多半都是隨著大陸留學和交流增多而新近引進的。
西式美食
新加坡是個國際大都會,西式美食自不可少,無論是快餐店、普通小吃或是氣派豪華的巴黎餐廳,所供應的食物都令人大呼過癮。此外,在新加坡也可以嘗到墨西哥、英國、義大利、法國、德國、奧地利、中東、俄羅斯及美國等國家的佳餚。
推薦菜式
辣椒/黑胡椒蟹
新加坡地處熱帶,據說當地人為了排暑去毒,所吃的各種料理口味自然就偏重麻辣口味。喜歡海鮮與辛辣口味的饕客,肯定不會錯過新加坡最著名的辣椒螃蟹和黑胡椒螃蟹。 辣椒蟹就是將整個的大螃蟹切開,連肉帶殼加上茄汁、辣椒一起拌炒。辛紅濃稠的蕃茄辣椒汁淋在新鮮螃蟹上,光看就覺得可口,讓人忍不住馬上持鰲大嚼。辛甜醬汁和蟹的多汁鮮甜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一嚐,馬上領會了在味蕾間停留不去的鮮甜辣勁!一般也配以傳統麵包或中式煎饅頭,沾著醬汁食用,不僅吃巧,還能吃飽。
黑胡椒蟹集中式的醬油、印度的黑胡椒、馬來的小辣椒與西式的牛油於一體,才造就出了這另類「沖鼻」的獨特味道來。黑胡椒香料滲人肉里,不僅蟹肉寶納濃純甘甜的醬汁,連殼外也熏染上一股微焦辛嗆的黑胡椒香味。吃黑胡椒螃蟹,不但能飽嚐肥腴多汁的蟹肉,也會被黑胡椒的辛辣刺得呼呼直喘,感官享受是絕對立體的。
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的海蟹個頭特別大,一個蟹腳就有兩根手指般粗,蟹殼厚而脆,用蟹鉗一夾,發出清脆的碎裂聲,只見紅汁從嫩白的蟹肉中濺出,引得你開懷大吃。這里的海蟹肉質非常細膩,鮮美無比。
海南雞飯
海南雞飯是新加坡的一道准「國菜」。雞肉鮮美嫩滑、米飯芳香撲鼻、配以雞湯、切片的黃瓜和辣椒醬一起食用,妙不可言。極其簡單,卻美味無比,堪稱一絕。海南雞飯的製作方法特別講究,將全雞用水煮至嫩熟,切塊,裝盤,灑上芝麻油與醬油;飯也是用雞湯和雞油一起蒸煮的,所以特別香滑可口;再蘸點黑醬油、蒜末或一種特製的酸辣辣椒醬吃,口感棒極。海南雞飯的雞肉絕對不能全熟。要骨頭周圍的肉略微桃色,雞的骨髓還是帶著血的,才算合格。 海南雞飯是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由海南移民帶到新加坡的,卻意外地大受當地人歡迎。最初的海南雞飯就是白飯配上雞肉和姜茸,後經過不斷演化,現在還有粵式雞飯和馬來雞飯等口味。
菲律賓總統馬科斯的女兒還特地搭飛機去新加坡品嘗,所以別小看這一小碗米飯,它可有「總統雞飯」之稱呢!更難怪會有那麼多的華人明星對它情有獨鍾,據說劉德華還經常專程去新加坡,到文華酒店去吃海南雞飯。
肉骨茶
這道美食用葯材、大蒜和香料,加上豬肉骨烹煮而成,食用時配以米飯和辣椒黑醬油。它是大眾的早餐和夜宵。去新加坡,要想吃到原汁原味的肉骨茶,應該去唐人街牛車水的大排擋。茶客入座,店主便端上熱氣騰騰的大碗鮮湯,碗中有五六塊排骨,加一碗香噴噴的白米飯,還有一盤切成寸把長的油條,茶客根據各自口味,可加入胡椒粉、醋、鹽等調味品。吃完一大碗肉骨,接著是一小盅潮州的功夫茶,茶杯極小,泡的是很濃微帶苦味的普洱茶,而喝起來卻是滋味濃醇,馨香入肺。 肉骨茶對新加坡的飲食文化產生的影響是深遠的,間接影響到新加坡其它招牌美食的烹凋。在新加坡吃完「海南雞飯」、「潮州粥」、「咖哩魚頭」、「沙爹」後,總會上一盅熱乎乎的潮州茶。甚至,在上菜前喝茶也成了必不可少程序。
叻沙
娘惹飲食文化繼承了中國菜的傳統,又具有馬來風味,賣相和味道奇佳。叻沙可說是最具代表性的娘惹美食,也是到新加坡必嚐的小吃之一。 正宗的娘惹叻沙講究椰漿的鮮味、鮮蝦的甜味和自製辣椒油的辛辣味。湯頭是以咖哩湯汁混合椰漿,口味甜、咸、辣兼而有之,是最大特色;材料則有新鮮的蛤、油炸豆腐、魚餅、蝦子、豆芽菜等,再加上細白的粗米粉,就是一碗色香味俱全的叻沙了。
濃辣的口味極具挑戰性。淺嚐一口,似乎耳朵里都噴出火來,味蕾完全被濃郁糾結的鮮味、辣味、咖哩味所侵佔;吃第二口,味道又好像跟先前的略為不同,好像變得更好吃了!再吃第三口……第四口……彷佛有一種魔力,讓人顧不得辛辣,只想唏哩呼嚕地把整碗叻沙一口氣吃完。
咖喱魚頭
咖哩魚頭是最具新加坡風味的美食代表之一,是另一道本土自創的佳餚。先由本地的印度人開創,煮給愛吃魚頭的華人吃;漸漸的,馬來人和印度人也開始愛上這道菜餚,並自創不同的式樣,咖哩魚頭的名聲便開始廣為傳播。 咖喱是地道的印度特色,而魚頭又為華人最愛,二者能走到一起,的確可算是一道新加坡自創的印度佳餚。這道菜最早由新加坡的印度人開創,原本只是做給愛吃魚頭的華人吃;漸漸的,馬來人和印度人也開始愛上這道菜餚,並經過多年的改良,咖喱魚頭的名聲便開始廣為傳播。
這道印度風味洋溢的佳餚,通常以一大塊石斑魚頭或紅鯛魚頭為主料,先用姜蔥和蒜頭爆香,再用濃稠的咖喱醬汁燜煮魚頭。鮮嫩的魚頭加上香辣的咖喱湯,辣中帶甜、香味濃郁、辛辣夠勁。然而,辣雖辣,卻異常順口,其中還跳躍著赤道陽光般亮晃晃的多重香料滋味。用香酥的烤餅滿沾著湯汁送入口中,只覺口感飽滿,令你五臟六腑彷彿跟著味蕾一起震懾醒覺過來,真是既刺激又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