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度真的很落後嗎 真的是那樣嗎
印度並非全面落後,但在某些方面確實存在較大的差距和不足。
一、經濟和生產總值 印度雖然國土面積不到中國的三分之一,但人口眾多,接近14億。然而,其工農業生產總值與中國相比存在較大差距,僅為中國的五分之一左右。
二、人口紅利與勞動力素質 印度擁有大量年輕勞動力,平均年齡較低,具有巨大的人口紅利。但問題在於,印度文盲率較高,接近一半的人口是文盲,這使得其人口紅利難以有效轉化為生產率。
三、基礎設施 印度的基礎設施相對落後,高速公路和高鐵等現代化交通設施的建設與中國相比存在巨大差距。印度的高速公路里程有限,且部分路段條件較差,高等級公路和地方公路的建設也遠遠落後於中國。
四、社會制度 印度存在種姓制度,這是其社會制度中的一大不公。種姓制度導致社會階層固化,高種姓和低種姓之間存在明顯的待遇差異,這不利於社會的公平和發展。
五、中央與地方關系 印度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的關系相對復雜,中央政府的政策往往難以在地方得到有效執行。稅收制度也存在不統一的問題,各邦稅率不同,導致商品跨邦運輸成本高昂。
六、宗教信仰與習俗 印度教對印度社會有著深遠的影響。一些受印度教影響的習俗,如不使用廁紙、恆河洗浴等,在現代社會看來可能顯得奇葩和不衛生。
七、貧富差距 印度社會的貧富差距巨大。在一些大都市中,高樓林立與貧民窟並存,形成鮮明的對比。貧民窟中的生活條件惡劣,政府也無力進行全面改造。
八、部分行業發展迅速 盡管存在上述諸多問題,但印度在某些行業的發展上仍然取得了顯著的進步。例如,印度的電影產業享譽全球;IT軟體業發達,許多印度人在美國矽谷等軟體行業占據重要地位;制葯業也比較發達,能夠山寨仿製葯品並以較低價格出售。
綜上所述,印度在某些方面確實存在較大的差距和不足,特別是在基礎設施、社會制度和勞動力素質等方面。但同時,印度也在一些行業上取得了顯著的進步和發展。因此,不能一概而論地說印度全面落後。
B. 美國矽谷被印度裔「佔領」文盲率過億,印度如何製造高級人才
1. 美國矽谷的高科技公司如微軟、谷歌、IBM等,其CEO職位被印度裔占據的現象引起了廣泛關注。例如,微軟的CEO是印度裔的納德拉,谷歌的CEO是印度裔的桑達爾-皮猜,而IBM的CEO現在也由印度裔的阿爾克溫·克里希納擔任。
2. 除了上述三家科技巨頭,百事可樂、諾基亞、摩托羅拉、哈曼國際等公司的CEO也是印度裔。這種現象令人驚訝,因為印度的文盲人口也佔了全球的三分之一,達到了近3億,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文盲過億的國家。
3. 盡管印度的文盲人口眾多,但印度同時也擁有大量高級人才。這主要歸功於印度的貧富差距很大,富裕家庭的孩子普遍接受高等教育。例如,印度的富人們文盲率為0,幾乎都具有大學本科學歷。
4. 印度的初等教育並沒有真正普及,因為印度在教育管理上長期採取放任政策,導致各邦的推行情況參差不齊。例如,阿薩姆邦和比哈爾邦的輟學率甚至高達70%。
5. 印度的精英教育導致了高等教育的發展不均衡。印度的高校體系成為了世界上斷層最大的高等教育體,其中印度理工學院等18所重點學院每年拿著教育支出的絕對大頭,而剩下的絕大多數普本基本上每天都在倒閉的邊緣反復徘徊。
6. 印度的工程技術、商業、科學等熱門專業教育水平較高,因此印度也根據這些專業教育水平劃分出了兩套系統:國家重點學院系統和普通高等教育系統。
7. 印度理工學院的入學考試難度極高,被譽為世界第一難考。這個考試的初試是一場三個小時的筆試,由90道客觀題組成,涵蓋物理、化學、數學三科,平均四分鍾就得解出一道題。
8. 印度的補習教育非常發達,超過95%的學生都要提前兩三年學習課外輔導,超綱學習物理化學數學的內容。在印度北部有個城市叫科塔,是全國最有名的「補習之都」,這里的學生每天接受15個小時以上的高強度學習。
9. 印度的高考形勢非常嚴峻,考上印度理工對於印度人來說,代表的可不僅僅是高薪和面子,那是實實在在的「知識改變命運」。然而,印度的人才流失率高達80%,尤其是印度優勢的計算機及相關專業。
10. 印度政府對人才外流採取自由、開放的政策,認為這種人才外流是正在積攢利息、等待印度提取的「智慧銀行」。然而,印度的人才並沒有大規模回國,反而近十年來中國留學回國人員以年均13%的速度遞增。
C. 印度教育水平怎麼樣
作為一個人口大國,印度的教育水平極其不平等。
到目前為止,印度的文盲率仍然超過50%,半文盲率也要超過35%。
但是印度是高等教育非常發達的國家,而且整個社會都崇尚精英化教育。
另一種是從小接受精英化教育,或者像蘇納克那樣移民海外接受英美精英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