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佛說,佛教在印度是怎麼滅絕的
今天歷史書講,佛教在印度滅絕,主要原因是伊斯蘭教的入侵。但佛經沒有把這個作為主因,而是說佛教內部矛盾爆發,造成教團四分五裂,外道乘虛而入,佛教滅絕。內部矛盾是什麼呢?故事裡是羅漢比丘和三藏比丘的矛盾。這個描述很有意思,既含有重實修和重教理的矛盾(三藏比丘當然重教理,羅漢比丘肯定修證好),又有小乘和大乘之爭的意思(三藏比丘這名字很像大乘,羅漢比丘顯然是小乘),而矛盾的爆發點是因為對戒律的不同理解(羅漢比丘說「此應作,此不應作」,而三藏比丘弟子並不認可羅漢比丘持戒清凈),一個事件把幾方面的矛盾都展現出來了,是不是信息量很大?要找這么一件事還真不容易呢!
矛盾是怎麼積累和爆發的呢?經中也透露了。三藏比丘和羅漢比丘都有眾多弟子,似乎是三藏比丘成名在前,羅漢比丘後起。可能主要是羅漢比丘批評三藏比丘,最後爆發也是因為羅漢比丘舉戒律問題。三藏比丘精通三藏、善於說法,可能認為持戒不能死守戒條,要懂得開遮才算真正清凈持戒,羅漢比丘認為應嚴格持守戒律。雙方弟子都崇拜自己師父,不認可對方,互相敵視,非止一日。圍繞兩位比丘儼然形成了堅固的宗派或山頭。最後在一次布薩時,羅漢比丘講「此應作,此不應作」時可能點了三藏比丘僧團,還可能用詞尖銳。三藏比丘弟子反唇相譏,說「你持戒並不清凈,還口出粗言。」當羅漢比丘說「我久清凈身、口、意業,無諸過惡」時,一個沖動的三藏比丘弟子上前殺死了羅漢比丘。後來,憤怒的羅漢比丘弟子又殺死了三藏比丘。
其實在爆發之前,敗相已現。雙方弟子只認自己師父,卻不想想自己首先是佛弟子。兩位師父也沒有以大局為重引導弟子,羅漢比丘批評對方,三藏比丘弟子沖動殺人更說明三藏比丘平時教導有問題。只崇拜自己師父不尊重別的僧人,佛弟子退化為各自師父的弟子,佛教退化為宗派或山頭的集合。宗派或山頭互相詆毀,佛教整體則在互相詆毀中衰落。即使不爆發流血沖突,也會逐漸消亡。
那麼伊斯蘭教入侵在經里講到沒有呢?也講到了。「天龍八部莫不憂惱,惡魔波旬及外道眾踴躍歡喜,競破塔寺、殺害比丘。」今天看來覺得太簡略了,但最主要的破塔寺、殺比丘已經講了,且給定性了,是惡魔波旬及外道乾的。惡魔二字也把當時的慘烈暗示出來了。
今天寫印度佛教史,也應該重視佛講的這個視角。更重要的是,這個視角對解釋佛教衰落、指導佛教發展都有巨大現實意義。佛教要復興必須先克服內部矛盾!如果佛弟子們繼續深陷諍論,則佛教只能在外道的壓力下衰落,何談復興?
B. 佛教產生於印度,為什麼印度現在佛教幾乎滅絕了呢是誰趕走了唯我獨尊的佛陀呢
佛教在印度幾乎滅絕的原因是因滾毀為印度教的興起,趕走了佛陀。
佛教雖然起源於印度,但是是一種非常原始的落後宗教,遠不如印度教,印度教比佛教更接近於真理,所以印度人接受印度教而拋棄原始的佛教。
佛教作為落後的原始多神宗教之所以能夠在中國沒有滅亡的原因是,中國人在古代信仰道教、伏指儒教、大廳備佛教、拜火教等五花八門的宗教,古代中國宗教自由,而且中國佛教的一個優點是從來不幹預皇帝的政治,佛教不像基督教、伊斯蘭教那樣控制政治,所以中國皇帝們喜歡支持佛教。
C. 為什麼印度人不僅不信佛教,而且還把佛教當成死敵
印度人信奉佛教的人確實很少,但也並沒有將佛教當成死敵。眾所周知,古印度地區是佛教的起源地。但佛教的創始人釋迦摩尼並不是出生在今天的印度地區,而是今天的尼泊爾地區。釋迦摩尼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的王子,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位於今天的尼泊爾境內。首先,印度人信奉佛教的特別少,主要以信奉印度教為主;其次,印度人並沒有將佛教當成死地,而是在努力塑造佛教起源地的形象;最後,佛教目前主要在我國以及部分東南亞國家流行。
第三,佛教主要分布范圍。佛教在起源地已經沒落,但流傳到了東亞與東南亞很多國家。在南亞,斯里蘭卡與不丹,主要還是信奉佛教;在東亞,我國與日本都擁有龐大數量的佛教徒;在東南亞,泰國、緬甸、越南、柬埔寨、寮國等國家,都是以佛教為主。所以,佛教在印度確實沒落,在世界其他地區還非常流行。
很多人一定奇怪,印度教徒超過10億,佛教徒只有3億,為何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而印度教不是?關鍵就在於,佛教分布范圍比印度教更廣!
D. 佛教為什麼會在它的發源地印度消失呢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原因很復雜,大體說起來有以下幾點:
1、伊斯蘭教入侵印度,大肆破壞佛教,殺死了很多僧人,焚燒了幾乎全部的大寺院,強迫佛教徒改宗伊斯蘭教。
2、婆羅門教復興,吸收了佛教很多義理,成為了印度教。印度教吸取佛教教義後,對佛教造成了巨大沖擊。比如印度教的商羯羅主大師,跟許多佛教徒辯論並取得勝利。按照印度的規矩,辯論失敗了, 是要歸順勝利的一方的宗教的。
3、佛教教義的經院化和密教化。教義的經院哲化使得教義變得越來越精緻,復雜,也越來越繁瑣,日漸脫離了普通信眾的需求(一般老百姓都不懂這么復雜的哲學,也懶得去了解那麼多)。密教化就是佛教的修行越來越和印度教的密教修行趨同,有很多類似男女雙修等內容。逐漸被印度教取代。所以有些印度的宗派甚至認為佛陀就是印度教主神的化身之一。
ps:佛教大概是從11世紀到13世紀之間在印度滅亡了,佛陀涅槃(去世)大概是在公元前6世紀,相差了上千年了。怎麼能說佛陀被趕出了印度呢?
E. 佛教來自於印度,為什麼大多數印度人不信佛教
因為佛教已經被印度教二級化了。
印度這個地方很神奇,在過去的 4500 年裡邊,一共產生過 1600 多種宗教。到現在為止,印度教是世界上擁有信徒人數排名第三的宗教,現在大概有十三億左右的人數。他們信仰的主要是印度教。
神奇的是印度人不是不信仰佛教,原因是,在印度教和佛教的演化過程中有這么一件事情:印度教中有一個大神叫毗濕奴,毗濕奴一共有十個化身,其中第八化身就是佛陀。所以,印度人到了佛教寺廟里邊,他看到的是佛陀,但他理解的是這是毗濕奴的第八化身。所以所有的人到印度教,到佛教寺廟里邊都參拜,都去觸摸。
佛教雖然起源於印度,並在當時的交通條件下迅速傳遍整個東南亞,同時也傳到了中國。但在波斯帝國時期,波斯人佔領印度,焚燒經書,殺害僧侶,宣揚伊斯蘭教義,從此佛法在印度斷滅。
(5)印度為什麼違背佛經擴展閱讀:
印度有 25 個世界文化遺產,遍布在印度整個國家,但是它分幾個區域。一部分我們叫北印度,一部分叫南印度。北印度又分在幾個區域,一個是集中在它的首都德里,在德里附近有這么幾個世界遺產。另外,還有它原來有一個特別有名的故都,叫阿格拉,阿格拉在那兒有人類歷史上最美麗的建築,泰姬陵。
印度是佛教誕生地、發源地,佛教也是在印度興盛的。所以,在印度有佛教中聖地中的聖地,我們管那兒叫菩提伽耶,那是釋迦牟尼佛陀在菩提樹下覺悟的地方,那棵菩提樹的位置還在,而且那旁邊有一座大佛塔,那個大佛塔至今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
考古學中還有幾個重要的聖地。比如說石窟,中國的石窟是從印度學習過來的,世界上佛教的石窟到現在為止一共是 13 座。
網路-佛教
F. 佛教起源於印度,可是現在在印度佛教反而非常衰落,這是為什麼
公元800年左右,佛教開始衰落,此時哲學天才商羯羅橫空出世,他吸取了佛教在組織和思想上的優點,對舊婆羅門教進行了改造,使這個古老的宗教煥發了新的生命力,最終成為現在印度人民普遍信仰的印度教。
婆羅門教是印度教的前身,特點是自然崇拜纖李及對儀式(祭祀)的重視,經典為四部吠陀經,有明顯的受到中亞地區和兩河流域宗教文化影響的痕跡。
婆羅門教的主要神靈有:因陀羅(雷電之神,天帝),烏莎斯(黎明女神)、水神婆樓那、風神婆由等,蘇摩酒是祭祀中最重要的構成部分,因為人們相信藉由酒精鬧培的麻醉效果可以使人與神靈溝通。
本質上來說是挺樸素的宗教啦。
婆羅門教給予祭司階層(婆羅門)非常崇高的身份和地位,使得這個特權階層壟斷了知識和話語權,但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加上儀式的死板守舊,使得公元前200年左右各種思想流派紛紛出現,反對和質疑婆羅門教的權威,其中耆那教和佛教終於成了大器,使婆羅門教進入漫長的衰落期。但是由於根深蒂固,婆羅門教的思想和信仰始終留存在民間,並且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和完善,從原先帶有自然崇拜色彩的宗教進化為非常具有印度特色的哲學思辨和主神崇拜的宗教。公元800年左右,佛教開始衰落,此時哲學天才商羯羅橫空出世,他吸取了佛教在組織和思想上的優點,對舊婆羅門教進行了改造,使這個古老的宗教煥發了新的生命力,最終成為現在印度人民普液豎唯遍信仰的印度教。
G. 佛教為什麼會被印度人毀了呢
首先,胡吵佛教起源於天竺,而天竺不等於印度,天竺包含印度與印度周圍的很多王朝國家。佛教真正起源地是尼珀爾,佛教從尼珀爾傳入印度後,在印度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不過佛教理念和經文,有的人出凳知家人能看得懂分得清,有的出家人看佛經就會覺得互相矛盾和狗屁不通。
於是,佛教派系不同,在印度經過多次相互攻擊。而且佛教教義和印度封建王朝背道而馳,印棗做消度王朝崇尚階級貴賤,佛教崇尚人人平等,王朝自然要壓制佛教。結果搞出來了一個印度教,印度教一邊奉承印度封建王朝的階級觀念,一邊吸取佛教和其它教的理念,這就形成了四不像的印度教。印度殘存的佛教都是打著佛幌子,到處收女人的敗類,其實都是印度教的。
佛朝傳入華夏後,有了很大變革的,不敢隨便用人人平等的觀念涉政了,要還是老一套,肯定也會被滅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