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疫情為什麼突然下降

印度疫情為什麼突然下降

發布時間:2025-07-26 12:03:55

① 印度疫情失控的深層原因是什麼

自從今年4月中下旬以來,印度國內的新冠疫情簡直是處於泛濫的狀態,無疑也引起了世界國際的極大關注。印度國內的新冠確診病例,乎每日都是處於30萬人次以上,死亡人數更是與日俱增,這些官方數據與實際的確診和死亡病例也是大有出入。

民眾思想愚昧,政府管控不力

印度國內新冠疫情泛濫最主要的另外一個因素就是跟民眾的思想防範意識薄弱息息相關。特別是在疫情失控狀態之下,許多民眾也是沒有聽從印度政府的防疫管控政策,大家也是依然我行我素,甚至是明目張膽的舉行一些宗教活動,造成大量的人群聚集,從而也給疫情的失控提供病毒傳播的溫床,加上印度政府在起初之時疏忽對疫情的管控,所以也真的難怪印度的疫情為何會出現如此崩潰一發不可收拾的泛濫狀態。

② 印度為什麼失控了

印度疫情等方面呈現失控狀態有多方面原因。
其一,公共衛生體系薄弱。印度的醫療資源本就匱乏,醫院床位、醫護人員、醫療物資等都嚴重不足,難以應對大規模的疫情沖擊。其二,民眾防疫意識淡薄。很多人不遵守防疫規定,不戴口罩、聚集活動等情況普遍,導致病毒快速傳播。其三,政府管控不力。在疫情初期沒有採取嚴格有效的防控措施,還舉行大型宗教、政治活動,加速了疫情的擴散。其四,人口密度大。印度人口眾多且居住密集,為病毒傳播提供了有利條件。

③ 印度疫情剎不住車的原因是什麼

印度疫情剎不住車的原因有:「放鬆警惕」為疫情添柴、缺醫少葯導致死亡猛增、疫苗接種任重道遠、病毒變異或雪上加霜

1、「放鬆警惕」為疫情添柴

2020年底,印度官員宣布,該國已扭轉疫情曲線,形勢似乎一片大好。

2021年初,印度新冠感染率更是穩步下降,單日新增病例數一度降至1萬例以下。截至2021年2月中旬,印度平均單日新增11000例,7日平均死亡不足100例。

當局和民眾開始放鬆警惕,各種宗教活動和政治選舉不斷舉行,高層官員、宗教領袖紛紛出席大規模人員聚集活動,很多人都不採取包括戴口罩、保持距離等基本防護措施。

當地時間4月12日,超過200萬印度教朝聖者聚集在恆河岸邊,沐浴河水慶祝「大壺節」,大部分人都沒戴口罩。由於人群數量太過龐大,印度警方根本無法採取限制措施。

不出所料,「大壺節」後,印度新增確診病例數屢創新高。當地時間4月24日,單日新增病例連續3天超過30萬例。首都新德里平均每5分鍾,就有一人死於新冠肺炎。

2、缺醫少葯導致死亡猛增

作為總人口近14億的國家,印度社會中下層一直存在著缺醫少葯的問題。新冠疫情使這個問題更加嚴重。

印度德里甘加拉姆爵士醫院的顧問哥吉亞醫生表示,由於患者激增,急診室里沒有床位。「我們沒有那麼多的氧氣供應。提供氧氣供應的地方早已人滿為患。患者要自己帶氧氣瓶進入,但未必有氧氣。我們都想幫助他們,但床位不足,甚至也沒有氧氣可以提供給他們。」

他說:「我們所有的電話線路都用滿了。人們一直在撥打求助熱線。醫院外面也很混亂:有救護車停下,病人想下車,但問題是沒有床位了。」

印度東部城市加爾各答的重症監護專家辛哈說,「在重症監護室工作了20年,我從未見過這種情況。」

日與夜充滿了無助、焦慮和恐懼,不斷傳來無情的壞消息。

所有拯救生命的必需品供不應求,或是只能在黑市上找到。古吉拉特邦,北方邦和哈里亞納邦也面臨嚴重短缺。印度空軍正向該國不同地區運送氧氣罐和補給品。

印度總理莫迪近日會見了受災最嚴重的州的首席部長和制氧商。他要求各州合作制止囤積行為和黑市交易,並說政府還在考慮將工業氧氣進一步轉換,以便用作醫療救治來緩解危機。

3、疫苗接種任重道遠

對於野心勃勃地計劃著實施疫苗接種的印度來說,理想與現實之間,距離甚遠。

早在2021年1月中旬,印度總理莫迪發起了為13億多人接種新冠疫苗的計劃,他驕傲地向印度人表示,這個疫苗接種計劃向全世界展示了印度的能力。

然而,到4月下旬,印度僅接種大約1.3億劑疫苗,遠遠不足以形成「群體免疫」的要求。而且,先期接種僅限於醫護工作者、一線人員、45歲以上等優先群體。

雖然印度3月下旬已暫緩新冠疫苗出口,但到4月中旬,印度媒體報道數個邦疫苗短缺,數百家接種中心關閉,在繼續開放的接種點內,疫苗存量也只夠打一兩天。

印度政府4月19日表示,從5月1日起,所有18歲以上的成年人都將接受新冠疫苗接種。但是,目前的擔憂是,已經存在的疫苗供應缺口,或許會使普及接種速度進一步放緩。

4、病毒變異或雪上加霜

更令人憂心的是,不同於2020年疫情暴發之初,印度這一波來勢洶洶的新冠病毒,已經出現變異和再次變異。

印度3月25日宣布,從不同邦收集的樣本中,檢測到一種新冠病毒「雙突變」變種。

英國廣播公司(BBC)援引病毒學家賈米爾的話解釋稱,病毒刺突蛋白關鍵區域的雙重突變可能使病毒更具傳染性。他說,病毒的變異是確診病例激增的唯一「合理解釋」。

賈米爾還說,印度篩查病毒變異動作「比較晚」,截至2020年12月,僅對5000樣本作基因測序,「沒有一致行動」。他指出,1月間,印度採取行動、協調各實驗室加快速度,2月開始運作,但「不幸的是,第二波(疫情)已經開始了」。大流行中,測序很重要,因為這可以讓科學家監視病毒的變化。

印度的疫情也給我們提了個醒:

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的病毒學家卡米爾博士說,在印度發現的變種病毒的一個突變,與在南非和巴西發現的變種病毒突變相似。而且這種突變可能有助於病毒逃避免疫系統中的抗體,這些抗體可以根據先前感染或疫苗的經驗來對抗新冠病毒。

「印度的情況沉痛地提醒我們,病毒可以如此肆虐。」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如是說。科學家已警告,接種疫苗不代表就可以防止感染。即使在接種新冠疫苗後,也應做好防疫措施,不能掉以輕心。

以上內容參考 中國青年網-印度疫情剎不住車的背後:四大原因「添柴加火」

④ 印度疫情失控的深層原因是什麼未來的走向如何

在僅僅過去短短的一周時間裡面,印度目前遭遇到面臨疫情全面失控的危險狀態當中。有關數據顯示,印度本國在連續第3天的新增病例已經超過30萬,明顯打破以往世界其他國家當日新增新冠病例的記錄,這是自新冠疫情以來新增病例發展速度最迅猛的國家。可見印度如今的疫情防控狀態是如此的令人駭人聽聞,實在太恐怖了。

畢竟印度國內的基礎建設差,人們公共衛生安全意識低下以及醫療體系薄弱是疫情出現失控爆發狀況的重要原因,此外也跟美國在近期以來一直禁止疫苗原材料出口到印度也是有莫大關聯,印度國內也由於資金的短缺而造成新冠疫苗不能如願順遂大批量的生產,無法給本國民眾提供疫苗施打。

一場疫情足以能夠見證一個國家的內部綜合治理能力以及民族的凝聚力量是如此的重要,印度這次面臨著疫情的爆發狀況,讓人看到了印度在民生治理上的千瘡百孔,很明顯印度舉國上下面對疫情根本沒有還手之力,究竟如此的情形會維繫到何時,只能留待時間去應驗。

⑤ 三年疫情消失的國家有哪些

1. 印度疫情為何突然消失?
在印度,新冠疫情的數據報告存在一定的爭議。根據印度官方的數據,印度似乎已經走出了新冠疫情的大流行階段。例如,2022年11月27日,印度衛生和家庭福利部報告新增新冠病例247例,死亡1例。累計報告病例超過4400萬例,死亡超過53萬人。自11月9日以來,連續19天報告的新增病例數低於1000例,自10月17日以來,連續50天新增死亡數低於20例,一個月內最高不超過10例。
2. 老人說瘟疫一發生就是三年
如果這些數據是准確的,那麼可以說印度已經走出了新冠大流行。然而,也有人質疑印度的疫情數據可能被嚴重低報,因此這些數據可能並不完全可信。印度的核酸檢測數量較低,加上其他一些因素,使得印度官方報告的疫情數據一直被認為是偏低的。截至11月25日,印度官方報告的累計核酸檢測數為905301860次,這意味著每個印度人平均只接受了不到0.65次核酸檢測,這在220多個國家中排名第121位。與之相比,奧地利和丹麥的人均核酸檢測次數超過22次。
3. 電商經驗權重7網站接企業軟文推廣
基於核酸檢測數的嚴重不足,印度的疫情數據被認為可能低報了10倍。即使將現有數據乘以10倍,累計病例數將達到4.467億,每百萬人口感染人數不到32萬,略高於美國的30萬,在全球220個國家中排名第54位,低於幾乎所有歐洲國家。然而,核酸檢測的陽性率是一個可以准確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疫情嚴重程度的數據,它並不受核酸檢測數量的影響。

⑥ 張文宏預測成真,印度疫情或是全球災難,會否出現下一次危機

24小時內新增病例超過30萬!醫院人滿為患,兩三個病人共用一張床位!醫用氧氣嚴重缺乏,居民連夜排隊購買氧氣為親人續命!火葬場超負荷運轉,路邊焚燒屍體,連木柴都被燒到短缺!13億人口的印度,疫情逐漸失控,彷彿人間煉獄!

4月末的這幾天,印度疫情持續惡化。自23號開始,印度每日新增新冠肺炎病例突破30萬例。短短三天,感染病人就超過了100萬人。

印度這波「海嘯式」的疫情已經動搖了印度。印度疫情為何會失控?疫情會最終發展到什麼程度?面對印度疫情,我們該怎麼辦?



(四)守好國門,做好自己的事

雖然我們國內形勢平穩,經濟復甦加快,印度這波疫情很嚴重,我們決不可大意和放鬆。如果有必要,我們可以提供一定的人道主義援助,但同時必須守好國門,不能讓病毒越過邊境線。

我們必須要以本次印度疫情失控事件為教訓,總結經驗,不斷完善我們自己的疫情防控體系,爭取做到更科學,更有力度!

如今,全球疫情防控主要看印度了,印度已經成為了疫情防控的主戰場。未來形勢很嚴峻,這波疫情發展將最終走向何方,就看印度自己的選擇了!

⑦ 印度疫情為何突然消失 還是管好我們自己吧

⑧ 印度疫情崩盤,莫迪的困局,拜登的十字路口

印度疫情的崩盤為美印關系帶來了更多變數,面對印度的危局,拜登必須做出選擇,是儲存更多的物資應對未知的風險,還是全力援助盟友,重塑美國的亞太同盟。

一、印度疫情崩盤

印度疫情毫不意外的崩盤了,4月22日,印度衛生部表示,在過去24小時內,印度報告新增新冠肺炎病例314835例,創下全球單日新增病例最高紀錄。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數據,截止4月22日,印度病例總數已達1590萬例,僅次於美國的3190萬例。

印度的數據低於美國,但更可能是被低估了。相比於醫療資源豐富的美國,印度無論是病床數、醫護人員比例還是醫葯物資,均處於全面劣勢,印度也沒有美國大規模檢測的能力。印度政府隱瞞了疫情的嚴重性,試圖矇混過關,最終付出了血的代價。

就印度病例迅猛的增速看,新冠病毒早已傳播開,現在隔離為時已晚,新德里的實驗室主席,微生物學家Navin Dang表示,他們的數據表明,在新德里,新冠病毒檢測的陽性率為30%,而印度只有1.5%的人完整接種了新冠疫苗,印度已無力阻止新一波的疫情。

照目前的趨勢,印度病例有可能破億,等於十分之一的印度人都感染病毒。這樣龐大的病患數目,遠遠超出了莫迪政府的應對能力。


《華爾街日報》描繪了印度的慘狀,因為病例激增,印度資金不足的公立醫院不堪重負,而私立醫院更是一床難求, 許多人別無選擇,只能在一家公立醫院門外排隊等候床位,或者在多家醫院間往返,懇求能住進醫院哪怕得到醫生一分鍾的看診,很多家庭傾家盪產,夜以繼日的尋找氧氣和新冠治療葯物,但諸如瑞德西韋的葯物在醫院都是緊俏商品。

大量的印度人無法住進醫院,他們只能任由親人死去,然後在大街上將屍體焚燒,印度的街道濃煙滾滾,到處是屍體的殘渣,來自遠方不知情的旅人可能以為自己回到了中世紀,那時,絕望的歐洲人面對黑死病束手無策,只能默默流淚將親人的遺體焚燒。

印度的噩夢還不止於此,印度已接連發現英國、南非和巴西的變種病毒,還有一個印度獨有的變異毒株,實驗數據顯示,輝瑞疫苗對南非病毒的有效率大為下降,變異病毒的傳播讓印度的疫情雪上加霜。
印度大規模的傳染也為病毒的滋生提供了溫床,病毒可以在傳染中不斷進化,產生更多的變種,讓疫苗無效化,印度會成為病毒進化的基地,產生更多危險的變種。

病毒為了生存需要,進化的方向始終是高傳染率,低死亡率,印度的變種病毒傳染力大為增強,連續4天,印度的新增病例都在20-35萬之間,有專家認為,印度的病例激增很可能和新的變種病毒有關。

擠兌的醫院,急缺的醫療物資,新的變種病毒,都讓印度的疫情變得不可遏制,面對危局,莫迪一籌莫展,他感到了莫大的恐懼,不得不大量刪除印度網民的批判言論。

印度疫情的爆發,莫迪無疑負有責任。

(印度淪為地獄)

二、莫迪的困局

印度疫情崩盤,莫迪無疑是第一責任人,他提早放鬆了社交隔離限制,妄圖矇混過關,最終他為自己的愚昧付出了代價。但莫迪的無為也有無奈的成分,無論是印度的政治制度,印度的醫療資源,還是印度的物流體系都不支持莫迪採取中國式的社交隔離。

中國封城、社交隔離能夠成功,離不開中國高度發達的基建、大數據互聯網系統。封城期間,大量的外賣員、快遞員往來其中,保證了社區的物資供應,正常的工作生活,都可以藉助互聯網實現。中國的中央集權制度,只有立足於這樣的技術條件上,才能有效執行社交隔離和封城,而印度顯然沒有這個條件。

印度的政治制度並非鬆散的邦聯制,而是較為集權的聯邦制,印度中央政府的權力並不小,理論上也可以執行一定的封城和社交隔離,但印度最大的問題是缺乏資源。

印度的基礎設施遠不如中國,印度的物聯網系統方興未艾,印度根本沒有能力進行大規模的物資配送。印度的國民素質、財政資源、醫療資源也都遠不如中國,即使富裕如中國,在武漢抗疫時也調集了全國的資源,這才迅速穩定了局勢,印度顯然沒有這個能力。

莫迪提早結束社交隔離,不是他愚蠢,而是他發現印度根本沒有能力模仿中國,即使印度人聽從他的命令自覺隔離在家,他也沒有能力保證物資的供應,倘若真的實行,不少印度人會活活餓死。他的放鬆禁令頗有破罐破摔的意味。

但病毒是徹頭徹尾的唯物主義者,不會因為印度貧窮就放它一馬,它在印度的貧民窟中迅速蔓延,窮人骯臟的居住環境成為病毒滋生的溫床,病毒肆虐下,不怕死的印度窮人這次也怕死了。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窮人區淪陷了,富人區也不能倖免,新德里的富人區也被病毒攻陷,大量的富人被感染,新冠病毒,已經成為印度的舉國災難,無論窮富,皆深受其害。

這樣的困局,遠遠超出了莫迪的應對能力,如果放任下去,莫迪將無緣下任總理,他將名聲掃地,成為印度的罪人,他唯一能指望的只有美國。

如果美國、歐盟能傾盡全力援助印度,莫迪或有一線生機。

三、拜登的十字路口

對拜登來說,印度是他重塑亞太同盟必不可少的一環,拜登號稱要團結盟友對抗中國,而印度是南亞最強大的力量,印度和中國也確實有難以化解的領土糾紛,印度是美國遏制中國最佳的棋子。

因此面對莫迪的求教,拜登很快作出了回應,他承諾美國會竭盡全力,支援印度疫苗、醫葯、疫苗生產原材料等物資,並稱美國疫情嚴重時印度出手相助,如今美國不會坐視不管。

拜登提到,會在以下六個方面給予莫迪幫助:

1.供給大量疫苗製造原材料,印度是牛津/阿斯利康疫苗的生產基地,獲得原材料的印度可以提高疫苗生產速度。

2.供給大量醫療物資,如防護服,面罩等,保護印度的醫護人員。

3.供給大量呼吸機,降低印度病患的死亡率。

4.擴大輝瑞疫苗在印度的生產基地,爭取在2022年生產出一億疫苗。

5.派出疾控中心專家,和印度合作抗疫。

6.號召國際力量幫助印度,和印度共渡難關。

拜登話說的很好,但執行到何種程度就不一定了,對拜登來說,他必須在未來的風險和盟友的需求間做出選擇。

選擇前者,就是對印度見死不救,將失去盟友的忠心,選擇後者,則必須承擔美國疫情復發的可能。

美國疫苗接種速度快,疫苗產能高,很多州儲存了一年都打不完的疫苗,但美國儲存疫苗是為了應對可能出現的危機,全球疫情並無好轉,疫情仍存在反復的可能,美國必須為疫情復發做好准備。而且美國疫苗雖多,但印度人口更多,要想達到群體免疫,印度可能需要20億支疫苗,即使按50%人口接種算,印度也至少需要13億支疫苗。

目前的美國還沒有能力幫助印度。

疫苗是控制疫情最快的方式,其他的諸如提供呼吸機、防護服、專家等,都是杯水車薪,對疫情已經失控的印度聊勝於無。

雖然拜登盡力也不能挽救印度,但美國的援助更多是態度,表明美國重視印度這個盟友,表明美國是具有信譽的大國,對莫迪和人民黨來說,只要拜登盡力,就算結果不盡如人意,也是一份莫大的恩情。拜登的援助將起到馬歇爾計劃的效果。

對美國的國家利益講,幫助印度是必須的,但是,拜登要考慮的不僅是國家利益,還有選舉利益。

如果說美國大舉援助印度,美國疫情因為各種原因復發,沒有足夠的疫苗,那麼公眾一定會把怒氣撒向拜登,那樣不要說拜登的總統大選,民主黨的中期選舉也會滿盤皆輸,拜登如果選擇國家利益,就必須承擔可能出現的選舉風險。

選舉利益還是國家利益,是擺在拜登面前的十字路口。他必須在可能的風險和美國的信譽前做出抉擇,拜登的抉擇將是對他真實成分的考驗,拜登,是一個虛偽至極,貪圖私利的政客還是心懷大志的政治家,將在此刻集中體現,拜登是否願意為美國的國家利益承擔選舉失敗的風險。

印度疫情崩盤,既是莫迪的困境,也是拜登的十字路口,美印關系走向了新的階段,拜登的處置將決定美國亞太戰略的成敗。

當然,我們還要預想一種最糟的情況,那就是拜登全力援助印度,美國疫情沒有反復,莫迪感激不盡,並將中國作為轉移矛盾的對象,通過宣傳中國製造病毒來轉移印度國民對他的聲討,那樣,美國成為印度的救星,而我們則承擔了莫迪的罪責,這種情況,無疑是最壞的結局。



閱讀全文

與印度疫情為什麼突然下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國旗越南國旗哪個早 瀏覽:544
越南南瓜有什麼用品 瀏覽:400
越南水果堆積有多少 瀏覽:674
中國到印尼簽證多少錢 瀏覽:749
印尼按摩小費給多少錢 瀏覽:14
印尼讀國際學校多少錢 瀏覽:794
越南是怎麼看待北斗的 瀏覽:528
義大利法米納怎麼樣 瀏覽:924
為什麼要殺伊朗高官 瀏覽:460
為什麼印度要統治亞洲 瀏覽:17
中國游牧民族有哪些 瀏覽:447
中國有哪些優秀的書 瀏覽:30
印度的煤渣路在哪裡 瀏覽:843
義大利有什麼產品出口中國 瀏覽:85
全國有多少個學校有越南語 瀏覽:778
第二次世界大戰義大利趕走了哪個科學 瀏覽:365
義大利有哪些江蘇的地產 瀏覽:156
印尼龜為什麼不怕冷 瀏覽:920
印度病毒怎麼注意 瀏覽:343
中國還發生過什麼疫情 瀏覽: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