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度曾經有十六雄國時期,這十六雄國分別是哪十六國
首先,十六國之一的犍陀羅雖然定都於呾叉始羅,但國土包括部分的傳統旁遮普地區。傳統的旁遮普包括今天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印度旁遮普邦、喜馬凱爾邦、哈里亞納幫和德里地區。
在其後的漫長歷史中,希臘人、大夏人、大岳人、斯基特人/聖人、巴達人、安息人、土耳其人、阿富汗人、亞歷山大率領的蒙古人先後從興都庫什口進入印度,佔領旁遮普或更廣闊的印度領土,在印度歷史上寫下了自己的篇章。
所以這個地區是印度通往歐亞大陸的西北門戶,是戰爭頻發的戰場。客觀上,這也導致了各種文化的融合,犍陀羅藝術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它成為大乘佛教的中心,並傳播到中亞和中國。
B. 印度周邊的國家都有哪些
1. 印度是南亞次大陸面積最大的國家,陸地總面積約為298萬平方公里。
2. 印度的海洋邊界長達5560公里,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
3. 印度的陸上鄰國有巴基斯坦、孟加拉國、錫金、不丹、尼泊爾、中國和緬甸。
4. 與印度隔海相望的國家包括斯里蘭卡和馬爾地夫。
C. 印度有那些國家
印度本身就是一個國家,全稱印度共和國。南亞次大陸又稱印度次大陸,包括現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斯里蘭卡和馬爾地夫等7個國家。
印度行政區劃中的一級行政區域包括有28個邦(省)、6個聯邦屬地及1個國家首都轄區。
希望能幫到你
D. 古印度文明包括今天哪些國家
古印度文明
印度的遠古文明是在1922年才被發現的。由於它的遺址首先是在印度哈拉巴地區發掘出來的,所以通常稱為"哈拉巴文化";又由於這類遺址主要集中在印度河流域,所以也稱為"印度河文明"。哈拉巴文化的年代約為公元前2300年至前1750年。
哈拉巴文化是古代印度青銅時代的文化,它代表了一種城市文明。從已經發掘的城市遺址來看,城市的規劃和建築具有相當高的水平。如摩亨佐·達羅城,面積達260公頃,全城劃分為12個街區,有整齊寬闊的街道和良好的排水系統,有的住宅精美寬敞,開始邁入文明的門檻。這一文明延續了幾百年之後逐漸衰落,於公元前18世紀滅亡。哈拉巴文化衰落後,由印度西北方入侵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在印度創立了更為持久的文明。雅利安人於公元前2000年左右出現在印度西北部,逐漸向南擴張。到了公元前6世紀初,相傳在印度形成了16個國家。經過長時期的兼並戰爭,到公元前4世紀,在南部的恆河流域建立起以摩揭陀為中心的統一國家。
在這一時期,印度西北部的印度河流域遭到波斯帝國的入侵。波斯人統治印度河流域近兩個世紀之久,直到公元前4世紀後期才一度被馬其頓的亞歷山大所征服。旃陀羅笈多領導了反馬其頓起義,在驅逐了侵略者後統一了北印度,不久又推翻了摩揭陀國的難陀王朝,從而建立起古代印度最為強盛的孔雀王朝。
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時代發展到全盛時期。他經過多年征戰,使王朝版圖擴展到除印度半島最南端以外的整個南亞次大陸,即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這個龐大的帝國是依靠軍事征服建立起來的。因此在阿育王死後不久便陷入分裂。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最後一個國王被推翻。此後,印度半島再也沒有統一過。
古代印度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在文學、哲學和自然科學等方面對人類文明作出了獨創性的貢獻。在文學方面,創作了不朽的史詩《摩訶婆國多》和《羅摩衍那》。在哲學方面,創立了"因明學",相當於今天的邏輯學。在自然科學方面,最傑出的貢獻是發明了目前世界通用的計數法,創造了包括"0"在內的10個數字元號。所謂阿拉伯數字實際上起源於印度,只是通過阿拉伯人傳播到西方而已。公元前6世紀,在古代印度還產生了佛教,後來先後傳入中國、朝鮮、日本。
E. 印度鄰國有幾個國家
印度與中國、尼泊爾、不丹接壤,與孟加拉國、緬甸、斯里蘭卡、巴基斯坦共享邊界。作為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印度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海岸線長達5560公里。這個國家由100多個民族組成,印度斯坦族是主體民族,約佔全國總人口的46.3%。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500年左右,印度河文明誕生。大約公元前1500年,中亞的雅利安人進入南亞次大陸,征服了當地的原住民,並建立了奴隸制小國,同時吠陀教逐漸發展成為婆羅門教。公元前4世紀,孔雀王朝統一了印度,並開始推廣佛教,使其向外傳播。1757年起,印度逐漸淪為英國殖民地。1947年6月,英國頒布了《蒙巴頓方案》,實行印巴分治。同年8月15日,印度自治領成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宣布成立共和國,並繼續作為英聯邦的成員國。
作為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和金磚國家之一,印度的經濟產業多元化,包括農業、手工藝、紡織以及服務業等多個領域。近年來,服務業在印度迅速增長,已經成為全球軟體、金融等服務業最重要的出口國之一。此外,印度還是全球最大的非專利葯出口國,僑匯收入位居世界首位。
F. 印度分成幾個國家
印度分成了6個國家。分別是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孟加拉、斯里蘭卡、馬爾地夫。古印度與古埃及、古巴比倫、中國並稱為「四大文明古國」,地域范圍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等國。1947年8月14日,信仰伊斯蘭教為主體的巴基斯坦宣布獨立。8月15日,信仰印度教為主體的印度也宣布獨立。就這樣,印度被一分為二的獨立了。其中巴基斯坦比較特殊,分別東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分別位於印度的兩側。這也為巴基斯坦後面的分裂埋下了伏筆。
印度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之間創造了印度河文明。公元前1500年左右,原居住在中亞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進入南亞次大陸,征服當地土著,建立了一些奴隸制小國,確立了種姓制度,婆羅門教興起。公元前4世紀崛起的孔雀王朝統一印度,中世紀小國林立,印度教興起。1600年英國侵入,建立東印度公司。1757年淪為英殖民地。1947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獨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國成立,為英聯邦成員國。
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位於南亞次大陸西北部,南瀕阿拉伯海,東接印度,東北鄰中國,西北與阿富汗交界,西鄰伊朗。海岸線長980公里。南部屬熱帶氣候,其餘屬亞熱帶氣候。首都伊斯蘭堡,前首都卡拉奇是最大城市。巴基斯坦原是英屬印度的一部分。1947年8月14日英國實行印巴分治,巴基斯坦成為英聯邦的一個自治省。1956年3月23日,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成立。巴基斯坦是經濟快速增長的發展中國家,是世界貿易組織、伊斯蘭會議組織、77國集團、不結盟運動和英聯邦成員國。
尼泊爾
尼泊爾聯邦民主共和國,簡稱尼泊爾,為南亞山區內陸國家,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的發源地,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南麓,北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區相接,東與印度共和國錫金邦為鄰,西部和南部與印度共和國西孟加拉邦、比哈爾邦、北方邦和北阿坎德邦接壤。公元前6世紀,尼泊爾人就已在加德滿都河谷一帶定居。之後印度的移民以及英國的入侵,共同譜成了尼泊爾的歷史。
孟加拉
孟加拉人民共和國(Peoples Republic of Bangladesh),簡稱孟加拉,屬於南亞國家,位於孟加拉灣之北,東南與緬甸為鄰,其他部分都與印度接壤,並在北方邊境尚有大量飛地,全國總面積為147570平方公里。孟加拉族是南亞次大陸古老民族之一。孟加拉地區的最早居民是亞澳人。1757年,孟加拉國淪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1947年印巴分治後,歸屬巴基斯坦,被稱為東巴基斯坦。1971年,脫離巴基斯坦而獨立。1971年12月22日,孟加拉定都達卡,孟加拉共和國正式建立。
斯里蘭卡
斯里蘭卡,全稱斯里蘭卡民主社會主義共和國(The Democratic Socialist Republic of Sri Lanka) ,舊稱錫蘭,是個熱帶島國,位於印度洋海上,英聯邦成員國之一。中國古代曾經稱其為獅子國、師子國、僧伽羅。斯里蘭卡的經濟以農業為主,而該國最重要的出口產品是錫蘭紅茶。該國亦為世界四大產茶國之一,因此國內經濟深受產茶情況的影響。在自由化進程中,增長速度持續加快。斯里蘭卡最大優勢在於礦業和地理位置,它是一個寶石富集的島嶼,世界前五名的寶石生產大國,被譽為"寶石島"。所以在經濟初期階段,礦業讓它有不少初期發展優勢,每年寶石出口可以達5億美元的出口值,紅寶石、藍寶石及貓眼最出名。
馬爾地夫
馬爾地夫南部的赤道海峽和一度半海峽為海上交通要道。被譽為「上帝拋灑人間的項鏈」,「印度洋上人間最後的樂園」的馬爾地夫由1200餘個小珊瑚島嶼組成,其中202個島嶼有人居住。馬爾地夫南部的赤道海峽和一度半海峽為海上交通要道。馬爾地夫基於環境因素,境內無法建設鐵路,但仍設有易卜拉欣納西爾國際機場。該國雖然國土偏小,建國也不久,但有很多節日,同時該國也是個伊斯蘭教國家。
G. 印度次大陸的十六大國是哪些
約公元前600年,印度次大陸各個部落大部分已經過渡到國家,其中主要的有強大的十六國,佛教文獻習慣地稱為「十六大國」。它們是:鴦伽、摩揭陀、迦屍、居薩羅、跋沙、阿般提、居樓、般羅、阿濕波、婆蹉、蘇羅婆、乾陀羅和劍浮沙。其中乾陀羅、劍浮沙在印度河流域上游,婆蹉在拉賈斯坦,阿般提在溫德亞山脈以北,阿濕婆在溫德亞山脈以南,其餘的都在恆河流域。這說明,隨著雅利安人向恆河流域擴張,恆河流域已經取代了印度河流域成為古印度文明主要的活動舞台。十六國是指主要的國家而言,事實上,還有一些小國向國家轉變的部落聯盟存在,如釋迦族的迦毗羅衛國、考利耶國等。所以,十六國只是一個概稱。這些國家都以一個較大城市作為政治、經濟中心,版圖包括周圍農村地區,有的已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但都屬於區域性國家。
H. 古代印度的疆域包括現在的哪些國家
古印度指古代南亞地區,是一個地理概念,包括現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尼伯爾、孟加拉、斯里蘭卡、馬爾地夫,不丹 .以古印度王朝為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