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為什麼敢以一敵三

印度為什麼敢以一敵三

發布時間:2025-06-28 15:54:09

❶ 我國與印度邊境沖突,那麼印軍的戰鬥力如何呢

今年6月份,在加勒萬河谷附近,我方與印方爆發了邊境爭端,雙方發生肢體沖突,結果不出意外,印方被解放軍吊打,死亡20名邊防軍。那麼?印度的真實戰鬥力如何呢!

更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向來都把中方視為頭號大敵,在軍事武裝方面,也多以應對中方力量為主。比如在印度陸軍部隊中,培養的山地部隊規模高達10個師,超過20萬的兵力,號稱全球最強山地作戰部隊。這些士兵訓練有素、裝備精煉,是“高原戰爭”中的一把利刃。

盡管印度的綜合實力不如中方,盡管我們應該藐視對手,但絕不能忽視印度的發展速度。

❷ 為什麼印度軍事對我持強硬立場

眾所周知,印度和我國在西藏雅魯藏布江下游地區有一塊爭議領土(藏南地區)按照法律上講它是我國領土,但是印度當局根據英國侵略者留下的麥克馬洪防線位為依據,強行佔領了該塊領土,並與我國在1962年發生戰爭,我國軍隊戰勝了印度軍隊後因為後勤給養供不上而退回西藏,所以印度當局憑借地理優勢,非法佔據我國領土至今。

印度之所以對我持強硬態度,首先,它可以借機向中國和巴基斯坦示威,起到對中國的威懾作用,好增加對中國談判關於邊境問題的籌碼,為自己贏得更有利的談判條件;其次,因為他深知印度與中國的軍事力量差距,如果打持久戰的話,他絕對打不起,所以他往邊境增兵,預防在以後有可能的戰爭中爭取打閃電戰,取得戰役勝利;最後,他也可以轉移印度軍方鷹派的不滿,是當局贏得選民支持,所以對華強硬絕對是西方國家贏得選票的最好辦法。這樣還可以拉攏它自己和美國的關系,取得美國的同情和支持。

但仔細分析一下,我們可以發現,要是真的開打,贏家絕對是中國。中國的地理位置處以西藏高原,我空軍的飛機場要比印軍高出許多,所以我國有對空優勢;還有,印度的軍事裝備70%以上依賴進口,自主研發能力差,而我國早已有一套完整的軍工體系,武器裝備大部分能自主研發;還有,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單兵素質要比印度高出很多(忘沒忘去年的孟買事件?印度的特種部隊司令都讓恐怖分子打死了,說明印軍的士兵作戰能力不夠,這種情況在中國出現過么?);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國的綜合國力要遠高於印度(GDP是印度的三倍以上,國民人均水平是印度的五倍,等等)能支持長遠的作戰,印度想要打敗中國,無異於蚍蜉撼大樹。雖然交通不利於我軍,但在中國先進裝備和士兵作戰能力下,已不是問題,印度想打閃電戰的話,贏的幾率相當小。印度如果膽敢對我動用核武,我們一定要給全印度以毀滅性打擊!
綜上所述,印度還不是中國的對手,中國與印度龍虎鬥,龍必贏,虎必輸!

❸ 疫情惡化,印度同時挑釁中巴尼,哪裡來的自信

正是因為疫情惡化,印度為了轉移國內矛盾,把禍水外引,開始挑釁中國、巴基斯坦、尼泊爾。當然,印度前幾年經濟不錯,國際環境很好,買了很多武器,開始膨脹了。下面分別說下印度膨脹和挑釁的原因:

1.國際環境好

印度自從1947年建國以來,一直在國際上備受拉攏,美國、英國等認為印度都是資本主義國家,吹噓它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印度得意洋洋。

蘇聯為了對付中國和向印度賣武器,也極力拉攏印度,印度左右逢源。

從建國以來到現在,印度的國際環境一直很好,讓印度自我膨脹的厲害。

2.美國、日本的挑撥

美國、日本為了遏制中國,牽制中國,建立圍繞中國的包圍圈,所以對印度也是百般拉攏和投資,讓印度覺得自己身價非凡。

3.經濟發展不錯

最近十年,印度經濟發展的相當好,個別年份的增長率超過了中國,上上下下收入增加,民族自信心爆棚。

4.購買了大量先進武器

印度的武器是全世界有名的萬國造,從大炮到子彈,從航空母艦到坦克,從飛機到潛艇,都有先進國家賣給他。

這些世界強國哪一個不吹噓自己的武器全世界最好呢,所以印度就想這么多國家的先進武器武裝了自己,印度軍隊一定可以碾壓鄰國。

5.建國以來,打敗周圍幾乎所有國家,除了中國

印度建國以來,除了中國,打遍周邊無敵手。

比如打敗巴基斯坦,把孟加拉從巴基斯坦分裂出去,吞並錫金,控制尼泊爾、斯里蘭卡,真是一時風頭無兩,自以為天下無敵了。

6.一心要報1962年之仇

1962年,印度趁著中國三年自然災害,趁火打劫,想著侵佔中國領土,不料人民解放軍是如此的英勇善戰,以少打多,打敗了印度的精銳部隊,要不是中國後勤跟不上,會直接打到新德里。

印度本來是個內部差異極大,矛盾重重的組合體,但是自從1962年之後,全國上下以1962年戰敗為奇恥大辱,一心報復。

我去過七次印度,了解印度人對1962年的恥辱,就好比中國人對甲午戰爭之恥是一樣的。

所以,只要有機會,只要鄰國有天災人禍,只要本國內部矛盾激化,印度政府都蠢蠢欲動的想把禍水外引。

今天,印度新冠確診已經三十多萬,又自不量力的同時向巴基斯坦、尼泊爾、中國挑釁。

好笑的是,一個便宜也沒撈著,處處碰壁,四面楚歌。

近段時間以來,印度接連和巴基斯坦、尼泊爾以及我國,在國與國邊界、或者實際控制線發生緊張對峙、甚至還發生了多次沖突。

印度官方和陸軍於新德里時間2020年6月15日深夜先後發布兩份公告,第一份公告稱「本方死亡3人」,包括1名軍官和兩名士兵;第二份公告則稱,還有17人「受傷後死亡」。也就是說,僅僅這次沖突,印度就有20名軍人因此而死亡。

這次,一直都偏向保守的尼伯爾也是主動出擊,形成兩個事實:

其實在此前,印度尼泊爾邊界還是一直很平穩的;但自2020年5月8日起,尼泊爾西部尼—中—印交界處卡拉巴尼地區局勢開始不斷緊張。

很顯然,這次是尼泊爾不再忍讓,主動接受挑戰!很讓人感嘆!

至於印度和老冤家巴基斯坦自不待言,印巴在克什米爾實際控制線上的摩擦幾乎從沒消停過!這里就不再多說了。

仔細觀察印度近段時間以來的一系列操作,隱隱約約都可以感覺到,這應該是印度政府為了掩蓋其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失敗、經濟欲振乏力的一種欲蓋彌彰做法,無非是想轉移印度國內民眾的注意力。

說實在話,我們作為旁觀者一直看得很清楚,就印度的綜合實力,連巴斯斯坦都沒敢言取勝,更別說與巴基斯坦、尼泊爾、中國三線作戰!

其實,印度之所以如此做,無非是基於如下幾點:

要我說,印度這樣的國家,在南亞稱一稱小霸還勉強湊合,要與我國鬥力,那差的可不是一個、兩個數量級!我相信,印度總會有有識之士明白這個道理的。

只是,印度政府近段時間的一系列騷操作,苦的還是印度的普通百姓,我真的很同情他們。

進入六月份以來,印度在邊境不斷的製造摩擦,挑起事端,不僅欺負小國尼泊爾,還與巴基斯坦重燃戰火,甚至在中印邊境還挑釁中國邊防部隊,但是,在與中巴尼三方的挑戰中,印度都沒有撈到任何好處,在印尼邊境,尼泊爾軍人硬扛印軍,絲毫不怯印度的挑釁;在印巴邊境,雙方互相交火,印度也沒佔到什麼優勢;在中印邊境更不用說了,連帶一名上校軍官在內的20名印度軍人喪命沖突現場,雖然我們沒有公布自己的損失情況,但從官方的回應中也能明顯的感覺到,在此次沖突中,印度顯然也沒佔到什麼便宜。

那麼,既然在三線都沒佔到什麼便宜,印度為什麼敢同時挑釁中國、巴基斯坦和尼泊爾?

很多人都認為印度背靠美、俄等大國的支持,加上最近這些年印度在經濟、軍事上的進步,讓他們有點自我膨脹了,但實際上這種觀點真的很不靠譜,就算印度最近發展的再怎麼好,他們的實力也不允許同時挑戰三個國家的,如果真的爆發戰爭,別說是跟中國打,就算是巴基斯坦就夠他們焦頭爛額了,所以, 印度此次反常的舉動,顯然是另有目的。

我們在來看看這三場沖突的規模,印度跟尼泊爾的沖突是尼泊爾警方與印度人在邊境地區爆發的沖突,僅僅造成1名印度人死亡,4名印度人受傷,根本就算不上有多嚴重。印度跟巴基斯坦的沖突主要集中在克什米爾地區,這次所謂的激烈交火,也不過是造成1名士兵死亡,三名士兵以及一些平民受傷,這種規模的沖突基本每年都會發生,可每次也都沒有大規模的交火。

最後,影響最大的也就是印度跟中國的沖突了,中印兩國因為領土爭議問題,也經常在邊境產生摩擦,1962年的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就是中國對印度侵略我國領土的有力回擊,自從那一戰之後,中印邊境雖然也經常爆發沖突,但是雙方也都比較克制,基本沒有發生過交火的事情,此次中印邊境沖突,也是雙方士兵互擲石塊,拳打腳踢的規模。

印度目前單日新增病例已連續6天保持在1萬例以上。同時,截止到6月17日,印度的單日新增死亡病例2003例,這也是印度自疫情暴發以來,單日新增死亡病例首次超過2000例,增幅創最高紀錄。從單日新增死亡病例來看,印度的疫情已經相當的嚴重了,甚至比印度官方發布的情況更為嚴重,如果按照這個勢頭發展,因疫情導致的恐慌、不滿情緒勢必會在印度蔓延,如果引導不當,這些不良情緒肯定會造成比疫情本身更加嚴重的後果,所以,印度政府肯定會想盡各種辦法來轉移國內民眾的焦點,打消印度人民的這種不良情緒,才能更好的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因此,印度之所以敢同時挑戰中、巴、尼三國,並非他們是因為實力有多強,背景有多深,只不過是印度政府為了轉移國內疫情防控的壓力,有意製造出來的「輿論熱點」,印度根本就不敢在邊境挑起大規模的戰爭!

印度敢於同時挑戰中國、巴基斯坦、尼泊爾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拉美國虎皮做大旗

美國為了遏制中國,可謂不擇手段,菲律賓、越南、印尼、日本,不管在中國的哪個方向,只要能夠為美國所用,美國一概照單全收,即便中國和周邊鄰居沒事,美國想方設法也會在中國背後捅刀子、挑起事端。印度作為一個地區大國,對美國而言當然具有比菲律賓、越南之流更高的利用價值,如果印度能夠牽制中國,那無疑美國就能夠獲取更大的利益,印度雖然也知道自己不過就是美國手裡的一枚棋子,但在充當棋子的同時,也能夠獲得很多好處,所以印度也就心甘情願的接受了這個角色。

有了美國撐腰,印度自然就開始自我膨脹了起來。印度和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眉來眼去,服從美國的印太戰略,可謂一石三鳥,一方面可以從西方得到好處,另一方面可以進一步擴展自己的勢力范圍,打壓甚至吞並南亞小國,更重要的是印度想通過美國的支持從中國獲取更多的利益,比如領土爭端、比如1962年慘敗的一箭之仇。對中國尚且不放在眼裡,對巴基斯坦和尼泊爾那就更不在話下了,一句話,因為投靠了美國,印度變得更加有恃無恐、自不量力。

二、大國美夢的吸引力

印度這些年來經濟發展確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現在印度已經躍升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經濟的增長必然會導致政治野心的膨脹,印度一直希望能夠成為世界性的大國和世界多級當中的重要一極。要想達到這個目標,那就需要首先變成一個區域大國,而區域大國的前提是必須擁有區域間足夠的影響力,而想要獲得這樣的影響力又必須先過中國這一關,所以只要有機會,印度就絕對不會放過。

2020年的這場病毒大災,由於美國對中國歇斯底里的甩鍋,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麻煩,印度正是看到了這樣的「機會」,所以才會誤判形勢,覺得中國在當前的形勢下,一方面會無暇顧及印度的騷擾,另一方面會出於穩定周邊安全形勢的需要選擇隱忍,正是在這種思維的影響下,印度選擇了冒險,如果獲得成功,那印度的勢力和影響力無疑都將得到巨大的提升,這就是印度人的如意算盤。

三、報58年前慘敗的一箭之仇

印度把中國當成最大威脅和假想敵,這是公開的秘密。事情雖然已經過去了幾十年,但在印度人的內心,這件事一直是他們一個隱隱作痛、不能忘卻的記憶,從印度媒體時常流露的情緒中就完全可以感受到這一點,也正是基於這樣的心理,印度才會屢屢在邊境挑釁和碰瓷中國,即便今天的危機解決了,如果印度不吸取 歷史 的經驗教訓,類似的事情以後依然還會發生。

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印度今天的做法非常愚蠢。首先,中國不會犧牲自己的國家利益來和印度做交易,其次印度挑釁中國也必將付出沉重、甚至是不能承受的代價。再次,巴基斯坦作為中國重要的友好兄弟國家,一旦巴基斯坦形勢變得危急,中國不可能坐視不管,所以在巴基斯坦那裡,印度的圖謀同樣不可能得逞。

更讓印度沒有想到的是,尼泊爾不僅敢和印度硬杠,還趁機收復了大片被佔領土,印度這是偷雞不成還蝕了一把米。還有一點印度也應該覺醒,如果中國真的被美國遏制下去了,那下一個被遏制和打壓的國家就應該變成印度自己了,所以不管從什麼角度看,印度今天所採取的策略都是非常錯誤和愚蠢的!如果印度能認識到這一點,改過自新,和中國相向而行,那這將是中印兩國人民共同的福音!

說實在的,印度的膽兒真的很肥,單從軍事覺度來說,它很我們中國都不是一個級別的對手,他們完全以為我們中國奉行以和為貴,吃定了我們,確實如此,我們不願和周邊國家樹敵,但不代表我們沒有原則,沒有底線,超越了原則和底線,必定會讓對方付出代價,截止目前印度公布的消息,此次中印對峙事件,印度已經有至少20名士兵因為各種原因死亡!

對於印度的挑釁事件,我們外交部對此已經發聲,同時我們外交部長也與印度外交部長通話,要求印度保持克制,並調查相關責任人,差不多可以說造成印度人員死亡事件責任在印度一方,而且也給我方造成了一定傷害,具體沒有說我們傷亡情況,可能是不願意將事態擴大,更或者我們傷亡不大,但是也得敲打敲列印度!

關於第一個問題,近來,為緩和兩國邊境地區局勢,中印雙方通過外交和軍事渠道保持密切溝通。6月6日,兩國邊防部隊舉行軍長級會晤,就緩和邊境地區局勢達成重要共識。

關於第二個問題,中印雙方正通過外交和軍事渠道就解決有關問題進行密切溝通。

目前以和為貴任然、和平談判是我們處理邊境問題的主要方式,但是我們也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這是不能讓步的,不管你背後站的是美國,還是其他大國撐腰,或者自以為是,可以天下無敵,我們改出手時必出手,而且會讓你覺得如果好好談談,大家都有趕出,否則吃虧的會是誰,倒可以試試!

目前印度更應該與周邊國家睦鄰相處,國內疫情肆虐,著力解決疫情擴散問題,就目前尼泊爾突然的舉動印度可能都沒有明白怎麼回事,再同時與三個不算弱的鄰居做對,最後撿不到任何便宜的!

不排除莫迪老仙轉移國內抗疫不力及疫情造成的經濟下滑產生的矛盾,但莫迪老仙再糊塗也不會糊塗到同時挑釁三家。那麼,有可能印度國內反對派搞事,給莫迪老仙出難題,或趕莫迪下台。

簡單地說這是印度政府為抗疫失敗,經濟嚴重下降而對國民轉移視線的唯一手段。其實印度這個國家不是什麼自信,而是在玩小聰明,一是尼泊爾力量小不會主動和対印度反擊。二是巴基斯坦目前也不會全面對印度發動反擊。三是盡管中國有實力列印度,但中國歷來講究以和為貴,以鄰為善,吃點小虧無所謂。所以印度就吃定一打三沒問題,同時提高國內的民族主義。

沒有什麼,我可以坦然的說,印度對巴,尼也許有些底氣,對中國絕對是心虛的,無非就是利用各種矛盾和條件打一點擦邊球,搞一點小摩擦,所以我認為局勢可控,不會發生大的爭端。

對於印度要在適時的時候狠狠的教訓教訓它,一是讓印度再長點記性,不要忘了 歷史 的教訓。二是給美國人看,三是警告南海周邊不本分的國家。想侵佔中國的領土、領海絕沒有好下場。

❹ 中代印度為何經常處於四分五裂的局面,或者被外族長期統治

1. 印度歷史上的地理環境使其易受外敵侵擾。位於印度半島的印度,缺乏自然屏障,尤其是西北部地形上的「缺陷」,使得來自中亞的入侵者能夠輕易進入印度次大陸,導致歷史上印度多次被外族統治。
2. 印度的文化多樣性雖然豐富,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其國家凝聚力。印度的歷史記載相對缺乏,且宗教影響力過大,導致民眾對歷史的認識不足,缺乏民族認同感。這種文化上的分散性,使得印度在面臨外敵入侵時,難以形成有效的抵抗力量。
3. 歷史上,入侵印度的侵略者實力強大,而印度的地方城邦戰鬥力較弱,分裂的狀態使得侵略者能夠輕易地征服印度。這些侵略者,如雅利安人、亞歷山大大帝、蒙古人等,都曾沿著印度西北部的地理缺口進入印度,建立了自己的王朝。
綜上所述,印度歷史上頻繁遭受外敵入侵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地理上的「缺陷」,使得印度易受來自中亞的入侵;二是文化上的多樣性,導致國家凝聚力不足;三是地方城邦的分裂狀態,使得印度在面臨外敵時難以形成統一的抵抗力量。

❺ 第三次印巴戰爭印度為什麼能取勝

第三次印巴戰爭的結束使得印巴爭執終於告一段落,印巴戰爭是戰後南亞地區發生的一場較大規模局部戰爭,這場戰爭的勝負結局是由交戰雙方一系列主客觀因素決定的。從總的方面看,印度在軍事力量上佔有優勢,在政治、外交等方面均採取了積極靈活的指導方針和策略,因而取得了戰爭的主動權。如印度在政治上利用了巴基斯坦的內部矛盾,在外交上積極尋求大國的支持,而在軍事上則制定了避免兩線作戰,東重西輕,速戰速決的戰略方針。戰爭爆發後,又採取了比較適當的機動靈活的作戰方法,特別是作為進攻一方,能夠做到正面進攻與迂迴、穿插相結合,地面攻勢與空中、海上行動相配合,充分發揮了進攻作戰的優勢。這些都是印軍取勝的重要因素,以上便是對第三次印巴戰爭的介紹。
三次印巴戰爭的結果
因為各種宗教和黨派利益沖突,印巴兩國發生了三次戰爭。三次印巴戰爭的結果是克什米爾喪失獨立,巴基斯坦占據其五分之二,印度則是五分之三,東巴脫離了巴基斯坦,獨立後建國為孟加拉人民共和國。

印巴戰爭照片
第一次和第二次印巴戰爭主要是兩國圍繞克什米爾地區的主權爭奪戰爭,戰場主要集中在克什米爾地區,戰火總共延續了15個月。第一次戰爭,印度稍占上風,雙方陣亡士兵共達1500名,但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還是通過其全民公決來解決。第二次戰爭中,巴基斯坦憑借先進的空軍裝備越戰越勇,力壓印度,結果是印巴兩方同意撤退到1965年8月5日前所在地區,這次雙方傷亡情況比第一次戰爭嚴重,而且印度還被擊毀近百輛坦克。只是兩次印巴戰爭被第三方調停後,在巴基斯坦內部動亂的環境下,印巴之間的第三次戰爭還是爆發了。第三次印巴戰爭的結果是准備充分的印方獲勝,因為巴基斯坦扛不住印度軍隊的強大兵力,頑強抵抗下,無論是東巴還是西巴戰場仍節節敗退。印度成功奪占東巴後,東巴因此得以獨立建國。
對於巴基斯坦,歷經三次印巴戰爭的結果損失較大,一方面是兵力的削弱,另一方面是國土的分裂,主權被分割去一部分。而冤家對頭印度則利用其內部矛盾,加上靈活機動的戰略作戰,最終還是佔了巴基斯坦的便宜。

❻ 印度人打仗厲害嗎

在近代,印度遭到了英國人的長期殖民統治,英國人統治印度長達300年之久。在英國統治期間,印度人爭取獨立和自由的斗爭一直沒有停止。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印度人為追求獨立積極尋求與各大強國合作。有的追隨英國人作戰,有的選擇和德國人合作,有的倒向義大利人,還有的投靠了日本人,幾乎二戰各大戰場都能看到印度人的身影。因此,雖然印度人戰鬥力很差,但出鏡率很高。

作為英國人的仆從軍,大量的英印部隊追隨英國人南征北戰,他們活躍在歐洲、北非和東南亞等各種戰場。由於印度人不喜歡打仗,戰鬥力比較差,所以英國人對印度也沒有抱有多高的期望。不過這並不代表印度人就沒有用,印度士兵有兩大優勢,一個是人多,另一個就是聽話,是英國人最佳的炮灰部隊。事實上,在英國人的訓練和武裝下,印度人是有一定戰鬥力的,畢竟自行車都騎上了,比中國軍隊的裝備水平高了一大截。在英帕爾戰爭中,英印部隊打的還是不錯的,挫敗了日本人進攻印度的企圖,讓人們對印度軍隊刮目相看。不過大部分時間里,英印部隊都在打醬油,給英國人充當炮灰。

❼ 印度經常發生蟒蛇吃人事件,為什麼沒人管

印度可以說是一個神奇的國度,在很多事情的解決方法上都有著不同於其他國家的思想,對事物的認知也與其他國家有著很大的差距。在印度,經常發生一些讓其他國家的人不理解的事情,而經常發生的蟒蛇吃人卻無人管理事件也是其一。這種人命關天的事情為什麼在印度不受國家政府管理呢?其實,印度政府對此不進行管理有著很多的原因,下面讓我們來總結一下。

三、對於蟒蛇的治理行動涉及到自然界的生態平衡,很難人為控制

蟒蛇在自然界中具有極高的地位,處於食物鏈頂端,其攻擊性非常強,對生態系統的影響極大。我們知道,生物鏈是互相制約和影響的,大自然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所以蟒蛇的數量已經大自然中十分合理。如果我們人為的干涉了蟒蛇的數量,就相當於破壞了大自然中原有的這份生態平衡。位於蟒蛇食物鏈下端的動物便會泛濫成災,而這些動物泛濫成災最終的受害者就是大地上所生長的植被了。這樣就會造成十分嚴重的自然災害,很有可能會毀掉這一片生態區。

大自然的自我調解能力是非常緩慢的,所以人類在沒有辦法控制自然界的變化時不要試圖改變自然界。

與印度為什麼敢以一敵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女人怎麼自強 瀏覽:560
越南的校服是什麼樣的 瀏覽:51
英國宮屬於什麼街道 瀏覽:227
美伊核協議美國給伊朗多少錢 瀏覽:756
588美元等於多少印尼盾 瀏覽:534
越南的皇帝有哪些 瀏覽:604
義大利一戰時怎麼成戰勝國 瀏覽:937
日系車在中國還有多久 瀏覽:328
我心中如此的高興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18
中國還能去哪裡玩 瀏覽:383
中國風邊框怎麼畫 瀏覽:631
印度第一寶藏有多少噸黃金 瀏覽:978
伊朗使用什麼手段 瀏覽:240
藍色印尼語怎麼說 瀏覽:993
防城港到越南的船票多少錢 瀏覽:37
20世紀30年代印尼叫什麼 瀏覽:986
印度種蝦質量如何 瀏覽:30
義大利零食品牌有哪些品牌有哪些品牌有哪些 瀏覽:991
疫情缺物資時中國怎麼應對 瀏覽:780
越南旅遊怎麼樣買保險 瀏覽: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