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度天堂地獄一牆之隔,1440人共用一個廁所,這里卻走出千萬富翁
你願意去貧民窟里 旅遊 嗎?相信面對這個問題,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搖頭。出門 旅遊 就是為了放鬆身心,跑去貧民窟里遊玩,這像話嗎?但事實上,越來越多的遊客在前往印度孟買 旅遊 的時候,都會不約而同地選擇一個地方參觀,那就是達哈維貧民窟。
這個被稱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貧民窟,在1.75平方公里的空間里塞下了數百萬人,臟亂密集程度可想而知。垃圾隨處可見,臭氣熏天,這樣一個破敗不堪的地方,為什麼人們趨之若鶩呢?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那部轟動一時的電影——《貧民窟的百萬富翁》,這部電影一經播出,立刻將達哈維貧民窟推進了世界人民的視野。
天堂地獄一牆之隔。
孟買作為印度當之無愧的經濟中心,是印度最富裕的城市。在孟買的市中心,高樓大廈,香車豪宅,豪華商場,比比皆是。提到孟買的富人區,就不得不提生活在富人區中心的風雲人物、財產曾經超過比爾蓋茨的印度首富——穆科什·安巴尼。
作為一個不折不扣的富二代,穆科什·安巴尼站在巨人老爸的肩膀上,成為了將家族企業發揚光大的可靠繼承人。因為老婆一句想看孟買全景,他斥資70億在孟買市中心建了一棟號稱全球最豪華的27層私人別墅,簡直壕無人性。雖說沒有富家公子的病,但穆科什·安巴尼是實打實富家公子的命。4萬多美元的晚餐、600名圍著他家6個人轉的僕人、數不勝數的豪車名畫,這些在穆科什·安巴尼的生活中不過是日常罷了。
可同處市中心、僅有一牆之隔的達哈維貧民窟,卻是另外一番景象。在這不到兩平方公里的地方,擠著數百萬的人口,擁擠程度可想而知。這個沒有被好好規劃的地方道路七拐八繞,形同迷宮。街上的下水道是開放式的,在這里如果沒有仔細看路,後果慘不忍睹。貧民窟里的居民所產生的生活垃圾無人清運,隨處可見。垃圾們堆在一起成為了一座座小垃圾山,臭氣籠罩了整個貧民窟。
除此之外,由於建設落後,斷水斷電也成為了在達哈維貧民窟里屢見不鮮的事情。這里的公共衛生設施幾乎絕跡,根據調查數據研究學者得出,在達哈維貧民窟生活,平均每15個家庭共用一根水管,一個廁所會有1440個人共同使用。人們之所以會選擇這個地方生活,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廉價的租金。
「隱形」的千萬富翁們。
身為印度最富裕的城市,孟買就好比中國的上海,是個寸土寸金的地兒。發展好,意味著機會多,機會多,就意味收入高。大概是出於宗教文化的影響,對於肉眼可見的貧富差距,生活在達哈維貧民窟的底層人民並沒有變得仇富易怒。相反,他們團結互助,每天都在為更好的生活添磚加瓦。在這個貧民窟中,真的出了不少百萬富翁甚至千萬富翁。
論達哈維貧民窟的逆襲代表,就不得不提經營著數家工廠的老闆鬍子哥。他手下有麵包房、服裝廠、刺綉車間等多個產業,身價早已過千萬。盡管達哈維貧民窟乍一看破敗不堪,但其中實則暗藏玄機。1.75平方公里的面積里,有著上千家年銷售額達數十億美元的企業。不用注冊、不用納稅、人力低廉,得天獨厚的優勢讓達哈維貧民窟成為了經商的好地方。
盡管環境臟亂差,但架不住達哈維地理位置好。同樣位於孟買的市中心,它的「鄰居」們身價早已超過了十萬人民幣一平方。也就是說,一旦這個「城中村」拆遷,那麼達哈維貧民窟里房屋的主人們一個個都會變成百萬富翁甚至千萬富翁。然而收購計劃並沒有想像中順利,曾經有屋主給自家小棚開出了九百萬人民幣的價格,看來想要對達哈維貧民窟拆遷整改,實非易事。
世界上其它貧民窟。
和達哈維貧民窟一樣,與富人區有一牆之隔的貧民窟還有墨西哥城貧民窟,它是北美洲最大的貧民窟。南美洲最大的貧民窟則是巴西里約熱內盧貧民窟,這里的生活秩序就沒有達哈維貧民窟那般和諧友好了。它是世界上犯罪率最高的地方,涉黑涉毒,連警察都無可奈何。據說,巴西黑 社會 組織「首都第一司令部」就藏身在這貧民窟的四十萬人裡面。
與生活在臟亂動盪貧民窟的人們相比,生活在安定國家的我們顯然是幸福的。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就能沉浸在美好和諧的生活中,而不探出頭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除了平視或仰視,我們還應該經常俯視,俯視疾病,俯視戰火,俯視貧窮,俯視那些人們經常忽視的縫隙。除了太平盛世,我們還應當看到世間冷暖。
B. 2平方公里擠著60萬人,千人共用一個廁所,亞洲最大貧民窟在哪
亞洲最大貧民窟位於印度的孟買,孟買對於印度是個很重要的城市,經濟繁榮,政治穩定。可是也存在著一片令人咋舌的貧民窟,這裡面積很小,僅兩平方公里,可是卻居住著近一百萬的人口,居住的房間沒有衛生巾,整片區域就數十個公共的衛生間,上千人共同使用,其排水系統還不完善,可以想像這是有多麼的臟亂差。
貧民窟的問題反映的是印度不完善的政治體系,人民始終是國家的根基,若是人民沒辦法得到平等的對待,何來國家安定繁榮,要想國家真正強大起來,就要從這些受苦受難的人民入手,不能放任不管,任由這個貧民窟日漸擠入更多的人。社會遲早會被這樣的現象擊垮,印度很多電影也在放映這個問題,都是希望印度政府能有一些舉措和行動。
C. 一半黃金一半糞便,真實的印度塔拉維貧民窟是什麼樣子的
真實的孟買貧民窟有著許多迷宮般的小巷,人們經常轉身就迷了路,對於外地人來說,就算開著導航也無濟於事。街上到處都是赤身裸體的孩子和流浪狗。大多數房子被分成兩層,用粗糙的木板隔開,一樓和閣樓都沒有超過五英尺高。達拉維被認為是亞洲最大的貧民窟,不到一平方英里的社區里居住著近100萬的人口。
截止2015年,孟買人口總數已達到2104萬人,其中約100萬人居住在面積240公頃的達拉維貧民區里。達拉維貧民區是世界上最大的貧民區之一,其間房屋擁擠,衛生狀況惡劣,2008年的電影《貧民窟的百萬富翁》靈感就是來源於此。
D. 印度首都德里,為何會被戲稱為「垃圾場城市」
因為這里的水很缺少,到處都是垃圾。
德里的地下水水位逐年下降,地下40米處有水,現在80米處才有水。更令人恐懼的是,即使是深達80米的地下水也受到了污染,其細菌過量以每年60%的速度持續增加,貧民區的年增長率甚至達到300%。距離美國駐新德里大使館只有一堵牆的維卡南達貧民窟是傑出茄埋的,它的總面積為53,000個永久居民,面積為0.21平方公里。盡管人口密度和面積遠低於達哈維貧民窟,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世衛組織專家組:在整個貧民窟中沒有發現干凈的地面,幾乎所有地面都覆蓋著討厭的垃圾。最初,出於安全考慮,美國大使館禁止富裕的印度人購買建造豪華房屋的土地。它一直處於荒廢狀態,直到荒廢的窮人抓住了它,導致德里被稱為垃圾城市。
E. 給我講講印度達哈維貧民窟的一些常識
[編輯本段]簡介達哈維是孟買規模最大的貧民窟,這里的面積僅1.75平方公里,居民人數達百萬。《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片中提到的貧民窟即是印度達哈維貧民窟。憑借《貧民窟的百萬富翁》這部電影,印度孟買的達哈維——亞洲最大的貧民窟,正在成為旅遊者眼中的新興旅遊熱點。 [編輯本段]現象孟買有近2000個大大小小的貧民窟,達哈維是規模最大的。這里的面積僅1.75平方公里,居民人數卻達百萬。達哈維地區的邊緣地帶位於垃圾堆上。居住在這里的男人們三三兩兩地蹲在地上曬太陽,小狗們在建築垃圾和生活垃圾所形成的一個個「小山」間四處追逐,狹窄而繁忙的街道內傳出陣陣潮濕的臭氣,這就是印度「貧民窟旅遊」所展示的真實現狀。
走進達哈維的街道,可能會被街上敞開式的下水道絆倒。這里房子的間距只有6英寸(約合15厘米),有些房子里甚至居住著一家四代。貧民窟內的房屋多數分為上下兩層,中間用粗糙的木板隔開,無論是底層還是閣樓層高都不到1.5米。這里的小巷錯綜復雜,往往一轉身就迷了路。巷子里堆放著回收來的廢品和生活垃圾,散發著濃烈的腐臭味。貧民窟內幾乎沒什麼公共衛生設施,平均每15個家庭共用一根水管;大部分居民家裡沒有排水系統,每1440個人共用一個廁所;沒有人清運垃圾……
在達哈維,可以看見小男孩赤身裸體地跑來跑去,老人被堆放著的塑料回收品絆倒,女人在門口洗頭,穿著校服頭戴蝴蝶結的少女結伴上學,年輕男子聚集在空地上打板球…… [編輯本段]居住者貧民窟在印度不意味著居住者都是赤貧的人,他們在此安居樂業,往往在附近上班或者做生意,甚至建起小作坊,當 印度達哈維貧民窟的貧民聚在一起收看電視起個體戶,一些區域還發展出了特色產業,建立了合作社。有的地方以生產首飾聞名,有的地方以生產陶器聞名……這些住在貧民窟的人成了地道的有產者,個別人甚至買得起公寓,不過仍願意住在貧民窟里,因為這里有他的「廠房」。
達哈維估計有1萬家小型企業,包括陶器廠、制衣廠、製革廠、廢物回收公司等,這些企業每年創造的GDP達到6.65億美元。在羊腸小巷裡,你總能在幽暗的陋室中,看見燒焊的火花,聞到糕點出爐的味道。
這里的居民幾乎每個人都有工作,有的甚至還不止一份。但是達哈維的居民平均月收入只有10美元。大部分的收入都進了富人的口袋,這些人根本不住在達哈維。 [編輯本段]條件改善「通常,人們會認為貧民窟充滿了負面的景象:居民很窮,犯罪率高,毒品泛濫……但是,達哈維不是這樣的。」雖 印度達哈維貧民窟然達哈維缺乏衛生設施,但過分誇大貧民窟的「恐怖」也是不合適的,那兒的居民盡量保持他們房子的完美和整潔。達哈維通了電,每天有3小時定時供應自來水。一些居民家裡有電視機,很多人都配上了手機。
一些「貧民窟主」在經濟條件改善了以後,也裝上了在印度算是奢侈品的空調。貧民窟區域,政府也建了實用的醫院、學校之類的公共設施。
據印度農村的標准來看,達哈維不算特別貧窮,而且,這里和印度的其他貧民窟一樣,正在逐漸改變。印度政府目前正在監督達哈維社區的重建計劃,這將帶來新的房屋和環境規劃,起碼可改善此地居民惡劣的居住環境。 [編輯本段]旅遊熱印度的「貧民窟游」是這幾年才出現的,遊客不僅僅有外國人,也有不了解貧民窟狀況的印度本地人想去看看自己每天都要經過的地方究竟是什麼樣的。而達哈維也並不像遊客想像的那樣極端貧窮,這里有很多「特色產業」。
受巴西里約熱內盧貧民窟旅遊的啟發,來自英國的會計師克里斯·韋創立了真實之旅旅遊公司,該公司也是達哈維貧民窟旅遊業的領導者。一些旅遊指導類的電視節目、書籍讓孟買的貧民窟旅遊保持著穩定的顧客源,《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的熱映也功不可沒。
前往達哈維參觀的費用非常低,支付10美元大約可游覽2個半小時,其中80%的利潤會捐給慈善組織。參加參觀團的大部分成員是背包旅行者,不過也有離開500美元一天的泰姬馬哈酒店前往貧民窟的遊客。遊客不僅僅有外國人,也有不了解貧民窟狀況的印度本地人。他們想去看看自己每天都要經過的地方究竟是什麼樣的。
「我之前曾帶了一家孟買當地人來達哈維」,真實之旅的聯合創始人克里斯什納·普加里說,「他們12個人,都說『我們每天都從這里經過,我們只是想看看裡面究竟是什麼樣的』。」
對於遊客,達哈維的居民既沒有表示非常歡迎,也沒有表示不滿。就像克里斯·韋說的,印度人習慣了很多人在一起。雖然達哈維的基礎設施很差,卻是孟買的經濟活動中心,是全球化經濟中的一個節點。 [編輯本段]對電影的反應《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上映後獲得好評如潮。有些印度貧民窟觀眾對於突然受到全世界重視感到受寵若驚,希望電影 貧民窟居民慶祝《貧民富翁》奧斯卡獲勝[1]會帶領更多人來探訪他們,並期望得到應有的關注;但有些印度人卻認為這部電影過度醜化印度。
德蘇扎是生活在達哈維貧民窟中的一名社會工人,他的小屋曾經出現在影片中。盡管沒有看過影片,但德蘇扎堅信,影片會改變貧民窟居民的生活狀況。
寶萊塢超級巨星阿米特巴·巴赫卡安則在自己的博客里撰文稱:「民族主義者和愛國主義者可能會因為這部電影感到不快……但其他印度人自己拍攝的電影可能不會獲得這樣的成功」。
影片攝制者馬德哈爾·班達卡說,在大城市裡和年輕觀眾中間,電影還是很受歡迎的。分析家阿莫德·莫拉對此補充道,年輕觀眾會看電影是因為它在西方世界讓觀眾們發出感嘆聲。
還有人認為,《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更多地展現了整個印度社會底層平民的生活狀態。一名名為「印度騎士」的評論家說,《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將社會良心和純粹的娛樂結合了起來,「我已經有10年沒見過票房那麼好的『主流』電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