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印度疫情崩盤,莫迪的困局,拜登的十字路口
印度疫情的崩盤為美印關系帶來了更多變數,面對印度的危局,拜登必須做出選擇,是儲存更多的物資應對未知的風險,還是全力援助盟友,重塑美國的亞太同盟。
一、印度疫情崩盤
印度疫情毫不意外的崩盤了,4月22日,印度衛生部表示,在過去24小時內,印度報告新增新冠肺炎病例314835例,創下全球單日新增病例最高紀錄。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數據,截止4月22日,印度病例總數已達1590萬例,僅次於美國的3190萬例。
印度的數據低於美國,但更可能是被低估了。相比於醫療資源豐富的美國,印度無論是病床數、醫護人員比例還是醫葯物資,均處於全面劣勢,印度也沒有美國大規模檢測的能力。印度政府隱瞞了疫情的嚴重性,試圖矇混過關,最終付出了血的代價。
就印度病例迅猛的增速看,新冠病毒早已傳播開,現在隔離為時已晚,新德里的實驗室主席,微生物學家Navin Dang表示,他們的數據表明,在新德里,新冠病毒檢測的陽性率為30%,而印度只有1.5%的人完整接種了新冠疫苗,印度已無力阻止新一波的疫情。
照目前的趨勢,印度病例有可能破億,等於十分之一的印度人都感染病毒。這樣龐大的病患數目,遠遠超出了莫迪政府的應對能力。
《華爾街日報》描繪了印度的慘狀,因為病例激增,印度資金不足的公立醫院不堪重負,而私立醫院更是一床難求, 許多人別無選擇,只能在一家公立醫院門外排隊等候床位,或者在多家醫院間往返,懇求能住進醫院哪怕得到醫生一分鍾的看診,很多家庭傾家盪產,夜以繼日的尋找氧氣和新冠治療葯物,但諸如瑞德西韋的葯物在醫院都是緊俏商品。
大量的印度人無法住進醫院,他們只能任由親人死去,然後在大街上將屍體焚燒,印度的街道濃煙滾滾,到處是屍體的殘渣,來自遠方不知情的旅人可能以為自己回到了中世紀,那時,絕望的歐洲人面對黑死病束手無策,只能默默流淚將親人的遺體焚燒。
印度的噩夢還不止於此,印度已接連發現英國、南非和巴西的變種病毒,還有一個印度獨有的變異毒株,實驗數據顯示,輝瑞疫苗對南非病毒的有效率大為下降,變異病毒的傳播讓印度的疫情雪上加霜。
印度大規模的傳染也為病毒的滋生提供了溫床,病毒可以在傳染中不斷進化,產生更多的變種,讓疫苗無效化,印度會成為病毒進化的基地,產生更多危險的變種。
病毒為了生存需要,進化的方向始終是高傳染率,低死亡率,印度的變種病毒傳染力大為增強,連續4天,印度的新增病例都在20-35萬之間,有專家認為,印度的病例激增很可能和新的變種病毒有關。
擠兌的醫院,急缺的醫療物資,新的變種病毒,都讓印度的疫情變得不可遏制,面對危局,莫迪一籌莫展,他感到了莫大的恐懼,不得不大量刪除印度網民的批判言論。
印度疫情的爆發,莫迪無疑負有責任。
(印度淪為地獄)
二、莫迪的困局
印度疫情崩盤,莫迪無疑是第一責任人,他提早放鬆了社交隔離限制,妄圖矇混過關,最終他為自己的愚昧付出了代價。但莫迪的無為也有無奈的成分,無論是印度的政治制度,印度的醫療資源,還是印度的物流體系都不支持莫迪採取中國式的社交隔離。
中國封城、社交隔離能夠成功,離不開中國高度發達的基建、大數據互聯網系統。封城期間,大量的外賣員、快遞員往來其中,保證了社區的物資供應,正常的工作生活,都可以藉助互聯網實現。中國的中央集權制度,只有立足於這樣的技術條件上,才能有效執行社交隔離和封城,而印度顯然沒有這個條件。
印度的政治制度並非鬆散的邦聯制,而是較為集權的聯邦制,印度中央政府的權力並不小,理論上也可以執行一定的封城和社交隔離,但印度最大的問題是缺乏資源。
印度的基礎設施遠不如中國,印度的物聯網系統方興未艾,印度根本沒有能力進行大規模的物資配送。印度的國民素質、財政資源、醫療資源也都遠不如中國,即使富裕如中國,在武漢抗疫時也調集了全國的資源,這才迅速穩定了局勢,印度顯然沒有這個能力。
莫迪提早結束社交隔離,不是他愚蠢,而是他發現印度根本沒有能力模仿中國,即使印度人聽從他的命令自覺隔離在家,他也沒有能力保證物資的供應,倘若真的實行,不少印度人會活活餓死。他的放鬆禁令頗有破罐破摔的意味。
但病毒是徹頭徹尾的唯物主義者,不會因為印度貧窮就放它一馬,它在印度的貧民窟中迅速蔓延,窮人骯臟的居住環境成為病毒滋生的溫床,病毒肆虐下,不怕死的印度窮人這次也怕死了。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窮人區淪陷了,富人區也不能倖免,新德里的富人區也被病毒攻陷,大量的富人被感染,新冠病毒,已經成為印度的舉國災難,無論窮富,皆深受其害。
這樣的困局,遠遠超出了莫迪的應對能力,如果放任下去,莫迪將無緣下任總理,他將名聲掃地,成為印度的罪人,他唯一能指望的只有美國。
如果美國、歐盟能傾盡全力援助印度,莫迪或有一線生機。
三、拜登的十字路口
對拜登來說,印度是他重塑亞太同盟必不可少的一環,拜登號稱要團結盟友對抗中國,而印度是南亞最強大的力量,印度和中國也確實有難以化解的領土糾紛,印度是美國遏制中國最佳的棋子。
因此面對莫迪的求教,拜登很快作出了回應,他承諾美國會竭盡全力,支援印度疫苗、醫葯、疫苗生產原材料等物資,並稱美國疫情嚴重時印度出手相助,如今美國不會坐視不管。
拜登提到,會在以下六個方面給予莫迪幫助:
1.供給大量疫苗製造原材料,印度是牛津/阿斯利康疫苗的生產基地,獲得原材料的印度可以提高疫苗生產速度。
2.供給大量醫療物資,如防護服,面罩等,保護印度的醫護人員。
3.供給大量呼吸機,降低印度病患的死亡率。
4.擴大輝瑞疫苗在印度的生產基地,爭取在2022年生產出一億疫苗。
5.派出疾控中心專家,和印度合作抗疫。
6.號召國際力量幫助印度,和印度共渡難關。
拜登話說的很好,但執行到何種程度就不一定了,對拜登來說,他必須在未來的風險和盟友的需求間做出選擇。
選擇前者,就是對印度見死不救,將失去盟友的忠心,選擇後者,則必須承擔美國疫情復發的可能。
美國疫苗接種速度快,疫苗產能高,很多州儲存了一年都打不完的疫苗,但美國儲存疫苗是為了應對可能出現的危機,全球疫情並無好轉,疫情仍存在反復的可能,美國必須為疫情復發做好准備。而且美國疫苗雖多,但印度人口更多,要想達到群體免疫,印度可能需要20億支疫苗,即使按50%人口接種算,印度也至少需要13億支疫苗。
目前的美國還沒有能力幫助印度。
疫苗是控制疫情最快的方式,其他的諸如提供呼吸機、防護服、專家等,都是杯水車薪,對疫情已經失控的印度聊勝於無。
雖然拜登盡力也不能挽救印度,但美國的援助更多是態度,表明美國重視印度這個盟友,表明美國是具有信譽的大國,對莫迪和人民黨來說,只要拜登盡力,就算結果不盡如人意,也是一份莫大的恩情。拜登的援助將起到馬歇爾計劃的效果。
對美國的國家利益講,幫助印度是必須的,但是,拜登要考慮的不僅是國家利益,還有選舉利益。
如果說美國大舉援助印度,美國疫情因為各種原因復發,沒有足夠的疫苗,那麼公眾一定會把怒氣撒向拜登,那樣不要說拜登的總統大選,民主黨的中期選舉也會滿盤皆輸,拜登如果選擇國家利益,就必須承擔可能出現的選舉風險。
選舉利益還是國家利益,是擺在拜登面前的十字路口。他必須在可能的風險和美國的信譽前做出抉擇,拜登的抉擇將是對他真實成分的考驗,拜登,是一個虛偽至極,貪圖私利的政客還是心懷大志的政治家,將在此刻集中體現,拜登是否願意為美國的國家利益承擔選舉失敗的風險。
印度疫情崩盤,既是莫迪的困境,也是拜登的十字路口,美印關系走向了新的階段,拜登的處置將決定美國亞太戰略的成敗。
當然,我們還要預想一種最糟的情況,那就是拜登全力援助印度,美國疫情沒有反復,莫迪感激不盡,並將中國作為轉移矛盾的對象,通過宣傳中國製造病毒來轉移印度國民對他的聲討,那樣,美國成為印度的救星,而我們則承擔了莫迪的罪責,這種情況,無疑是最壞的結局。
『貳』 印度疫情為何突然消失
印度疫情並沒有突然消,印度或存在疫情數據瞞報。
數據顯示,截止11月10日,中國之外221個國家和地區有感染病例,累計感染者過千例的已達到181個,美國累計感染約9797萬例全球居首,印度超4466萬例位於第二,法國超3706萬例位於第三,印度疫情突然消失是謠言。
印度曾抨擊世界衛生組織有關印度新冠疫情死亡人數的統計數據存在缺陷,認為世衛組織所估計的數據約為印度官方數據的10倍。據印度官方統計,過去兩年,印度死於新冠的人數是48.1萬人。即使包括今年在內,該國累計死亡人數也不到52.5萬人。一些死者家屬、公衛專家和統計學家均表示,印度官方報告的疫情數據遠遠低於真實死亡人數。
我們還得自己管好自己,該戴口罩的場所自覺戴上口罩,該配合國家政策的場所依然要配合,自己把自己防護好了,既不會感染上病毒也不會把病毒傳染給其它人。
國家三年防疫已經做得很到位了,相比於其它國家而且非常好,所以接下來,就得靠人民自己了,國家只是充當引導和輔助作用了。人民不只是要從身體上戰勝病毒,還要從心理上戰勝病毒,既然現在可以自治,那麼就沒有怕的必要,自覺的做好自身防護,如果感染了,就按照正規流程走就行了。
『叄』 印度派出9艘軍艦全球運氧,印度現在感染人數達到了多少
印度現在感染人數已經達到了2,200萬左右,根據目前的數據,印度在過去24小時之內增長的新冠病例數目已經達到了41萬左右。
印度國內對於氧氣的需求量是非常巨大的,只是依靠平時的運輸,根本不能夠滿足現在的需求量。印度目前已經派出了9艘軍艦開始進行全球范圍內的運輸氧氣的工作,這已經說明印度的狀況已經惡化到了不能夠控制的地步。
一、印度的氧氣需求量劇增。印度對於氧氣的需求量在短短的一個月之內已經增長了上百倍,印度國內所產生的氧氣已經完全不能夠提供使用。印度每天增長的人數早就已經超過了30萬以上,而且已經穩定到了35萬到40萬之間,在未來對於氧氣的需求量還會劇烈的增長的。
印度的政府現在已經非常慌亂了,常規的運輸已經不能夠滿足疫情期間所需要的氧氣量,只有通過更多的運輸才能夠在短時間之內解決印度的氧氣需求量。這對於其他的國家來說,其實也算是一個機會,因為國內的氧氣通過出口印度能夠獲得更多的短期收入。
『肆』 印度疫情為何突然消失 還是管好我們自己吧
『伍』 越來越嚴重,印度的疫情會發展到一個什麼程度
我個人認為,印度現在已經徹底放飛自我了,截止今天,印度累計確診病例達到了恐怖的五百九十多萬,突破六百萬指日可待,印度即將成為世界上第二個累計確診病例突破六百萬的國家。而目前,印度也是牢牢占據世界第二的位置,看來印度人在這方面也要爭一爭,尤其是跟我們爭個高下,如果照這個速度下去,超越美國也是指日可待啊。
可是,如果任由病毒如此蔓延下去,那麼,印度國內的矛盾一定會被加劇,畢竟沒有人願意安靜的等待死亡,等待命運的裁決。而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麼在可預見的未來,印度zhengfu如果要解決這種矛盾的話, 只有兩條路可走。
不管怎麼樣,印度國內疫情嚴重已經是事實,很難想像,印度老百姓的生活將會變得多麼糟糕,但此刻我最關心的是印度接下來會對我國採取怎樣的態度,做出怎樣的極端行為,越是在這種時候,我們越要保持清醒的頭腦,隨時做好迎接戰斗的准備。
『陸』 印度變異病毒輸入,中國現在打的疫苗管用嗎
一:印度的新冠疫情印度變異病毒輸入,中國現在打的疫苗仍有作用。
根據印度公布的5月12日數據顯示,在過去24小時內,印度的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34.8萬余例,已經連續21天的單日新增確診病例數超過30萬例,印度的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已突破2334萬例;新增死亡病例數為4205例,刷新了印度單日新增死亡病例數的紀錄,印度的累計死亡病例數也超過25.4萬例。印度的新冠病毒疫情持續惡化,造成印度多家醫院人滿為患,已經沒有能力接收更多的感染患者,同時印度的醫療物資也出現嚴重短缺的問題,已發生了多起新冠感染者因缺氧死亡的事件。
『柒』 印度新冠感染人數全球第二,印度媒體提出了什麼
印度的新冠疫情日益嚴重,已經是全球第二了,到目前為止印度的新冠確診病例人數已經達到了一千多萬。對於國內的嚴重情況,印度政府也採取了一些緊急的措施,批准了印度國產的新冠疫苗的使用權。現在印度政府正在試圖在印度進行全面的接種工作,印度總理莫迪也積極地為國產疫苗做宣傳,就在這個時刻印度的媒體卻在拆莫迪的台,發表了一片相當特別的文章。
這樣一篇另類的文章一經發表,就引發了巨大的爭議。其中的很多內容受到了民眾和專家的質疑。所謂的自然免疫是很難實現的,英國最早也試圖群體免疫,但是英國的相關專家明確表示這是一種瘋狂的行為,即使成功也會有大量的英國人死亡。
國際上的專家和學者也明確表示,群體免疫只存在於幻想之中,是對民眾生命的不負責任。如果寄希望於群體免疫,對疫情放縱不管的話,整個國家將會陷入混亂,會有大量的民眾因此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