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索菲布韋多少錢

印度索菲布韋多少錢

發布時間:2022-07-21 14:44:45

1. 印度索非布多少錢

吉利德索非布韋每片1000美元

2. 印度索非布韋價格多少錢一盒

可帶印度丙肝特效葯索非布韋。

3. 索非布韋價格是多少

吉三代在國內還未被納入醫保范圍,所以其價格仍是居高不下,很多丙肝患者也只能望而卻步。可已看下,印度桑陀舍瓦平價葯房,省心。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4. 印度索非布韋要國外多少錢

你好
印度索非布韋在印度零售價大概1900左右人民幣
希望能幫到你

5. 索非布韋價格

剛剛在98.4看了下 ,一個療程三瓶葯,4000不到

6. 印度索非布韋找朋友代購大概多少錢 可以在淘寶代購嗎。

.

淘 寶 上 不 靠 譜 吧 , 畢 竟是 治 病 的 葯 , 還 是 通 過 正 規 渠 道 買 吧 。 我 自 己 是 聯 系 了一 家 公 司 「 杭 州 五 舟 」 買 的 。他 們 安 排 我 和 印 度 醫 院 做 了 遠 程 會 診 , 還 有 醫 生 開 的 處 方 , 買 到 索 非 布 韋 的 , 另 外 還 一 起 配了 達 卡 他 韋。 現 在 已 經 吃 了 有 一 段 時 間 了 , 效 果 挺 不 錯 的 。 你 也 可 以 打 電 話 聯 系 「 杭 州 五 舟 」 問 問。

杭 州 五 舟 t e l:( 4 0 0 —— 1 5 0—— 8 0 8 9 )

.

.

.

.

.

.

.

.

.

.

.

.

.

.

....................................................................

....................................................................

李龜年是開元時期「特承顧遇」的著名歌唱家。杜甫初逢李龜年,是在「開口詠鳳凰」的少年時期,正值所謂「開元全盛日」。當時王公貴族普遍愛好文藝,杜甫即因才華早著而受到岐王李范和秘書監崔滌的延接,得以在他們的府邸欣賞李龜年的歌唱。而一位傑出的藝術家,既是特定時代的產物,也往往是特定時代的標志和象徵。在杜甫心目中,李龜年正是和鼎盛的開元時代、也和自己充滿浪漫情調的青少年時期的生活,緊緊聯結在一起的。幾十年之後,他們又在江南重逢。這時,遭受了八年動亂的唐王朝業已從繁榮昌盛的頂峰跌落下來,陷入重重矛盾之中;杜甫輾轉漂泊到潭州,「疏布纏枯骨,奔走苦不暖」,晚境極為凄涼;李龜年也流落江南,「每逢良辰勝景,為人歌數闋,座中聞之,莫不掩泣罷酒」(《明皇雜錄》)。這種會見,自然很容易觸發杜甫胸中本就郁積著的無限滄桑之感。「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詩人雖然是在追憶往昔與李龜年的接觸,流露的卻是對「開元全盛日」的深情懷念。這兩句下語似乎很輕,含蘊的感情卻深沉而凝重。「岐王宅里」、「崔九堂前」,彷彿信口道出,但在當事者心目中,這兩個文藝名流經常雅集之處,無疑是鼎盛的開元時期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的淵藪,它們的名字就足以勾起對「全盛日」的美好回憶。當年出入其間,接觸李龜年這樣的藝術明星,是「尋常」而不難「幾度」的,現在回想起來,簡直是不可企及的夢境了。這里所蘊含的天上人間之隔的感慨,是要結合下兩句才能品味出來的。兩句詩在迭唱和詠嘆中,流露了對開元全盛日的無限眷戀,好像是要拉長回味的時間似的。

夢一樣的回憶,畢竟改變不了眼前的現實。「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風景秀麗的江南,在承平時代,原是詩人們所嚮往的作快意之游的所在。如今自己真正置身其間,所面對的竟是滿眼凋零的「落花時節」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藝人。「落花時節」,象是即景書事,又象是別有寓托,寄興在有意無意之間。熟悉時代和杜甫身世的讀者會從這四個字上頭聯想起世運的衰頹、社會的動亂和詩人的衰病漂泊,卻又絲毫不覺得詩人在刻意設喻,這種寫法顯得特別渾成無跡。加上兩句當中「正是」和「又」這兩個虛詞一轉一跌,更在字里行間寓藏著無限感慨。江南好風景,恰恰成了亂離時世和沉淪身世的有力反襯。一位老歌唱家與一位老詩人在飄流顛沛中重逢了,落花流水的風光,點綴著兩位形容憔悴的老人,成了時代滄桑的一幅典型畫圖。它無情地證實「開元全盛日」已經成為歷史陳跡,一場翻天復地的大動亂,使杜甫和李龜年這些經歷過盛世的人,淪落到了不幸的地步。感慨無疑是很深的,但詩人寫到「落花時節又逢君」,卻黯然而收,在無言中包孕著深沉的慨嘆,痛定思痛的悲哀。這樣「剛開頭卻又煞了尾」,連一句也不願多說,真是顯得蘊藉之極。沈德潛評此詩:「含意未申,有案未斷」。這「未申」之意對於有著類似經歷的當事者李龜年,自不難領會;對於後世善於知人論世的讀者,也不難把握。象《長生殿·彈詞》中李龜年所唱的:「當時天上清歌,今日沿街鼓板」,「唱不盡興亡夢幻,彈不盡悲傷感嘆,凄涼滿眼對江山」等等,盡管反復唱嘆,意思並不比杜詩更多,倒很象是劇作家從杜詩中抽繹出來似的。

四句詩,從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聞」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聞」、「逢」之間,聯結著四十年的時代滄桑、人生巨變。盡管詩中沒有一筆正面涉及時世身世,但透過詩人的追憶感喟,讀者卻不難感受到給唐代社會物質財富和文化繁榮帶來浩劫的那場大動亂的阻影,以及它給人們造成的巨大災難和心靈創傷。確實可以說「世運之治亂,華年之盛衰,彼此之凄涼流落,俱在其中」(孫洙評)。正象舊戲舞台上不用布景,觀眾通過演員的歌唱表演,可以想像出極廣闊的空間背景和事件過程;又象小說里往往通過一個人的命運,反映一個時代一樣。這首詩的成功創作似乎可以告訴我們:在具有高度藝術概括力和豐富生活體驗的大詩人那裡,絕句這樣短小的體裁究竟可以具有多大的容量,而在表現如此豐富的內容時,又能達到怎樣一種舉重若輕、渾然無跡的藝術境界。

玉壘:玉壘山,在今四川省汶川、茂縣之間。北極:北極星。這里比喻唐王朝。後主:劉禪。劉備死後,劉禪繼位,昏庸無能,寵信宦官,朝政腐敗,終於亡國。梁甫吟:樂府篇名。《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

這首詩寫於成都,時在代宗廣德二年(764)春,詩人客蜀已是第五個年頭。上年正月,官軍收復河南河北,安史之亂平定;十月便有吐蕃陷長安、立傀儡、改年號,代宗奔陝州事;隨後郭子儀復京師,乘輿反正;年底吐蕃又破松、維、保等州(在今四川北部),繼而再陷劍南、西山諸州。詩中「西山寇盜」即指吐蕃;「萬方多難」也以吐蕃入侵為最烈,同時,也指宦官專權、藩鎮割據、朝廷內外交困、災患重重的日益衰敗景象。

首聯提挈全篇,「萬方多難」,是全詩寫景抒情的出發點。當此萬方多難之際,流離他鄉的詩人愁思滿腹,登上此樓,雖是繁花觸目,卻叫人更加黯然心傷。花傷客心,以樂景寫哀情,和「感時花濺淚」(《春望》)一樣,同是反襯手法。在行文上,先寫見花傷心的反常現象,再說是由於萬方多難的緣故,因果倒裝,起勢突兀;「登臨」二字,則以高屋建瓴之勢,領起下面的種種觀感。

頷聯描述山河壯觀,「錦江」、「玉壘」是登樓所見。錦江,源出灌縣,自郫縣流經成都入岷江;玉壘,山名,在今茂汶羌族自治縣。憑樓遠望,錦江流水挾著蓬勃的春色從天地的邊際洶涌而來,玉壘山上的浮雲飄忽起滅正象古今世勢的風雲變幻。上句向空間開拓視野,下句就時間馳騁遐思,天高地迥,古往今來,形成一個闊大悠遠、囊括宇宙的境界,飽含著對祖國山河的贊美和對民族歷史的追懷;而且,登高臨遠,視通八方,獨向西北前線游目騁懷,也透露詩人憂國憂民的無限心事。

頸聯議論天下大勢,「朝廷」、「寇盜」,是登樓所想。北極,星名,居北天正中,這里象徵大唐政權。上句「終不改」,反承第四句的「變古今」,是從去歲吐蕃陷京、代宗旋即復辟一事而來,明言大唐帝國氣運久遠;下句「寇盜」「相侵」,申說第二句的「萬方多難」,針對吐蕃的覬覦寄語相告:莫再徒勞無益地前來侵擾!詞嚴義正,浩氣凜然,於如焚的焦慮之中透著堅定的信念。

尾聯詠懷古跡,諷喻當朝昏君,寄託個人懷抱。後主,指蜀漢劉禪,寵信宦官,終於亡國;先主廟在成都錦官門外,西有武侯祠,東有後主祠;《梁甫吟》是諸葛亮遇劉備前喜歡誦讀的樂府詩篇,用來比喻這首《登樓》,含有對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佇立樓頭,徘徊沉吟,忽忽日已西落,在蒼茫的暮色中,城南先主廟、後主祠依稀可見。想到後主劉禪,詩人不禁喟然而嘆:可憐那亡國昏君,竟也配和諸葛武侯一樣,專居祠廟,歆享後人香火!這是以劉禪喻代宗李豫。李豫重用宦官程元振、魚朝恩,造成國事維艱、吐蕃入侵的局面,同劉禪信任黃皓而亡國極其相似。所不同者,當今只有劉後主那樣的昏君,卻沒有諸葛亮那樣的賢相!而詩人自己,空懷濟世之心,苦無獻身之路,萬里他鄉,危樓落日,憂端難掇,聊吟詩以自遣,如斯而已!

全詩即景抒懷,寫山川聯系著古往今來社會的變化,談人事又藉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滲透,互相包容;熔自然景象、國家災難、個人情思為一體,語壯境闊,寄慨遙深,體現著詩人沉鬱頓挫的藝術風格。

這首七律,格律嚴謹。中間兩聯,對仗工穩,頸聯為流水對,讀來有一種飛動流走的快感。在語言上,特別工於各句(末句例外)第五字的錘煉。首句的「傷」,為全詩點染一種悲愴氣氛,而且突如其來,造成強烈的懸念。次句的「此」,兼有此時、此地、此人、此行等多重含義,也包含著只能如此而已的感慨。三句的「來」,烘托錦江春色逐人、氣勢浩大,令人有盪胸撲面的感受。四句的「變」,浮雲如白雲變蒼狗,世事如滄海變桑田,一字雙關,引人作聯翩無窮的想像。五句的「終」,是終於,是始終,也是終久;有慶幸,有祝願,也有信心,從而使六句的「莫」字充滿令寇盜聞而卻步的威力。七句的「還」,是不當如此而居然如此的語氣,表示對古今誤國昏君的極大輕蔑。只有末句,煉字的重點放在第三字上,「聊」是不甘如此卻只能如此的意思,抒寫詩人無可奈何的傷感,與第二句的「此」字遙相呼應。

更值得注意的,是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這兩個字在詩的構思方面起著突出的作用。全詩寫登樓觀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跡,都是從空間著眼;「日暮」,點明詩人徜徉時間已久。這樣就兼顧了空間和時間,增強了意境的立體感。單就空間而論,無論西北的錦江、玉壘,或者城南的後主祠廟,都是遠處的景物;開端的「花近高樓」卻近在咫尺之間。遠景近景互相配合,便使詩的境界闊大雄渾而無豁落空洞的遺憾。

歷代詩家對於此詩評價極高。清人浦起龍評謂:「聲宏勢闊,自然傑作。」(《讀杜心解》卷四)沈德潛更為推崇說:「氣象雄偉,籠蓋宇宙,此杜詩之最上者。」(《唐詩別裁》卷十三)

【鶴注】當是廣德二年春初歸成都之作。吐蕃去冬陷京師,郭子儀復京師乘興反正,故曰「朝廷終下改」,王洙謂崔旰起兵西山者非。王粲有《登樓賦》。

花近高樓傷客心①,萬方多難此登臨②。錦江春色來天地③,玉壘浮雲變古今④。北極朝廷終不改⑤,西山寇盜莫相侵⑥。可憐後主還祠廟⑦,日暮聊為《梁父吟》⑧。

(上四登樓所見之景,賦而興也。下四登樓所感之懷,賦而比也。以天地春來,起朝廷不改,以古今雲變,起寇盜相侵,所謂興也。時郭子儀初復京師,而吐蕃又新陷三州,故有北極西山句,所謂賦也。代宗任用程元振、魚朝恩,猶後主之信黃皓,故借祠托諷,所謂比也。《梁父吟》,思得諸葛以濟世耳。傷心之故,由於多難。而多難之事,於後半發明之。其辭微婉而其意深切矣。)

①古詩:「西北有高樓。」陸機詩:「春芳傷客心。」②《書》:「嗟爾萬方有眾。」《詩》:「王事多難。」劉孝綽詩:「況在登臨地。」③錦江,別見。梁簡文帝詩:「春色映空來。」④《杜臆》:玉壘山在灌縣西,唐貞觀間設關於其下,乃葉蕃往來之沖。盧思道《蜀國弦》:雲浮玉壘夕,日映錦城朝。《楚辭》:「憐浮雲之相樣。」左恩詩:「荒塗橫古今。⑤《爾雅》:「北極謂之北辰。」【遠注】終不改,所謂廟貌依然、鍾簴無恙也。⑥【顧注】廣德元年十月,吐蕃陷京師,立廣武郡王承宏為帝。郭子儀收京,乘興反正。是年十二月,吐蕃又陷松、維、保三州,高適不能救。西山近於維州。⑦吳曾《漫錄》:蜀先主廟,在成都錦官門外,西挾即武侯祠,東挾即後主祠。蔣堂帥蜀,以禪不能保有土字,始去之。所謂「後主還祠廟」者,書所見以志慨也。⑧朱瀚曰:《蜀志》: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本傳不載吟詞,樂府所載,言二桃殺三士,其義殊鄙,何取而好吟之。且躬耕南陽而其辭則雲「步出齊城門,遙望盪陰里」,於事不合。又雲力排南山、文絕地紀,語氣浮誕,豈武侯所屑道。嘗考樂府解,曾子耕太山之下,天雨雪,旬日不得歸思其父母而作《梁父歌》,本《琴操》也。武侯早孤力耕,為《梁甫吟》,意實本此。又陸機、沈約皆有作。一則雲豐水零露,一則雲秋色寒光,嘆時暮而失志,正與雨雪思歸有合,益征三士之說為不經矣。今按:舊注以《梁父吟》為欲去朝中讒佞,黃生謂即指登樓所詠之作,此另一說也。王嗣奭曰,首聊寫登臨所見,意極憤懣而詞猶未露,此詩家急來緩受之法。錦江玉壘二句,俯視弘闊,氣籠宇宙,人競賞之,而佳不在是,止作過脈語耳。北極朝廷,如錦江春色,萬古常新,而西山寇盜,如玉壘浮雲,倏起倏滅。結語忽入後主,深思多難之故,無從發泄,而借後主以泄之。又及《梁甫吟》,傷當國無諸葛也,而自傷不用亦在其中。不然。登樓對花,何反作傷心之嘆哉。

朱瀚曰:俯視江流,仰觀山色,矯首而北,矯首而西,切登樓情事。又矯首以望荒祠,因念及卧龍一段忠勤,有功於後主,傷今無是人,以致三朝鼎沸,寇盜頻仍,遂傍撞徙倚,至於日暮,猶為《梁父吟》,而不忍下樓,其自負亦可見矣。

申涵光曰:北極、西山二語,可抵一篇《王命論》。

葉夢得《石林詩話》:七言難於氣象雄渾,句中有力,而紆徐不失言外之意。自老杜「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與「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等句之後,常恨無復繼者。韓退之筆力最為傑出,然每苦意與語俱盡。《賀裴晉公破蔡州回》詩「將軍舊壓三司貴,相國新兼五等崇」,非不壯也,然意亦盡於此矣。不若劉禹錫《賀晉公留守東都》雲「天子旌旗分一半,八方風雨會中州」,語遠而體大也。

虢國夫人和秦國夫人皆系楊貴妃的姐妹。「楊花雪」句隱喻楊國忠為張易之之子,冒姓楊。丞相:指楊貴妃之從兄楊國忠,傳說他曾與從妹虢國夫人通姦。

本詩約作於天寶十二年(753)或次年。詩的主旨是對楊貴妃兄姐妹們囂張氣焰的指斥和鞭笞。唐代自武後以來,外戚擅權已成為統治階層中一種通常現象,他們形成了一個特殊的利益集團,引起了廣大人民的強烈不滿,這也是後來釀成安史之亂的主國。在白居易的《長恨歌》之前,以楊氏兄姐妹為題材的詩就已經不少,但都沒有杜甫這首深刻。本詩通篇只是寫「麗人」們的生活情形,卻正如前人所說的,達到了「無一刺譏語,描摹處語語刺譏;無一慨嘆聲,點逗處聲聲慨嘆」的藝術效果。

《舊唐書·楊貴妃傳》載:「玄宗每年十月,幸華清宮,國忠姊妹五家扈從。每家為一隊,著一色衣;五家合隊,照映如百花之煥發。而遺鈿墜舄,瑟瑟珠翠,璨瓓芳馥於路。而國忠私於虢國,而不避雄狐之刺;每入朝,或聯鑣方駕,不施帷幔。每三朝慶賀,五鼓待漏,靚妝盈巷,蠟炬如晝。」又楊國忠於天寶十一載(752)十一月為右相。這首詩當作於十二載春,諷刺了楊家兄妹驕縱荒淫的生活,曲折地反映了君王的昏庸和時政的腐敗。

成功的文學作品,它的傾向應當從場面和情節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不應當特別把它指點出來,作者的見解愈隱蔽,對藝術作品來說就愈好;而且作家不必要把他所描寫的社會沖突的歷史的未來的解決辦法硬塞給讀者。《麗人行》就是這樣的一篇成功之作。這篇歌行的主題思想和傾向倒並不隱晦難懂,但確乎不是指點出來而是從場面和情節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的。從頭到尾,詩人描寫那些簡短的場面和情節,都採取象《陌上桑》那樣一些樂府民歌中所慣常用的正面詠嘆方式,態度嚴肅認真,筆觸精工細膩,著色鮮艷富麗、金碧輝煌,絲毫不露油腔滑調,也不作漫畫式的刻畫。但令人驚嘆不置的是,詩人就是在這一本正經的詠嘆中,出色地完成了詩歌揭露腐朽、鞭撻邪惡的神聖使命,獲得了比一般輕松的諷刺更為強烈的藝術批判力量。詩中首先泛寫上巳曲江水邊踏青麗人之眾多,以及她們意態之嫻雅、體態之優美、衣著之華麗。辛延年《羽 林郎》:「胡姬年十五,春日獨當壚。長裾連理帶,廣袖合歡襦。頭上藍田玉,耳後大秦珠。兩鬟何窈窕,一世良所無。」《陌上桑》:「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焦仲卿妻》:「著我綉夾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璫。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回環反復,詠嘆生情,「態濃」八句就是從這種民歌表現手法中變化出來的。《杜臆》:「鍾雲:『本是風刺,而詩中直敘富麗,若深不容口,妙妙。』又雲:『如此富麗,而一片清明之氣行乎其中。』……『態濃意遠』、『骨肉勻』,畫出一個國色。狀姿色曰『骨肉勻』,狀服飾曰『穩稱身』,可謂善於形容。」前人已看到了這詩用工筆彩繪仕女圖畫法作諷刺畫的這一特色。胡夏客說:「唐宣宗嘗語大臣曰: 『玄宗時內府錦襖二,飾以金雀,一自御,一與貴妃;今則卿等家家有之矣。』 此詩所雲,蓋楊氏服擬於宮禁也。」總之,見麗人服飾的豪華,見麗人非等閑之輩。寫到熱鬧處,筆鋒一轉,點出「就中雲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則虢國、秦國(當然還有韓國)三夫人在眾人之內了。著力描繪眾麗人,著眼卻在三夫人;三夫人見,眾麗人見,整個上層貴族驕奢淫佚之頹風見,不諷而諷意見。餚饌講究色、香、味和器皿的襯托。「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舉出一二品名,配以適當顏色,便寫出器皿的雅緻,餚饌的精美豐盛以及其香、其味來。這么名貴的山珍海味,縷切紛綸而厭飫久未下箸,不須明說,三夫人的驕貴暴殄,已刻畫無遺了。「黃門飛鞚不動塵,御廚絡繹送八珍」,內廷太監鞚馬飛逝而來,卻路不動塵,這是何等的規距,何等的排場!皇家氣派,畢竟不同尋常。寫得真好看煞人,也驚恐煞人。如此煞有介事地派遣太監前來,絡繹不絕於途,到底所為何事?原來是奉旨從御廚房裡送來珍饈美饌為諸姨上巳曲江修禊盛筵添菜助興,頭白阿瞞(唐玄宗宮中常自稱「阿瞞」)不可謂不體貼入微,不可謂不多情,也不可謂不昏庸了。樂史《楊太真外傳》載:「時新豐初進女伶謝阿蠻,善舞。上與妃子鍾念,因而受焉。就按於清元小殿,寧王吹玉笛,上羯鼓,妃琵琶,馬仙期方響,李龜年觱篥,張野狐箜篌,賀懷智拍。自旦至午,歡洽異常。時唯妃女弟秦國夫人端坐觀之。曲罷,上戲曰: 『阿瞞樂籍,今日幸得供養夫人。請一纏頭!』 秦國曰:『豈有大唐天子阿姨,無錢用邪?』 遂出三百萬為一局焉。」黃門進饌是時人目睹,曲罷請賞是宋人傳奇,真真假假,事出有因,兩相對照,風流天子精神面貌的猥瑣可以想見了。「簫鼓哀吟」、「賓從雜遝」,承上啟下,為「後來」者的出場造作聲勢,烘托氣氛。彼「後來」者鞍馬逡巡,無須通報,意然當軒下馬,徑入錦茵與三夫人歡會:此情此景,純從旁觀冷眼中顯出,當目擊者和讀者目瞪口呆驚詫之餘,稍加思索,便知其人,便知其事了。北魏胡太後曾威逼楊白花私通,楊白花懼禍,降梁,改名楊華。胡太後思念他,作《楊白花歌》,有「秋去春來雙燕子,願銜楊花入窠里」之句。「青鳥」是神話傳說中西王母的使者,唐詩中多用來指「紅娘」一類角色。章碣《曲江》詩有「落絮卻籠他樹白」之句,可見曲江沿岸盛植楊柳。又隋唐時期,關中地域氣溫較高,上巳(陰歷三月三日)飄楊花,當是實情。「楊花」二句似賦而實比興,暗喻楊國忠與虢國夫人的淫亂。樂史《楊太真外傳》載:「虢國又與國忠亂焉。略無儀檢,每入朝謁,國忠與韓、虢連轡,揮鞭驟馬,以為諧謔。從官監嫗百餘騎。秉燭如晝,鮮裝袨服而行,亦無蒙蔽。」他們倒挺開通,竟敢招搖過市,攜眾遨遊,公開表演種種肉麻丑態。既然如此,為什麼「先時丞相未至,觀者猶得近前,乃其既至,則呵禁赫然」(黃生語),不許遊人圍觀了呢?為了顯示其「炙手可熱」權勢之烜赫,這固然是個原因,但觥籌交錯,酒後耳熱,放浪形骸之外,雖是開通人,也有不想讓旁人窺見的隱私。「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青鳥銜去的一方紅手帕,便於有意無意中泄露了一點春光。七絕《虢國夫人》:「虢國夫人承主恩,平明上馬入金門。卻嫌脂粉涴顏色,澹掃蛾眉朝至尊。」見杜甫《草堂逸詩》,一作張祜詩。這詩寫出了虢國夫人的狐媚相,可與《麗人行》參讀。浦起龍評《麗人行》說:「無一刺譏語,描摹處語語刺譏;無一慨嘆聲,點逗處聲聲慨嘆。」這不是說,這詩的傾向不是指點出來,而是從場面和情節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的么?對於當時詩人所描寫的社會沖突到底有什麼解決辦法呢?他即使多少意識到了,恐怕也不敢認真去想,更談不上把它硬塞給讀者。但讀者讀後卻不能不想:最高統治集團既然這樣腐敗,天下不亂才怪!這不是抽象的說教,這是讀者被激動起來的心靈直感地從藝術中所獲得的邏輯。

【鶴注】天寶十二載,楊國忠與貌國夫人鄰居第,往來無期,或並轡入朝,不施障幕,道路為之掩目。冬,夫人從車駕幸華清宮,會干國忠第,於是作《麗人行》。此當是十二年春作,蓋國忠於十一年十一月為右丞相也。

三月三日天氣新①,長安水邊多麗人②。態濃意遠淑且真③,肌理細膩骨肉勻④。綉羅衣裳照莫春⑤,蹙金孔雀銀麒麟⑥。頭上何所有⑦?翠微■葉垂鬢唇⑧。背後何所見⑨?珠壓腰衱穩稱身⑩。

(此詩刺諸楊游宴曲江之事。首敘游女之佳麗也。三言豐神之麗,四言體貌之麗,五六言服色之麗,頭背四句,舉上下前後,而通身之華麗俱見。本寫秦、虢冶容,乃概言麗人以概括之,此詩家含蓄得體處。)

①《周禮》:女巫,掌歲時祓除釁浴。註:「如今三月三日上已往水上之類。」《晉書·禮樂志》:魏以後,但用三日,不復用巳。劉尊詩:「三月三日咄泉水。」趙曰:晉宋諸人侍宴曲水,皆以三月三日為題。唐開元中,都人游賞於曲江,莫盛於中和、上已節。王右軍《蘭亭曲水序》:「天朗氣清,惠風和暢。」②曹植《洛神賦》:「睹一麗人,於岩之畔。」王績《三月三日賦》:「聚三都之麗人。」③劉緩詩:「日日態還新。」庚信《答趙王啟》:「飄飄意遠。」王粲《神女賦》:「何產氣之淑真。」濃如紅桃裛露,遠如翠竹籠煙,淑如瑞日祥雲,真如澄川朗月,一句中寫出絕世豐神。④《東京賦》:「擘肌分理。」《楚辭·招魂》:「靡顏膩理。」又《大招》:「豐肉微骨。」【周甸注】肌盧腠理,細嫩而膩滑,骨肉勻,肥瘠相宜也。《神女賦》「穠不短,纖不長」,即骨肉勻也。⑤古詩:「被服羅衣掌。」《南都賦》:「暮春之氣,元巳之辰。」⑥盧肇《柘枝舞賦》:「靴瑞錦以雲匝,袍蹙金而雁欹。」趙曰:杜牧自謂其詩「蹙金結綉」,知「蹙金」乃唐人常語。【周注】孔雀、奇禽,麒麟,瑞獸,衣上所綉物色。胡夏客曰:唐宣宗嘗語大臣曰:「玄宗時內府錦襖二,飾以金雀,一自御,一與貴妃,今則卿等家有之矣。」此詩所雲,蓋楊氏服擬於宮禁也。⑦辛延年詩:「頭上藍田玉。」⑧趙曰:翠微■葉,言翡翠微布於■彩之葉,若作翠為■葉,則以翠為■匝之葉也。杜曰:《廣韻》■彩,婦人髻飾花也。鬢唇,鬢邊也。⑨《晉書·阮孚傳》:「以著背後。」⑩趙曰:腰衱,即今之裙帶,綴珠其上,壓而下垂也。【吳注】《爾雅》:「衱謂之裾。」郭璞雲:「衣後裾也。」穩稱身,不徒以其服美矣。劉緩詩:「襪小稱腰身。」趙曰:此四句即曹植「頭上金雀釵。腰佩紫琅玕」之勢。楊慎謂松江陸深見古本尚有二句:「足下何所著?紅蕖羅襪穿鐙銀。」今按:兩段各十句為界限,添此反贅。錢雲:考宋刻並無,必楊氏偽托耳。

就中雲幕椒房親①,賜名大國虢與秦②。紫駝之峰出翠釜③,水精之盤行素鱗④。犀箸厭飫久未下⑤,鸞刀縷切空紛綸⑥。黃門飛鞚不動塵⑦,御廚絡繹送八珍⑧。簫管哀吟感鬼神⑨,賓從雜遝實要津⑩。

(次志秦、虢之華侈也。駝峰二句,言味窮水陸。犀箸二句,言飲食暴殄。黃門二句,言寵賜優渥。簫管,言聲樂之盛。賓從,言趨附者多。《杜臆》:態濃八句,極狀姿容服飾之盛,而後接以「就中雲幕」二句,「紫駝」四句,極言餚饌品物之美,而後接以「黃門飛鞚」二句,皆倒插法,唯杜善用之。)

①庚信詩:「就中言不醉。」《西京雜記》;成帝設雲幄、雲帳、雲幕於甘泉紫殿,世謂三雲殿。【周注】雲幕,謂鋪設幕帳如雲霧也。《三輔黃圖》:椒房殿,在未央宮,以椒和泥塗壁。班固《西部賦》:「後宮則掖庭椒房,後妃之室。」《漢官儀》曰:皇後稱椒房,取其蕃實之義也。《詩》雲:「椒聊之實,蕃衍盈升。」又,以椒塗宮室,亦取其溫暖,辟除惡氣。②《舊唐書》:太真姊三人,皆有才貌,並封國夫人,大姊封韓國,三姨封虢國,八姨封秦國。《通鑒》:適崔氏者為韓國,適裴氏者為虢國,適柳氏者為秦國。【鶴注】《明皇雜錄》:上幸華清宮,貴妃姊妹競飾衣服,共會於國忠第,同入禁中,炳煥照燭,觀者如堵。度上已修褉,亦必爾也。③洙曰:《漢書》:大月氏,本西域國,出一對橐駝。注雲:脊上有一封,高也,如封土然。今俗呼為幫。《西陽雜俎》:衣冠家名食,有將軍曲良翰作駝峰炙,味甚美。王績《游北山賦》:「拭丹爐而調石髓,裛翠釜而出金精。」


7. 印度邁蘭索非布韋價格多少

.

去 印 度 當 地 買索 非 布 韋 一 個 療 程 估 計 也 就 6 00 0 元 人 民 幣 , 我已 經 找 「 杭 州 五 舟」 做 過 印 度 醫 院 的遠 程 會 診 買 到 了 ,寄 過 來 還 有 醫 生 的處 方 , 還 挺 讓 人放 心 的 。

杭 州 五 舟 t e l:( 4 0 0 —— 1 5 0—— 8 0 8 9 )


.


.


.


.


.


.


.


.


.


.


....................................................................


....................................................................

陸游一生經歷了北宋的末年和南宋的前半期。由於幼年在敵人入侵下倉皇逃難,以及家庭和親友的愛國言論的啟發教育,陸游對當時的嚴重民族災難有著極其深刻的感受,因而早在青少年時期,就在心靈深處埋下了愛國復仇的種子。此後無論在朝廷和地方做官,到川、陝前線從軍,直至晚年在紹興老家閑居,這顆種子生根、發芽、挺干、開花,雖然不斷遭到風雨的摧殘,卻也不斷地成長壯大,並且終於結滿豐碩的果實。清朝詩人趙翼的《甌北詩話》中有一段話,說得十分概括,他說:

放翁十餘歲時,早已習聞先正之緒言,遂如冰寒火熱之不可改易;且以《春秋》大義而論,亦莫有過於是者,故終身守之不變。入蜀後在宣撫使王炎幕下,經臨南鄭,瞻望鄠、杜,志盛氣銳,真有唾手燕、雲之意,其詩之言恢復者十之五六。出蜀以後,猶十之三四。至七十以後,……是固無復有功名之志矣,然其《感中原舊事》雲:「乞傾東海洗胡沙」,《老馬行》雲:「中原旱蝗胡運衰,王師北伐方傳詔,一聞戰鼓意氣生,猶能為國平燕趙」,則此心猶耿耿不忘也。臨歿猶有「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之句,則放翁之素志可見矣。

當然,這里所謂「十之五六」,「十之三四」,只是粗略的統計,而且只是從數量上、表面上來看的;然而即此也可見陸游的「素志」是一貫的,是自少至老歷久不渝的。尤其這首《示兒》詩是他生命終點所爆發出的愛國火花,也可看做他一生愛國思想及詩作的總結。

歷代文人,凡是讀過《示兒》詩的無不為之感動。早在南宋當時,劉克庄就有一首絕句說:

不及生前見虜亡,放翁易簀憤堂堂。遙知小陸羞時薦,定告王師入洛陽!

這是1234年金朝被蒙古族滅亡之後,南宋政府從淮西調兵進駐開封城內,並從開封分兵收復了洛陽之後,劉氏在興奮之際,想到陸游的子孫一定會遵從他的遺囑,把這個好消息祭告「乃翁」的。但是好景不長,那個歌舞湖山、奸臣當道的南宋小朝廷連暮氣已深的金兵尚且不能抵抗,更何況這「方張之寇」的蒙古大軍呢?多虧廣大愛國軍民奮起阻擊,才使得這個風雨飄搖的政權又延續了四十多年。這時南宋遺民林景熙寫了一首《讀陸放翁詩卷後》,詞意極為沉痛,其末四句雲:

青山一發愁濛濛,干戈況滿天南東。 來孫卻見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這是說,陸游臨終時以不見「九州同」為憾事,現在他的孫子們卻看到了種這局面,但是統一中國的不是宋王朝,而是新興的元帝國,這樣的消息在家祭時怎樣告訴他老人家呢?以上所舉兩首詩,前一首洋溢著「漫卷詩書喜欲狂」的激情,後一首抒發了「亡國之音哀以思」的悲痛,一喜一悲,都是由《示兒》詩引發的。他們的愛國熱情與陸游息息相通。

其他評述陸詩而特別提到《示兒》這首的,就我所見,不下三十餘家(請參看我與孔繁禮同志同纂的《陸游研究資料匯編》),或者說它有宗譯「三呼渡河」之意,或者說它與杜甫「一飯不忘」的忠君愛國相同,也有讀後嘆息泣下的,也有作詩同情寄慨的。足見這首詩情真語摯,感人之深!

但是以上諸人,大都是受了此詩的感染而引起共鳴,卻未暇對它的內容作細致的分析。值得參考和向讀者推薦的,要數當代朱自清先生的《愛國詩》一文。在這篇文章里,他把我國古典詩歌中的愛國詩分為三個項目:一是忠於一朝,也就是忠於一姓;其次是歌詠那勇敢殺敵的將士;再其次是對異族的同仇。並指出第三項以民族為立場,范圍更為廣大。他認為陸游「雖做過官,他的愛國熱誠卻不僅為了趙家一姓。他曾在西北從軍,加強了他的敵愾。為了民族,為了社稷,他永懷著恢復中原的壯志。」因此在歷代愛國詩中,他特別推崇這首《示兒》詩,並對它做了具體的分析:

《示兒》詩是臨終之作,不說到別的,只說「北定中原」,正是他的專一處。這種詩只是對兒子說話,不是什麼遺疏遺表的,用不著裝腔作勢,他盡可以說些別的體己的話;可是他只說這個,他正以為這是最體己的話。詩里說「元知萬事空」,萬事都擱得下;「但悲不見九州同」,只這一件擱不下。他雖說「死去」,雖然「不見九州同」,可是相信「王師」終有「北定中原日」,所以叮囑他兒子「家祭無忘告乃翁」!教兒子「無忘」,正見自已的念念不「忘」。這是他的愛國熱誠的理想化;這理想便是我們現在說的「國家至上」的信念的雛形。……過去的詩人里,也許只有他才配稱為愛國詩人。(見《朱自清選集》,1952年開明書店版)

朱自清本人也是一個深情的愛國者,新、舊詩都作得很好,所以他對陸游其人其詩的分析是深具慧心的。他從《示兒》詩中看到陸游「愛國熱誠的理想化」,換言之,也就是陸游愛國思想的進步性和它所達到的高度。關於這一點,我們還可以進一步略加說明和補充:第一,陸游熱愛祖國是和他熱愛人民的思想感情緊密結合的,既包括對「忍死望恢復」的中原「遺民」的深切懷念,也包括對「歲輦金幣輸胡羌」的南宋老百姓的同情與哀憫。其次是他對祖國不可分割的北方大好河山的繫念,如「三萬里之黃河」和「五千仞之太華」,以及「兩京宮闕」等等。再則是他對民族語言和整個民族文化的愛護,惟恐在異族的長期統治下遭到破壞與同化,以致「東都兒童作胡語」,甚至整個第二代都「羊裘左其衽」,改變了漢族的生活習慣,忘記了自己祖先的傳統(有關例證,詳見拙著《陸游傳論》下編第四章)。這些才是他「但悲不見九州同」和熱盼「北定中原日」的主要原因,也是他愛國思想的根本內容。列寧說:「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的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其中包括對家鄉、對祖國和對自己的人民、對優秀傳統的愛。陸游詩里所表現的思想感情正是這些。因此朱文聲稱:「過去的詩人里,也許只有他才配稱為愛國詩人」,這個評價雖顯得過於強調,有抹殺他人之嫌,但為了指出特色,我們應該承認這是十分中肯而且公允的。

《示兒詩》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如今,距陸游寫出他的《示兒詩》雖已過去七、八百年,但詩中所表現的愛國熱誠,仍然催人淚下,發人深省。「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這首詩里「但悲不見九州同」的哀音,對祖國統一,認同回歸,仍然是一個有力的呼喚!

一○三八年西夏昊稱帝後,連年侵宋。由於積貧積弱,邊防空虛,宋軍一敗於延州,再敗於好水川,三敗於定川寨。一○四○年,范仲淹自越州改任陝西經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陝西延安)。延州當西夏出入關要沖,戰後城寨焚掠殆盡,戍兵皆無壁壘,散處城中。此詞可能即作於知延州時。原有數闋,皆以「塞下秋來」為首句,歐陽修嘗稱為「窮塞外之詞」(宋魏泰《東軒筆錄》卷十一)。但流傳至今的卻只有此詞。詞的上片著重寫景,而景中有情;下片著重抒情,而情中有景。這恰與《蘇幕遮》彷彿。但它的題材與風格卻是有別於《蘇幕遮》的。首句「寨下秋來風景異」,點明地域、時令及作者對邊地風物的異樣感受。次句「衡陽雁去無留意」以南歸大雁的徑去不留,反襯出邊地的荒涼,這是托物寄興。接著,「四面邊聲」三句,用寫實的筆法具體展示出塞外風光,而著重渲染戰時的肅殺氣象。「長煙落日」,畫面固不失雄闊,但續以「孤城閉」三字氣象頓然一變,而暗示敵強我弱的不利形勢。過片後「濁酒一杯」二句,寫戍邊將士借酒澆愁,但一杯濁酒怎能抵禦鄉關萬里之思?久困孤城,他們早已歸心似箭,然而邊患未平、功業未成,還鄉之計又何從談起?「羌管悠悠」句刻劃入夜景色,而融入其中的鄉戀益見濃重。「人不寐」二句,直道將軍戰士之感傷,並點出他們徹夜無眠、鬢發染霜、淚下如霰的正是這種感傷之情。不言而喻,此詞表現邊地的荒寒和將士的勞苦,流露出師老無功、鄉關萬里的悵恨心聲,其情調與唐人建功異域、追奔逐北的邊塞詩迥不相同。但范仲淹到延州後,選將練卒,招撫流亡,增設城堡,聯絡諸羌,深為西夏畏憚,稱「小范老子腹中有數萬甲兵」。此詞慷慨悲涼,同樣表現了他抵禦外患、報國立功的壯烈情懷。而更值得重視的則是,范仲淹以其守邊的實際經歷首創邊塞詞,一掃花間派柔靡無骨的詞風,為蘇辛豪放詞導夫先路。

范仲淹的《漁家傲》變低沉婉轉之調而為慷慨雄放之聲 ,把有關國家、社會的重大問題反映到詞里,可謂大手筆。

范仲淹守邊時,作《漁家傲》歌數闋,皆以「塞下秋來 」為首句 ,頗述邊鎮之勞苦,歐陽修嘗稱為「窮塞主」之詞雲雲。現僅存一首。起句「塞下秋來風景異」,「塞下」點明了延州的所在區域。當時延州為西北邊地 ,是防止西夏進攻的軍事重鎮 ,故稱「塞下」。「秋來」,點明了季節。「風景異」,概括地寫出了延州秋季和內地大不相同的風光。作者用一個「異」字概括南北季節變換之不同,這中間含有驚異之意。「衡陽雁去無留意」。雁是候鳥,每逢秋季 ,北方的雁即飛向南方避寒。古代傳說,雁南飛,到衡陽即止,衡山的回雁峰即因此而得名,所以王勃說:「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滕王閣序》)。

詞里的「衡陽雁去」也從這個傳說而來。「無留意」是說這里的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展翅奮飛,毫無留戀之意 ,反映了這個地區到了秋天 ,寒風蕭瑟,滿目荒涼。下邊續寫延州傍晚時分的戰地景象:「四面邊聲連角起」。起謂「邊聲」,總指一切帶有邊地特色的聲響。這種聲音隨著軍中的號角聲而起,形成了濃厚的悲涼氣氛,為下片的抒情蓄勢。「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上句寫延州周圍環境,它處在層層山嶺的環抱之中;下句牽挽到對西夏的軍事斗爭。「長煙落日」,頗得王維名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之神韻,寫出了塞外的壯闊風光。而在「長煙落日」之後,緊綴以「孤城閉」三字,把所見所聞諸現象連綴起來,展現在人們眼前的是一幅充滿肅殺之氣的戰地風光畫面,隱隱地透露宋朝不利的軍事形勢。

下片起句「濁酒一杯家萬里」,是詞人的自抒懷抱。他身負重任,防守危城,天長日久,難免起鄉關之思。這「一杯」與「萬里」數字之間形成了懸殊的對比,也就是說,一杯濁酒,銷不了濃重的鄉愁,造語雄渾有力 。鄉愁皆因「燕然未勒歸無計」而產生。

燕然 ,山名,即杭愛山,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漢和帝永元元年(89),竇憲大破北匈奴,窮追北單於,曾登此山,「刻石勒功而還」(《後漢書·和帝紀》)。詞意是說,戰爭沒有取得勝利,還鄉之計是無從談起的,然而要取得勝利,更為不易。「羌管悠悠霜滿地」,寫夜景,在時間上是「長煙落日」的延續 。羌管 ,即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種樂器 ,發的是凄切之聲,深夜裡傳來了抑揚的羌笛聲,大地上鋪滿了秋霜,耳聞目睹盡皆給人以凄清、悲涼之感。下句:「人不寐」,補敘上句,表明自己徹夜未眠,徘徊於庭。「將軍白發征夫淚」,由自己而及征夫 ,總收全詞。愛國激情,濃重鄉思,兼而有之,構成了將軍與征夫復雜而又矛盾的情緒。這種情緒主要是通過全詞景物的描寫,氣氛的渲染,婉曲地傳達出來,情調蒼涼而悲壯。

這首邊塞詞既表現將軍的英雄氣概及征夫的艱苦生活,也暗寓對宋王朝重內輕外政策的不滿。

[創作背景]六十八歲的放翁,罷歸山陰故里已經四年。但平靜的村居生活並不能使老人的心平靜下來。此時雖值初秋,暑威仍厲,天氣的熱悶與心頭的煎沸,使他不能安睡。將曉之際,他步出籬門,以舒煩熱,心頭悵觸,寫下兩首詩。這里選了其中一首。

[內容評析]詩一開始劈空而來,氣象森嚴。山河本來是不動的,由於用了「入」、「摩」二字,就使人感到這黃河、華山不僅雄偉,而且虎虎有生氣。但大好河山,陷於敵手,怎能不使人感到無比憤慨!這兩句意境闊大深沉,對仗工整。

「遺民淚盡胡塵里」的「盡」字,更含無限酸辛。眼淚流了六十多年,怎能不盡?但即使「眼枯終見血」,那些心懷故國的遺民依然企望南天;金人馬隊揚起的灰塵,隔不斷他們苦盼王師的視線。以「胡塵」作「淚盡」的背景,感情愈加沉痛。

結句「南望王師又一年」,一個「又」字擴大了時間的上限。遺民苦盼,年復一年,但路遠山遙,他們哪裡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們忘記得乾乾凈凈!詩人極寫北地遺民的苦望,實際上是在表露自己心頭的失望。全詩以「望」字為眼,表現了詩人希望、失望,千回百轉的心情。這是悲壯深沉的心聲。詩境雄偉、嚴肅、蒼涼、悲憤,讀之令人奮起。

[難詞注釋]①三萬里河:指黃河。②五千仞岳:指華山。黃河和華山都在金人佔領區內。③胡塵:這里指金人入侵中原。④王師:指南宋的軍隊。

明清之際進步思想家王夫之對於詩歌藝術頗多會心之論,他曾以小幅繪畫為喻,揭示絕句短詩含蘊深廣意境的特點,是很有啟發性的。其說見《姜齋詩話》卷二:

論畫者曰:「咫尺有萬里之勢。」一「勢」字宜著眼。若不論勢,則縮萬里於咫尺,直是《廣輿記》前一天下圖耳。五言絕句,以此為落想時第一義。唯盛唐人能得其妙,如:「君家住何處?妾住在橫塘。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墨氣所射,四表無窮,無字處皆其意也。

在方尺的畫幅中,收攝萬里的風光,決不是將山河城郭按比例縮小而羅列於紙上。藝術作品塑造了生動的典型形象,可以引起豐富的聯想,雖著墨不多,而意境則浩無際涯,頗難以道里計。

不過王夫之認為只有盛唐絕句能得意余言外的妙境,則未必盡然。他所舉崔顥《長干行》,含情脈脈,蘊藉有致,實為詩意之一境,如司空圖《詩品·含蓄》標舉的「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前人論詩歌意境的,常常嚮往於這種境界。清王士禛的崇尚「天外數峰,略有筆墨,意在筆墨之外」(《蠶尾續文》),便是例子。然而,我們還可以看到,別有一種凌雲健筆,龍騰虎躍於尺幅之上,而氣吞萬里,有如司空圖所雲「真體內充」,「積健為雄」,「具備萬物,橫絕太空」(《詩品·雄渾》)的風概,一般出於長篇歌行或律句,而宋代陸游的《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之二》也深得其妙。此詩仍屬絕句,其為咫尺有萬里之勢,與崔顥《長干行》相比照,似乎更當得起「墨光四射,四表無窮」的崇高評價。

陸游是南宋愛國詩人,面臨祖國分裂的劇變時代,早懷報國大志,中年從軍西南,壯闊的現實世界、熱烈的戰地生活,使他的詩歌境界大為開闊。正如他的《示子遹》所追憶的「中年始少悟,漸欲窺宏大」;《九月一日夜讀詩稿有感走筆作歌》所自述的「詩家三昧忽見前,屈賈在眼元歷歷;天機雲錦用在我,剪裁妙處非刀尺」。浩氣吐虹霓,壯懷郁雲霞,自然不是那些玩弄半吞半吐雕蟲小技者能望及了。他晚年退居山陰,而志氣不衰,鐵馬冰河,時時入夢,「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對中原淪喪的無限憤慨,對廣大民眾命運的無限關切,對南宋統治集團苟安誤國的無限痛恨,在這首七絕四句中盡情地傾吐出來。

「河」,指黃河,哺育中華民族的母親;岳,指東岳泰山、中嶽嵩山、西嶽華山等立地擎天的峰柱。巍巍高山,上接青冥;滔滔大河,奔流入海。兩句一橫一縱,北方中原半個中國的形勝,鮮明突兀、蒼莽無垠地展現在我們眼前。奇偉壯麗的山河,標志著祖國的可愛,象徵著民眾的堅強不屈,已給讀者以豐富的聯想。然而,如此的山河,如此的人民,卻長期以來淪陷在金朝貴族鐵蹄蹂躪之下,下兩句筆鋒一轉,頓覺風雲突起,詩境向更深遠的方向開拓。「淚盡」一詞,千回萬轉,中原廣大人民受到壓迫的沉重,經受折磨歷程的長久,企望恢復信念的堅定不移與迫切,都充分表達出來了。他們年年歲歲盼望著南宋能夠出師北伐,可是歲歲年年此願落空。當然,他們還是不斷地盼望下去。人民的愛國熱忱真如壓在地下的跳盪火苗,歷久愈熾;而南宋統治集團則正醉生夢死於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國恨家仇丟在腦後,可謂心死久矣,又是多麼可嘆!後一層意思,在詩中雖未明言點破,強烈的批判精神則躍然可見。

王夫之《姜齋詩話》卷一有雲:「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指出了對立情景的辯證交融,可以成倍地增強藝術感染力量。陸游這首詩,用歌頌高山大河的奇觀美景來襯托神州陸沉的悲痛,抒發廣大民眾的情高意切來諷刺統治者的麻木不仁;將時代社會的矛盾沖突,既全面深刻地揭露,又高度集中地概括於二十八字之中。理想與現實,熱愛與深憤,交織輝映,所給予人們的啟示超越了時間與空間的范疇,又哪裡是「百年」「萬里」所能限量呢?這種恢宏壯闊的境界,在盛唐絕句中還不多見,卻於中唐以至宋代詩人筆下不斷有所開辟,是值得我們特殊注意與珍重的。

??這首詩是即景感懷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華一時。目睹如今的唐朝國勢日衰,當權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轍,無限感傷。首句寫景,先竭力渲染水邊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敘事,點明夜泊地點;三、四句感懷,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妓,自然灑脫;由歌曲之靡靡,牽出「不知亡國恨」,抨擊豪紳權貴沉溺於聲色,含蓄深沉;由「亡國恨」推出「後庭花」的曲調,借陳後主之屍,鞭笞權貴的荒淫,深刻犀利。

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過城中流入長江,兩岸酒家林立,是當時豪門貴族、官僚士大夫享樂游宴的場所。唐王朝的都城雖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兩岸的景象卻一如既往。

有人說作詩「發句好尤難得」(嚴羽《滄浪詩話》)。這首詩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響的,那兩個「籠」字就很引人注目。煙、水、月、沙四者,被兩個「籠」字和諧地溶合在一起,繪成一幅極其淡雅的水邊夜色。它是那麼柔和幽靜,而又隱含著微微浮動流走的意態,筆墨是那樣輕淡,可那迷濛冷寂的氣氛又是那麼濃。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關聯的,所以讀完第一句,再讀「夜泊秦淮近酒家」,就顯得很自然。但如果就詩人的活動來講,該是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見到「煙籠寒水月籠沙」的景色,不過要真的掉過來一讀,反而會覺得平板無味了。現在這種寫法的好處是:首先它創造出一個很具有特色的環境氣氛,給人以強烈的吸引力,造成先聲奪人的藝術效果,這是很符合藝術表現的要求的。其次,一、二句這么處理,就很象一幅畫的畫面和題字的關系。平常人們欣賞一幅畫,往往是先注目於那精彩的畫面(這就猶如「煙籠寒水月籠沙」),然後再去看那邊角的題字(這便是「夜泊秦淮」)。所以詩人這樣寫也是頗合人們藝術欣賞的習慣。

「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平平,卻很值得玩味。這句詩內里的邏輯關系是很強的。由於「夜泊秦淮」才「近酒家」。然而,前四個字又為上一句的景色點出時間、地點,使之更具有個性,更具有典型意義,同時也照應了詩題;後三個字又為下文打開了道路,由於「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國恨」、「後庭花」,也由此才觸動了詩人的情懷。因此,從詩的發展和情感的抒發來看,這「近酒家」三個字,就象啟動了閘門,那江河之水便汩汩而出,滔滔不絕。這七個字承上啟下,網路全篇,詩人構思的細密、精巧,於此可見。

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們唱什麼是由聽者的趣味而定,可見詩說「商女不知亡國恨」,乃是一種曲筆,真正「不知亡國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賞者—封建貴族、官僚、豪紳。《後庭花》,即《玉樹後庭花》,據說是南朝荒淫誤國的陳後主所制的樂曲,這靡靡之音,早已使陳朝壽終正寢了。可是,如今又有人在這衰世之年,不以國事為懷,反用這種亡國之音來尋歡作樂,這怎能不使詩人產生歷史又將重演的隱憂呢!「隔江」二字,承上「亡國恨」故事而來,指當年隋兵陳師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陳後主依然沉湎聲色。「猶唱」二字,微妙而自然地把歷史、現實和想像中的未來串成一線,意味深長。「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於婉曲輕利的風調之中,表現出辛辣的諷刺,深沉的悲痛,無限的感慨,堪稱「絕唱」。這兩句表達了較為清醒的封建知識分子對國事懷抱隱憂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貴族正以聲色歌舞、紙醉金迷的生活來填補他們腐朽而空虛的靈魂,而這正是衰敗的晚唐現實生活中兩個不同側面的寫照。

[創作背景]此詩為文天祥《指南錄》中的一篇,是其代表作之一。約作於祥興二年(1279)──被元軍俘獲的第二年正月過零丁洋之時。元軍元帥張弘范逼他寫信招降南宋在海上堅持抵抗的張世傑時,他出示了此詩以明志節。

[內容評析]「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作者在面臨生死關頭,回憶一生,感慨萬千。他抓住了兩件大事,一是以明經入仕,二是「勤王」。以此兩端起筆,極好地寫出了當時的歷史背景和個人心境。「干戈寥落」,是就國家整個局勢而言。據《宋史》記載,朝廷徵天下兵,但像文天祥那樣高舉義旗為國捐軀者寥寥無幾。作者用「干戈寥落」四字,暗含著對苟且偷生者的憤激,對投降派的譴責!

如果說首聯是從縱的方面追述,那麼,頜聯則是從橫的方面渲染。「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作者用凄涼的自然景象喻國事的衰微,極深切地表現了他的哀慟。亡國孤臣有如無根的浮萍漂泊在水上,無所依附,這際遇本來就夠慘了。而作者再在「萍」上著「雨打」二字,就更顯凄苦。這「身世浮沉」,概括了作者艱苦卓絕的斗爭和坎坷不平的一生。本聯對仗工整,比喻貼切,形像鮮明,感情摯烈,讀之使人愴然!

五六句緊承前意,進一步渲染生發。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的軍隊被元兵打敗後,曾從皇恐灘一帶撤退到福建。當時前臨大海,後有追兵,如何闖過那九死一生的險境,轉敗為勝是他最憂慮、最惶悚不安的事情。而今軍隊潰敗,身為俘虜,被押送過零丁洋,能不感到孤苦伶仃?這一聯特別富有情味,「皇恐灘」與「零丁洋」兩個帶有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對,而又被作者運用來表現他昨日的「惶恐」與眼前的「零丁」,真可謂詩史上的絕唱!

以上六句,作者把家國之恨、艱危困厄渲染到極至,哀怨之情匯聚為高潮,而尾聯卻一筆宕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氣勢、高亢的情調收束全篇,表現出他的民族氣節和捨身取義的生死觀。結尾的高妙,致使全篇由悲而壯,由郁而揚,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壯歌。

[難詞注釋]①零丁洋:在廣東省珠江口。文天祥被俘後曾經此處,並做詩。②經:儒家的經典著述。漢代開始以明經取士。③四周星:四年的意思。從德硝元年(1275)正月文天祥以全部家產充當軍費,響應朝廷號召「勤王」,至祥興元年十二月在五坡嶺戰敗被俘,正是四年時間。④皇恐灘:亦作惶恐灘,本名黃公灘,後以音近訛傳。灘在江西萬安縣境贛江中。⑤汗青:史冊。古代記事以竹簡代紙。制簡時須用火烤去竹汗(水份),稱汗青。

《後漢書·董祀妻傳》說蔡琰「感傷亂離,追懷悲憤,作詩二章」。第二章是騷體,凡三十八句。第一章是五言詩,凡一百零八句,就是本篇。這詩開頭四十句敘遭禍被虜的原由和被虜入關途中的苦楚。次四十句敘在南匈奴的生活和聽到被贖消息悲喜交集以及和「鬍子」分別時的慘痛。最後二十八句敘歸途和到家後所見所感。

初識蔡文姬,緣於焦尾琴的故事;對她坎坷悲哀的一生產生共鳴,則緣於《悲憤詩》。

蔡琰,字文姬,陳留圉(河南杞縣)人。生長在漢代,是蔡邕之女,曾在漢末董卓之亂時被俘虜到南匈奴,十二年後被曹操贖回。郭沫若有部歷史劇講文姬歸漢,裡面有文姬唱《胡笳十八拍》,據一般考證認為,文姬僅留有一首五言《悲憤詩》傳世。

她的作品,《後漢書》載其《悲憤詩》二章,一為五言體,一為楚辭體。《悲憤詩》共百另八句,詩人用真切的筆法歷述漢末戰亂之苦,戰爭的罪惡,社會的混亂,百姓的顛沛流離,以及封建禮教的罪惡:

漢季失權時,董卓亂天常,志欲圖篡弒,先害諸賢良。

逼迫遷舊邦,擁主以自強。海內興義師,欲共計不詳。卓眾來東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來兵皆胡羌。獵野圍城邑,所向悉破亡。斬截無孑遺,屍骸相撐拒。馬邊懸男頭,馬後載婦女。長驅西入關,迥路險且阻。不顧邈冥冥,肝膽為爛腐。所略有萬計,不得令囤聚。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語。失意幾微間,輒言「斃降虜!要當以亭刃,我曹不活汝!」豈敢惜性命,不堪其詈罵。或便加棰杖,毒痛參並下。旦則號泣行,夜則悲吟坐,欲死不能得,欲生無一可。彼蒼者何辜?乃遭此厄禍。]

這種現實主義,史詩般地描述,既具漢魏古風而又過之。漢末詩歌中寫的「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曹操《蒿里行》),「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王粲《七哀詩》),一樣讀來讓人扼腕。緊接著詩人敘說沒入匈奴後的思鄉之情,以及全詩的主題部分,骨肉分離和自己是不是該歸漢的猶疑:


閱讀全文

與印度索菲布韋多少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肺炎怎麼傳到伊朗 瀏覽:440
2020印度尼西的華人有多少 瀏覽:662
義大利申請簽證申請表怎麼填寫 瀏覽:467
英國有多少人叫蘇菲 瀏覽:487
義大利生菜防止什麼病 瀏覽:856
泰虎印尼三文虎打架怎麼辦 瀏覽:52
西安到英國的手續怎麼辦 瀏覽:902
近代中國為什麼沒有走上資本主義道路 瀏覽:268
中國電信網費什麼時候能降價 瀏覽:761
蘇聯為什麼不入侵伊朗 瀏覽:9
中國人民財險隸屬於哪個單位 瀏覽:892
義大利調酒師哪裡可以學 瀏覽:602
中國台灣有多少新冠病例 瀏覽:738
英國的疫苗有多少種 瀏覽:865
為什麼義大利是冠軍 瀏覽:692
中國為什麼霧霾 瀏覽:691
英國版抖音怎麼下載 瀏覽:68
中國出口車要多少 瀏覽:484
越南國家哪個城市最大 瀏覽:211
伊朗什麼時候能恢復石油 瀏覽: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