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埃及和印度四大古國怎麼被滅的

埃及和印度四大古國怎麼被滅的

發布時間:2022-07-20 07:59:43

Ⅰ 4大文明古國是如何被斷代的,為什麼會被斷

1.古巴比倫文明的興衰

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曾經誕生過燦爛的古巴比倫文明。這塊廣袤肥美的平原,由發源於小亞細亞山地的兩大河流——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沖積而成。公元前4000年,蘇美爾人和阿卡德人在肥沃的美索不達米亞兩河流域發展灌溉農業。幼發拉底河高於底格里斯河,人們很容易用幼發拉底河的水灌溉農田,然後灌溉水排入底格里斯河,再流人大海。良好的生態系統帶來了發達的農業,農業的發展又帶來了繁榮昌盛,在兩河流域建立了宏偉的城邦。從公元前500多年開始,巴比倫文明逐漸走向毀滅並被埋藏在沙漠下將近2 000年,變成了歷史遺跡。古巴比倫文明的敗落曾經是一個秘密,而地理學和生態學專家對此作出了令人信服的破解:古巴比倫文明衰落的根本原因是不合理的灌溉。由於古巴比倫人對森林的破壞,加之地中海的氣候因素,致使河道和灌溉溝渠嚴重淤塞。為此,人們不得不重新開挖新的灌溉渠道,而這些灌溉渠道又重新淤積。如此的惡性循環,使得水越來越難以流人農田。一方面,森林和水系的破壞,導致土地荒漠化、沙化;另一方面,古巴比倫人只知道引水灌溉,不懂得如何排水洗田。由於缺少排水系統,致使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地下水位不斷上升,給這片沃土罩上了一層又厚又白的「鹽」外套,使淤泥和土地鹽漬化。生態的惡化,終於使古巴比倫蔥綠的原野漸漸褪色,高大的神廟和美麗的花園也隨著馬其頓征服者的重新建都和人們被迫離開家園而坍塌。如今在伊拉克境內的古巴比倫遺址已是滿目荒涼。

2.埃及文明的衰亡:
埃及到了二十王朝以後,一系列的奴隸起義導致國力衰竭,開始了跨越5個王朝的第三中間時期(前1070年-前664年),其間的王朝有第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和二十五王朝。埃及自第二十六王朝進入古埃及後期,最終在前525年被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國所滅,古埃及時代結束了。波斯人在埃及建立了第二十七王朝和第三十一王朝,埃及二十六王朝後裔反抗波斯人成功和內戰,建立了短暫的第二十八、二十九和三十王朝。前332年埃及又被亞歷山大大帝所統治,亞歷山大死後,其部將托勒密一世佔領了埃及,建立了托勒密王朝,也被稱為法老,但當時的埃及已經是徹底在外族人的統治下了。

3.古印度文明衰落之謎:
通常意義上認為,古印度的文明時代是從公元前1000年後期的吠陀時代開始的。然而新的考古材料證明,整個史前時期直到文明出現的前夕,在古印度都是有人居住的。 19 世紀20 年代,英國考古學家在印度河流域發現了新的遠古文明———哈拉帕文明,這個文明曾興旺發達了幾個世紀,後來突然衰落。那麼這個古老文明究竟是怎樣毀滅的呢? 19世紀早期,印度旁遮普地區的哈拉帕曾出土過許多古物和兩枚印章,引起了人們的注意1922 年,印度考古學家在信德地區的一個古代佛塔下面,發現了被塵土淹沒、沉睡了幾千年的古城遺址———摩亨佐·達羅,同時也出土了類似的印章和古物。
印度河流域出土的這兩座古城的城址,設計復雜,文物多彩,宛如一幅幅迷人的畫卷,使人們看到了作為世界文明發源地之一的古代印度高度發展的文化。後來又陸續出土了若乾的文化遺址,按考古學界以首次發現的地點命名的習慣,它們又共同被稱為「哈拉帕文化」。
哈拉帕文化是早已被人們遺忘了的文化。存世的文獻中甚至沒有關於它的傳說,當然更沒有關於那個時代的歷史記載了。由於在兩河流域遺址發現有印度河流域的的印章,考古學家推測約在公元前2350 年至1770 年間,印度河流域與兩河流域之間的人們曾有商業往來。據此大體可以推定, 印度河流域文明即哈拉帕文明存在於約公元前 2300至1750年。
到公元前1750年,卻突然衰落,從此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明之光熄滅了。這個古老文明究竟是怎樣毀滅的?學者們也有種種不同的推測。
有些學者認為,由於雨量減少,信德地區日益乾旱甚至沙漠化,居民不得不移往他方。有些學者認為,哈拉帕文化的衰落是地震、泥石流、旋風等災變的結果。有些學者認為,由於印度河的改道,原先的河谷沃土變成了沙土,人們被迫離去。
以上推測都把哈拉帕文化的衰亡歸因於種種自然災害,但是自然災害不足以說明———分布在那麼廣闊土地上各城市為何一齊衰亡?
有些學者認為, 由於土地的過度耕作、水利設施被忽略或破壞以及長期伐林掘土燒磚, 土壤逐漸惡化, 致使哈拉帕文化趨於沒落。有些學者認為, 印度河流域城市文明的富足, 引來了山地部落的入侵, 結果造成文明的毀滅。
還有學者認為,哈拉帕文化的衰亡是雅利安人侵入的結果。這種學說雖然曾經盛行一時,但是雅利安的侵入在公元前1500 年以後,而現在已經測定哈拉帕文化在此以前就已經衰亡了。因此,哈拉帕文化衰亡的原因仍然是一個尚待解決的問題。

「四大文明古國」的說法並不規范

許多年來,我國一直流傳著「中國和埃及、巴比倫、印度並稱四大文明古國」的說法。但是,我查閱了一些權威的「世界歷史」著作,發現這種說法只在我國流行,並沒有得到世界范圍的歷史學界的公認。

20世紀是人類各文明全面交流、溝通、融匯為一個整體的全球化(地球村)世紀。200多年以來國際考古學、歷史學獲得驚人的發展,所有國家的歷史教科書對於「文明與文化」的基本觀點逐步趨於一致。但是,全世界沒有一部歷史著述採用「中國和埃及、巴比倫、印度並稱四大文明古國」的說法。

因為這個說法並不規范,缺乏科學論證和史料的根據。

「四大文明古國」的說法從何而來?

根據目前所掌握的文獻資料,是在梁啟超寫於1900年的《二十世紀太平洋歌》中,最初創始「四大文明古國」之說。這首七言長詩寫道:

初為據亂次小康,四土先達爰濫觴:

支那印度邈以隔,埃及安息鄰相望,

(梁啟超自註:侯官嚴氏考定小亞細亞即漢之安息,今從之。)

(梁啟超自註:地球上古文明祖國有四:中國、印度、埃及、小亞細亞是也。)

梁啟超並不是歷史考古學家,他的這首七言長詩只不過抒發一種感想,並沒有學術上的確鑿根據。所以不足為憑。我們還是考察一下學術界的論點。

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長期擔任倫敦大學教授。他的12卷本巨著《歷史研究》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歷史著作。在《歷史研究》一書的開頭,湯因比就指出,以往歷史研究的一大缺陷,就是把民族國家作為歷史研究的一般范圍,這大大限制了歷史學家的眼界。事實上,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獨立地說明自身的歷史問題。應該把歷史現象放到更大的范圍內加以比較和考察,這種更大的范圍就是文明。

文明是具有一定時間和空間聯系的某一群人,可以同時包括幾個同樣類型的國家。文明自身又包含政治、經濟、文化三個方面,其中文化構成一個文明社會的精髓。

湯因比把6000年的人類歷史劃分為21個成熟的文明:

埃及、蘇美爾、米諾斯、赫梯、巴比倫、古印度、希臘、伊朗、敘利亞、阿拉伯、古中國(商代)、安第斯(南美洲)、瑪雅(中美洲)、中國(唐以後)、天竺(興地)、朝鮮、日本、拜占庭、俄羅斯、墨西哥、育加丹。

另外還有5個中途夭折停滯的文明:玻里尼西亞、愛斯基摩、游牧、斯巴達和奧斯曼。

如果要說「古國」之「國」,那麼古代「蘇美爾、米諾斯、赫梯、巴比倫、希臘、伊朗、敘利亞」都是不同的「國」,都是比古中國更早(或幾乎同時)的「文明古國」,哪裡來的「四大」?事實上不能成立。

一般說來,古代文明最早起源於公元前4000—3000年地中海及波斯灣周圍地區的尼羅河流域和兩河流域,擴展到以色列、希臘群島(克里特和邁錫尼)、伊朗、敘利亞等地,由考古證明:這些地區的文明都早於中國(已經得到考古證實的是公元前1500年商代文明,而公元前2000年左右夏代的證據尚嫌不足,還沒有發現文字和青銅器工具等,有待進一步考古發掘。)

只有中華文明得以延續嗎?

多年以來,我國還廣泛流傳一種「所有的文化都中斷了,只有中華文明還在延續」的浮誇虛驕的「觀點」,這不僅是「戲說」、簡直是信口開河的「胡說」,是不懂裝懂、妄自尊大的集中表現。

2000年1月12日,中新社報道說:「長途跋涉了兩萬余里、途經四大文明古國、三大宗教發源地的香港鳳凰衛視『千禧之旅』攝影車隊,昨天在萬里長城西端起點的嘉峪關舉行了隆重的入關儀式。……余秋雨說,親眼目睹幾個與中華文明一起繁榮,甚至更早成熟的古老文明,都滅亡了,或者衰敗了,只有中華文明還在延續,還在生機勃勃地發展,……。」

2003年04月01日余秋雨發表談話:《深入反思中國文化》。他斷言:「我走完全世界的一些文化的發祥地之後,我的反思更多的是考慮中國文化未滅亡的原因,唯一就它沒有中斷,所有的文化都中斷,唯一它沒有中斷原因何在,我一直在想這個問題」。

不知道余秋雨對於這個問題想得怎麼樣啦?

到底「想」出什麼名堂沒有?

還不過是故弄玄虛的空想、夢想、幻想、狂想?

數年來,余秋雨先生不知厭煩地再三鼓吹:「只有中國文明得以延續,而其它古代文明都中斷甚至煙滅了。」他所謂的「千禧之旅」是「補上了中國文化研究很有價值的一個空缺」。

這實際上是一個「偽命題」,是不懂裝懂、不學有術的自做多情的編造。

歷史考古是嚴格、嚴謹、嚴肅的學問,不是像黃梅戲那樣可以隨心所欲編造神話而「戲說」的!

余秋雨再三重復的、毫無新意的斷言,並不符合事實。他又犯了一個常識性的錯誤,而不作更正,以至於以訛傳訛、誤人子弟。

一些學者、報刊媒體和科研教育機構,長期以來頻繁地重復鼓吹「只有中國文明得以延續」的不正確說法,在社會上造成嚴重的誤導,必須加以澄清。

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在巨著《歷史研究》中,有一章對各個文明的考察(第九章)列出了圖表。從湯因比的權威性圖表可以看出,至少希臘文明和印度文明都一直延續至今,而並非「只有中國文明得以延續,而其它古代文明都中斷甚至煙滅了。」

如果說:古埃及、蘇美爾、米諾斯、赫梯、巴比倫……等古代文明沒有延續到今天,如果說:安第斯(南美洲)、瑪雅(中美洲)文明已經滅絕,玻里尼西亞文明、愛斯基摩文明、游牧文明、斯巴達文明和奧斯曼文明等5個文明中途夭折停滯了,那麼還說得過去。

但是,實際上希臘文明和印度文明這兩大文明,比中國文明更加古老。

考古發掘證明:希臘文明開始於公元前2500年,印度文明開始於公元前2000年,都比古中國文明更早得多。

至今居住在希臘的還是古希臘人的後代,一脈相承使用的還是希臘語,保存和發揚光大了悠久的希臘文明;

至今居住在印度的還是古印度人(達羅俾多和雅里安人)的後代,一脈相承使用的還是印度各語言和方言,保存和發揚光大了悠久的印度文明;

他們何曾「都中斷甚至煙滅了」?

余秋雨如此信口雌黃,要是希臘人和印度人(還有伊朗人、敘利亞人等等)一起來質問你余秋雨,那麼你何以應答?張口結舌罷了。豈不丟人現眼到家啦?

對於世界文明的初步看法

根據今天我們對於人類文明史的認識,應該承認:過去流行的「四大文明古國」的說法並不規范。

首先,不該說「國」而應該稱為「文明地區」——考古研究表明:年代最古老的幾個文明地區是:兩河流域(蘇美爾、亞述等許多國家)、尼羅河流域(古埃及各王朝、各國)、印度河流域,等等。這三大地區,首先出現了文字和青銅器,這是文明的最重要標志。它們可稱為「三大最古老的文明地區」。

而事實表明:中國古代的甲骨文字,年代遠遠晚於尼羅河流域象形文字和兩河流域楔形文字。事實表明:夏商文明的年代,比兩河流域、尼羅河流域、印度河流域的(有文字可考)的文明,要晚2000—3000年。但是,這「三大最古老的文明地區」後來由於外族入侵和其他原因而中斷了,但是三大最古老文明的成果實際上並沒有「湮滅」,它們對於人類文明的貢獻和影響,一直保留下來了。例如世界通行的拼音字母、各種工具、建築格式等,就是從它們那裡繼承下來的並發揚光大的。

接下來,影響重大深遠而一直延續到現在的文明地區,是希臘文明(後與猶太以色列的基督教文化融合)、印度文明(印度教、梵文經典等)和中國夏商文明(漢字等),這繼起的三大文明,都一直延續發展到今天。

如此「三大最古老的文明地區」和「延續至今的三大文明地區」的新提法,就是我的初步結論。建議由此代替「四大文明古國」的不規范提法。

世界文明史,乃是以考古發掘和史料記載為根據的實事求是的學問。我們中華民族,既不應該妄自菲薄,也不應該妄自尊大。

Ⅱ 四大文明古國中為什麼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文明都失落了

答案很簡單,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這些文明古國不僅國家早已滅亡,而且用以形成國家的那些民族也早已被外族人征服、同化。也就是說,古埃及人、古印度人和古巴比倫人早已在外族的進攻下滅絕了,因此由那些民族創造的文明也宣告消亡,取而代之的是那些在民族融合基礎上形成的新民族的嶄新的文化——完全不同於古埃及人、古印度人和古巴比倫人的文化。

Ⅲ 古印度是怎樣滅亡的,古印度的創立

古印度由於戰爭、自然災害等原因中斷了自己璀璨的古代文明。古印度由於本國長期四分五裂,北部被外族入侵,最後近代淪為英國殖民地.

印度的遠古文明是在1922年才被發現的。由於它的遺址首先是在印度哈拉巴地區發掘出來的,所以通常稱為「哈拉巴文化」;又由於這類遺址主要集中在印度河流域,所以也稱為「印度河文明」。哈拉巴文化的年代約為公元前2300年至前1750年。
��哈拉巴文化是古代印度青銅時代的文化,它代表了一種城市文明。從已經發掘的城市遺址來看,城市的規劃和建築具有相當高的水平。如摩亨佐·達羅城,面積達260公頃,全城劃分為12個街區,有整齊寬闊的街道和良好的排水系統,有的住宅精美寬敞,開始邁入文明的門檻。這一文明延續了幾百年之後逐漸衰落,於公元前18世紀滅亡。
��哈拉巴文化衰落後,由印度西北方入侵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在印度創立了更為持久的文明。雅利安人於公元前2000年左右出現在印度西北部,逐漸向南擴張。到了公元前6世紀初,相傳在印度形成了16個國家。經過長時期的兼並戰爭,到公元前4世紀,在南部的恆河流域建立起以摩揭陀為中心的統一國家。
在這一時期,印度西北部的印度河流域遭到波斯帝國的入侵。波斯人統治印度河流域近兩個世紀之久,直到公元前4世紀後期才一度被馬其頓的亞歷山大所征服。旃陀羅笈多領導了反馬其頓起義,在驅逐了侵略者後統一了北印度,不久又推翻了摩揭陀國的難陀王朝,從而建立起古代印度最為強盛的孔雀王朝。
��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時代發展到全盛時期。他經過多年征戰,使王朝版圖擴展到除印度半島最南端以外的整個南亞次大陸,即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這個龐大的帝國是依靠軍事征服建立起來的。因此在阿育王死後不久便陷入分裂。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最後一個國王被推翻。此後,印度半島再也沒有統一過。

Ⅳ 四大文明古國中為什麼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文明都衰落了呢

這是因為經歷了外族侵略之後,文明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最終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文明的文明在興盛了一段時間以後,其間又不斷有外族人入侵,當地的文明更是遭到了破壞,用以形成國家的那些民族也早已被外族人征服、同化。

後人無跡可尋,沒有留下多少史料記載,慢慢的被其他的文明所替代,他們的文明也就被埋沒了,很多文明就漸漸的缺失了。

(4)埃及和印度四大古國怎麼被滅的擴展閱讀:

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文明的消逝

四大文明古國早期,他們憑借著自己迅速崛起的文明和制度,一度稱霸一方。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塊寶地所有的人都想要,就開始產生了戰爭。

古巴比倫大多都是平原,易攻難守。在早期時候,也有很多民族進入到了兩河流域。他們慢慢和古巴比倫的文明進行了融合,可是後來加入了非常野蠻的波斯人和亞歷山大,沒用多久他們就征服了這片區域。

從此以後古巴比倫的文明被他們拋棄了,開始引進了他們自己的文化。就這樣,古巴比倫的文明漸漸被其他的文明所替代。

古埃及的文明也一樣,他們在興盛了一段時間以後,慢慢的被波斯、馬其頓、古羅馬、阿拉伯等征服。

古印度的文明更是多次出現斷層,當古印度的文明盛行數百年以後。雅利安人入侵,開創了新的印度文明。之後又被波斯、亞歷山大、阿拉伯入侵,當地的文明更是遭到了破壞。其間又不斷有外族人入侵,很多文明就漸漸的缺失了。

Ⅳ 為什麼說四大文明古國只剩中國,印度埃及去了哪裡

四大文明古國中,只有中國綿延數千年至今,而另外三國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均在歷史的發展中衰落滅亡了,因此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延續至今,屹立不倒的國家。

在幾千年前,人類在大河之畔萌生了文明,黃河流域的中國,尼羅河流域的古埃及,兩河流域的古巴比倫,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四大文明古國由此被歷史孕育而出。

埃及

最古老的埃及文明,在古王國時期曾鑄就了許多不朽的輝煌——金字塔,後來進入中王國時期,由於不斷對外征戰,到新王國時期埃及文明就受到了極大沖擊,在新王國時期結束時,埃及文明就已經陷入了分裂的泥潭——利比亞人占據了北方,努比亞人佔領了南方。

在古希臘和波斯帝國的輪番蹂躪後,古埃及最終被波斯帝國所吞並,信仰上也逐漸穆斯林化。隨著國家的覆滅,文明也開始消散,復雜的古埃及文字漸漸被人們遺忘,成為一種現在只能讓史學家們推測的「死字」,因為已經沒有人可以看懂了。

如今的埃及人,早已不是「法老的子民」,而是歐洲人和阿拉伯人的後代。

巴比倫

起源於兩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的古巴比倫文明,即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僅僅存活了兩百多年變夭折了。在不幸被外族入侵後,燦爛的文明轉眼間便煙消雲散,「空中花園」從此只能存在於傳說之中。

除了零星的記載和如漢謨拉比法典石柱一般的殘骸,再也無法了解當時那個時代的輝煌了。

古印度

而古印度和今天的印度也同樣不是一回事,古印度比傳說中的夏朝還早,當時是燦爛一時的哈巴拉文化,但也沒能維系多久就被雅利安人毀掉了,從此這個文明就被埋在了歷史塵埃之下,直到20世紀才通過考古被發現。

中國

中國之所以能夠保持文明的延續,除了自身頑強的生命力之外,華夏文明的同化性也是其餘三大文明所不能比擬的。每當有異族入侵,一旦感受到華夏文明的先進和優越性,就會自發模仿和學習,在這樣的過程中,優秀的華夏文明逐漸同化了野蠻落後的異族文明因此從未丟失過文明的主宰地位。


(5)埃及和印度四大古國怎麼被滅的擴展閱讀:

文明古國由來

任何文明的誕生,都需要社會政治制度,來確定該地區民眾社會等級的劃分。因為沒有社會政治制度,就沒有共同發展的動力。讓整片區域顯得混亂不堪。而中國、巴比倫、埃及這三個國家都很早就進入了奴隸制國家。

最早進入奴隸制國家的是古巴比倫王國,在公元前3500年,離今已有5000多年歷史了。其次是古埃及。而中國進入奴隸制國家的時期是夏朝。離今約4000年歷史,一直延續到戰國時代。最終被封建製取代。

古印度實行的是等級嚴格的種族制。印度的種族制實行的比較長久,到今天印度人民還受到影響。這也是印度發展緩慢的原因。

而歐洲的希臘雖然沒被劃入四大文明古國。但它的社會政治文明也不晚。和其它文明古國不同的是,希臘公元前7世紀就實行過民主制度。今天西方國家的民主制度,就是從古希臘民主制發展而來的

Ⅵ 誰滅了三大文明古國

誰滅了三大文明古國?公元前343年 波斯帝國滅埃及
援引(古埃及(Ancient Egypt),一般指公元前32世紀左右至公元前343年波斯滅亡埃及這段時間內尼羅河下游地區的埃及文明。)
其中有點復雜!!!LZ請參考如下:
(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國侵佔埃及,建立第27王朝。波斯人在埃及的殘暴統治和無情劫掠,激起了伊那路斯和阿米爾泰烏斯領導的埃及人起義(前460~前455)。公元前404年,波斯王朝被推翻,埃及獲得獨立,相繼建立了第28~30王朝。公元前343年,波斯帝國再次征服埃及,建立第31 王朝。公元前 332 年,希臘馬其頓王亞歷山大大帝侵入埃及,滅波斯王朝,結束了延續3000年之久的法老時代。)
古印度文明
印度的遠古文明是在1922年才被發現的。由於它的遺址首先是在印度哈拉巴地區發掘出來的,所以通常稱為"哈拉巴文化";又由於這類遺址主要集中在印度河流域,所以也稱為"印度河文明"。哈拉巴文化的年代約為公元前2300年至前1750年。
哈拉巴文化是古代印度青銅時代的文化,它代表了一種城市文明。從已經發掘的城市遺址來看,城市的規劃和建築具有相當高的水平。如摩亨佐·達羅城,面積達260公頃,全城劃分為12個街區,有整齊寬闊的街道和良好的排水系統,有的住宅精美寬敞,開始邁入文明的門檻。這一文明延續了幾百年之後逐漸衰落,於公元前18世紀滅亡。哈拉巴文化衰落後,由印度西北方入侵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在印度創立了更為持久的文明。雅利安人於公元前2000年左右出現在印度西北部,逐漸向南擴張。到了公元前6世紀初,相傳在印度形成了16個國家。經過長時期的兼並戰爭,到公元前4世紀,在南部的恆河流域建立起以摩揭陀為中心的統一國家。
在這一時期,印度西北部的印度河流域遭到波斯帝國的入侵。波斯人統治印度河流域近兩個世紀之久,直到公元前4世紀後期才一度被馬其頓的亞歷山大所征服。旃陀羅笈多領導了反馬其頓起義,在驅逐了侵略者後統一了北印度,不久又推翻了摩揭陀國的難陀王朝,從而建立起古代印度最為強盛的孔雀王朝。
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時代發展到全盛時期。他經過多年征戰,使王朝版圖擴展到除印度半島最南端以外的整個南亞次大陸,即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這個龐大的帝國是依靠軍事征服建立起來的。因此在阿育王死後不久便陷入分裂。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最後一個國王被推翻。此後,印度半島再也沒有統一過。
巴比倫王國
巴比倫王國。西亞巴比倫尼亞南部奴隸制城邦。以巴比倫城為中心。公元前十九世紀中,阿摩列依人在此建國。史稱古巴比倫王國(約公元前1894~前1595年)。其第六代國王漢穆拉比(約公元前1792~前1750年)先後征服其他城邦,統一兩河流域,建立一個強大的中央集權制國家,成為西亞古代奴隸制國家的典型。所頒《漢穆拉比法典》是古代西亞第一部成文法典。經濟文化高度發展,特別是數學和天文學。漢穆拉比死後,逐漸衰弱,在公元前1595年為赫梯王國所滅。公元前626年,閃米特族的一支迦勒底人佔領巴比倫,重建新巴比倫王國(公元前626~前538年)。也叫迦勒底王國。公元前612年與米堤亞聯軍滅亞述,其疆域包括兩河流域的大部、敘利亞、巴勒斯坦以至阿拉伯北部地區。公元前六世紀後半期,國勢強盛。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多次發動對外戰爭,進行擴張。公元前586年,攻佔耶路撒冷,滅猶太王國,其疆域包括兩河流域大部,敘利亞和巴勒斯坦等地。以後政變屢起,國勢頓衰。公元前538年為波斯所滅。

Ⅶ 四大文明古國中為什麼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都失存了呢

這四大文明古國中,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都由於外族的入侵而失去了獨立,中斷了古代文明。如公元前525年古埃及被波斯帝國滅亡;公元前1595年古巴比倫被赫梯滅亡;古印度長期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北部遭到外族入侵,近代又長期淪為英國的殖民地。我們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文明傳統未曾中斷的古國。早在國家形成前,黃帝、堯、舜、禹等就先後活動於黃河流域。啟於公元前21世紀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經商、西周、春秋四個階段,我國的奴隸制度經歷了1600年的獨立的延續、發展期,這是別的文明古國所根本無法比擬的。隨著我國奴隸制在公元前476年的結束,我國的歷史也就於公元前475年進入了封建社會,這比西歐於476年才開始向封建社會過渡早了一千年。我國於公元前221年就建立了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制國家———秦;而西歐的英法則在1453年英法百年戰爭結束後才開始走上中央集權的民族君主國的道路,比我國晚了1600多年。
我們祖國不僅是世界上的文明古國之一,而且是世界上唯一文明傳統未曾中斷的國家。長期以來,我們的祖國一直是世界文明的先驅,領先了世界文明發展的潮流。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使我們祖國成為世界上文化發達的最早國家之一,對世界的文明和進步做出了重大貢獻,這充分證明了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富有智慧的民族,是一個具有特別旺盛生命力的偉大民族。

Ⅷ 四大文明古國中其他三個是怎麼消失的

4大文明古國:古印度、、古埃及、古中國
古埃及滅亡:公元前6世紀被西亞的波斯所滅.
制度古巴比倫時代各城邦的-制度與蘇美爾-阿卡德時代及烏爾第三王朝不同。漢穆拉比統一後,建立中央集權的專制制度。國王獨攬-、軍事、外交、司法和宗教等權力,直接任命中央和地方官吏。大行政區設總督,在較大城市中任命被稱為「沙卡那庫」的官員,小城市任命被稱為「拉比亞努姆」的官員治理。有些城市(如西帕爾等)獲得一定自治權,城市商人監督從富裕商人家族中選出,任期1年,負責稅收、運河開鑿、城牆修築、公共倉庫和碼頭的管理等。漢穆拉比的對內政策基本是伊新-拉爾沙時期城邦政策的繼續。統一過程中,漢穆拉比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針是遠交近攻,靈活變動結盟關系,為統一兩河流域總目標服務
古印度文明
印度的遠古文明是在1922年才被發現的。由於它的遺址首先是在印度哈拉巴地區發掘出來的,所以通常稱為"哈拉巴文化";又由於這類遺址主要集中在印度河流域,所以也稱為"印度河文明"。哈拉巴文化的年代約為公元前2300年至前1750年。
哈拉巴文化是古代印度青銅時代的文化,它代表了一種城市文明。從已經發掘的城市遺址來看,城市的規劃和建築具有相當高的水平。如摩亨佐·達羅城,面積達260公頃,全城劃分為12個街區,有整齊寬闊的街道和良好的排水系統,有的住宅精美寬敞,開始邁入文明的門檻。這一文明延續了幾百年之後逐漸衰落,於公元前18世紀滅亡。哈拉巴文化衰落後,由印度西北方入侵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在印度創立了更為持久的文明。雅利安人於公元前2000年左右出現在印度西北部,逐漸向南擴張。到了公元前6世紀初,相傳在印度形成了16個國家。經過長時期的兼並戰爭,到公元前4世紀,在南部的恆河流域建立起以摩揭陀為中心的統一國家。
在這一時期,印度西北部的印度河流域遭到波斯帝國的入侵。波斯人統治印度河流域近兩個世紀之久,直到公元前4世紀後期才一度被馬其頓的亞歷山大所征服。旃陀羅笈多領導了反馬其頓起義,在驅逐了侵略者後統一了北印度,不久又推翻了摩揭陀國的難陀王朝,從而建立起古代印度最為強盛的孔雀王朝。
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時代發展到全盛時期。他經過多年征戰,使王朝版圖擴展到除印度半島最南端以外的整個南亞次大陸,即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這個龐大的帝國是依靠軍事征服建立起來的。因此在阿育王死後不久便陷入分裂。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最後一個國王被推翻。此後,印度半島再也沒有統一過。
古代印度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在文學、哲學和自然科學等方面對人類文明作出了獨創性的貢獻。在文學方面,創作了不朽的史詩《摩訶婆國多》和《羅摩衍那》。在哲學方面,創立了"因明學",相當於今天的邏輯學。在自然科學方面,最傑出的貢獻是發明了目前世界通用的計數法,創造了包括"0"在內的10個數字元號。所謂阿拉伯數字實際上起源於印度,只是通過阿拉伯人傳播到西方而已。公元前6世紀,在古代印度還產生了佛教,後來先後傳入中國、朝鮮、日本.

閱讀全文

與埃及和印度四大古國怎麼被滅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人怎麼上網 瀏覽:758
印尼小金剛是什麼 瀏覽:740
印度火腿怎麼炒好吃 瀏覽:760
英國粽多少錢 瀏覽:156
體檢越南語怎麼說 瀏覽:764
中國水準零點景區在哪裡 瀏覽:645
印度怎麼剝椰子皮 瀏覽:971
英國航班到成都多少小時 瀏覽:425
伊朗高原在地圖的什麼地方 瀏覽:624
日本為什麼暫停進口伊朗原油 瀏覽:156
義大利哪個品牌下架 瀏覽:868
無人機怎麼殺死伊朗將軍 瀏覽:850
中國可以購買多少伊朗石油 瀏覽:492
英國地圖上有多少個國家 瀏覽:119
印度奶牛哪裡有賣 瀏覽:721
中國有哪些國家的車標 瀏覽:536
印度邊境沖突怎麼賠償 瀏覽:846
義大利位於什麼緯度地區 瀏覽:713
海底採珠廠印度人如何脫離危機 瀏覽:366
伊朗外海叫什麼 瀏覽: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