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有「東印度」「西印度」這樣的稱呼
1492年哥倫布到達美洲,誤認為印度,後來歐洲殖民者就稱南北美大陸間的群島為西印度。同時指稱亞洲南部的印度和馬來群島為「東印度」。故馬來群島也曾稱東印度群島。荷蘭殖民者侵佔今印度尼西亞為殖民地後,稱該地為荷屬東印度。
B. 為什麼叫東印度公司是公司制
東印度公司,全稱可敬的東印度公司(The Honourable East India Company, 不列顛東印度公司或「英國東印度公司」,British East India Company,簡稱BEIC, HEIC),有時也被稱為約翰公司(John Company),是一個股份公司。1600年12月31日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一世授予該公司皇家特許狀,給予它在印度貿易的特權而組成。實際上這個特許狀給予東印度貿易的壟斷權21年。隨時間的變遷東印度公司從一個商業貿易企業變成印度的實際主宰者。在1858年被解除行政權力為止,它還獲得了協助統治和軍事職能。
C. 為什麼叫東印度公司
因為他們是按巴基斯坦地區為東方,那個時候就是這么稱呼這家公司,而我們這里是遠東。
D. 印度尼西亞為什麼被稱為東印度印度尼西亞的國民與印度有什麼聯系
印尼在被荷蘭統治時被稱為荷屬東印度。
印度india在南亞,是佛教國家
印度尼西亞indonesia在東南亞,是伊斯蘭教國家,
很多很多印度人去東南亞各國移民或做生意,新加坡、馬來西亞尤其多,印尼也有很多。
並且印度人和印尼人從臉上一眼就可以分辨出來。
E. 「東印度公司」到底是個什麼公司為什麼比一個國家還強大
東印度公司的全稱叫做荷蘭東印度公司,這家公司之所以那麼強大是因為它是第一個可以發行貨幣以及組織傭兵的一個公司。除此之外它還是世界上第一個股份有限公司,甚至還能夠對其他國家進行佔領殖民地的公司,這個公司的實力已經是可以與其他國家來作比較的了。
東印度公司的存在有利也有弊,曾經能夠叱吒一方,現如今也已經長眠於歷史中了,以往的輝煌讓現在的東印度公司看起來更加落寞了,曾經讓東印度公司不斷侵略的東方,現如今也已經在國際上站穩腳跟,有了影響力。
F. 荷蘭的東印度公司為什麼要叫東印度喃
荷蘭東印度公司
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立於1602年3月20日,1799年解散。荷文原文為Vereenigde Oostindische Compagnie,簡稱VOC,中文全文應譯為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其公司的標幟以V串連O和C,上方的A為阿姆斯特丹的縮寫。在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立將近兩百年間,總共向海外派出1772艘船,約有100萬人次的歐洲人搭乘4789航次的船班前往亞州地區。平均每個海外據點有二萬五千名員工,一萬兩千名船員。
簡介
荷蘭東印度公司是建立於17世紀歐洲的大航海時代,當時的歐洲各國興起海上冒險,探尋世界地理,更發展外海的商機。16世紀的葡萄牙在東南亞地區已有殖民地與商業發展,1560年代,一群荷蘭商人派浩特曼(Cornelis de Houtman, ?-1599)至葡萄牙刺探商情,浩特曼回國後這群商人便成立一家公司,利用這個資訊往東印度地區發展,從1595年4月至1602年間,荷蘭陸續成立了14家以東印度貿易為重點的公司,為了避免過度的商業競爭,這14家公司於是合並,成為一家聯合公司,也就是荷蘭東印度公司。荷蘭當時的國家議會授權荷蘭東印度公司在東起好望角,西至南美洲南端麥哲倫海峽具有貿易壟斷權。
荷蘭東印度公司由位於阿姆斯特丹、澤蘭省的密德堡市、恩克華生市(Enkhuizen)、德夫特市(Delft)、荷恩市(Hoorn)、鹿特丹市(Rotterdam)六處的辦公室所組成,其董事會由七十多人組成,但真正握有實權的只有十七人,被稱為十七紳士(Heeren XVII),分別是阿姆斯特丹八人、澤蘭省4人,其他地區各一人。
荷蘭東印度公司是第一個可以自組傭兵、發行貨幣,也是第一個股份有限公司,並被獲准與其他國家定立正式條約,並對該地實行殖民與統治的權力。
Image:NetherlandsEmpire.png 荷蘭東印度公司在爪哇的巴達維亞(今印尼的雅加達)建立了總部,其他的據點設立在東印度群島、香料群島上。
到了1669年時,荷蘭東印度公司已是世界上最富有的私人公司,擁有超過150艘商船、40艘戰艦、五萬名員工、與一萬名傭兵的軍隊,股息高達40%。認購股份的熱潮時,荷蘭東印度公司共釋出650萬荷蘭盾供人認購,當時的10盾約等於1英鎊,而1660年代荷蘭一位教師的年薪約280盾,光阿姆斯特丹一地就認購了一半的股份。
與台灣的貿易關系
荷蘭東印度公司原先在澎湖附近活動,但當時中國明朝政府認為澎湖為其領土,使得荷蘭人於1624年轉而到當時未有實質政府統治的福爾摩沙(今台灣)大員(今台南市)設立據點,佔領台灣的期間由1624年至1662年。當年的建築如熱蘭遮城、普羅民遮城等仍留至今,唯多已傾圯。
佔領台灣的目的是為對中國大陸、日本、韓國與東南亞據點的樞鈕,並壟斷馬尼拉與中國大陸間的貿易。主要的輸出貿易內容包括砂糖、鹿皮、鹿肉、鹿角、藤、米,轉運貿易內容包括荷蘭的金屬、葯材,巴達維亞的香料、胡椒、琥珀、麻布、棉花、鴉片、錫、鉛,中國的絲織品、陶器、黃金。
Image:VOC ship Amsterdam.jpg 以鹿皮為例,在1634年到1638年短短四年之間,由台灣輸出到日本的張數由十一萬張成長到十五萬張。到了1658年,台灣砂糖的輸出量已經足夠供應日本與波斯的需要,並增加巴達維亞為輸出對象。
荷蘭東印度公司亞洲約有35個據點,日本據點的獲利為38.8%排名第一,第二名即是獲利25.6%的台灣,但荷蘭東印度公司在這些地方的獲利主要是配送給荷蘭的股東,而非用回饋當地人或用於當地的建設。
當時在台灣經營貿易的國家除了荷蘭,尚有日本人,鑒於日本人的經濟競爭,荷蘭遂對日本商人課征10%的稅,引起雙方不滿,甚至發生濱田彌兵衛事件,1628年兩方終止貿易,1632年才又恢復,但日本在不久之後進入鎖國時代。除此之外,因為荷日兩方政府對於其所有領地都有司法權執行的權力,為此兩方也發生過沖突。
歷史年表
• 1602年:3月20日成立。
• 1603年:公司船員韋麻朗經由馬六甲海峽由巴達維亞抵達澳門,與葡萄牙的戰爭失敗。
• 1604年:8月7日抵達澎湖,但12月15日被大明帝國的軍隊驅離。
• 1607年:荷蘭東印度公司由葡萄牙手上攻下安汶(Ambon)島,並設置商館。英國隨後也在此設立商館。
• 1619年:在爪哇的西達維亞成立東印度地區的總部。
• 162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再度占據澎湖。
• 1623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殺害安汶島英國商館的10名館員。
• 1624年:大明帝國軍隊與荷蘭經過8個月的戰爭後,荷蘭人退守台灣。
• 1638年:日本鎖國,葡萄牙人被日本趕走,荷蘭東印度公司壟斷日本貿易
• 1641年:荷蘭東印度公司佔領葡領麻六甲
•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和約,西班牙承認荷蘭獨立
• 1652年:在好望角成立殖民地。
• 1661年:4月,鄭成功佔領澎湖並以之為據點,開始攻打台灣的荷蘭人。
• 1662年:2月,荷蘭投降。退出台灣
• 1704年:第一次爪哇戰爭(~08年)
• 1719年:第二次爪哇戰爭 (~23年)
• 1740年:巴達維亞華人起義
• 1749年:第三次爪哇戰爭(~55年)
• 1795年:法國革命軍佔領荷蘭
• 1799年:12月31日解散。
解散
荷蘭東印度公司解散的主要原因在十八世紀時,荷蘭與英國之間的戰爭不斷,兩國在1780-1784年間的戰爭,由於國內對於亞洲貨品的需求量大減,導於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經濟出現危機,終於在1799年12月31日宣布解散。公司遺址為現今阿姆斯特丹大學。
和「荷蘭東印度公司」相關的史料與研究舉隅
(按照作者姓氏漢語拼音順序排列)
• 1983,蘭領東印度史。文史哲出版社。ISBN:9575475054
• 曹永和、包樂史、江樹生主編,1997,荷蘭東印度公司有關台灣檔案目錄。台北:國立台灣大學。
• 成耆仁,2002,尋根:荷蘭東印度公司與陶瓷絲路紀行。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歷史文物) 12:67-73。
• Dyke, Paul Arthur Van著、查忻譯,2000,荷蘭東印度公司在1630年代東亞的亞洲區間貿易中成為具有競爭力的原因與經過。暨南史學:123-44。
• 康培德,1996,Encounter, Suspicion and Submission: The Experiences of the Siraya with the Dutch from 1623 to 1636 (相逢、疑慮與臣服:西拉雅人與荷蘭人於1623年至1636年間之關系)。台灣史研究 3:195-216。
• 梁志明,2003,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印度尼西亞的興衰。歷史月刊:40-47。
• 林昌華,2003,干治士牧師寫給荷蘭東印度公司總督的書信手稿。台灣風物 53:9-14。
• 林偉盛,2005,荷據時期台灣的國際貿易:以生絲貿易為主。國史館學術集刊:1-31。
• 任莉莉,2003,大航海時代的更紗之戀: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立四百年遙想。故宮文物月刊 20:12-21。
• 湯錦台,2001,大航海時代的台灣。果實出版社。ISBN:9574697487
• 巫靜宜,2003,探險‧海盜‧貿易瓷:淺繪十七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轉運的中國貿易瓷地圖。故宮文物月刊 21:28-47。
G. 東印度指什麼地方
亞洲南部的印度和馬來群島
H. 東印度是什麼意思
同「西印度」相對稱的一個地區名。1492年哥倫布到達美洲,誤認為印度,後來歐洲殖民者就稱南北美大陸間的群島為西印度群島。同時指稱亞洲南部的印度和馬來群島為「東印度」。
I. 請問英國東印度公司名稱的由來
東印度公司是真實存在過的公司.
但是東印度公司可不只一個,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先後有葡萄牙、英國、荷蘭、丹麥、法國等等國家在東半球的印度,印度尼西亞,馬來亞等地成立過東印度公司.
東印度公司名字的來歷其實很有趣. 那源於一個錯誤. 1492年哥倫布的船隊到達了現在的中美洲.結果這位航海家把中美洲當成了印度. 把當地土人叫做印度人(其實印第安人的意思就是印度人.雖然他們之間的種族關系差了N遠).
以後人們發現弄錯了(但哥倫布本人到死不肯承認自己錯了),但仍然將錯就錯,把真正的印度(包括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叫做「東印度」,把美洲加勒比海的島嶼叫做「西印度」,這也就是東印度公司名稱的由來.
直到現在,哥倫布當初到達的中美洲群島還被稱為西印度群島.
成立東印度公司的歐洲國家眾多,競爭在所難免,英國獲得了最後的勝利.英國的東印度公司存在的時間最長.所以現在很多人一提到東印度公司就想起英國.
英國人的東印度公司始建於1600年.最初英國人主要是利用東印度公司作些生意. 但是很快隨著港口和商會的建立,英國人的勢力越來越大,他們向印度人買下了加爾各達並設立貿易總部. 開始大量掠奪印度的物資,甚至訓練印度人來為他們打仗.
印度政府對於英國人的行為產生了不滿,終於在1756年,矛盾被激化,孟加拉地區的總督發兵趕走了加爾各達的英國人.
此時東印度公司已經獲得了英國政府授予的各種權力.很快就發兵奪回了加爾各達. 在人數處於絕對劣勢的情況下,英國人又利用利益收買了部分印度軍官使印度軍隊向後撤退. 這一次戰役使英國人大獲全勝,不僅搶光了孟加拉的國庫.還殺掉了孟加拉地區的總督.
據不完全統計,孟加拉國庫被搶,英軍拿走的金銀珠寶總價值為3700萬英鎊.這還僅僅是被上繳的,加上一些士兵私吞,總數量可能超過5000萬英鎊.
幾年以後,當指揮官克萊武在向議會陳述這次搶劫時,非常遺憾的說:「當時我真傻,我周圍滿是金銀珠寶,整箱整箱的金條,整袋整袋的各色寶石.可我卻只拿走了20萬鎊.
這次戰役之後,英國人又擊敗了法國人,獨霸了孟加拉.
1767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東印度公司管理法」.東印度公司正式成了英國政府侵略印度的工具.
其實所有存在過的東印度公司都是從自己政府那裡獲得貿易獨占權和軍隊(包括艦隊)的. 他們可以在殖民地建立政府機構,對殖民地進行殘暴的統治,經濟掠奪甚至販賣奴隸和毒品.實際上他們屬於殖民機構.
18世紀中期,由於工業革命的開展和逐步完成,這種特權公司已不適應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的要求,東印度公司開始走下坡路,先是向政府貸款,然後財政危機越來越嚴重.1813年,東印度公司對印度的貿易壟斷權被取消,1833年英政府又取消了它對中國的貿易壟斷權.東印度公司破產了.
1858年,東印度公司被英國政府正式取消
J. 請問東印度公司為什麼要叫做東印度公司呢名字的由來是什麼/
因為哥倫布錯把美洲當作印度並以訛傳訛。
1492年,哥倫布航行到達今天中美洲的西印度群島,錯把它當作印度,把當地土人當作印度人(今天仍把美洲原住民稱為印第安人,在英文里與印度人是同一個單詞)。以後人們發現錯了,但仍然將錯就錯,把真正的印度,甚至印度尼西亞等一些東南亞國家叫做「東印度」,把美洲加勒比海的島嶼叫做「西印度」,東印度公司的名稱就由此而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