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人為什麼不能露腰

印度人為什麼不能露腰

發布時間:2022-07-18 23:59:07

A. 印度的禮儀習慣

印度人大多信仰印度教,佔80%。其次為伊斯蘭教、基督教、錫克教。印度人喜歡把月亮比作一切美好事物。
印度人見面問候應遞英文名片,英語是印度的通用語言。雙方見面時,都要用雙手合十在胸前致意。口中念著:「納瑪斯堆」(梵文:「向您點頭」,現在表示問好或祝福)。晚輩或者小輩在行禮的時候彎腰摸年長者的腳,這樣表示對長輩的尊敬。印度男子是不能和婦女握手。現在印度社會還有許多家庭婦女忌諱見陌生男子,不輕易和外人接觸。特別是一些有錢人家的婦女。但如果邀請男人參加實社交活動時應請他們偕夫人同來。一般關系的男女不能單獨談話。
用右手拿食物、禮品和敬茶,不用左手,也不用雙手。就餐的時候,印度教徒最忌諱在同一個容器里取用食物。也不吃別人接觸過的食物,甚至別人清洗過的茶杯,也要自己再洗滌一遍後才使用。 喜歡分餐進食,注重菜品酥爛,一般口味不喜太咸,偏愛辣味。主食以米飯為主,對麵食中的餅類也感興趣。
印度人是用搖頭表示贊同,用點頭表示不同意。人們用手抓耳朵表示自責;召喚某人的動作是將手掌向下擺手指,但不能只用一個指頭;指人時也要用整個手掌,不能用一兩個指頭。
到印度廟宇或家庭做客,進門必須脫鞋。迎接貴客時,主人常獻上花環,套在客人的頸上。花環的大小長度視客人的身份而定。獻給貴賓的花環既粗又長,超過膝蓋。禮儀培訓4008 190088。給一般客人的花環僅到胸前。妻子送丈夫出遠門,最高禮節是摸腳跟和吻腳。到印度家庭做客時,可以帶水果和糖果作為禮物,或給主人的孩子們送點禮品。
不吃菇類、筍類、木耳。信奉印度教和錫克教的人,忌諱吃豬肉,牛肉。他們一般不喝酒,因為喝酒是違反宗教習慣的。但有喝茶的習慣,方式是「舔飲」,也就是把奶茶盛在盤子中,用舌頭舔著喝。印度人最不喜歡吃大葷,吃素食的人較多,等級越高,吃葷越少。喜歡中國的粵菜、蘇菜。
印度人忌諱白色,習慣用百合花作悼念品。他們忌諱彎月圖案,也視1、3、7為不吉祥數字,和印度人交談,要迴避有關宗教矛盾、和巴基斯坦的關系、工資以及兩性關系的話題。印度人太多數還是很保守的
印度人把牛當作是神物,印度人忌諱吃牛肉,忌諱用牛皮製品。牛在他們心中就是一種信仰。他們也崇拜蛇,視殺蛇為觸犯神靈。印度人忌諱用澡盆給孩子洗澡,認為是「死水」,是不人道的行為。我們去印度旅遊或者學習工作,一定要先了解印度人的一些行為習慣,這樣在印度才不會和印度人的行為習慣起沖突。贏在舉手投足間。
你是要去印度玩兒嗎?我去年去的還不錯,空氣什麼的很好!

B. 露腰已經不能滿足女明星們了,為什麼她們都開始「露胃」

露腰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開始,直到演變成近日大熱的露胃裝。他們經歷從解放需求,備受質疑,再到大放光彩。無數的超模明星衣櫃必備單品,必須滿足百搭要求。而且現在的明星都比較瘦,大家可能會覺得露腰顯示不出來自己到底有多麼的瘦,想要和別人不同。

再來看看姚晨這一身,姚晨在圈裡的名氣也是很大的,姚晨除了嘴巴大點之外各方面還是很有特點的,她的穿搭也是很美的,墨鏡和棒球帽,使整套look更富有層次感。酷暑天逐漸逼近,還不趕緊「召喚」墨鏡和棒球帽這對兒「神仙組合」這兩天賊拉冷,馬路上好多人都穿起了冬裝,有羽絨服、有大棉襖。但還有少部分並不美麗的「美少婦」穿著超短的上衣,臀部以上的腰一覽無遺啊,下身穿著短褲或短裙,露著並不美麗的「大長腿」。看著都冷!不知道都咋想的,這回為環保事業做貢獻還是為家庭財政節省開支呢?

C. 求:印度的民族風情,文化,禁忌,生活習慣。

印度的習俗及六大禁忌

印度人大約83%是印度教徒,印度教徒不吃牛肉,因為牛被視為是神聖的動物。一般人不用牛製品。印度角寺廟不允許牛皮製品入內,需赤腳入內。婦女要穿著適當,上衣不能過短,下半身需穿長褲或長裙。「托蒂」是印度男子的傳統服裝,印度女人的民族服裝是「紗麗」。

六大禁忌
在印度教徒心目中,牛是濕婆神的坐騎,所以禁止食用牛肉或牛皮製品。但是印度的回教徒不吃豬肉,因此遊客最好食用雞肉或羊肉。
應避免以左手遞物給當地人,因為左手被視為不潔的。
不要撫摸小孩頭部,因為印度人視頭部為神聖的。
進入宗教寺廟和古跡都必須穿拖鞋,最好入鄉隨俗。
參觀印度寺廟時,最好不要穿短褲及短裙。
看到特殊宗教儀式時,千萬不要帶有鄙視眼光或加以批評,免得招惹是非。

服飾:印度男子的傳統服裝,下身是托蒂,實際上是以塊纏在腰上的寬幅的白棉布,也有麻制或絲制的,長度一般為3.6至4.5米,纏在腰間,垂至膝蓋或垂至腳面,有的還帶滾邊。上身穿較肥大、長至膝蓋的「古爾達」上衣。頭巾的色澤各異,纏法也不同。拉賈斯坦人的頭巾和錫克人的頭巾很有名,有時人們還在頭巾上插上羽毛。

在印度農村,男子一般不穿上衣,只在肩上搭一條汗巾,或用一塊布為主上身,一端搭在肩上,人們叫它「恰達」。

印度婦女的民族服裝是「紗麗」。紗麗通常用一塊長6米左右、寬1.1至1.3米的布料做成。紗麗的穿法是從腰部纏起,最後披蓋在肩上或蒙在頭上。紗麗一般分棉布、絲綢、紗和尼龍幾種。

印度的服裝與當地氣候有關,夏天氣溫可以高過40°C,冬天也在20°C以上,因此服裝要求透氣、清爽。現在,城市中的居民,服裝一大部分西化,男的也穿襯衣、褲子,平常也多西裝革履。女的仍以穿紗麗的為多,也有不少改穿牛仔褲的。然而,各地區的民族還保持著自己的民族特色。許多穆斯林男人喜歡戴一頂波斯羔羊皮的土耳其帽。錫克族的婦女通常穿著遮到膝蓋的長衫和一種叫做沙爾沃一麥卡茲的寬大的裙子。

印度人喜歡佩戴各種各樣的首飾,名目繁多,如發飾、耳飾、額飾、鼻飾、項鏈、腦飾、腕鐲、上腕飾、指環等,大多為金、銀或寶石製品。有些地方的人甚至把首飾看得懂於衣裝。根據傳統的風俗,印度男子把首飾贈與女子被視為應盡的義務,女子把戴首飾視為生活的重要內容,但寡婦不能帶任何首飾。頭飾是一種用小鏈子和小鉤子固定於頭頂與額部的製品。鼻飾多為金銀製品,它是已婚女子的裝飾標志。頸飾中的項鏈被當作避邪之物而在婚禮中有新郎給新娘帶上,只要不離婚,妻子要將這根鏈子戴一輩子,印度農村至今仍有此俗。

飲食:印度人的飲食由於民族和歷史文化的影響,南北差異很大。北方受伊斯蘭文化影響,烹飪通常是莫卧兒式的,特點是由許多肉、穀物和麵包。南方多素食,特點是米飯和辛辣咖喱。所有印度菜餚中,唯一共同點是喜歡辣味。

印度人的正餐常以湯菜開始,通常是稀薄咖喱,其餘菜餚一般全部同事送來,不是分幾道上菜。正餐之外都由輔佐食物,最普通的事凝奶或酸奶、咖喱拌青菜、凝奶拌蔬菜、蔬菜泥和酸辣醬。餐後食品通常有果仁冰淇淋、用米做得布丁、用玫瑰水提味的奶油奶酩球、加糖水的煎餅、用奶酩和牛奶做成的唐和鮮水果等。飯後印度人常招待客人一種用檳榔子、熟石灰和香料做成的包在檳榔葉中的雕製品,以幫助消化。

「敦都里雞」和「奶油羊肉」是印度的名菜。「奶油羊肉」的做法是在羊肉中加進幾乎等量的酸奶。過去這道菜只有皇室才能亨用,現在則較普遍。「敦都里雞」是在撥了毛的雞上塗上香料,然後置於黃泥爐子上邊,用文火慢烤。出爐子香味四溢,令人垂涎欲滴。

吃甜食是印度人的一種嗜好。印度的甜食多達幾十種,一種甜食,不同的地區做法也不相同。用酸牛奶製作的「拉耶達」和「謝利更德」深受人們的歡迎。甜食一般是用麵粉、牛奶、乳酪、巴旦杏、核桃、小豆蔻和番紅花等製成。

印度教徒最忌在同一食盤用菜,素食者多。一般來說,等級越高,葷食者越少;等級較低者,才吃葷(羊肉)。

印度的飲料多種多樣。在南方,人們喜歡喝濃咖啡,在北方,人們喜歡喝茶。兩種飲料總是同牛奶和糖一起端上來,如果你在茶中不要放牛奶和糖,應要「清茶」。印度其他的飲料隨地方和季節而異,新鮮果汗是印度人普遍喜歡的。

印度人用餐通常不使用餐具。在北方,人們用右手的指尖吃東西,把食物拿到第二指關節以上是不禮貌的。在南方,人們用整隻右手攪拌米飯和咖喱,並把它們揉成團狀,然後食用。印度人用手進食,但不能用手觸及公共菜盤或為自己從總取食,否則,將為同餐的人所厭惡。就餐時常有一個公用的盛水器供水,喝水時不能用嘴唇接觸盛水器,而要對誰嘴往裡倒。餐後印度人通常給客人端一碗熱水放在桌子上,供客人洗手。

D. 印度人為什麼穿衣服露腰不露腿

印度女人最喜歡穿的服裝就是紗麗,在穿紗麗的時候,首先要穿上緊身上衣,將雙肩和胸脯緊緊包裹起來,而小臂和腰部完全裸露在外,下身要穿短褲或襯裙,然後將紗麗披在身上,一直到腳踝處。


紗麗受到印度各階層婦女的喜愛,不管是上層社會的顯貴夫人,還是終日忙碌的農家婦女,都穿著同樣式樣的紗麗,所不同的只是質地。名門貴族往往身穿絲綢紗麗,有的上面還鑲嵌無數寶石或玻璃鏡片,光耀奪目,她們往往有幾十條、上百條顏色不同、圖案各異的紗麗,根據自己的心情、愛好和場合選擇穿戴。而一般平民百姓,大多穿戴棉布或棉紗紗麗,件數也比較少。

E. 印度人禁忌什麼

印度飲食禁忌
印度人飲食口味的基本特點是淡而清滑。他們喜吃的主食是印度烙餅和咖喱米飯;喜食的肉類是雞鴨和魚蝦;喜愛的蔬菜是番茄、洋蔥、土豆、白菜、菠菜、茄子、菜花,尤其愛吃洋山芋,認為洋山芋是菜之佳品;所喜歡的飲料是紅茶、咖啡、冷開水等。無論做飯或做菜,印度人絕不用醬油或醬類調料,而總是離不開咖喱。常用的咖喱粉可達二十餘種。除此之外,他們做豆湯、素菜或雞鴨魚蝦時,也往往要使用金色的鬱金花等類調料,有時也拌用香辣料。印度人最不喜歡吃大葷,最注重的是烹調多用調料。做咖喱雞要用17種調料,燉菜所用的調料最多。
飲食禁忌
印度人多為印度教徒。印度教奉牛為神,其教徒嚴禁吃牛肉,同時也嚴忌眾人在同一食盤內取食。一般而言,富貴人家忌諱多吃葷食。
少數印度人信奉伊斯蘭教,他們遵照教規,嚴忌吃豬肉。一般來說,所有印度人幾乎都忌吃豬肉,認為吃豬肉是下賤行為。
極少數印度人信奉錫克教,他們嚴戒飲酒。
戒酒幾乎是全體印度人的共同習俗,有的邦是戒酒邦,也有的邦規定每周有"戒酒日"。
在日常生活中,印度人忌吃蘑菇、木耳和筍類蔬菜,同時也忌諱用左手或雙手遞食或敬茶。
舔茶:絕大多數印度人信奉印度教,他們大多不吃牛肉,不喝酒,不吸煙,但有喝茶的習慣。他們喝茶的方式是"舔飲",即把茶水盛在盤子中,伸出舌頭舔茶水而飲。

F. 印度是不是女人比較多

印度總人口為11.66億。印度斯坦族佔46.3%,泰盧固族8.6%,孟加拉族7.7%,馬拉地族7.6%,泰米爾族7.4%,古吉拉特族4.6%,坎拿達族3.9%,馬拉雅拉姆族3.9%,奧里雅族3.8%,旁遮普族2.3%,女性占人口的30%。望採納

附送印度美女大概只局限於婆羅門和剎帝利兩個階層,而又大多盛產於北印度。
最早的時候雅利安人入侵了印度,並統治了北方。將印度棕色人土著統統趕到了南方。並確立了種姓制度,以防止白人雅利安血統與土著血統通婚。同時又對土著的貴族,進行聯姻。他們亦成為婆羅門和剎帝利。
土著就被馴服到了婆羅門的種姓制度體系內了。但對新的入侵者肯定沒轍,歷史上波斯人,希臘人,大月氏,突厥,蒙古人都先後入侵印度。因此印度的婆羅門和剎帝利,都肯定混合了這些入侵者的血統。
所以北印度人能同時呈現白人和亞洲人的特徵。相比白人皮膚更細膩,不會那麼容易衰老。相比亞洲人又更五官立體。大眼睛長睫毛的電眼美女特別多。
我們印度電影看到的美女,大多都是北印度人。同時又都是貴族或中產階級。世襲職業的穩固,養尊處優,當然盛產美女帥哥了。

最近看了1994年的印度老電影,希里黛玉主演的。
點擊看大圖

G. 印度風俗禮儀

傳統的見面禮

佛旅網 印度朝聖之旅 印度人在見到熟人和客人時都雙手合十,舉於胸前,並面帶微笑地道一句「納瑪斯戴」(Namaste)。這是印度的傳統見面禮。「納瑪斯戴」在印度語中是一個表示吉祥和尊敬的詞語。印度人在見到自己最敬重的人時則要行觸腳禮,即見面後俯下身去觸對方的腳,然後再摸一下自己的額頭。這是表示對尊敬者的最高禮節。

現代的城市居民見面時更多地是行握手禮。但千萬要注意的是,決不能伸出左手和別人握手,因為印度人認為左手是不潔的(上廁所時用左手掬水清理排泄物),用左手握手被視為是對人的不敬和污辱。

印度人的家裡一般都鋪有一塊地毯,客人和主人均席地盤膝而坐,即「結跏趺坐」,將兩腳交叉疊放於兩腿之上,雙手放在雙膝上。現在城市居民更多地使用沙發和椅子,但仍有不少人愛在沙發上盤膝而坐。

剃發禮

按照傳統的習慣,印度教徒的家庭在男孩滿三歲時要舉行剃發禮。

剃發儀式要請祭司、理發師和親友參加。父母把孩子抱進搭起的彩棚里,放在父母身旁。儀式由祭司主持,祭司在男孩身邊畫一個正方形,用紅砂土畫上圖案,並撒上大米。然後讓男孩坐在圖的旁邊,由理發師剃發。印度教徒的剃發禮並不將頭發全部剃掉,要保留一縷頭發。

嬰兒命名禮

嬰兒出生後,父母經過仔細推敲、斟酌,會給嬰兒起一個美好、吉祥、動聽的名字。名字起好後,父母將在孩子出生後第十天舉行命名儀式。

舉行儀式前,要把房間打掃得乾乾凈凈,母親和嬰兒也要沐浴潔身。舉行完宗教儀式後,嬰兒的母親用潔凈的布將嬰兒包好,交給嬰兒的父親。父親將嬰兒貼在胸前,告訴孩子,父親在給他起名。母親則向著太陽祈禱。然後父親附在嬰兒的耳朵邊:「你是神的信徒,你的名字是×××。」這時,在場的祭司和親友則會說:「這是一個美麗的名字。」然後祭司為嬰兒祝福。嬰兒的父母招待祭司和親友吃過飯後,眾人才散去。

佩聖線–高種姓的標志

在印度,經常可以看見一些男子手腕上戴有白色的線圈,這就是印度教高種姓佩戴的聖線。按規定,只有婆羅門、剎帝利和吠舍這三個種姓才有權利戴聖線,道陀羅和賤民是不能戴聖線的。聖線由三股線擰成,婆羅門的男孩戴棉線聖線,剎帝利的男孩戴亞麻聖線,吠舍的男孩戴毛線聖線。男孩子首次戴聖線時舉行戴聖線儀式。一般由婆羅門祭司口誦經文,給男孩子戴上聖線。

男童拜師禮

印度教把人的一生分四個階段,又稱「四個行期」,即:梵行期、家居期、林棲期和遁世期。
印度教徒的男童在5歲至8歲期間也舉行拜師禮和入法禮。這是為男童拜宗教導師、離家接受宗教訓練而舉行的一種儀式。拜師儀式開始時,父母要為拜師的男童沐浴、剃發,並接受老師贈送的離家苦修的衣服,其中有一塊遮羞布。

老師口誦經文把衣物送給拜師的男童。接著又贈送草編的腰帶,授聖帶,並把獸皮衣、木棍等物送給男童。此後,老師掬起一棒水倒在拜師男童手中,象徵著老師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拜師的男童要向太陽祈禱,才會被老師接受為自己的學生。老師在學生前念誦太陽經文:「這是現實,這是智慧,這是光明,我們擁有明媚的陽光。它是火,點燃了我們的聰明和智慧。」拜師儀式結束後,男童就被送到導師家,與導師同住,學習吠陀,鑽研奧義書接受各種戒律訓練,直至「梵行期」結束(大約12年)才能重新回到家中,過世俗生活,開始家居期。

在印度的交往禁忌

印度的許多地區都有不少禁忌。

泰米爾納德邦的村民忌諱數字,認為一、三、七是不吉利的,在日常生活中盡量避免說這些數字。對生小孩也有不少忌諱,如認為第四胎生女孩便會傾家盪產,第五胎生女孩會家財萬貫。吃奶的孩子不能照鏡子,據說照了鏡子就會變成啞巴。孩子掉的第一顆乳牙要包在牛糞團里,放在房頂上。

對孕婦也有不少忌諱,如懷孕期間不能照像,不能做衣服等。

出門遠行也有許多忌諱。如出門時看見伐樓拿鳥在頭上盤旋,是大吉大利。遇見花或裝滿水的罐子也是吉利的;看到母牛、鸚鵡、鹿、雨傘、水果、蜜蜂、大象,聽到鍾聲,鷹叫聲和誦經聲,都是吉利的象徵。

遇見蛇、貓、寡婦、行乞僧,聽到噴嚏聲或其它難聽的聲音,出門滑了一跤或頭碰了框等都被認為是不吉利的,應該立即回家休息一會兒,喝點水,然後再出門。

H. 印度禮儀常識有哪些

印度居民大多信奉印度教,其次為伊斯蘭教、基督教、錫克教。在印度,月亮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徵。

印度人相見應遞英文名片,英語是印度的商業語言。主客見面時,都要用雙手合十在胸前致意。口中念著:「納瑪斯堆」(梵文:「向您點頭」,現在表示問好或祝福)。晚輩在行禮的時候彎腰摸長者的腳,表示對長輩的尊敬。男子不能和婦女握手。許多家庭婦女忌諱見陌生男子,不輕易和外人接觸。但如果邀請男人參加實社交活動時應請他們偕夫人同來。一般關系的男女不能單獨談話。

印度人是用搖頭表示贊同,用點頭表示不同意。人們用手抓耳朵表示自責;召喚某人的動作是將手掌向下擺手指,但不能只用一個指頭;指人時也要用整個手掌,不能用一兩個指頭。

到印度廟宇或家庭做客,進門必須脫鞋。迎接貴客時,主人常獻上花環,套在客人的頸上。花環的大小長度視客人的身份而定。獻給貴賓的花環既粗又長,超過膝蓋。給一般客人的花環僅到胸前。妻子送丈夫出遠門,最高禮節是摸腳跟和吻腳。到印度家庭做客時,可以帶水果和糖果作為禮物,或給主人的孩子們送點禮品。

用右手拿食物、禮品和敬茶,不用左手,也不用雙手。就餐的時候,印度教徒最忌諱在同一個容器里取用食物。也不吃別人接觸過的食物,甚至別人清洗過的茶杯,也要自己再洗滌一遍後才使用。

喜歡分餐進食,注重菜品酥爛,一般口味不喜太咸,偏愛辣味。主食以米飯為主,對麵食中的餅類也感興趣。不吃菇類、筍類、木耳。信奉印度教和錫克教的人,忌諱吃豬肉,牛肉。他們一般不喝酒,因為喝酒是違反宗教習慣的。但有喝茶的習慣,方式是「舔飲」,也就是把奶茶盛在盤子中,用舌頭舔著喝。印度人最不喜歡吃大葷,吃素食的人較多,等級越高,吃葷越少。喜歡中國的粵菜、蘇菜。

忌諱白色,習慣用百合花作悼念品。他們忌諱彎月圖案,視1、3、7為不吉祥數字,和印度人交談,要迴避有關宗教矛盾、和巴基斯坦的關系、工資以及兩性關系的話題。

印度奉牛為神聖,忌諱吃牛肉,忌諱用牛皮製品。崇拜蛇,視殺蛇為觸犯神靈。忌諱用澡盆給孩子洗澡,認為是「死水」,是不人道的行為。

二。西方國家習俗禮儀.

I. 在印度旅遊有什麼禁忌

在印度旅遊的時候要注意很多禁忌,比如說不能摸小孩的頭,不能盯著人看,不能用左手打招呼、遞東西、握手,不能吃牛肉、用牛肉製品。如果觸犯了這些禁忌,會惹得當地人的不高興或是不歡迎之類的,所以來印度,你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當地的風俗和習慣。

在印度,如果你和別人講著話,或者要回答問題,你是一定不可以頭歪一邊或者一直在搖頭的,因為這在當地是表示著對人的不尊重,而會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煩的,而且如果你說話的時候沒有直視對方的眼睛,這也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

當地的人民其實是非常熱情的,只要不要觸犯了他們的規矩,他們對驢友們就是熱情如火的。有機會來印度的朋友們一定要先了解一下當地的風俗喔。

閱讀全文

與印度人為什麼不能露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青蛙怎麼吃 瀏覽:399
從英國到北京檢疫要多久 瀏覽:799
英國有多少霧天 瀏覽:143
哪個國家要和美國伊朗 瀏覽:62
印度版和正版的多吉美有什麼區別 瀏覽:712
伊朗大平原叫什麼 瀏覽:716
中國人在越南匯率多少 瀏覽:774
義大利留學中介可以提供哪些服務 瀏覽:686
肺炎怎麼傳到伊朗 瀏覽:442
2020印度尼西的華人有多少 瀏覽:662
義大利申請簽證申請表怎麼填寫 瀏覽:467
英國有多少人叫蘇菲 瀏覽:487
義大利生菜防止什麼病 瀏覽:856
泰虎印尼三文虎打架怎麼辦 瀏覽:52
西安到英國的手續怎麼辦 瀏覽:904
近代中國為什麼沒有走上資本主義道路 瀏覽:268
中國電信網費什麼時候能降價 瀏覽:761
蘇聯為什麼不入侵伊朗 瀏覽:11
中國人民財險隸屬於哪個單位 瀏覽:894
義大利調酒師哪裡可以學 瀏覽: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