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是印度的飲食文化
咖喱是印度的飲食文化。印度菜的咖喱味很濃,洋蔥佔有絕對主導的地位。印度咖喱是用它熬成的,菜是用它炒燴出的,肉類是用它浸泡的。
如果在印度的餐廳吃飯,看到這樣的菜品,千萬不要以為是菜做壞了而大驚小怪。印度人只吃羊肉、雞肉和一些海鮮,在印度,你不會吃到其它的肉類。因為印度人多為素食主義者,所以為了補充蛋白質,豆類就成了他們每餐必吃的東西,並永遠作為他們的一道主菜呈現給賓客。
在許多正式的場合,印度人用刀叉吃飯,但私下裡,還是習慣於用手抓飯。因為他們覺得,那樣的食物沒有矜持,如果你在印度人家裡作客,一定要嘗試用手抓飯的樂趣。也正因為這一習慣,使得印度菜大部分為糊狀,這樣便於用手抓餅或米飯拌著吃。而且,印度菜的吃法也很特別,是中西合璧的,即:用刀叉、卻是大家一起點菜一起吃。
印度人的主食是麥面餅和大米,每餐都是先吃餅,然後再吃米飯。印度的米飯用叫做BASMATI的米做成,世界有名。這種米形狀細長,味道濃香,是由於印度的氣候決定的——半年乾燥,半年濕潤。如果你去到印度北方,會覺得菜的味道是微辣的,而你去到南方,就會覺得菜味很辣,這也是由於南北氣候的差異造成的。由於印度南方植物多,因此盛菜的器具多為芭蕉葉、香蕉葉等植物葉子,很漂亮。
特色菜譜
泊蘭饢
特色:米飯和烤餅是印度人的兩大主食,烤餅更加突出一些。印度家家戶戶都有製作燒烤的烤爐,印度語中烤爐叫「TANDOOR」。「泊蘭饢」是將未發酵的麵粉和勻,放在烤爐中烤成的薄餅。「泊蘭饢」相當於西餐中的餐包,味香且有嚼勁,也因此不同於「印度拋餅」。
什錦咖喱鮮蔬
特色:很多印度人都是素食主義者,所以蔬菜類的菜品在餐桌上必不可少。「什錦咖喱鮮蔬」就是將菜花、土豆、豆角、胡蘿卜等蔬菜切成各種大小不等的塊,放在一起清炒,最後放入咖喱進行調味。這也是一道很典型的印度菜。
菠菜奶豆腐
特色:「PALAK」是印度語里的菠菜,「PANEER」是印度語中的奶豆腐。做法則是將菠菜打成汁,和奶豆腐一起翻炒,相應加一些印度調料,可以根據點菜人的口味進行調整,通常被製作成微辣的口感。此菜奶香濃郁,入口潤滑。
㈡ 一般的印度奶茶是怎麼做的
這比聽起來容易。你把紅茶和一些香料(標準的,根據你的喜好調整的)混合在一起,用文火煮。通常情況下,牛奶會和其他牛奶一起燉,而不是在最後才加牛奶,這樣會稍微改變結果。
對我來說,標準的香料包括肉桂、丁香、姜和小豆蔻,還有黑胡椒、茴香籽和八角茴香。食譜因地方和來源而異。通常使用的是阿薩姆邦,一種印度紅茶類型和地區,雖然不一定是這樣。中等質量的CTC或比較碎的CTC往往會有麥芽味、濃烈的味道和澀味,和牛奶和糖一起可以很好地抵消澀味中更消極的部分(主要是澀味,但味道可能會有點太強烈)。
文火燉煮的時間並不重要,但要把香料的味道全部榨出來確實需要一段時間。茶可能無法傳遞出太多的味道,除非煮沸20-30分鍾,但一些香料可以。我曾見過一些食譜建議使用更簡單的方法,即用文火煨幾分鍾,然後靜置(大概10分鍾),然後重復第二次。
㈢ 印度奶茶Chai到底是什麼東西怎麼有股特別奇怪的味道、、、應該不只是紅茶加牛奶和糖吧(*_*)
姜茸,丁香,豆蔻, 黑胡椒粒, 肉桂皮這些食材都有
印度奶茶,印地語叫Chai,發音源自廣東話的茶。是印度著名飲料。都說在印度應避免吃街邊小吃,其實旅行除了看風景名勝,我覺得最重要的是體驗當地人生
活,知道別人是怎麼活的,啥都不吃,回家睡覺得了!其中奶茶更是個中極品,每天都要喝上幾杯才舒坦。在街邊坐滿當地人的茶檔喝奶茶,和大家一起看著煮茶的老伯不慌不忙加茶葉,倒牛奶,再煮上十幾分鍾才成事
㈣ 怎麼做奶茶簡單的方法在家
奶茶的製作方法
奶茶的種類繁多,大家可以在家做 仙草凍奶茶、絲襪奶茶、珍珠奶茶。下面給大家介紹十分容易做的珍珠奶茶。
材料:珍珠,紅茶兩小袋,純牛奶三袋。
1.煮好珍珠,放在一邊備用
2.沖好紅茶水,靜置3分鍾左右。
3.杯中放入白砂糖。沖入沏開的紅茶茶水,攪勻。
4.將牛奶加熱至溫熱,倒入茶水中,攪勻。再放入煮好的珍珠即可。
喝奶茶的好處與壞處
喝奶茶的好處:
1、如果用奶茶代替咖啡或者茶等,可以加快睡眠。
2、喝奶茶可以保暖。
3、泡一杯奶茶可以緩解一下負面情緒,讓大腦放鬆。
4、奶茶含有的成分可以調節人體中酸鹼平衡的。
喝奶茶的壞處:
1、奶茶中的糖分比較高,蛋白質也比較高,喝多了不運動容易發胖。
2、街邊的奶茶中的一些色素與香精添加比較多,其中色素防腐劑對人體的傷害很大
3、街邊的奶茶是用奶精做的,奶精的質量一般都低劣,喝多了容易使人發胖,身材走形。
4、街邊的奶茶使用塑膠杯,而塑膠杯遇高溫就會分解出有害物質,有可能導致致癌。
喝奶茶的注意事項
奶茶雖然好喝,但是街邊小店裡的奶茶並不是很健康的。大家在飲用的時候,要多注意,不要貪杯。
1、盡量不要在路邊攤買奶茶。
2、奶茶還是不要經常喝。
3、最好在家自己做奶茶。
㈤ 印度人的飲食習慣
印度人做菜喜歡用調料,如咖喱、辣椒、黑胡椒、豆蔻、丁香、生薑、大蒜、茴香、肉桂等,其中用得最普遍、最多的還是咖喱粉。咖喱粉是用胡椒、姜黃和茴香等20多種香料調制而成的一種香辣調料,呈黃色粉末狀。
印度人對咖喱粉可謂情有獨鍾,幾乎每道菜都用,咖喱雞、咖喱魚、咖喱土豆、咖喱菜花、咖喱飯、咖喱湯……每個餐館都飄著咖喱味。
印度人的主食主要有米飯和一種叫「加巴地」的烙成的小薄餅,還有一種油炸的薄餅。印度的蔬菜主要有花菜、圓白菜、西紅柿、黃瓜、豆角、土豆、洋蔥、冬瓜等,全部都是製作印度咖喱的好食材。
由於印度有很多人是素食主義者,為了補充蛋白質,豆類就成了他們每餐必吃的東西,並永遠作為他們的一道主菜呈現給你。 印度的豆子種類繁多,有大如蠶豆的紅豆,還有黃豆、豌豆等,這些豆子都加上香料和鹽,用來做湯。
由於宗教的原因,印度人的飲食習慣也不同。印度教徒絕對不吃牛肉,因為他們把牛奉為神牛。穆斯林不吃豬肉,但大啖牛肉。因此,殺牛和吃牛肉常成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沖突的導火索。 虔誠的印度教徒和佛教徒是素食主義者,不沾葷腥。
耆那教徒更是嚴格食素,連雞蛋也不吃,但可以喝牛奶,吃乳酷和黃油。印度的素食者大約占人口的一半。印度的牛奶價格便宜,質量也很好,男婦老幼,都喝牛奶。奶製品如冰淇淋、乳酪、酸奶、蛋糕等,質量也屬上乘。一公斤一盒的冰淇淋只要幾十個盧比。
印度人進餐時一般是一隻盤子、一杯涼水,把米飯或餅放在盤內,菜和湯澆在上面。多數印度人進食時不用刀叉或勺子,而是用右手把菜卷在餅內,或用手把米飯和菜混在一起,抓起起來送進嘴裡。留洋的知識分子或中產階級家庭則使用刀、叉和勺子。
(5)印度奶茶怎麼喂豬擴展閱讀
印度人包括印度各族人民。總人口約13億,有100多個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約占總人口的30%,海外主要分布在美國。其他較大的民族包括馬拉提族、孟加拉族、比哈爾族、泰固族、泰米爾族等。 72%為印度-雅利安人,25%為達羅毗荼人。
印度的種族主要分為五個類型,以進入印度的時間先後排序,分別為尼格利陀人、原始澳大利亞人(即澳大利亞人種維達類型),蒙古利亞人(即黃種人,亦稱亞美人種)、達羅毗荼人、印度雅利安人。其中達羅毗荼人和印度雅利安人構成了現今印度人口的絕大部分,一般意義上的印度人通常是特指他們。
尼格利陀人是印度最早的居民,也是目前印度人口最稀少的種族。他們屬於尼羅格人種尼格利陀類型,最初來自非洲。這一人種的特徵是:膚色暗黑,頭發纖細捲曲,身材矮小,鼻子扁平,嘴唇寬厚。
今天,在印度喀拉拉邦的卡達爾人和普拉衍人、曼尼普爾邦和庫奇山區的安加米那加、南印度森林居民烏拉里人和安達曼群島的原住民身上,都還可以看到這些特徵。
尼格利陀人長期停留在石器時代,過著最為原始的狩獵、採集生活。在新移民到來以後,尼格利陀人多被他們屠殺、同化,或驅趕到人跡罕至的叢林以及孟加拉灣中的島嶼
在尼格利陀人之後,原始澳大利亞人大規模遷入印度。他們亦被稱為前達羅毗荼人,屬於澳大利亞人種維達類型。原始澳大利亞人一般為中等身材,頭發捲曲或呈波浪形,膚色深棕至黑色,鼻子較寬,嘴唇較厚。
現今居住在印度西部、中部和東部廣闊地帶的蒙達人、高爾人、桑塔爾人和比爾人普遍被認為就是原始澳大利亞人的後裔。
他們至今保留著自己獨特的體貌特徵、生活方式以及語言和信仰。生活在南印度的琴楚人、庫龍巴人和耶拉瓦人也是原始澳大利亞人的後裔。
原始澳大利亞人信奉泛靈論。泛靈論可能是一些原始宗教的前身,至今依然為印度東北部梅加拉雅邦等地的若幹部落民所篤信。他們輕易不對樹木等施以斧斤,因而該邦還擁有很高的森林覆蓋率。
㈥ 奶茶粉能喂豬嗎
奶茶粉可以喂豬!
擴拓資料
奶茶粉的營養
蒙古族、維族等西北少數民族,用茯磚茶煮好後倒入鮮牛奶,加食鹽,製成的奶茶,味道很好,深得西北少數民族人民的喜愛。
每100克中,含有脂肪3.1克、蛋白質2.9克、乳糖4.5克、礦物質0.7克、生理水88克。這些營養在我們的生命中都佔有重要位置。牛奶中的脂肪營養價值非常高,其中的脂肪球顆粒很小,所以喝起來口感細膩,極易消化。此外,乳脂肪中還含有人體必需的脂肪酸和磷脂,是營養價值很高的脂肪。
它含有人體成長發育的一切必需氨基酸和其他氨基酸。組成人體蛋白質的氨基酸有 20種,其中有8種是人體本身不能合成的,它們稱為必需氨基酸。我們進食的蛋白質中如果包含了所有的必需氨基酸,這種蛋白質便叫作全蛋白,其中的蛋白質便屬於全蛋白。其中蛋白質的消化率可達100%,而豆類所含的蛋白質消化率僅為80%。
其中的碳水化合物是乳糖,它的營養功能是提供熱能和促進金屬離子如鈣、鎂、鐵、鋅等的吸收,對於嬰兒智力發育非常重要。人體中鈣的吸收程度與乳糖數量成正比,所以,喝的越多,身體對鈣的吸收就越多。此外,乳糖還能促進人體腸道內乳酸菌的生長,抑制腸內異常發酵造成的中毒,保證腸道健康。乳糖優於其他碳水化合物。
它的礦物質種類非常豐富,除了我們所熟知的鈣以外,磷、鐵、鋅、銅、錳、鉬的含量都很多。最難得的是,它是人體鈣的最佳來源,而且鈣磷比例非常適當,利於鈣的吸收。
它對於補充維生素的作用也很大。其中含所有已知的維生素種類,尤其是維生素A和維生素B2含量較高,能彌補我們在膳食中的缺乏。
作為一種天然食品,經過殺菌後,不需任何加工,可直接供人食用。而我們喝後幾乎能全部消化吸收,不會產生多餘的廢棄排泄物。這都有利於牛奶中豐富的營養物質的利用。
㈦ 印度美食文化
雖然牛肉在印度屬於禁忌食品,但印度對於牛奶製品情有獨鍾,比如印度乳酪就是隨處可見的素食食品;還有印度人每天必喝的奶茶內也是使用牛奶作為原料。酸奶也是印度常見的食品之一。
印度的主食以米飯和麵食為主,印度南部偏愛米飯,而北部常見麵食。用手吃飯是傳統印度人必不可少的習慣。
麵食常見種類有:較厚的發面餅——饢、帶餡的酥油餅、全麥無發酵小餅和南方常見的帶餡薄餅——杜莎等。食用麵食時,大部分印度人喜歡將餅類撕成小塊,卷著豆湯或其他菜式食用。
印度的菜式口味偏重,無論青菜還是肉菜都會使用很多種調味料烹制。咖喱毋庸置疑是印度使用最多的一種調料。除了咖喱,辣椒、胡椒、肉桂、丁香等等調料都是印度菜式必備的調料。
印度文化特點
印度是個宗教國家,歷史上曾先後產生並流行多種宗教,對其他主要的世界宗教如伊斯蘭教、基督教、猶太教等也擁有廣泛的信徒。多種宗教在印度的長期共存和印度人民對宗教的虔誠信仰,形成了印度文化濃郁的宗教性。
宗教滲透於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國家政治法律的制定,人的道德觀念的形成,以及各民族傳統的風俗習慣,也都是在宗教的影響下發展起來的。宗教也融入印度的文化之中,其民族語言、文學、藝術、音樂、舞蹈、雕刻等等更是以宗教為中心。
此外,印度有數以百計的民族和眾多的部落,這些民族和部落都有自己的語言、宗教信仰和文化傳統。因此,印度文化就是在不斷吸收異族文化的過程中豐富和發展起來的,呈現出舉世罕見的多樣性。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印度對所有的外來文化均採取兼容並蓄的方式,所以,印度所有的不同類型的地域文化、語言文化和宗教文化里,既或多或少地保留著各種不同的外來文化成分,又與外來文化融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