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印度有多少架第三代戰機,分別是哪些
二樓的你答錯問題了
印度空軍總兵力為14萬人,主要裝備有作戰飛機700餘架,編有由戰斗機、直升機和運輸機組成的40個中隊,號稱名列「世界第四位」。日前,印度空軍公布了其新的戰略方案,表示還要新增加15個戰斗機中隊。
其空軍六大主力戰機:
蘇-30MKI戰斗機
2001年4月28日,俄羅斯和印度在伊爾庫茨克簽署了俄向印度轉讓成批生產蘇-30MKI殲擊機許可證的合同,這是兩國迄今為止簽訂的一項金額最大的軍事技術合同,價值33億美元。除了向俄羅斯直接購買32架蘇-30MKI戰斗機外,印度還得到俄方授權,在今後17年內生產140架蘇-30MKI殲擊機。蘇-30MKI成了印度空軍裝備的最新型戰斗機。
蘇-30MKI是俄羅斯蘇霍伊實驗設計局研製的先進全天候空中優勢重型戰斗機,主要任務是國土防空、護航、海上巡邏等。該機採用翼身融合體技術,有很好的氣動性能;全金屬半硬殼式機身,機頭略向下垂,大量採用鋁合金和鈦合金,傳統3梁式機翼;具有機動性和敏捷性好、續航時間長等特點,可以進行超視距作戰。該機裝有著名的AL-31F渦輪風扇可操縱推力矢量發動機,具有高度機動性。最大起飛重量達30噸,最大平飛馬赫數能達到2.35。
蘇-30MKI主要機載設備有N-101相干脈沖多普勒雷達,具有邊跟蹤邊掃描和下視/下射能力,可同時攻擊兩個目標,有很強的抗干擾能力。綜合火控系統將雷達、紅外搜索/跟蹤感測器、激光測距儀與頭盔顯示器協同起來,並顯示在廣角平視顯示器上。戰機雙翼下有12個武器掛點,可以掛載4~6枚R-27中程空空導彈、R-73近距紅外空空導彈等。
「幻影」2000戰斗機
從法國進口的49架「幻影」2000戰斗機是印度空軍的新型主力戰機之一。
「幻影」2000戰斗機是法國達索公司研製的超音速戰斗機,主要任務是截擊和制空,亦可執行對地攻擊任務。「幻影」2000採用與「幻影」III相同的無尾三角翼氣動布局,但應用了電傳操縱、放寬靜穩定度、復合材料等先進技術以及大推力的渦扇發動機和更先進的電子設備,所以作戰能力大幅度提高,屬第3代超音速戰斗機。
「幻影」2000戰斗機裝備有9個外掛架(機身下5個,兩機翼下各兩個),執行截擊任務時可帶兩枚R530中距和兩枚R550近距空對空導彈,用於對地攻擊時可載各種炸彈。另外,印度還和法國簽訂了價值3.78億歐元的合同,以購買10架法國的「幻影」2000H型戰斗機。2000年10月9日,印度空軍參謀長蒂普尼斯稱,空軍計劃使用「幻影」2000型戰斗機來實施核武器的投放。
「美洲虎」戰斗機
印度空軍還裝備有116架英法聯合研製的「美洲虎」攻擊機,主要用於近距空中支援,有多種改型。
從外形上看,「美洲虎」頗有特點———它在機翼上部裝備有導彈掛架,迎面一看,彷彿在肩膀上扛了兩枚導彈。該機最大飛行馬赫數為1.5,最大作戰半徑1300千米,機上裝有兩門30毫米航炮,可外掛各種空對地武器,最大載彈量約 4.5噸。
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法國空軍的「美洲虎」戰機曾參戰實施對地攻擊,結果被地面火力擊傷多架。
LCA戰斗機
2001年1月4日,由印度自行研製的輕型作戰飛機(LCA)首次試飛成功。印度軍方高度評價這一成功,稱之為「一個歷史性的里程碑,值得印度自豪」。LCA因此成為印度空軍的「未來之星」。
LCA飛機整個研發過程歷時近18年,可謂路途坎坷。據印度媒體稱,LCA整體技術十分先進,號稱是「世界上最輕的多功能戰斗機」。這種輕型超音速戰斗機集速度、機動性、加速性、可靠性於一體,符合現代空戰的嚴格要求,能實施全天候制空、對海、對地攻擊作戰任務。
從公布的照片看,LCA飛機頗似「幻影」2000的濃縮版。在未來,LCA飛機將與蘇-30MKI重型戰斗機構成輕、重搭配。LCA的機載雷達很有特點,它是一部多功能雷達。它具有探測、追蹤、地形迴避和制導武器發射等功能,在計算機系統的處理下,掃描和追蹤可同時進行。多普勒脈沖使其具有俯視射擊效果和地形繪制能力。LCA共有7個裝備外掛點,在武器的配置上力求作到最大的適應性,即可發射各種導彈、炸彈和火箭。根據任務需要,LCA可發射空對空導彈、空對地導彈、空對艦導彈。
米格-21戰斗機
20世紀50年代初期,前蘇聯米高揚設計局研製出米格-21戰斗機,此後曾不斷改進,出口到全世界37個國家。印空軍擁有4種型號125架米格-21戰斗機。
作為一種性能優異的單發輕型超音速戰斗機,米格-21重量輕,機動性好,爬升快,跨音速和超音速操縱性好。從外形上看,米格-21小巧靈活,戰機的最大飛行馬赫數能達到2.1,作戰半徑270千米。武器裝備有:一門23毫米雙管機炮,備彈200發,翼下4個掛架可帶4枚K-13A紅外空對空導彈或「先進環礁」雷達制導空對空導彈,也可帶火箭彈或常規炸彈。載彈量一噸。
也許是由於服役時間太長的緣故,印度空軍的米格-21戰斗機事故率較高。為解決這一問題,印度空軍出資數億美元,從1999年開始與俄羅斯合作,對其進行技術改造,希望米格-21能繼續承擔主力戰斗機的重任。
米格-29戰斗機
作為當今世界優秀的第3代戰斗機之一,米格-29在國際軍火市場上一直頗為暢銷,曾出口10餘個國家。在印度空軍中,米格-29戰斗機也是當仁不讓的「頂樑柱」。
米格-29戰斗機是前蘇聯米高揚設計局研製的雙發高機動性超音速戰斗機,可執行截擊、護航、對地攻擊和偵察等多種任務。俄羅斯出具的技術任務書上說明,米格-29的近距作戰和超視距作戰性能均優於美國的F-16和F/A-18。
米格-29戰斗機採用全後掠下單翼,雙垂尾正常式布局,帶有較寬的機翼前緣邊條,液壓助力機械式操縱系統,全金屬半硬殼式機身,復合材料結構佔全機重量的7%,作戰半徑574千米,最大平飛馬赫數能達到2.3。米格-29戰斗機的特點是強調飛機的高亞音速機動性、加速性和爬升性能,但不具隱形能力,是典型的第3代戰斗機。
米格-29戰斗機裝備有大功率脈沖多普勒雷達,具有下視/下射能力和超視距攻擊,機翼下有8個外掛點,可攜帶先進的中距和近距空空導彈,如R-60紅外空空導彈,也可攜帶R-73A或R-73E紅外空空導彈以及各種炸彈和火箭等。機上裝有「警笛」3全向雷達告警系統,還有獨具特色的頭盔瞄準具(可用於導彈離軸發射)等。
② 印度欲為中印對峙加碼,或將再部署1萬名士兵,兩國邊境局勢如何了呢
據印度12月21日報道稱,中印兩國在實控線的對峙,絕對不會輕易結束,而印度ITBP近期准備新組7個營,增加1萬名士兵,使印度在該地區的常備士兵從9萬人提升到10萬人,印度聯邦內部現在已批准了這個計劃,就差莫迪親自點頭同意實施這個非常危險的計劃。
③ 印度兵力在中印對寺有多少人
對峙一線到底多少人?
對於印度越界邊防部隊的人數,這是一個令人關注的問題。
對於印度邊防部隊非法越界,國防部8月3日深夜發布重磅聲明,敦促印方立即將越界的邊防部隊撤回邊界線印度一側,盡快妥善解決此次事件,恢復兩國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寧。
近幾年來,印度明顯加強了駐守印占錫金地區的第27山地師的實力,全師基本兵力約有1.5萬人,另有上級加強的電抗營和陸航大隊。2009年後,該師有前出錫金以北1000M「手指地帶」的跡象,意在戰時能迅速封堵西里古里走廊
對峙結束了啊 2017.08.28日印度撤了 希望有幫助
④ 印度歷史共奪得多少奧運會金牌
一,印度有有100多個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約占總人口的30%,海外主要分布在美國。其他較大的民族包括馬拉提族、孟加拉族、比哈爾族、泰固族、泰米爾族等。72%為印度-雅利安人,25%為達羅毗荼人。
(雅利安人的入侵摧毀達羅毗荼人建立的古印度河流域文明。)
(達羅毗荼人。)
(雅利安人。)
二,由於印度民族眾多,語言復雜,據有關資料統計,印度共有1652種語言和方言。其中使用人數超過百萬的達33種。
英語在18世紀進入印度,如今印度擁有世界第二大英語使用人口,約1.25億。
三,海外印度裔人口約3500-4000萬。美國:4,460,000(占人口的1.5%)
沙烏地阿拉伯:4,100,000(多是印度勞工)
據估計,僅在美國,印度裔就擔任了十多所商學院院長。
(2014 年 2 月,印度人薩提亞·納德拉出任微軟 CEO。)
據《財富》雜志統計,世界500強企業中,30%的公司由印度人擔任CEO。
四,劍橋大學歷史學家推算,印度佔全球收入比重由1700年約22.6%,下降至1952年只有3.8%。
在工業革命之前,印度次大陸是世界上最富庶的地方之一;印度面積僅298萬平方公里,但耕地面積達160萬平方公里,而且印度水熱充足,比如印度水稻一年三熟。
人口數量龐大,而且耕地極廣闊,糧食充足。
五,印度連續參與了24屆奧運會,卻只拿了9枚金牌,這9枚金牌里還有8枚是曲棍球比賽獲得的,而在1980-2008年間,印度進入了長達28年的奧運獎牌荒。
這是因為印度政府不重視體育,根據印度國會的報告,政府每年對體育的投資經費才25億美元,平均每人每年只有2美元,是美國的1/60。
⑤ 現在印度有多少人口
根據2017年公布的《世界人口展望》修訂版,目前印度人口總數為13億。
目前,中國和印度仍然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分別佔世界總人口的19%和18%,但在大約7年之後,印度人口總數將超過中國。2017年全球人口共計75.5億,預計2023年將突破80億,2050年將達到98億。
對於印度的人口增長,目前在印度國內有兩種觀點,一種是一旦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將會使得數億印度人陷入貧窮困境。另一種是人口的增長會使印度進入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較大的人口紅利,從而為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的人口條件。
(5)呃印度這次1期矢量多少擴展閱讀:
人口數量的不斷增加給印度帶來不少問題。《印度商業線報》發表的文章說:印度已經疲於應對超過12億的龐大人口。由於人口數量增多,印度的目前人口密度已經達到平均每平方公里382人,相當於中國人口密度的2.5倍。
而由於分布不均,導致一些相對發達的地區人口過於密集。德里中央直轄區的人口密度最大達到11297人每平方公里。
人口數量過多對資源造成龐大的壓力,也使印度在推行教育和其他服務方面的努力面臨巨大的挑戰。據統計,在處於工作年齡段的印度人中,只有15%的人擁有能夠找到一份好工作所需要的技能。
⑥ 2025,印度人口將超中國成世界第一,地球到底能承載多少人
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束,中國人口數量14.1178億!放眼全球,人口超過十億的國家就只有中印兩國,盡管中國人口增長有所放緩,但印度卻沒有,當前人口已經接近14億,並且還在高速增長,預計10年內鐵定超過中國!
這延伸出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有說法人類靈魂會轉世出生,那麼這些多餘的靈魂又是從哪來的呢?
⑦ 印度蝗災再次爆發,每平方公里1億多隻,這東西為啥消滅不完
在1937年,陸軍國民警衛隊試圖使用火焰噴射器平息橫穿科羅拉多州的蝗災。但是火焰噴射器並沒有起到多大的作用。蝗蟲十分容易適應了這種火焰,並且在繼續吞噬農田。
80多年過去了,大蝗蟲群仍然無法遏制。在之前一段時間,聯合國宣布:沙漠蝗蟲——最具破壞性的蝗蟲,襲擊了東非,在未來幾個月里,這些蝗蟲的數量可能會增加500倍之多。”肯亞在最近70年來從未面臨過如此嚴重的蝗災威脅。我們現在也正在嘗試怎麼去改變一下目前我們是蝗蟲的受害群體這種現狀,但是目前確實也沒有很好的辦法去解決。
⑧ 誰能給我介紹一下印度的近代史
近代印度(1757~1947) 從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成立(1600)_起到它在印度佔有統治權時(1757),有一段早期殖民掠奪史。這段歷史在年代上屬於印度中世紀末期,但它的時代性質則屬於殖民統治的早期。
英國在印度的早期殖民掠奪(1600~1757) 葡萄牙人收購印度的香料在西方銷售,獲得厚利。繼之而起的是荷蘭。1600年12月31日,英國為了同荷蘭商人競爭而成立了英國東印度公司。1623年英荷達成默契:荷蘭壟斷東印度群島,英國壟斷印度次大陸。
英國東印度公司在1609年續領特許狀時,取得了5項特權:掠地鑄幣、築城養兵、締結盟約、宣戰媾和、審理刑事民事案件。後來,東印度公司的中心從西海岸轉移到孟加拉。在這個時期內東印度公司的活動主要是為建立政權准備條件。1765年東印度公司取得孟加拉、比哈爾、奧里薩的收稅權,主宰了孟加拉。公司直接掌握了財政和軍權,間接掌握了行政權。
英國工業革命開始後,工業資本家力圖控制印度,以使英工業品暢銷印度各地。所以,18世紀末與19世紀初也是英國在印度擴張領土最突出的時期。在55年內(1763~1818)英國在印度直接進行過30次兼並土地的戰爭 。在52年內(1766~1818) 英國與印度地方政權簽訂過23次割地條約。它在50年內(1765~1815)解決了歐洲其他國家在印度絕大多數的據點。
1818年6月,馬拉特勢力覆滅。拉賈斯坦、中印度、卡提阿瓦半島的一些首腦都承認了英國的主權。除旁遮普和信德外 ,英國已經控制整個印度 ,印度成了英屬印度帝國。1818年後,殖民統治基本上處於鞏固政權時期,但是也還有過兩起兼並高潮。第一批被兼並的是信德(1843)和旁遮普(1849),英國殖民地疆域就達到了防範沙俄南下的天然界線。
另一批被兼並的土邦是貝拉爾(1853)和奧德(1856)。貝拉爾是理想的原棉供應地,奧德是理想的英國棉織品的銷售市場。 英國用「絕嗣喪權原則」兼並的土邦有薩塔拉(1848) 、那格浦爾(1853)和詹西(1854)。最後階段的兼並引起了1857年的印度民族大起義。這次大起義後,英國正式結束了名存實亡的莫卧兒王朝,也結束了東印度公司。1858年頒布的英國女王詔書開辟 了一個新的統治方式。
英國政府直接統治印度(1858~1947) 1858年後,英國政府直接統治印度。在印度的最高機關是印度政府。印度政府由印度總督及其執行委員會組成。印度總督稱為參事會總督,又稱副王,由英王任命,任期5年。總督的執行委員會成員6人,任期5年,也由英王任命。外交部部長由總督兼任,其他各部由執行委員會分配。立法工作由執行委員會的擴大會議進行。擴大會議的成員有在職官員、應邀人士和當選人士。全印度分13省,其中五大省為孟加拉、孟買、馬德拉斯、旁遮普、聯合省。省有級別,級別差距很大。馬德拉斯和孟買的省督及其執行委員由英王任命。全印度的土邦約有700個。大土邦只有海得拉巴、邁索爾、巴羅達、「克什米爾和查謨」。英國對土邦有嚴密的監督制度,嚴禁國內外結盟。
英國對印度的殖民掠奪和剝削 1702~1813年,英國東印度公司通過貿易、直接掠奪、實行以柴明達爾為對象的永久性在此建立商站土地整理等方式對印度進行殖民掠奪和剝削。19世紀中葉,田賦約占東印度公司總收入的2/3。
隨著英國工業革命的完成,工業資產階級的成長,1813年英國議會取消了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的貿易壟斷權。從此,印度逐漸成為英國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1833年英國議會作出決定,准許英國人在印度經營種植園。這是英國把印度直接變成它的原料產地的開始。從19世紀中期起,英國資本開始輸入印度。19世紀後期,英國對印度的投資主要限於鐵路、水利和種植園。其中以鐵路為主(始於184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英國資本大量進入印度的工業部門。印度成為英國商品市場、原料產地和投資場所的結果,使印度的大量財富流入英國。史書稱之為「財富外流」。
印度資產階級的形成和發展 從19世紀中葉起,印度開始發展民族工業(主要是紡織工業 。70、80年代,在西印度的孟買和艾哈邁達巴德形成了第一批工業資產階級。在20世紀30年代後期,印度已形成了第一批民族資本壟斷集團。
⑨ 印度火葬場地和木柴出現短缺,印度的新冠死亡病例有多少
到現在為止,印度新冠死亡病例確診已經超過35萬例了,情況非常嚴重。
近期印度的新冠病毒確診已經連續5日,單日新增病例超過了30萬例,積累死亡已經超過18萬人,刷新了全球單日新增新冠病毒確診人數,印度的新冠死亡病例,目前為止來看是全國最為嚴重的,並且印度的資源醫療設備並不是很完善,所以死亡人數也逐漸增加。
印度的新冠病毒增加如此之快是怎樣導致的?
在近日3月底以來,印度接連的舉行節日慶祝等大規模的聚集活動,是導致印度新冠病毒增加如此之快的主要原因,數百萬民眾在節日當中放飛自我,集體沐浴慶祝節日,沒有佩戴口罩,而且社交距離太近,所以導致印度新冠病毒場面失控,再次刷新自疫情以來爆發的最高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