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冒險派有哪些人

印度冒險派有哪些人

發布時間:2022-07-09 04:37:57

⑴ 關於冒險家和他的冒險故事

一)魏格納的故事
魏格納於1880年11月l日出生在德國柏林,從小就喜歡幻想和冒險,童年時就喜愛讀探險家的故事,英國著名探險家約翰·富蘭克林成為他心目中崇拜的偶像。為了給將來探險做准備。他攻讀氣象學。1905年,25歲的魏格納獲得了氣象學博士學位。1906年,他終於實現了少年時代的遠大理想,加人了著名的丹麥探險隊,來到了格陵蘭島,從事氣象和冰川調查。為了找到更多的證據,1930年4月,魏格納率領一支探險隊,迎著北極的暴風雪,第4次登上格陵蘭島進行考察,在零下65℃的酷寒下,大多數人失去了勇氣,只有他和另外兩個追隨者繼續前進,終於勝利地到達了中部的愛斯密特基地。11月1 日,他在慶祝自己50歲的生日後冒險返回西海岸基地。在白茫茫的冰天雪地里,他失去了蹤跡。直至第二年4月才發現他的屍體。他凍得像石頭一樣與冰河渾然一體了。
(二)馬可·波羅的故事
馬可·波羅出身於旅行世家。他的父親尼科洛和叔叔馬泰奧都是威尼斯商人。他倆於13世紀60年代因經商到了中國。1271年,兩人再度出訪,並帶年輕的馬可一起前往。他們到了中國,進宮覲見蒙古族統治者----元世祖忽必烈。他們在中國逗留了24年,經商發了大財。馬可·波羅贏得了忽必烈的信任,多次受派遣遠行中國各地,並到過印度、緬甸、錫蘭(今斯里蘭卡)以及東南亞等地。(三)麥哲倫的故事
死亡剝奪了麥哲倫成為世界上第一位完成環球航行探險家的榮譽。1519年奉西班牙國王之命,率領探險隊尋找到通往東印度群島的香料群島這一西行路線,西行橫渡大西洋至巴西的一路上風平浪靜,但後來情形開始惡化。船隊中有一艘船遇風暴失事。接著幾名船長密謀反對他。有一艘船調頭返航。麥哲倫將謀 反者中的一名處死,將兩名棄留在荒涼的海灘上後,又揚帆啟航。 當船隊抵達馬里亞納群島時,當地居民向他們發起了攻擊。在一次與菲律賓麥克坦島上部落的交戰中,麥哲倫陣亡。
(四)哥倫布的故事
克里斯托弗·哥倫布於1451年出生在義大利的熱那亞港,14歲時就到海上生活。他通過對地圖和書本的學習和研究後確信,向西橫越大西洋航行能到達亞洲。
(五)阿蒙森的故事
阿蒙森在探險史上獲得了兩個「第一」:第一個航行於西北航道;第一個到達南極。
1903年6月,阿蒙森的探險隊開始遠航尋找西北航道。整隊人馬在深入北極圈的威廉王島上安營紮寨,度過了兩個冬季,並在馬更些島上又度過了一個冬季。他們於1906年9月完成了到達太平洋的航行。
1910年11月,阿蒙森乘坐另一位探險家弗里喬夫·南森的「弗拉姆號」船離開挪威,前往南極。1911年10月20 日,他趕在他的英國競爭對手斯科特船長前,從羅斯冰架東端的基地出發,於1911年12月14抵達南極。
羅阿爾德·阿蒙森是最早飛越北極的兩位探險家之一。1926年,他和義大利探險家烏姆伯托·諾畢爾乘飛艇繞行北極兩圈。在兩年後另一次北極上空的飛行中,諾畢爾的飛艇與另一飛行物相撞失事,阿蒙森則在尋找諾畢爾的過程中失蹤。
(六)張騫的故事
公元前139年,漢武帝派張騫前往大月氏國。他的使 命是幫助該地區人民起來抵抗侵略者。張騫被匈奴族捉去囚禁了11年,但他獲釋後再度前往中國以西的地方探險。他的旅行路線經過阿富汗。當時尚無人到過中國以西這么遠的地方。因此,張騫給皇帝帶回了中國第一次聽到的關於印度、中東以及歐洲諸國的消息。
張騫是第一位橫穿阿富汗旅行的中國人,後來是中國商人帶著絲綢和玉石,沿張騫所經過的路線,翻山越嶺來到中國西北並穿過了戈壁沙漠。這條路線後來被稱為「絲綢之路」。
(七)玄奘的故事
玄奘是一位前往佛教發源地印度取經的和尚。他從中國出發,旅途歷時16年,行程達6·4萬千米,途經阿富汗、克什米爾和印度北方等地。他的旅行是秘密進行的,因為當時的皇帝尚不允許中國人跨出國門到外界去旅行。
玄奘在旅途中多次遇險。危險來自惡劣的天氣和高山。玄奘有一次在喝泉水時,差點被箭射死。後來他又在印度北方塔克西拉王國被投入獄中。為了逃命,他幾乎凍死。
(八)古奇人--徐霞客
徐宏祖(1586-1641),字振之,號霞客,江蘇江陰人,是明代傑出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一生鍾情於神州山水。在「學而優則仕」的舊封建時代,他克服難以想像的困難,從二十二歲開始,周遊全國.
(九)歷史選擇了我 我選擇了苦難――劉雨田
劉雨田,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職業探險家。1942年2月26日生於河南省長葛縣,原是新疆烏魯木齊鐵路局機關的一名幹部。
面對外國人的挑戰,1984年5月,他毅然舍棄一切,開始徒步萬里長城。經過一年多的艱苦跋涉完成壯舉,成為世界上第一位徒步萬里長城的人。之後,他又徒步絲綢之路、黃土高原、新疆羅布泊,攀登格拉丹冬和昆侖雪山,考察神農架野人、喜馬拉雅雪人、絨布冰川,沿喜馬拉雅和雅魯藏布江旅行,試登珠穆朗瑪,三次穿越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干、古爾班通古特等中國五大沙漠。
至今他已經完成四十三個考察旅行探險項目。足跡遍及祖國大陸的山山水水,港台及世界數百家報刊、雜志、電視台報道了他探險事跡,人稱他為「二十世紀世界罕見的旅行家、探險家」 。
風風雨雨!近十年來,他隻身闖大漠,走戈壁, 攀山,涉大河,用自己的血水、淚水和汗水為祖國填補了一個以一個的探險空白。
生生死死!他用自己的雙手拍攝了一萬多張黑 白彩色照片,寫下了二百多萬字的探險日記,內容涉及政治、歷史、地理、文學、哲學、藝 術、氣功和考古等各種領域,他的幾部作品已 陸續發表,曾多次獲得全國大獎,有的還作為 愛國教材選進初中課本,待出的書目是《長城漫記》《絲路紀行》《神秘的羅布泊》《穿越死亡之海》《世界第三極探險記》《探險生涯》等。

⑵ 隨便說出三個有名的探險家,還說說他們的生平經歷和探險經歷。

(一)魏格納的故事
魏格納於1880年11月l日出生在德國柏林,從小就喜歡幻想和冒險,童年時就喜愛讀探險家的故事,英國著名探險家約翰·富蘭克林成為他心目中崇拜的偶像。為了給將來探險做准備。他攻讀氣象學。1905年,25歲的魏格納獲得了氣象學博士學位。1906年,他終於實現了少年時代的遠大理想,加人了著名的丹麥探險隊,來到了格陵蘭島,從事氣象和冰川調查。為了找到更多的證據,1930年4月,魏格納率領一支探險隊,迎著北極的暴風雪,第4次登上格陵蘭島進行考察,在零下65℃的酷寒下,大多數人失去了勇氣,只有他和另外兩個追隨者繼續前進,終於勝利地到達了中部的愛斯密特基地。11月1 日,他在慶祝自己50歲的生日後冒險返回西海岸基地。在白茫茫的冰天雪地里,他失去了蹤跡。直至第二年4月才發現他的屍體。他凍得像石頭一樣與冰河渾然一體了。
(二)馬可·波羅的故事
馬可·波羅出身於旅行世家。他的父親尼科洛和叔叔馬泰奧都是威尼斯商人。他倆於13世紀60年代因經商到了中國。1271年,兩人再度出訪,並帶年輕的馬可一起前往。他們到了中國,進宮覲見蒙古族統治者----元世祖忽必烈。他們在中國逗留了24年,經商發了大財。馬可·波羅贏得了忽必烈的信任,多次受派遣遠行中國各地,並到過印度、緬甸、錫蘭(今斯里蘭卡)以及東南亞等地。
(三)麥哲倫的故事
死亡剝奪了麥哲倫成為世界上第一位完成環球航行探險家的榮譽。1519年奉西班牙國王之命,率領探險隊尋找到通往東印度群島的香料群島這一西行路線,西行橫渡大西洋至巴西的一路上風平浪靜,但後來情形開始惡化。船隊中有一艘船遇風暴失事。接著幾名船長密謀反對他。有一艘船調頭返航。麥哲倫將謀 反者中的一名處死,將兩名棄留在荒涼的海灘上後,又揚帆啟航。 當船隊抵達馬里亞納群島時,當地居民向他們發起了攻擊。在一次與菲律賓麥克坦島上部落的交戰中,麥哲倫陣亡。
(四)哥倫布的故事
克里斯托弗·哥倫布於1451年出生在義大利的熱那亞港,14歲時就到海上生活。他通過對地圖和書本的學習和研究後確信,向西橫越大西洋航行能到達亞洲。
(五)阿蒙森的故事
阿蒙森在探險史上獲得了兩個「第一」:第一個航行於西北航道;第一個到達南極。
1903年6月,阿蒙森的探險隊開始遠航尋找西北航道。整隊人馬在深入北極圈的威廉王島上安營紮寨,度過了兩個冬季,並在馬更些島上又度過了一個冬季。他們於1906年9月完成了到達太平洋的航行。
1910年11月,阿蒙森乘坐另一位探險家弗里喬夫·南森的「弗拉姆號」船離開挪威,前往南極。1911年10月20 日,他趕在他的英國競爭對手斯科特船長前,從羅斯冰架東端的基地出發,於1911年12月14抵達南極。

⑶ 五位中外探險家的探險故事(要求:真人真事 每個100~200字左右) 或寫出五個以上的探險家人名

1.麥哲倫的故事
麥哲倫1519年奉西班牙國王之命,率領探險隊尋找到通往東印度群島的香料群島這一西行路線,西行橫渡大西洋至巴西的一路上風平浪靜,但後來情形開始惡化。船隊中有一艘船遇風暴失事。接著幾名船長密謀反對他。有一艘船調頭返航。麥哲倫將謀反者中的一名處死,將另外兩名棄留在荒涼的海灘上後,又揚帆啟航。當船隊抵達馬里亞納群島時,當地居民向他們發起了攻擊。在一次與菲律賓麥克坦島上部落的交戰中,麥哲倫陣亡。由於他的陣亡,使麥哲倫失去了成為世界上第一位完成環球航行探險家的機遇。

2.阿蒙森的故事
阿蒙森在探險史上獲得了兩個「第一」:第一個航行於西北航道;第一個到達南極。

1903年6月,阿蒙森的探險隊開始遠航尋找西北航道。整隊人馬在深入北極圈的威廉王島上安營紮寨,度過了兩個冬季,並在馬更些島上又度過了一個冬季。他們於1906年9月完成了到達太平洋的航行。

1910年11月,阿蒙森乘坐另一位探險家弗里喬夫·南森的「弗拉姆號」船離開挪威,前往南極。1911年10月20日,他趕在他的英國競爭對手斯科特船長前,從羅斯冰架東端的基地出發,於1911年12月14抵達南極。

羅阿爾德·阿蒙森是最早飛越北極的兩位探險家之一。1926年,他和義大利探險家烏姆伯托·諾畢爾乘飛艇繞行北極兩圈。在兩年後另一次北極上空的飛行中,諾畢爾的飛艇與另一飛行物相撞失事,阿蒙森則在尋找諾畢爾的過程中失蹤。

3.張騫的故事

公元前139年,漢武帝派張騫前往大月氏國。他的使命是幫助該地區人民起來抵抗侵略者。張騫被匈奴族捉去囚禁了11年,但他獲釋後再度前往中國以西的地方探險。他的旅行路線經過阿富汗,當時尚無人到過中國以西這么遠的地方。張騫回來後,使大漢皇帝第一次聽到了關於印度、中東以及歐洲諸國的消息。

張騫是第一位橫穿阿富汗旅行的中國人,後來的中國商人帶著絲綢和玉石,沿張騫所經過的路線,翻山越嶺來到中國西北並穿過了戈壁沙漠。這條路線後來被稱為「絲綢之路」。

4.玄奘的故事

玄奘是一位前往佛教發源地印度取經的和尚。他從中國出發,旅途歷時16年,行程達6·4萬千米,途經阿富汗、克什米爾和印度北方等地。他的旅行是秘密進行的,因為當時的皇帝尚不允許中國人跨出國門到外界去旅行。

玄奘在旅途中多次遇險,危險主要來自惡劣的天氣和險峻的高山。玄奘有一次在喝泉水時,差點被箭射死。後來他又在印度北方塔克西拉王國被投入獄中。為了逃命,他幾乎凍死。

5.徐霞客的故事

徐宏祖(1586-1641),字振之,號霞客,江蘇江陰人,是明代傑出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一生鍾情於神州山水。在「學而優則仕」的封建時代,他克服難以想像的困難,從二十二歲開始,周遊全國。

6.劉雨田的故事

劉雨田,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職業探險家。1942年2月26日生於河南省長葛縣,原是新疆烏魯木齊鐵路局機關的一名幹部。

面對外國人的挑戰,1984年5月,他毅然舍棄一切,開始徒步萬里長城。經過一年多的艱苦跋涉完成壯舉,成為世界上第一位徒步走完萬里長城的人。之後,他又徒步絲綢之路、黃土高原、新疆羅布泊,攀登格拉丹冬和昆侖雪山,考察神農架野人、喜馬拉雅雪人、絨布冰川,沿喜馬拉雅和雅魯藏布江旅行,試登珠穆朗瑪,三次穿越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干、古爾班通古特等中國五大沙漠。

至今他已經完成四十三個考察旅行探險項目。足跡遍及祖國大陸的山山水水,港台及世界數百家報刊、雜志、電視台報道了他探險事跡,人稱他為「二十世紀世界罕見的旅行家、探險家」。

風風雨雨!近十年來,他隻身闖大漠,走戈壁,攀險山,涉大河,用自己的血水、淚水和汗水為祖國填補了一個以一個的探險空白。

生生死死!他用自己的雙手拍攝了一萬多張黑白彩色照片,寫下了兩百多萬字的探險日記,內容涉及政治、歷史、地理、文學、哲學、藝術和考古等多種領域。他的幾部作品已陸續發表,曾多次獲得全國大獎,有的還作為愛國主義教材選進初中課本,待出的書目是《長城漫記》《絲路紀行》《神秘的羅布泊》《穿越死亡之海》《世界第三極探險記》《探險生涯》等

⑷ 中外探險家的探險故事,有名的故事,精彩的故事!

探險家的故事

鄭和簡介 鄭和(公元1371-1435年)本姓馬,小字三保,雲南昆陽(今昆明市晉寧縣)人,鄭和約於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出生。由於信仰伊斯蘭教的原因,幼年時的鄭和已開始學習伊斯蘭教的教義和教規。鄭和父親與祖父均曾朝拜過伊斯蘭教的聖地麥加,熟悉遠方異域、海外各國的情況。從父親與祖父的言談中,年少的鄭和已對外界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而父親為人剛直不阿、樂善好施、不圖回報的秉性也在鄭和的頭腦中留下了抹不去的記憶。1382年元朝統一雲南戰爭後,鄭和給帶到南京,受閹,作了宦官後被分到北平,在燕王府服役,成為朱棣的近侍。鄭和在燕王府期間,因為學習刻苦、聰明伶俐、才智過人、勤勞謹慎,取得了燕王的信任,被朱棣選在身邊作為貼身侍衛。此時的鄭和本身所具有的優秀光榮傳統和領袖才能開始逐漸顯露,在長達四年之久的"靖難之役"中,鄭和跟隨朱棣出生入死,南征北戰,參加了多次戰斗,建立了許多戰功,成為朱棣奪取政權即位稱帝的主要功臣之一,明成祖朱棣登上皇位之後,對跟隨自己多年的武將文臣大都提升重用。其中也包括身為宦官的鄭和,朱棣賜"鄭"姓與鄭和,又將其升遷為內官監太監,由於鄭和又名"三保",所以人們也叫"三保太監"。當時印度洋沿岸國家大都信仰伊斯蘭教,南亞許多國家則信仰佛教,由於鄭和信奉伊斯蘭教,懂航海,又擔任內宮大太監,因此,明成祖選拔他擔任正使,率船隊出海。鄭和下西洋,比其他國家的航海家都早了近百年。鄭和船隊超過二百艘,其寶船的載送量達到一千多噸,船隊總人數達二萬多人。鄭和不愧是一位偉大的航海
克里斯托弗,哥倫布(145l-1506年)是西班牙著名航海家,是地理大發現的先驅者。哥倫布年輕時就是地園說的信奉者,他十分推祟曾在熱那亞作過監獄的馬可.波羅,立志要做一個航海家。他在1492年到1502年間四次橫渡大西洋,發現了美洲大陸,他也因此成為名垂青史的航海家。哥倫布是個義大利人,自幼熱愛航海冒險。他讀過《馬可 波羅游記》,十分想往印度和中國。當時,地圓說已經很盛行,哥倫布也深信不疑。他先後向葡萄牙、西班牙、英國、法國等國國王請求資助,以實現他向西航行到達東方國家的計劃,都遭拒絕。一方面,地圓說的理論尚不十分完備,許多人不相信,把哥倫布看成江湖騙子。一次,在西班牙關於哥倫布計劃的專門的審查委員會上,一位委員問哥倫布:即使地球是圓的,向西航行可以到達東方,回到出發港,那麼有一段航行必然是從地球下面向上爬坡,帆船怎麼能爬上來呢?對此問題,滔滔不絕、口若懸河的哥倫布也只有語塞。另一方面,當時,西方國家對東方物質財富 求除傳統的絲綢、瓷器、茶葉外,最重要的是香料和黃金。其中香料是歐洲人起居生活和飲食烹調必不可少的材料, 求量很大,而本地又不生產。當時,這些商品主要經傳統的海、陸聯運商路運輸。經營這些商品的既得利益集團也極力反對哥倫布開辟新航路的計劃。哥倫布為實現自己的計劃,到處游說了十幾年。直到1492年,西班牙王後慧眼識英雄,她說服了國王,甚至要拿出自己的私房錢資助哥倫布,使哥倫布的計劃才得以實施。
1492年8月3日,哥倫布受西班牙國王派遣,帶著給印度君主和中國皇帝的國書,率 三艘百十來噸的帆船,從西班牙巴羅斯港楊帆出大西洋,直向正西航去。經七十晝夜的艱苦航行,1492年10月12日凌晨終於發現了陸地。哥倫布以為到達了印度。後來知道,哥倫布登上的這塊土地,屬於現在中美洲巴勒比海中的巴哈馬群島,他當時為它命名為聖薩爾瓦多。1493年3月15日,哥倫布回到西班牙。此後他又三次重復他的向西航行,又登上了美洲的許多海岸。直到1506年逝世,他一直認為他到達的是印度。後來,一個叫做亞美利哥的義大利學者,經過更多的考察,才知道哥倫布到達的這些地方不是印度,而是一個原來不為人知的新的大陸。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但是,這塊大陸卻用證實它是新大陸的人的名字命了名:亞美利加洲。後來,對於誰最早發現美洲不斷出現各種微詞。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結論是不容置疑的。這是因為當時,歐洲乃至亞洲、非洲整個舊大陸的人們確實不知大西洋彼岸有此大陸。至於誰最先到達美洲,則是另外的問題,因為美洲土著居民本身就是遠古時期從亞洲遷徙過去的。中國、大洋洲的先民航海到達美洲也是極為可能的,但這些都不能改變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事實。 哥倫布的遠航是大航海時代的開端。新航路的開辟,改變了世界歷史的進程。它使海外貿易的路線由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從那以後,西方終於走出了中世紀的黑暗,開始以不可阻擋之勢崛起於世界, 並在之後的幾個世紀中,成就海上霸業。一種全新的工業文明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

⑸ 有哪些探險的人物

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有6位神奇的探險家,他們的探險行動,也許改變了整個世界!

在今天看來,這些小故事和那些可怕的經歷更像一部系列劇(其中的一些,確實被拍成了電影或電視):無論是在波濤洶涌的大海上,還是在乾旱炎熱的沙漠里,這6位無畏的探險家,勇敢地面對一切,最終發現了地球上那些原來沒有人知道的地方。

如果你認為他們沒什麼了不起——只不過是有人與獅子搏鬥,有人吞下老鼠……那麼,如果有膽量的話,你也去探險吧! ……

龐斯·德·利昂:發現「陽光國度」

探險成果:發現佛羅里達

時 間:1513年 ……

曾經有一個傳說,有一眼泉水叫做不老泉,第一個嘗到不老泉的人,將得到財富、名譽和再次年輕的機會。但問題是,沒有人知道這傳說中的泉水到底在哪裡。

西班牙探險家龐斯·德·利昂從南美洲啟航,一直走到土耳其島和聖·薩瓦多島,也沒有找到。雖然龐斯沒有找到不老泉,但是,作為第一個踏上這片土地、並將它命名為「Pascua Florida」(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佛羅里達)的歐洲人,他的確獲得了財富和名譽。

馬克·波羅:走進中國

探險成果:最早考察中國的歐洲人之一
時 間:始於1271年

在中世紀,當其他小夥伴還沉迷於彈子游戲時,馬可·波羅的父親和叔叔問他:要不要同他們一起騎馬從義大利旅行到中國。現在,讓我們看看真正不可思議的事吧:這個熱愛冒險的17歲男孩,竟然毫不猶豫答應了!

馬可說,在旅行中,他在沙漠里彷彿聽到了死神的召喚。但是,當他到達龐大而輝煌的元大都(元朝首都)時,他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為一切都那麼神奇:可以買東西的紙(幣)、色彩艷麗的紋身,像神話中獨角獸一樣的犀牛…

馬可把這次旅行寫成了一本很受歡迎的書《馬可·波羅游記》。後來,就是這本書喚起了另一名義大利青年的冒險精神,他就是:克里斯多福·哥倫布。

佛迪南·麥哲倫:環球旅行

探險成果:進行了第一次環球航行

時 間:始於1519年

在佛迪南·麥哲倫的時代,人們相信地球是圓的,但是,卻沒有一個人通過環球旅行來證明這個事實。於是,證明地球形狀這件事,就成了麥哲倫義不容辭的責任。
可怕的暴風雨幾乎使他的船隊覆沒。由於食品短缺,他和他的隊員們不得不拿船上的老鼠充飢。3年過去了,只有5艘船勝利到達終點,就是這些船帶回了第一批環球航行的勇士們。

大衛·立文斯頓:「闖」入非洲

探險成果:第一次考察了中部非洲

時 間:1841年至1873年

對於蘇格蘭博士、傳教士大衛·立文斯頓來說,穿越非洲的沙漠、雨林和荒山,意味著實現了他自己的夢想。他曾與獅子搏鬥並差點失去一條手臂;他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瀑布之一,並以英國女王的名字將它命名為「維多利亞」。
他在尋找尼羅河源頭的路上失明了。5年後,新聞記者亨利·斯丹在一個小茅屋前找到了立文斯頓博士,並提出了著名的口號:「立文斯頓博士,我想我做!」這句口號,激勵了無數後來的探險家。

羅伯特·皮爾瑞:到達北極

探險成果:最早到達北極

時 間:1909年

羅伯特·皮爾瑞和他信賴的夥伴馬瑟·漢森(另一個天才探險家),以及其他4名隊員一起向北前進。前往北極的途中,他們鏟除了15米高的冰峰,忍受著極其寒冷的天氣,遭遇過漫無邊際的大霧——那大霧彷彿是整個北美大草原燃燒冒出的黑煙。
當他們最終到達北極時,衣衫破爛的皮爾瑞激動萬分,他揮舞著妻子親手縫制的美國國旗,真實地感覺到自己正站在世界的頂端。

羅德·阿蒙森:到達南極

探險成果:最早到達南極

時 間:1911年

在向北極航行的途中,羅德·阿蒙森突然決定前往南極。因為他認為,比起考察已經被開發的土地,成為首先到達南極的人更「酷」。「我將在那裡戰勝你!」阿蒙森把這個消息傳給了他的競爭者——正在前往南極途中的探險家羅伯特·斯科特。

在世界上最冷的地方,阿蒙森靠狗拖著雪橇在冰雪覆蓋的荒原上滑行。事實證明,這簡直是絕妙的主意。因為,斯科特選擇了小馬做交通工具,結果糟透了,馬蹄在雪地上不停地打滑。最後,阿蒙森比斯科特早四個星期到達南極。

克里斯托弗,哥倫布(145l-1506年)是西班牙著名航海家,是地理大發現的先驅者。哥倫布年輕時就是地圓說的信奉者,他十分推祟曾在熱那亞作過監獄的馬可.波羅,立志要做一個航海家。
他在1492年到1502年間四次橫渡大西洋,發現了美洲大陸,他也因此成為名垂青史的航海家。
哥倫布是個義大利人,自幼熱愛航海冒險。他讀過《馬可·波羅游記》,十分想往印度和中國。當時,地圓說已經很盛行,哥倫布也深信不疑。他先後向葡萄牙、西班牙、英國、法國等國國王請求資助,以實現他向西航行到達東方國家的計劃,都遭拒絕。一方面,地圓說的理論尚不十分完備,許多人不相信,把哥倫布看成江湖騙子。一次,在西班牙關於哥倫布計劃的專門的審查委員會上,一位委員問哥倫布:即使地球是圓的,向西航行可以到達東方,回到出發港,那幺有一段航行必然是從地球下面向上爬坡,帆船怎麼能爬上來呢?對此問題,滔滔不絕、口若懸河的哥倫布也只有語塞。另一方面,當時,西方國家對東方物質財富需求除傳統的絲綢、瓷器、茶葉外,最重要的是香料和黃金。其中香料是歐洲人起居生活和飲食烹調必不可少的材料,需求量很大,而本地又不生產。當時,這些商品主要經傳統的海、陸聯運商路運輸。經營這些商品的既得利益集團也極力反對哥倫布開辟新航路的計劃。哥倫布為實現自己的計劃,到處游說了十幾年。直到1492年,西班牙王後慧眼識英雄,她說服了國王,甚至要拿出自己的私房錢資助哥倫布,使哥倫布的計劃才得以實施。
1492年8月3日,哥倫布受西班牙國王派遣,帶著給印度君主和中國皇帝的國書,率領三艘百十來噸的帆船,從西班牙巴羅斯港揚帆出大西洋,直向正西航去。經七十晝夜的艱苦航行,1492年10月12日凌晨終於發現了陸地。哥倫布以為到達了印度。後來知道,哥倫布登上的這塊土地,屬於現在中美洲巴勒比海中的巴哈馬群島,他當時為它命名為聖薩爾瓦多。
1493年3月15日,哥倫布回到西班牙。此後他又三次重復他的向西航行,又登上了美洲的許多海岸。直到1506年逝世,他一直認為他到達的是印度。後來,一個叫做亞美利哥的義大利學者,經過更多的考察,才知道哥倫布到達的這些地方不是印度,而是一個原來不為人知的新的大陸。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但是,這塊大陸卻用證實它是新大陸的人的名字命了名:亞美利加洲。
後來,對於誰最早發現美洲不斷出現各種微詞。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結論是不容置疑的。這是因為當時,歐洲乃至亞洲、非洲整個舊大陸的人們確實不知大西洋彼岸有此大陸。至於誰最先到達美洲,則是另外的問題,因為美洲土著居民本身就是遠古時期從亞洲遷徙過去的。中國、大洋洲的先民航海到達美洲也是極為可能的,但這些都不能改變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事實。
哥倫布的遠航是大航海時代的開端。新航路的開辟,改變了世界歷史的進程。它使海外貿易的路線由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從那以後,西方終於走出了中世紀的黑暗,開始以不可阻擋之勢崛起於世界, 並在之後的幾個世紀中,成就海上霸業。一種全新的工業文明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

⑹ 兩位著名探險家,簡要說說他們探險的發現

探險家的故事
(一)魏格納的故事
魏格納於1880年11月l日出生在德國柏林,從小就喜歡幻想和冒險,童年時就喜愛讀探險家的故事,英國著名探險家約翰·富蘭克林成為他心目中崇拜的偶像。為了給將來探險做准備。他攻讀氣象學。1905年,25歲的魏格納獲得了氣象學博士學位。1906年,他終於實現了少年時代的遠大理想,加人了著名的丹麥探險隊,來到了格陵蘭島,從事氣象和冰川調查。為了找到更多的證據,1930年4月,魏格納率領一支探險隊,迎著北極的暴風雪,第4次登上格陵蘭島進行考察,在零下65℃的酷寒下,大多數人失去了勇氣,只有他和另外兩個追隨者繼續前進,終於勝利地到達了中部的愛斯密特基地。11月1 日,他在慶祝自己50歲的生日後冒險返回西海岸基地。在白茫茫的冰天雪地里,他失去了蹤跡。直至第二年4月才發現他的屍體。他凍得像石頭一樣與冰河渾然一體了。
(二)馬可·波羅的故事
馬可·波羅出身於旅行世家。他的父親尼科洛和叔叔馬泰奧都是威尼斯商人。他倆於13世紀60年代因經商到了中國。1271年,兩人再度出訪,並帶年輕的馬可一起前往。他們到了中國,進宮覲見蒙古族統治者----元世祖忽必烈。他們在中國逗留了24年,經商發了大財。馬可·波羅贏得了忽必烈的信任,多次受派遣遠行中國各地,並到過印度、緬甸、錫蘭(今斯里蘭卡)以及東南亞等地。

閱讀全文

與印度冒險派有哪些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的食物是怎麼過冬的 瀏覽:983
伊朗的貨物有些什麼 瀏覽:140
印尼用什麼餌料 瀏覽:174
中興為什麼要賣晶元給伊朗 瀏覽:451
印度一九年gdp是多少 瀏覽:338
也想你用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174
內閣制為什麼是英國的 瀏覽:337
越南什麼時候審批中國人過關 瀏覽:309
中國垃圾的面積大約是多少 瀏覽:358
越南軍警工資如何 瀏覽:423
愛人錯過中國版怎麼唱 瀏覽:722
英國直飛有什麼航班 瀏覽:277
印尼巴士怎麼加寶馬 瀏覽:781
一個伊朗白色的硬幣值多少人民幣 瀏覽:366
中國一汽r9打火沒反應怎麼回事 瀏覽:574
哪個國家沒有進中國隊球門 瀏覽:518
中國高考錄取分數最低是哪個省 瀏覽:424
印尼金光集團的黃志源是哪裡人 瀏覽:182
越南芒果有哪些產品 瀏覽:360
中國部隊房產最長可以租多少年 瀏覽: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