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人上餐廳怎麼吃飯

印度人上餐廳怎麼吃飯

發布時間:2022-07-08 02:23:44

㈠ 印度人的飲食習慣是怎麼樣的

印度人主食是大米及麵食,烹調方式有炒、煮、燴三種,喜加入各種香料,尤其是辛辣類香料。印度食素者特別多,而且社會地位越高的人越忌葷食。根據教規,印度教教徒和錫克教教徒不吃牛肉,伊斯蘭教徒不吃豬肉,耆那教徒則既忌殺生,又忌肉食,而佛教教徒的教規是最嚴格的:不可殺生,不可食肉,不可食用「五辛」,飲水前必須用濾水囊過濾。

印度人無論大人還是孩子,一定要用右手吃飯,給別人遞食物、餐具,更得用右手。這是因為人們認為右手干凈,左手臟。這又與印度人的另一個習慣有關。印度人如廁以後,不用手紙擦,而是用水沖洗,沖洗時,用左手,不用右手。

在餐館或印度人家裡吃飯,當快吃完的時候,主人往往會給每人端上一小碗溫水,上面還漂著一塊檸檬,這水可千萬不能喝,它是用來洗手的。飯後,還會端上一盤綠色麥粒狀的香料,供大家咀嚼,以消除口中的異味。
牛,在印度人心目中極為神聖。盡管很多牛在大街上游盪,但在餐館里,在任何招待會上,你是決不會吃到牛肉的。

㈡ 印度人的飲食習慣

印度人做菜喜歡用調料,如咖喱、辣椒、黑胡椒、豆蔻、丁香、生薑、大蒜、茴香、肉桂等,其中用得最普遍、最多的還是咖喱粉。咖喱粉是用胡椒、姜黃和茴香等20多種香料調制而成的一種香辣調料,呈黃色粉末狀。

印度人對咖喱粉可謂情有獨鍾,幾乎每道菜都用,咖喱雞、咖喱魚、咖喱土豆、咖喱菜花、咖喱飯、咖喱湯……每個餐館都飄著咖喱味。

印度人的主食主要有米飯和一種叫「加巴地」的烙成的小薄餅,還有一種油炸的薄餅。印度的蔬菜主要有花菜、圓白菜、西紅柿、黃瓜、豆角、土豆、洋蔥、冬瓜等,全部都是製作印度咖喱的好食材。

由於印度有很多人是素食主義者,為了補充蛋白質,豆類就成了他們每餐必吃的東西,並永遠作為他們的一道主菜呈現給你。 印度的豆子種類繁多,有大如蠶豆的紅豆,還有黃豆、豌豆等,這些豆子都加上香料和鹽,用來做湯。

由於宗教的原因,印度人的飲食習慣也不同。印度教徒絕對不吃牛肉,因為他們把牛奉為神牛。穆斯林不吃豬肉,但大啖牛肉。因此,殺牛和吃牛肉常成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沖突的導火索。 虔誠的印度教徒和佛教徒是素食主義者,不沾葷腥。

耆那教徒更是嚴格食素,連雞蛋也不吃,但可以喝牛奶,吃乳酷和黃油。印度的素食者大約占人口的一半。印度的牛奶價格便宜,質量也很好,男婦老幼,都喝牛奶。奶製品如冰淇淋、乳酪、酸奶、蛋糕等,質量也屬上乘。一公斤一盒的冰淇淋只要幾十個盧比。

印度人進餐時一般是一隻盤子、一杯涼水,把米飯或餅放在盤內,菜和湯澆在上面。多數印度人進食時不用刀叉或勺子,而是用右手把菜卷在餅內,或用手把米飯和菜混在一起,抓起起來送進嘴裡。留洋的知識分子或中產階級家庭則使用刀、叉和勺子。

(2)印度人上餐廳怎麼吃飯擴展閱讀

印度人包括印度各族人民。總人口約13億,有100多個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約占總人口的30%,海外主要分布在美國。其他較大的民族包括馬拉提族、孟加拉族、比哈爾族、泰固族、泰米爾族等。 72%為印度-雅利安人,25%為達羅毗荼人。

印度的種族主要分為五個類型,以進入印度的時間先後排序,分別為尼格利陀人、原始澳大利亞人(即澳大利亞人種維達類型),蒙古利亞人(即黃種人,亦稱亞美人種)、達羅毗荼人、印度雅利安人。其中達羅毗荼人和印度雅利安人構成了現今印度人口的絕大部分,一般意義上的印度人通常是特指他們。

尼格利陀人是印度最早的居民,也是目前印度人口最稀少的種族。他們屬於尼羅格人種尼格利陀類型,最初來自非洲。這一人種的特徵是:膚色暗黑,頭發纖細捲曲,身材矮小,鼻子扁平,嘴唇寬厚。

今天,在印度喀拉拉邦的卡達爾人和普拉衍人、曼尼普爾邦和庫奇山區的安加米那加、南印度森林居民烏拉里人和安達曼群島的原住民身上,都還可以看到這些特徵。

尼格利陀人長期停留在石器時代,過著最為原始的狩獵、採集生活。在新移民到來以後,尼格利陀人多被他們屠殺、同化,或驅趕到人跡罕至的叢林以及孟加拉灣中的島嶼

在尼格利陀人之後,原始澳大利亞人大規模遷入印度。他們亦被稱為前達羅毗荼人,屬於澳大利亞人種維達類型。原始澳大利亞人一般為中等身材,頭發捲曲或呈波浪形,膚色深棕至黑色,鼻子較寬,嘴唇較厚。

現今居住在印度西部、中部和東部廣闊地帶的蒙達人、高爾人、桑塔爾人和比爾人普遍被認為就是原始澳大利亞人的後裔。

他們至今保留著自己獨特的體貌特徵、生活方式以及語言和信仰。生活在南印度的琴楚人、庫龍巴人和耶拉瓦人也是原始澳大利亞人的後裔。

原始澳大利亞人信奉泛靈論。泛靈論可能是一些原始宗教的前身,至今依然為印度東北部梅加拉雅邦等地的若幹部落民所篤信。他們輕易不對樹木等施以斧斤,因而該邦還擁有很高的森林覆蓋率。

㈢ 印度貴族吃飯也用手嗎

不是。

隨著印度的發展越來越好,很多遊客對去印度旅遊產生了興趣。然而,在印度缺乏餐具的使用成為人們出行的一大絆腳石。印度手抓飯的習俗,部分是因為手抓飯可以更好地感知食物的溫度,避免燙嘴的發生。

不過大多數印度土豪,要麼有留學經歷,要麼受過高等教育,日常生活接觸的,都是一些上流社會的禮儀。

尤其是在一些重大場合,復雜的餐廳禮儀,有時會讓你看得眼花繚亂。大多數印度富人家庭都有專門的廚師,所以不需要自己做飯,有時甚至飯前洗手,都是僕人安排好的,完全不需要自己動手。除了他們日常最常用到的刀叉之外,還有一些印度人,對於筷子的使用,也很容易上手。


㈣ 為什麼印度至今依然用手吃飯印度人在國宴上也是如此嗎

以如今印度“三哥”在中國的火爆程度和印度一貫的高調作風,印度特立獨行的種種作風在中國可謂十分有名。例如,三哥解決三急一般是不去廁所的,而且不用手紙,而是用手,同時,絕大多數印度人吃飯,也是用手抓的。

且不說兩種截然不同的功能同時用手,單單這種吃飯方式,就令人們感到不可思議,對絕大多數人中國人而言,在刀、叉、筷子、勺子這些餐具沒有誕生以前,人們才會用手抓飯吃。

這種原始的手抓吃飯方式,已經成為了一種社會落後的象徵,早已經被東、西方社會所摒棄。可是,印度人卻長久以來保留了這種原始的就餐習俗。這就讓許多人感到疑惑,既然日常用手吃飯,那麼,在莊重嚴肅的國宴上,難印度人也用手抓嗎?

印度人吃手抓飯

由於印度用手抓飯的文化習俗,有著非常深厚的歷史底蘊,就導致人們誤以為在一些公共場合,或者是國家宴席上,印度人仍然會保留手抓飯的特色。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目前在印度的許多公開場合,還有那些標準的印度餐廳,都會為客人提供刀叉、筷子等餐具。

更何況,國家宴會本來就是檢驗大國社交能力的一種方式,因此,印度領導人也不會為了專門展現自己的文化習俗,強迫其他國家領導人和印度人一樣用手抓飯。當然,對於印度人自己而言,在國宴上,依然會有人選擇自己最熟悉的吃飯方式,即用手吃飯。

㈤ 什麼是印度的飲食文化

咖喱是印度的飲食文化。印度菜的咖喱味很濃,洋蔥佔有絕對主導的地位。印度咖喱是用它熬成的,菜是用它炒燴出的,肉類是用它浸泡的。

如果在印度的餐廳吃飯,看到這樣的菜品,千萬不要以為是菜做壞了而大驚小怪。印度人只吃羊肉、雞肉和一些海鮮,在印度,你不會吃到其它的肉類。因為印度人多為素食主義者,所以為了補充蛋白質,豆類就成了他們每餐必吃的東西,並永遠作為他們的一道主菜呈現給賓客。

在許多正式的場合,印度人用刀叉吃飯,但私下裡,還是習慣於用手抓飯。因為他們覺得,那樣的食物沒有矜持,如果你在印度人家裡作客,一定要嘗試用手抓飯的樂趣。也正因為這一習慣,使得印度菜大部分為糊狀,這樣便於用手抓餅或米飯拌著吃。而且,印度菜的吃法也很特別,是中西合璧的,即:用刀叉、卻是大家一起點菜一起吃。

印度人的主食是麥面餅和大米,每餐都是先吃餅,然後再吃米飯。印度的米飯用叫做BASMATI的米做成,世界有名。這種米形狀細長,味道濃香,是由於印度的氣候決定的——半年乾燥,半年濕潤。如果你去到印度北方,會覺得菜的味道是微辣的,而你去到南方,就會覺得菜味很辣,這也是由於南北氣候的差異造成的。由於印度南方植物多,因此盛菜的器具多為芭蕉葉、香蕉葉等植物葉子,很漂亮。

特色菜譜

泊蘭饢

特色:米飯和烤餅是印度人的兩大主食,烤餅更加突出一些。印度家家戶戶都有製作燒烤的烤爐,印度語中烤爐叫「TANDOOR」。「泊蘭饢」是將未發酵的麵粉和勻,放在烤爐中烤成的薄餅。「泊蘭饢」相當於西餐中的餐包,味香且有嚼勁,也因此不同於「印度拋餅」。

什錦咖喱鮮蔬

特色:很多印度人都是素食主義者,所以蔬菜類的菜品在餐桌上必不可少。「什錦咖喱鮮蔬」就是將菜花、土豆、豆角、胡蘿卜等蔬菜切成各種大小不等的塊,放在一起清炒,最後放入咖喱進行調味。這也是一道很典型的印度菜。

菠菜奶豆腐

特色:「PALAK」是印度語里的菠菜,「PANEER」是印度語中的奶豆腐。做法則是將菠菜打成汁,和奶豆腐一起翻炒,相應加一些印度調料,可以根據點菜人的口味進行調整,通常被製作成微辣的口感。此菜奶香濃郁,入口潤滑。

㈥ 印度人吃飯的要注意什麼

印度人吃飯大多使用盤子,千萬注意,吃飯時,只准用右手接食物,不準用左手。與印度人接觸時,切忌用左手遞東西給他。因為他們認為左手骯臟,右手干凈。吃飯用右手抓取,不但吃米飯用手抓,就連稀粥也能用手抓入口中。

㈦ 印度人為何不用餐具吃飯,而是喜歡用手直接抓飯吃

我們在去到不同國家旅遊的時候,總是會發現當地一些特殊的風俗習慣,比如服飾以及飲食還有生活習慣等各方面,像是很多國家的人從來都不喝熱水,就連吃葯都是冰水伺候,還有吃飯的時候都喜歡用刀叉,這已經是司空見慣了,當然這其中也有不少例外,像印度的人們吃飯就喜歡用手抓。

印度是一個神秘又神奇的國家,說它神秘是因為它古老的歷史沉澱,而說它神奇這是因為印度國內存在著許多比較獨特的習慣,比如說他們吃飯時是不用餐具的,而是用手直接抓飯,那麼這個習俗是有什麼根據呢?今天小編就從三個方面為大家進行分析。



但是,這並不代表現在所有的印度都還是用手抓飯吃,一些去過西方的富豪也會使用西方的刀叉用餐,而一些貧民在餐館用餐時也有配備一些勺子。

㈧ 印度人吃飯愛用手抓,那他們如何吃火鍋

印度在大家眼裡是一個非常奇葩的的國家,平時連喝牛尿的事情都幹得出來。今天小編要來講的,是他們的一種奇葩生活習慣,那就是吃飯問題,大家可能知道,印度人是用手抓飯吃的,於是就有人會問,印度人是怎麼吃火鍋的呢?



對於印度的飲食習慣,你們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分享哦

㈨ 印度人飲食

印度人因宗教關系氣候原因,食素者多,食葷者少。印度人大多信仰印度教。印度教徒以食羊肉為主,絕不吃牛肉,但允許吃雞蛋、黃油、牛奶,也可以吃雞、鴨、魚肉。有許多印度教徒從不吃肉,甚至連雞蛋也不吃一個,因為在他們看來,雞蛋也屬於有生命的東西。特別是中上層人士吃素者很多,越是身份、社會地位高的人葷食者越少,他們認為只有社會地位低的人才吃羊肉。
因此,在印度,有許多素食飯店和旅館是不供應肉食的。伊斯蘭教徒以食牛肉為主,絕不吃豬肉。其他教團,如拜火教、基督教等對肉類無所禁忌。印度人一般以大米、小麥為主食。菜餚多採用燉、燒、煮、烤等烹飪法;調味喜用咖喱、辣椒和黃油,不喜食油膩。喜食菜類有:西紅柿、洋蔥、土豆、大白菜、菠菜、茄子、菜花等。特別愛吃土豆,認為是菜中佳品。不吃菌類、筍類及木耳。
印度人吃飯,與許多國家不同,他們既不像西方人那樣用刀叉,也不像中國人一樣使用碗筷,他們大多使用盆子,用右手抓取。吃抓飯是印度人的習俗,他們用右手抓飯、接食物。在抓飯時,一般只用三個手指(大拇指、食指和中指),將飯菜拌勻,隨後再一把把抓著吃。他們的三個手指不但能吃米飯,甚至還能把菜湯同米飯一起攪拌,然後一一送進嘴裡,就連稀粥也能用手抓入口中。
印度人的雙手分工明確,除上廁所外,一般都用右手。在朋友相聚或參加招待會、聚餐會時,主人往往以自助餐形式款待客人。在這種場合下,通常是站著進食,到餐桌上拿取自己喜歡吃的食物。客人用左手拿盤子,右手抓食物。印度的食具別具風格,無論是盆、壺、罐,還是盤、碟,不少是銅製品,富貴人家還有不少銀器。廚房的各種大小炊具一般也都是銅製品。
印度人一般不喝酒,認為喝酒是違反宗教習慣的。所以在宴請印度客人時,如對方不願喝酒,不要勉強勸酒。錫克教徒絕對禁酒。印度人大多喜愛喝紅茶。他們把茶葉放人銅制或鋁制的壺里煮沸,再加入適量牛奶和白糖,所以印度茶不帶苦味,香甜可口而且富有營養。印度的茶水呈稀粥狀,不像中國的茶水那樣清淡,兩者的味道也不大相同。有些印度人寧可不吃早點,也要喝上一兩杯奶茶。除飲紅茶外,印度人也比較普遍飲用咖啡、牛奶、涼水等。

㈩ 第一次接待印度客戶,自己和他去吃飯,飯桌上應該談些什麼,望支招

我遇到的一些印度客戶大至可分為倆種,一種是在中國有辦事處的,這種客戶一般都比較熟悉中國的風俗,所以不要拘束,可以和他們聊下中國的情況,還有一種是從印度本地到中國來的,一般和這種客戶接觸,都要謹慎一點,因為印度的風俗習慣很怪異的,有的家庭一個月要有7-9天之吃素,有的家庭就沒有這種限制,你可以和他們聊聊印度的一些風俗,還有對中國的風俗的看法,一般吃飯都是隨便談談,所以不要想太多。

閱讀全文

與印度人上餐廳怎麼吃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女性戴頭巾什麼意思 瀏覽:981
伊朗為什麼是聖裔 瀏覽:572
現在英國為什麼這么富 瀏覽:325
印尼引進什麼商品 瀏覽:438
亞洲怪談之印尼篇結尾什麼意思 瀏覽:500
英國讀研需要什麼學歷 瀏覽:99
越南為什麼老停電 瀏覽:848
印尼的臭豆有什麼作用 瀏覽:334
英國怎麼廢除奴隸制的 瀏覽:634
如果伊朗石油出口會怎麼樣 瀏覽:845
為什麼印度最好的城市都那麼臟 瀏覽:295
為什麼英國人的廚藝差 瀏覽:179
印尼盾10000等於多少人民幣匯率 瀏覽:404
印尼什麼手機卡信號好 瀏覽:282
怎麼寄東西到印尼 瀏覽:973
義大利熊油治什麼病 瀏覽:460
義大利黑手黨的基地在哪裡 瀏覽:609
印度捷豹路虎多少錢 瀏覽:924
義大利虐狗怎麼判 瀏覽:447
印度面條多少錢一碗 瀏覽: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