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看待目前的中印關系你認為如果要加強中印關系,中印雙方應該怎樣做
、印度,可要認清形勢啊 美國拉攏印度,並不代表印度已是美國的戰略夥伴,其實美國的著力點還是放在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要警惕被美國利用。 我在7月份的文章中說過,「一旦巴基斯坦被美國拿下,對中國的嚴重影響自不用說,對印度的影響也將極為深刻。那時候美國的力量將進入印度洋,美印的友好將結束。印度將永遠被定格在地區大國的行列。當然真是那樣的話,印度是地區的國家無疑,但是不是大國,還要看美國的心情和印度的努力。」 「所以,當美國保證自己在巴基斯坦的通道暢通無阻卻想方設法掐斷其他國家的通道的時候,印度也要提高警惕,這也關乎印度的國運。但是,在中俄美對峙中,印度一直腳踩兩只船,態度曖昧。在局勢越來越錯綜復雜的時候,印度要認清方向。印度要用足夠的胸懷和眼光,在巴基斯坦需要支持的時候,拋棄前嫌,大力支持。印度目前的問題,就是要認清形勢站好隊。」 印度不要過分相信美國的甜言蜜語和所謂的承諾,要看到自己面臨的戰略風險。 三、要冷靜,慢點走 當然,面對美國的拉攏和在中俄和美國「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較量中印度獲益的誘惑,印度沒有一點非分之想,那是不容易的。但印度想火中取栗,還要看兩個指標:印度能不能,中國怕不怕。 先看能不能。 中印作為同樣是飽受壓迫的國家,在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贏得了獨立。但是中國與印度所走過的道路是截然不同的:中國走向獨立富強之路是在封鎖在對抗中實現的,印度遇到的阻力比起中國遇到的要小的多。不誇張的講,要是中國的事被印度攤上,印度早就完了。中國能不垮,還能日益的強大,其中的原因是值得好高騖遠意淫不淺的印度好好學習的。 所以,一旦真的時機出現,印度也不能輕易的出兵。前有1962年的教訓,現在有兩國巨大的國力差異。印度的基礎工業、製造業極為缺乏,如果印度只想靠所謂的「高技術、服務業」走出強國之路,我看很危險。沒有基礎工業、製造業特別是重工業,不要說大國的博弈中多分一杯羹,就連碗都打碎了都有可能。 在巴基斯坦政治局勢出現混亂之時,印度加強在印控克什米爾的軍力,除了不放心之外,還有就是想趁火打劫,妄圖在中俄與美國的較量中來個火中取栗。對於印度的這點企圖心,必要時中俄要用行動滅了印度的這點小心思。如果印度不願意滅,那就把火燒的大一點,燒了印度,他只能自認倒霉。 再看中國怕不怕。一百餘年以來,中國屢經大戰,中國怕了嗎?「雖千萬人,吾往矣」 ,何懼之有!不要說印度,中國在50多年前,也和美國大兵較量過,中國怕了嗎?何況,在1962年中國還把印度打得丟盔卸甲。 怕是不怕,但要注意印度在克什米爾方向的異動。如果印度敢火中取栗,在克什米爾方向不老實,中國要果斷的出兵,教訓印度、收復藏南、支援巴基斯坦。 也許,印度還有點幻想:要是沖到前線吃虧了,美國不會袖手旁觀的,會幫印度的。如果印度這樣想,真是不可救葯。看看喬治亞的例子吧,美國的努力和效果在哪裡?美國現在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了。隨著美國金融的進一步惡化,中國軍事力量進一步增強和俄羅斯經濟進一步的恢復,歐盟擺脫美國步伐的加快,美國面臨的問題要比現在還要嚴重。 在世界風雲變幻,局勢微妙,次貸危機愈演愈烈的關頭,印度可要小心了。奉勸印度還是看緊錢袋子,守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火中取栗就不要了,隔岸觀火還是符合印度目前的戰略的。 四、戰略合作符合中印現實的利益 雖有邊界為問題的困擾,但中印的貿易還是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今年上半年,中印的貿易額達到290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69%。 中印都是正在崛起的發展中國家,安定和平的發展環境對中印都一樣的重要。由於歷史的原因和現實的摩擦,中印的關系,不可能一帆風順。但就算不能很好的合作,也不要因為離間而更疏遠,那樣不符合中國的利益,也不符合印度的利益。 印度要擦亮眼睛,美國真的會像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艾什利?特利斯說得那樣:當前美國的目標是把印度建立成一個強大、獨立的中心大國嗎?印度要看到美國拉印度遏制中國的真實意圖,不能老是讓人當槍使。印度要清楚的認識到:中國龍是不可遏制的,中國的強大也是不可阻擋的,中印戰略合作符合中印現實的要求其也符合長遠的利益。
Ⅱ 現在中國對於中印邊境的問題是怎麼看的
現在中印談判還沒結束呢,底線自然不會有人知道了。
立場是堅定、一貫滴,態度是誠懇滴。呵呵,新聞聯播說了多少年了。
但是,中印不可能現在開戰,兩個發展中國家開戰越打越窮。
___————
中國28%這個是一家香港媒體的小道消息,純屬謠言,中國政府已經出面澄清了。
現在,我們在談判上我個人感覺處於劣勢,打又不能打,談又沒資本,反觀阿三,近年來又是大量往爭議區移民又是駐軍修機場…………,當地人口60%(藏 南)構成都是印度人,退一萬步講,就是你收回來了,你能管理好嗎?人口構成那麼復雜,中國那時候就得是57個民族了。
Ⅲ 分析一下中印邊界爭端中國該如何做
要解決中印的邊界問題,不能只從邊界糾紛的局部看問題,而要從中國和印度的國家的戰略高度看問題,中印邊界的這幾塊地的歸屬關繫到中國和印度的長期的國家利益和國力的漲縮。
許多人認為以前中國在中印戰爭獲勝後擁有非常荒涼的阿克賽欽而放棄藏南和達旺是一個重大失誤,因此許多人在解決中印邊界的問題上要求現在中印交換領土,中國放棄荒涼的阿克賽欽而取得達旺和藏南,其實這些人沒有深刻認識到這幾塊土地對中印整個國家利益的影響。
(3)如何看到中印度問題的看法擴展閱讀:
中印的爭議領土主要是東部的藏南和達旺以及西部的阿克賽欽,現在中國擁有西部的阿克賽欽,而印度侵佔著東部的藏南和達旺。阿克賽欽海拔高資源貧乏非常荒涼,而東部的藏南和達旺地勢低,氣候宜人,各種資源異常豐富,是西藏最富饒的地區。
而藏南和達旺遠離中國內地,中國的軍隊調動和後勤保障卻非常困難,中國要在藏南和達旺與印度進行長期的拉鋸式的爭奪戰爭會嚴重消耗中國的國力,而且在中國要在藏南和達旺與印度進行長期的拉鋸式的爭奪戰爭也不符合中國的戰略要求。
Ⅳ 中國和印度問題
印軍前身為英國殖民主義者的僱傭軍。1947年印巴分治後始建分立的三軍。1978年創建獨立的海岸警衛隊。總統是名義上的武裝力量統帥,內閣為最高軍事決策機構。國防部負責部隊的指揮、管理和協調。各軍種司令部負責擬定、實施作戰計劃,指揮作戰行動。現陸軍參謀長迪帕克�6�1卡普爾上將(Deepak Kapoor),空軍參謀長法里�6�1霍米�6�1梅傑上將(Fali Homi Major),海軍參謀長阿瓊�6�1普拉卡什上將(Arun Prakash)。實行募兵制。陸、海、空三軍總兵力為127萬,居世界第四位。其中陸軍103.5萬,海軍7萬,空軍17萬。另有50多萬預備役軍人和100多萬准軍事部隊。 2007/2008財年,印度國防預算高達9600億盧比,約300億美元。一直以來印度把擴充軍事實力當成爭當世界一流大國的重要標志。印度始終致力於稱霸南亞、直接控制印度洋,躋身世界軍事強國行列是印度國家戰略的終極目標。印度當局深信,軍事實力是取得大國地位的必要基礎,外交必須以軍事為後盾,軍事必須以外交為補充,軍事力量不僅是構成綜合國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國家外交最可靠的王牌。更為重要的是,這種戰略思想,得到了印度智囊機構、軍界、學術界和新聞界的廣泛支持,印度導彈之父卡拉姆,就曾多次在公開場合直截了當地宣稱:「弱小並不令人尊重,因此,印度在軍事上必須強大」。 為實現「直接控制印度洋,爭當世界一流強國」的國家戰略目標,印度高度重視軍事力量的現代化建設,制定了到2015年成為世界軍事大國的戰略規劃,大力推進海、陸、空三軍轉型。陸軍:向戰略打擊軍種轉變;海軍:向遠洋作戰型軍種轉變;空軍:向航空航天型軍種轉變。 以此建立一支適應未來戰爭需要、與國家戰略目標相適應的「未來軍隊」。為適應軍隊的現代化轉型,軍費支出結構也作了極大調整,被稱為「首要花費項目」的武器采購費用達到了3340億盧比,比上一財年1690億盧比的實際采購費增加了近1倍。 在采購裝備的資金分配上,印度空軍、海軍分別獲得了1478億及756億盧比,而人數居多的陸軍只得到875億盧比,這從一個側面顯示了印度優先發展高技術軍種的決心。印度軍費和采購費用的大幅增長將有助於印軍購入更多的先進裝備。從俄羅斯購買價值15億美元的「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母,從英國購買價值17億美元66架「鷹」式高級教練機,以及從以色列購買3架11億美元的「費爾康」空中預警機。憑借「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母艦載「米格-29K」戰機,印度海軍屆時可在一天內控制數千萬平方公里的印度洋海域。印度國防部目前的重要采辦項目包括:空軍計劃從美國采購126架多用途中程戰斗機、先進無人機和運輸直升機,采購額高達90億美元;陸軍計劃采購155毫米自行火炮、防空系統和網路中心戰裝備;海軍計劃購買先進潛艇、海上監視飛機、一顆人造衛星和3艘航空母艦。 印度財政部長普拉納布·慕克吉宣布,到2010年3月的財政年度,印度軍費預算將增加24%,達1.42萬億盧比,約500億美元。將為印度的123萬軍隊的現代化計劃提供資金。除了軍費預算,慕克吉還批准了為准軍事部門增加1.43億美元。他還說,在本財政年度將為加強所謂的邊境安全增加4.56億美元。印度是新興經濟體當中購買武器最多的國家,自2000年以來,印度進口的軍事裝備價值280億美元。未來幾年,印度計劃進一步簽署價值估計達300億美元的合同。 印度的軍事戰略目標是:以強大軍事實力為後盾,直接控制弱小鄰國,遏制東北部鄰國,排擠其它大國對南亞和印度洋事務的干涉,鞏固其在南亞及印度洋的既得利益,積極爭當世界軍事強國。為實現這一戰略目標,印度制定「適當控制數量,重點加強質量,進一步提高戰鬥力」方針,積極迎接新軍事革命的挑戰,大力加強軍隊現代化建設,全面提高打贏未來戰爭的能力。 印度將與俄羅斯聯合研發代號為PAK-FA的第5代先進戰斗機。俄印聯合研發第5代戰斗機項目金額高達數十億美元,將成為俄印兩國政府在軍事領域內數額最大的一個聯合研發項目。目前印度從俄羅斯引進的最新戰斗機為蘇-30MKI戰斗機。印度空軍主要將領已經證實印度空軍目前已確定了印度第5代戰斗機的技術性能指標。據稱,印度空軍希望用5年的時間研發第5代戰斗機。據悉,第5代戰斗機PAK-FA具備隱身性能,可在不使用加力燃燒室的情況下進行超音速巡航,機上將安裝主動式電子掃描陣列(AESA)機載雷達以及可增強機動性的推力矢量噴管。 進入21世紀,印度陸軍已經向俄羅斯購買了310輛T-90主戰坦克。 印度陸軍高級軍官則表示,陸軍用1781輛主戰坦克替換老舊的T-55和T-72坦克的需求,將通過引進1657輛俄制T-90S和訂購的124輛阿瓊坦克得到滿足。俄印簽署協議引進310輛俄制T-90S坦克,根據雙方又達成協議,印度再進口347輛T-90S坦克,而且印度阿瓦迪重型車輛製造廠已經開始根據俄方許可證生產另外1000輛T-90S坦克。 目前,印度已宣布在未來十年裡要建立一支航母艦隊和核潛艇的計劃。最近,印度還進行了可攜帶核彈頭的導彈試射,其射程可覆蓋中國的主要城市。而在臨近中國的邊境地區,它也正在重新開啟空軍基地。 為鼓勵印度制衡中國,俄羅斯逐步加強與印度軍隊緊密合作。 對於中國,不做太多評價,自己去和閱兵典禮上的中國兵力比較一下就行了 0
Ⅳ 中印關系是中國與世界及周邊關系的熱點人們對此非常關注,談談你對中印問題的認識和見解
中印關系成熱點,其實是印度單方造成的。
印度之所以大肆渲染中國,首先有美國的慫恿,目的是為了利用印度牽制中國,從而達到遏制中國發展的目的;
其次,印度本身也是亞洲大國,年經濟平均增長率在6%左右,也是很不簡單的。
印度有稱ba亞洲的野心,他出兵mie了錫金王國,將錫金王國變成了自己的一部分,又出兵入侵巴基斯坦,從而導致克什米爾與巴基斯坦的永久分裂。
但是目前印度在亞洲幾乎沒有影響力,這與他稱ba亞洲的雄心格格不入,就使得他要拿中國來炒作,從而貶低、挑釁中國來使自己的「亞洲大國」感得到心理上的滿足,也藉以高自己的亞洲地位和區域影響力。
印度是西方培植起來的資本主義制度國家,最早西方一直看好印度,看好印度的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20年前西方的輿論普遍預言印度會是21世紀亞洲最強大的國家,但是都沒想到會是中國。
開始西方普遍不認可中國的制度,但沒想到,印度雖照搬了西方的黨政制度,現在卻使印度成為官員腐敗最厲害,貪污最嚴重,貧富分化最嚴重的國家。這多少讓西方各國家臉面上有點無光。
西方各國一直都對中國有遏制的冷戰思維,從舉行奧運會我們也可以看得出。印度既然喜歡上蹦下跳鬧事,西方媒體當然會也樂得大肆渲染。
所以,就中印邊界問題人為的成了熱點。
PS:
印度渴望稱ba亞洲,印度輿論媒體及民間總是顯現出他們急切的渴望著能與中國一戰,印度軍方還揚言要報當年一戰(不堪一擊)的仇,而印度的歷史教科書基本都沒提當年中印之戰的事,所以,印度除軍方外較少有人知道中印曾打過仗。
我個人的看法是:若中印一戰,中國只需一個軍區的兵力,可以mie了他的全部陸軍。 好歹,他們的官方還是很清醒的,民間和媒體叫的再響,官方總是說中印是友好的鄰邦,任何問題都可以通過協商來解決。
Ⅵ 人民日報發文是怎麼看待印度問題的
印方越界事件的非法性質十分明確。中國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自己的正當合法權益。
8月2日,中國政府發布《印度邊防部隊在中印邊界錫金段越界進入中國領土的事實和中國的立場》文件。該文件的發布有助於向國際社會進一步說明印軍越界事件的事實真相,全面闡述中國政府立場,這不僅是為了維護中國本國的領土主權,也是為了維護國際法的基本原則和國際關系的基本准則,維護公平和正義。
是非自有曲直,公道自在人心。此次印方越界事件的非法性質十分明確。中國努力通過外交渠道與印度溝通解決此次事件,但任何國家都不應低估中國政府和人民捍衛領土主權的決心,中國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自己的正當合法權益。
印度最好聰明一點,否則會讓你們很難堪的。
Ⅶ 如何看待中印關系(求論文一篇)
中印關系對中國、印度來講都是至關重要的。(6月16日)胡 錦 濤主席已經跟印度總理辛格會面了,當前中印關系裡我們最需要防止的就是挑撥離間。 這幾年來拉攏印度是美國、日本和歐盟在這個地區的重中之重,挑撥離間是他們36計中最重要的一計。舉個例子,在一個印度洋沿岸國家,我們幫助他們建了一個港口,完全是基礎建設,包括商業上的運作,當然也有商業利益,馬上就有人大肆宣傳中國要搞軍事基地、建海軍基地,其目的是要遏制印度。法國在阿聯酋要搞軍事基地,它是真的建軍事基地,卻沒有一家媒體報道。印度跟我們搞軍事演習不報道,跟美國、日本一搞,矛頭就指向中國。 媒體的挑撥是很厲害的。因此我覺得要十分注意。印度總理跟胡主席會面講得非常清楚,印度把發展中印戰略合作夥伴關系擺在最重要的地位,承認西藏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絕不允許任何人在印度領土上從事反華政治活動。 中印關系是非常復雜的。用三個「C」來代表,就是競爭、合作、挑戰。中國看重的是合作,更多的希望與印度在國際區域和雙邊層面開展坦誠的合作與對話。但反觀印度,在三個「C」當中,競爭是他比較強的心態,但這可以理解,印度2007年GDP才超過1萬億美元,在長期的競爭趨勢中中國仍然佔有優勢。相對來說實力較弱的一方希望跟實力較強的一方競爭,這是可以鼓勵的,只要不以損害對方的利益為原則我們都鼓勵。 印度也主張跟中國的合作,但在這些方面之外,中印其實是有存在沖突的可能的,比如在西藏問題上。印度在印度洋上的一些舉動對中國也並不是一個善意的信號,中印關系是非常復雜的概念。 關於印度在中印邊界增兵問題,已經有相當長的鋪墊了,直到去年的時候印度總理、外長先後去了中國的藏民地區,今年印度總理又一次去這個地區。也就是說,印度從2007年、2008年以來對中印領土邊境的態度正在日趨強勢,這次動員了6萬軍隊,兩個山地步兵師的實力進駐藏民地區,在離中國最近的印度最大的空軍軍事基地部署最新的戰斗機。這樣做有三點原因: 第一,印度要強化對爭議領土的控制,這種實際控制是為他將來在中印邊境談判當中採取更強硬的態度做准備。第二,印度和美國同為民主國家,存在「天然」關系。對於中美兩國的接近,印度是頗具戒心的,因此不能排除其採取制衡中國的做法,以使相應的地緣戰略態勢有所改善。第三,在解決金融危機這個問題上,印度能對美國做的貢獻並不很大。但在美國主導的全球政治安全秩序下,印度卻能通過遏制中國給美國幫大忙。所以印度出於國家利益方面的考量在這個問題上採取一些主動性的行動,我們是可以理解的,但這種做法顯然會傷害到中印雙邊關系。從1998年低谷到現在,中印關系這10年間的恢復並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如果因為這件事情導致其倒退,是很遺憾的,希望印度能認識到自己的單邊行動不可能只有單邊的後果。 6月16日下午在外交部舉行的例行記者招待會上,發言人秦剛在回答有關記者提問的中印邊界問題時表示,發展中印全面的戰略合作夥伴關系,促進中印之間的睦鄰友好合作關系,是中印兩國領導人和政府達成的共識,也是兩國人民的共同願望。在處理中印邊界有關問題上,中方立場一貫明確,希望中印雙方要共同努力認真落實兩國之間達成的共識,維護兩國邊界地區的和平、安定,從而為兩國邊界問題的公平、合理解決創造有利條件,也為兩國關系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Ⅷ 印度人是怎麼看中印沖突的呢
關於中印邊境沖突,印度人怎麼看?
朱潔:「我覺得這是面子問題,」一位樂觀的印度觀察者表示。在一些人看來,這是一場關乎國家尊嚴的「懦夫博弈」。
我於中印兩國正在發生邊境沖突之際,從倫敦前往印度的海得拉巴(Hyderabad)公幹。這座首府城市深處印度中部,鮮受邊境糾紛打擾,微軟、亞馬遜以及不少國際金融公司都在此建立委外部門。
辦事之餘,我與一位在倫敦結識的印度清潔能源企業家小聚,同坐的還有當地幾位政商人士。聊天時不免討論起最近的中印沖突:6月中旬,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工程隊開始在中國和不丹均宣稱擁有主權的喜馬拉雅山洞朗地區(Doklam/Donglang plateau)修建一條公路,導致中印兩國軍隊對峙。
大國沖突
「那裡顯然是我們的戰略要地。」在在座的人看來,這大概是毋庸置疑的一點。中國修建的公路通向一片山脊,可以俯瞰印度的「雞脖子」(Chicken' s neck)——連接偏遠東北七省與南部大陸的一條狹長走道。一旦出現戰爭,譬如為了有主權爭議的阿魯納恰爾邦(Arunachal/Pradesh),即北京眼中的藏南,中國軍隊對開向戰線的印度軍隊將取得居高臨下的優勢。因此,印度安全專家將這條道路看作一道中國不可跨越的紅線。
當然,在中國看來,這塊土地是本國領土,自然有權修建道路,印度軍隊應當撤退。中國向印度發出警告,稱自己的忍耐是有限度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發言人表示,外國不應低估中國保護和平、國家主權、安全和利益的軍事實力和決心,展現了一個現實主義大國一貫的外交言辭。
「我覺得這是面子問題,」一位樂觀的觀察者表示。雙方都呼籲警告對方軍隊撤退。在一些人看來,這是一場關乎國家尊嚴與臉面的「懦夫博弈」。究竟該怎麼撤退?是否設法同時撤離?或者用不丹士兵暫時取代印度士兵,以降低沖突升級的可能性?
當然,也有種種信號表明,對峙升級的可能性並不小。兩國軍人投擲石塊、軍事演練等小型沖突不斷,而歷史上,許多大沖突也始於不慎點燃的導火索。「懦夫游戲」是危險的游戲。
「不丹就像夾在漢堡中的肉餅。」一個人邊說邊拿起餐盤中的漢堡,盡管我注意到他的漢堡里是一塊素餡。因為宗教信仰、衛生健康等原因,素食主義在印度非常盛行。
中國媒體稱印度孤立、打壓弱小鄰國、擠壓中國爭議領土,以維持自己的勢力范圍。印度方面則報以類似的指責。的確,這次的邊境沖突還是大國之間的博弈,而處在利益中心的不丹,只是提供了說辭的棋子。能像朝鮮這樣撬起國際范圍動盪的小國,目前屈指可數。
「這也許也與整體國際局勢相關。」另一人補充。眼下朝鮮半島問題,當屬古巴導彈危機以來最嚴峻的核危機。1962年,當美國總統肯尼迪與古巴領導人卡斯特羅在美國後院對峙時,亞洲也發生了一場真槍實彈的中印戰爭。這好像歷史重演——兩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文明古國,在華盛頓為一場核彈危機忙得焦頭爛額之際,再次劍拔弩張起來。
百姓角度
我住的海德拉巴金融城,是後發展起來的城郊新區,有些倫敦金絲雀碼頭(Canary wharf)的感覺。酒店窗外,是全城第二高樓,印度工業信貸投資銀行的標志ICICI徹夜閃亮。
「你應該去老城區看看,」我的印度朋友說,「在印度,想要改變已經存在的,非常艱難。只有重新建立的,才不用經歷現代化的艱難嬗變。大多數的印度百姓,都住在未翻新的古城區。」
我依言進城,裡面古老民居、印度教神廟、清真寺交替,與充滿國際公司的金融城相比,像進入了被歷史塵封的另一個世界。走在街頭,總是受到漫長凝視。這也難怪——在老城區一天,確未見到一個外國人,無論是金發碧眼的白人,還是修眉細眼的東亞人,都沒有。一大群人上前合照,好奇地問我的名字,以及各種問題。我見大家態度相當友好,也不禁想采訪一下非「精英」階層的想法,於是問人群中一個青年男子:「你們怎麼看中國呢?」
他搖搖頭,遲疑道:「這是我第一次見到中國人。」
望採納
Ⅸ 對中印邊境對峙有什麼看法
中國和印度不會爆發戰爭。
62年的時候,中國可以用的手段很少,只有打和不打兩種選擇,現在中國是五常之一,有世界第二的軍事和經濟實力,不用軍事手段,一樣可以讓印度很難受。
舉個例子,中國在巴基斯坦某港口部署神盾艦隊(或潛艇部隊),一下就把印度逼到死角和兩線作戰的狀態上了。
如果發生戰爭,中國一個國家,打2個印度不成問題。
空軍來說,印度300多架三代機,還保養不善。中國1300多架三代機。
中國神盾艦22艘,印度為3艘。等等。
印度是打不過,中國是不想打。
最希望打的就是日本和米國了,估計俄羅斯也非常喜歡,有可以買蘇30了。
拖得印度受不了了,自然就找解決的辦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