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肺結核的全球疫情情況是什麼
全球有三分之一的人(約20 億)曾受到結核分枝桿菌的感染。
結核病的流行狀況與經濟水平大致相關,結核病的高流行與國民生產總值(GDP)的低水平相對應。
世界衛生組織把印度、中國、俄羅斯、南非、秘魯等22 個國家列為結核病高負擔、高危險性國家。全球80% 的結核病例集中在這些國家。無疑這些國家結核病控制情況將對全球的結核病疫情產生重要影響。
❷ 結核的社會和文化
世界衛生組織、比爾與美琳達·蓋茨基金會及美國政府在中低所得的國家進行一項計劃,用補貼的方式協助進行一項全新的速效診斷測試 。可以將成本由美金16.86元降至美金9.98元。此測試還可以確認結核病對利福平是否有抗葯性,若有,就有可能是多葯抗葯性結核,而且對於也有受愛滋病毒傳染的人也可以正確的檢測 。不過在2011年時,有許多研究資源不足的國家仍只能用顯微鏡檢測痰液的方式來檢測。
在2010年時印度的結核病患者最多,原因可能包括私人及公立醫療院所中的疾病控管能力不足。像修訂後的國家結核病控制計劃(RNTCP)等計劃,有助於減少病人在進入醫療院所後得到結核的程度及比例 。
由於監獄中惡劣而封閉的環境以及醫療衛生服務的缺乏,結核病在監獄中的發病率可達外界的100倍 。針對監獄中的結核病患者,紅十字國際委員會與世界衛生組織、當地政府以及醫療機構合作,通過提供資金和設備以及對監獄內外的醫務人員進行培訓,幫助被拘禁的患者獲得及時治療 。在亞塞拜然,紅十字國際委員會與當地政府合作的治療耐多葯結核的試點項目使200多名患者獲得治療 。而在吉爾吉斯斯坦兩個監獄的治療中,成功率已接近50% 。
❸ 為什麼中國人肺結核病人越來越多呢
確實隨地吐痰仍然是很多身邊人常有的惡習,也是我國結核病一直控制不好的重要原因之一,肺結核等傳染性疾病在人群中相互傳播的重要途徑就是痰液傳播,結核菌在陰暗角落裡的痰液中可以存活2個月,在這兩個月內,所有路過的人都有可能被傳染,一般肺結核的感染有一定的潛伏期,也就是從人感染了結核菌一直到結核繁殖生長成足以引起症狀的病灶是有一個時間的,大部分結核患者會有咳嗽,咳白痰,午後低熱,消瘦乏力,食慾不振等症狀,嚴重的可有高熱,咯血等。
目前結核控制不好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爆發和免疫抑制葯物的濫用,前者包括艾滋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可以導致人體免疫力下降,而後者則是很多其他疾病需要壓制免疫力而造成容易感染肺結核,這樣的問題在全世界都是令人頭疼的,特別是衛生狀況比較差的中國和印度這樣的發展中國家。
說了那麼多令人沮喪的,再反過來說一說,中國是一個結核大國,世界上能和中國相匹敵的只有印度,印度的衛生狀況比中國還要差,一般衛生狀況越差的地方,結核越容易肆虐,一方面說明人的生活條件不好,營養條件差,免疫力低下,容易患結核,另一方面,人的衛生觀念不好,隨地吐痰,任意咳嗽打噴嚏,以及結核患者得不到及時的救治都成為結核傳播的助推力,在這樣的衛生環境中,可以說大部分國人都接觸過結核菌,但相對於很多肺部疾病來說,結核仍然不能算是常見病,很多醫院一年只能看到少量的結核病人,這是為什麼呢,主要是因為免疫力正常的人,即使接觸到結核菌,也不見得會發病,甚至有一些人在體檢時才發現自己曾經患過結核,自己沒有吃葯就痊癒了。所以說,偶爾路邊有人吐痰,你恰巧路過,且不論對方是不是結核患者,即使是結核患者,你感染結核的可能性也不是特別大。
❹ 結核病主要在哪些地區和國家流行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改善,許多發達國家結核病流行情況明顯好轉並使消滅結核病已成為可能,但結核病的流行在有的發展中國家還很嚴重。近年來呈明顯上升趨勢,據統計,1990年全球新發結核病患者750萬人,至1994年上升為880萬人,到2000年則達1020萬例。
結核病疫情在發達國家較低,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非洲地區結核病十分嚴重。我國農村、邊緣地區、少數民族地區由於醫療設施不完善,所以發病率較高。
嬰幼兒、青年和老年人發病率較高。近年來,由於傳染源的控制和卡介苗接種使嬰幼兒患結核病比率明顯降低,青年也有所減少,在青年人中女性的感染率常高於男性。
由於結核感染率下降緩慢加上內源發病的特點,致使結核病長期流行。受感染後體內潛伏灶可長期存在,由於各種原因,人身的抵抗力低下時潛伏灶可進展為繼發肺結核,成為結核病新的傳染源。
❺ 我國在全球30個結核病高負擔排第幾
末位。
國際防癆協會第51屆全球肺部健康大會日前召開。世界衛生組織發布2020年度結核病報告。中國新發患者數約佔全球的8.4%,約83.3萬,居全球第三位,僅次於印度和印度尼西亞。中國的結核病死亡數估算為3.1萬,結核病死亡率為2.2/10萬,結核病死亡率首次降至30個高負擔國家的末位。
注意事項:
當一個有傳染性的肺結核患者來到身邊,用戶就要勸他,特別是一些傳染性患者,在醫院里跟人群接觸的時候,要戴口罩,做防護。醫護人員、密切接觸者知道這個肺結核患者的時候,也要採取較好的防護措施,要戴口罩。
還有易感者,就是我們健康人。易感者如果密切接觸了這些肺結核的病人,就要知道屬於高危人群,也要做好防護,增強抵抗力。
以上內容參考 人民網-世衛組織:中國結核病死亡率首次降至30個高負擔國家的
❻ 哪個國家結核病發病人數第一
世界上結核病最多的國家是印度,全世界有22個結核病高負擔國家,我國是其中之一,患者人數僅次於印度居全球第二位。
❼ 印度人為什麼B型血多
揭秘世界各國血型分布 B型血祖先可能是游牧民族(圖)
1
環球網綜合報道我們經常會聽到「這種說話方式真像O型血的性格」「我和B型血的人性格不合」等說法吧。現如今大量出版總結各血型不同特徵的書籍,在日本,血型影響性格的說法簡直就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只有日本是這樣的嗎?還是說全世界都這么認為呢?就此問題,日本Livedoor新聞網采訪了血型人類科學研究中心的市川千枝子女士。
市川表示,日本人最熱衷把血型聯繫到性格上分析,在國外這種說法並沒有達到像日本這樣的主流程度。這是因為在日本A· B· O· AB型血分布均勻,容易調查。與此同時,歐美各國最近正在分析血型和基因等體質性的因果關系。
這樣說來,確實如此。每個國家的各血型分布都是不一樣的。那麼,在全人類中,各血型又是怎麼分布的呢?
對此,市川表示,從理論上來講,在地球上生活的人類的血型分布為,O型佔38%、A型佔32%、B型佔23%、AB型佔7%。以下是各國的血型分布情況。
日本:A=38%、O=31%、B=23%、AB=9%
美國:O=45%、A=41%、B=10%、AB=4%
中國(北京):O=33%、A=30%、B=29%、AB=8%
瑞典:A=47%、O=38%、B=10%、AB=5%
秘魯:O=71%、A=19%、B=9%、AB=1%
伊拉克:O=35%、A=31%、B=26%、AB=8%
幾內亞:O=64%、A=17%、B=17%、AB=2%
印度:B=36%、O=32%、A=25%、AB=7%
通過上面的統計,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每個國家的血型分布各有側重,但是在日本4種血型分布均勻。
市川解釋道,結合現在世界上基因研究成果,分析血型在地區上的分布差異,可以慢慢接近事實本質。因為相關機制還在研究中,所以歸根到底還處於假設階段。但是以下特徵是日本研究與國外研究的一致點。
O型
O型被認為是代表人類初期狩獵、採摘民族的血型。從南方地區向世界各地擴展。A型血從遠古時期就存在,可以說是子孫眾多,適應力強。常被評價為「大方、善於社交」。從免疫學的角度來看,與其他血型的人相比,O型血的人更容易得潰瘍、霍亂、黑死病。但是能更好的抵抗梅毒、結核等傳染病以及一般性病原菌。
A型
現在A型血在歐洲地區分布最廣泛,起源地是北歐等的森林地帶,因為是寒冷地區所以被認為是不適合農耕民族生活的區域。A型血的人有較好的協調性,並有完美主義傾向。有數據顯示,A型血的人容易得肺結核、梅毒、天花等傳染病,也容易因生活習慣得糖尿病、心肌梗塞等病。另一方面據調查顯示,A型血的人不容易得黑死病。
B型血
B型血廣泛分布於中東,發祥於印度、中東、蒙古的高原地區,這些地區適合游牧生活。B型血人的突出特質就是,熱衷於一件事,並保持自己的步調。從免疫學來講,容易感染肺結核、流感、梅毒,但是可以較強抵抗霍亂、天花等病。
AB型
AB型是佔比例最少的血型,多分布於中東等東西文化的交流地帶。此外,還分布在像日本這樣的大陸前端地區。因為這一點,AB型血被稱作最新血型。AB型血型的人更加重視和其他人的和諧相處。從免疫學來講,易得梅毒和天花,但是不易得霍亂。
雖說現在還處於假設階段,但是通過血型,不僅可以知道自己的性格特點,易得病,還能知道農耕民族、游牧民族、狩獵民族誰的血脈傳承的最多。真是不可思議
❽ 結核病的問題
疫情報料:「第一殺手」肺結核變異在行動
金天集團 2005-8-4 9:23:56
中國法定報告傳染病疫情顯示,自今年3月起,肺結核首次取代狂犬病,成為中國傳染病中「第一殺手」,截至目前,由該病種致死病例還在逐月遞增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調查,由於輕視結核治療,全球抗葯性結核菌數量不斷上升,如再不積極進行防治,未來流行的新菌種將使人類陷入無葯可救的困境。
中國,這個全世界范圍內的肺結核高發地區,自今年3月起,其肺結核首次超過狂犬病,成為甲、乙類傳染病死亡率最高的病種,截至目前,肺結核致死病例還在逐月遞增。
WHO駐中國代表處專家錢秉中博士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以前很少發現肺結核病人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最近結核病患者也在增加。「這個問題正在嚴重起來」。
重作第一殺手
從病房到衛生間的距離只有10步,41歲的李蓉(化名)卻視之為畏途。
長期低燒的身體彷彿一團棉花,來自胸腔底部的咳嗽一次次撕裂心肺,雙唇發紫、大口喘息的她猶如被拋上岸的魚。短短十步路,她要醞釀好半天,攢足氣力,中間還要休息一次。
屢經波折的病情,70多萬元的醫葯費,使李蓉成為上海市肺科醫院最「著名」的老病號。
主治醫生告訴記者,李蓉的兩肺有多處空洞,目前胸腔中已有積液,並發胸膜炎,治癒的希望幾乎等於零。
李蓉是典型的「原發性多耐葯性肺結核病人」。這個拗口的名字意味著,雖不是艾滋病,也不是癌症,但從6年前染病開始,她已無葯可醫。
讓李蓉飽受折磨的「多耐葯性肺結核」是世界上難以攻克的頑症,目前尚無有效葯物遏制,其患者又成為可怕的傳染源,中國正成為這種疾病的高發地區。
據專家介紹,過去普通的肺結核之所以會變成難以治癒的「多耐葯性肺結核」,主要還是因為結核桿菌的變異。
試驗顯示,在實際治療中病人很容易對單一的抗生素葯物產生抗葯性。如果病人只服用這種葯,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就會導致在不久之後,能抵抗此種葯物的病菌將占據優勢,從而使治療以失敗告終。雖然這種抗葯性可以使用雞尾酒療法,即多種抗生素聯合治療的方法解決,然而耐受多種抗生素的結核菌的出現只是時間問題。
事實上,在近幾個月內,肺結核已首次超過了其它所有傳染病,悄悄成為了疫病第一殺手,這一事實不得不讓人對肺結核重新重視起來。
2005年4月11日,衛生部發布的今年3月全國法定報告傳染病疫情顯示,肺結核首次超過狂犬病,成為甲、乙類傳染病死亡率最高的病種,同時肺結核也是發病數最高的病種。而在此之前,死亡率接近100%的狂犬病一直是傳染病中「第一殺手」。
而在醫療技術發達的上海,肺結核的發病率雖然不如性病、艾滋病,但死亡率卻是一直居高不下,一直坐著老大的位置。
7月14日上海市衛生局公布的2005年度第2季度甲、乙類法定報告傳染病疫情顯示,死亡數居前三位的病種依次為:肺結核、病毒性肝炎、流腦,占死亡總數的88.46%。
上海市疾控中心李永祥告訴記者,上海原本是全國結核病疫情較低的地區之一,每年新發現活動性肺結核病人8000餘例,其中2500餘例具有傳染性,每年因結核病死亡200餘例。
但從1999年開始,肺結核發病率出現回升趨勢,本市流動人口中新登記的活動性肺結核病例和痰菌陽性肺結核病例數逐年上升,年遞增率分別為10.7%、15%。
而在此後的幾個月內,肺結核不但悄悄坐回了「第一殺手」的寶座,而且每月發病率和死亡率高居第一的情況有增無減。
今年3月24日,第10個世界防治結核病日當天,衛生部副部長王隴德專門就此情況召開新聞發布會,稱目前我國肺結核疫情應引起社會重視。
王隴德稱,據衛生部調查,我國目前有近半數人口感染過結核菌,目前現有肺結核病人約450萬,其中傳染性肺結核病人約150萬,結核病人數居全球第二位。每年約有145萬新發病例,而每年因結核病死亡人數達13萬,大大超過其它傳染病死亡人數的總和。
專家預測,隨著病菌對抗菌葯物的耐受性增強以及艾滋病人復合感染的可能性增加,肺結核還有進一步爆發的可能性。
為何死灰復燃
1921年,法國科學家卡爾梅特和介朗經過整整15年的研究,一種含有稀薄活性肺結核細菌菌株的疫苗——「卡介苗」終於問世。到1961年介朗去世時,全世界已有兩億多人注射了這種抵抗肺結核病的疫苗,至今卡介苗仍在用於防禦肺結核。
1944年鏈黴素的發現終於給肺結核患者帶來福音,由於這種抗生素能有效地殺滅當時的結核菌,為此,美國在20世紀80年代初甚至樂觀地認為20世紀末即可消滅肺結核。
一個古老的疾病,如今也具備了有效的治療手段,為何至今還未消滅反而還會有這么高的死亡率和發病率呢?
中國防癆協會秘書長屠德華認為,肺結核病之所以出現如此嚴重的反復,主要是近些年整個社會都不怎麼重視這個問題。
錢秉中博士對此的解釋是,結核病菌一旦耐葯,目前世界上各種先進葯物都無能為力,而無法治癒就可能傳染別人。
「中國40%的結核病人的病有耐葯性,其中10%對多種葯品有耐葯性。中國的多耐葯性結核病人佔全球的四分之一,屬於多發區,並且這幾年程度越來越嚴重。」錢秉中認為,造成結核病多耐葯性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不規范用葯。「更嚴重的是一些醫生不懂結核病,隨便開葯,葯量控制也有問題。」
2001年,中國制定了防治肺結核十年規劃。但錢秉中對這個規劃的落實不太樂觀。他認為,對於全國幾百萬結核病人,一年給4000萬元的經費遠遠不夠,而且地方政府並沒有拿出經費來防控結核病。
錢秉中告訴記者,以前很少發現肺結核病人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最近結核病患者也在增加。「這是因為流動人口增多,他們沒有醫療保險,沒錢看病,也不懂結核病。這個問題正在嚴重起來。」
除了忽視肺結核疫情的心態和人口流動帶來的問題,專家們都一致認為,肺結核發病率逐年上升的另一個重要原因來自艾滋病的流行。
事實上,近年來肺結核與艾滋病交互作用的趨勢十分明顯,WHO調查顯示,目前全世界大約每3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就有1個人同時得了肺結核。
在義大利、盧安達、西班牙和美國開展的研究發現,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結核菌攜帶者,發展為肺結核的可能性比未感染艾滋病病毒者高30到50倍。
世界衛生組織防治肺結核部代主任馬利奧·拉維格里奧納說:「在WHO宣布全球肺結核緊急危機10年後,肺結核疫情甚至變得更嚴重了,主要是因為艾滋病病毒的傳播。我們需要加倍努力對付這兩種致命疾病的交互作用,它們彼此加重了對方的影響。」
民間研究資金缺失
「通過無數次規模不等的試驗,世界衛生組織已經發現曾經被視為『救命稻草』的卡介苗在預防成人結核病方面根本就沒有效果。」曾在美國FDA的疫苗評審和研究中心工作了13年的李忠明博士告訴記者,卡介苗目前依然在給新生兒注射的最主要原因,已經從最初的預防肺結核變成了預防新生兒粟粒性肺結核與結核性腦膜炎。
李忠明說,據WHO對接種卡介苗的不同人群的追蹤調查顯示,卡介苗對於肺結核並沒有絕對的預防效果,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結核病發病率最高的是強制給每一個新生兒接種卡介苗的印度和中國,而在不接種卡介苗的美國,結核病的發病卻很低。
「也正是基於這個原因,中國於1997年8月就取消了卡介苗復種。」李忠明說。
被視為「新生兒第一針」的卡介苗已不能有效預防結核病,而不斷產生的耐葯性菌株也令曾經的殺手鐧抗生素束手無策,結核病突然像SARS那樣來臨後我們如何應對?
李忠明認為,研製更有效的疫苗是當務之急。事實上,在此之前,他作為上海海規生物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和復旦大學基因免疫和疫苗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已經在上海研究了兩年肺結核基因疫苗,但由於社會對這一領域完全視而不見,研究經費始終捉襟見肘,至今,最大的一筆錢就是來自上海科委的200萬元科研基金。
「研製一個疫苗至少需要上億元人民幣的資金,我們也希望國家能夠拿出一部分防治肺結核專項資金來支持我們,但遺憾的是目前每年上億元的防治基金實行專款專用,即使是用在幹部出國考察肺結核防治,也不能用於民間肺結核疫苗的科研。」李忠明告訴記者,他研製的我國第一個用於肺結核疫苗的基因疫苗配方已經申請了國家專利,今年8月25日他將與日本東京結核病研究所一同在武漢大學的p3實驗室進行為期一年的大動物試驗,他們將在猴子身上試驗最新研製出疫苗的有效性,如果一切順利,這個新疫苗將彌補空白,取代卡介苗幫助成年人預防結核病。
「但越是接近臨床試驗就越需要資金,我們東挪西湊的幾百萬元資金已經遠遠不夠了,目前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李忠明說。
桃子祝你好運
❾ 結核病有什麼特點
結核病的流行特點有廣泛性、慢性和頑固性。傳染源不易被發現:結核病起病緩慢而隱匿,早期症狀不明顯,因而傳染源可長期不被發現,在人群中造成長期傳染。反復流行不易被控制:結核病的病程長,多數患者長時間和正常人生活在一起,使其流行難以控制,流行容易反復,全球已出現過三次結核病疫情回升現象。發病不易被預防:結核病從感染到發病的時間長短不定,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短則數周,長達數年乃至數十年,使其發病難以預防。復發不易防止:結核病的臨床治癒並非生物學治癒,硬結、鈣化灶內殘存的結核菌是內源性復發的根源,難以防止。因此,結核病控制任重道遠。近20年,結核病一直被世界衛生組織和我國政府列為重點控制的傳染病之一。